第150章
张九龄谨记张说多封书信的教诲,放下高傲,摆正立场。
不要小瞧了李林甫,也不要小瞧了任何一个没有文化的人。
【李隆基完全被张九龄的话噎死了。这回新仇旧恨加在一起,李隆基是彻底生气了。到底他是皇上,还是张九龄是皇上,实在不行这位置张九龄来坐吧?怎么大事小事都要来反驳他呢?顺着他的意思不行吗?这下李隆基对张九龄的厌倦到达了顶峰。】
【要知道,夫妻之间闹矛盾,就是另一个人趁虚而入的最好时机了。这个道理放在李隆基和张九龄的身上也同样适用。在李隆基对张九龄厌烦至极的时候,李林甫又逮住了这绝佳的机会了。】
李隆基看着李林甫,怒目而视。
又是你。
【他又用上了之前回京事件的招数,小声嘀咕。在张九龄还在大殿跟李隆基对话的时候,李林甫一言不发。等到李隆基和张九龄闹到不欢而散,张九龄拂袖离去的手,李林甫从暗处站出来嘀嘀咕咕了。】
【李林甫说:“牛仙客可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啊,就是让他当尚书,那都是绰绰有余了,依我看,这个牛仙客是有宰相之才在身上的。张九龄一介迂腐的书生,拿人家的出身说事,拘泥古法,死板教条,听他的干什么!”】
[说的有点过分。]
[李林甫就喜欢背后搞事情。]
[我发现他当着张九龄的面,从来不发表什么言论。]
[这不就是妥妥的背后挑拨吗?]
[本来李隆基和张九龄的君臣感情就已经岌岌可危了,现在好了,被这么一挑拨,更危险了。]
远离长安的牛仙客刚把脸上的虚汗在擦干净,天幕又给他的心脏来了重重一击。
这下他是彻底被吓着了。
“一个难得的人才。”
“当尚书那都是绰绰有余。”
“有宰相之才在身上的。”
说他是人才他尚且能接受这样的赞美。
说他当尚书那就过分了。
说他当宰相?!
他是不是需要表演一个垂直晕倒才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惶恐啊。
他算是知道为什么自己不在长安却能引起两个大佬为他争吵了。
他这不是引起了李公和张公之间的斗争,他这是引起了张公和陛下之间的斗争啊。
李公他是在张公背后说的这句话,且李公以后是要做宰相的人,张公不会拿他怎么样。
但是他现在才是一个节度使,甚至没有干出天幕所说的那样的政绩出来。
他不会被穿小鞋吧?
牛仙客把自己吓到了,又开始安慰自己。
本着对张九龄人品的相信,他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不会的,不会的,张公不是那样的人。
张公正直!公平!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仙人之姿!
这样神仙一般的人物,是不会因为天幕的话而迁怒他的。
牛仙客恨不得拿纸笔来写诏书,把刚刚说的彩虹屁都写给张九龄看。
李林甫原本被李隆基注视着,脑袋就十分低沉,现在他的脑袋更低了。
“一介迂腐的书生。”
“拘泥古法。”
“死板教条。”
我老天,这是他敢说出口的话吗?
天幕里的自己当上了宰相,还因为回京事件得到了陛下的欢心,但是现在的他有什么啊,现在的他什么都没有。
他还坐在这个御史中丞的位置上呢,甚至于陛下对他的疑心因为天幕,一层更比一层重,他怎么敢说这种话?
李林甫小心看了一眼张九龄。
张九龄没有看他。
李林甫内心更没有底了。
天幕的出现真的很烦,打乱了他所有的步伐,他现在像是走在羊肠小道,又像是走在黑漆漆的水里,摸着石头过河。
宇文融在旁边啧啧咂嘴。
“啧,迂腐书生。”
李林甫头皮一紧。
宇文融这声音算不上小。
“啧,拘泥古法。”
声音更大了一点。
现在周围同僚都听到了。
几个人带着不认可的目光看向李林甫。
张公虽然为人古直了些,但也不至于说他迂腐死板吧?
那毕竟是宰相,他能坐在宰相位置,自然是能服众的。
天幕虽然说李林甫是未来宰相,但这不是还没有当上吗。
而且看陛下的表情,以后大约也比较难上位。
“啧,死板教条。”
宇文融声音又提高了,这是奔着让前头的张九龄听到而去的。
李林甫恨不得把宇文融的嘴巴给缝上。
可是让你逮着落井下石的机会了!
让这件事过去不好吗?能不能不要加深张九龄对这件事的注意力了。
不要再提了。
宇文融老神在在揣着手,眉眼间都是小人得志的模样。
就要提就要提就要提。
【李林甫这话又戳在李隆基的心巴上了。李林甫说的话就是他想的话啊!上回回京的时候,李林甫已经在李隆基那里刷了不少的好感度了,这回李林甫的话更是让李隆基对他的好感度直线飙升。于是在张九龄逐渐失宠的时候,李林甫逐渐走到了李隆基视线里。】
【有李林甫这个话,李隆基更是确定了自己心中所想了。他现在是一身反骨,就是要给牛仙客一个爵位,谁来反对都不好使,尤其是张九龄,他来说话更没有用。于是李隆基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旧事重提,把自己给牛仙客的封赏说了出来。】
【张九龄是那种因为李隆基生气,就放弃自己观点的人吗?他不是,他觉得牛仙客有这样的封赏就是德不配位,当着所有人的面,再次表达了自己反对的意思。】
【李隆基很没有面子,本来没有李林甫的挑拨,他还能勉强听听张九龄说的话,但是有李林甫和他站在了同一展现,李隆基觉得这事他占理,张九龄简直就是无理取闹!张九龄当着朝臣的面驳了他的面子是吧,好,他也要驳了张九龄的面子。】
【李隆基彻底发怒,大手一挥,没给张九龄一丝好脸色:“难道这朝廷之上的每件事,都得你张九龄说了算吗?”】
【张九龄面对盛怒的李隆基,依旧不卑不亢,一身文人风骨:“陛下把我提拔到宰相的位置,是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在看到不合理的事情,不能一言不发。我坐在宰相的位置,却不说宰相该说的话,那才是真的德不配位。”】
【张九龄的话是站在公理的角度,所以不管是从哪方面,都没办法挑出他这句话的错误。这话李隆基接不下去,但是昨天李林甫的嘀咕给了李隆基灵感。对啊,张九龄不是一直觉得牛仙客是小吏出身没什么文化,所以配不上尚书的位置,也配不上封爵吗?于是李隆基灵光一闪,开始对这个满朝堂最后一个敢说真话的宰相进行人身攻击了。】
【李隆基发功了:“你天天说人家牛仙客小吏出身,卑微至极,难道你张九龄又是出身于什么好的门第吗?”】
[我刚刚还说李林甫过分呢,现在好了,李隆基更过分。]
[其实李林甫挑拨归挑拨,只要李隆基不听就好了。]
[君不贤只能造成这样的场面。]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就是李隆基,他一手造成的,就像张九龄失宠,其实也是他一手造成的。]
李隆基忙不迭检讨。
是的是的,他要为安史之乱负责任。
他现在已经在改了,他已经在努力了,还有哪里能改正都可以告诉他。
李隆基一边低头认真检讨,一边暗戳戳用锐利的视线看了眼李林甫。
你,也检讨!跟着朕一起检讨!
张九龄乍一听天幕的话,确实愣住了。
陛下,陛下竟然一直是如此想他的吗?
张九龄一张俊脸上难得出现了呆滞的表情,他就用这般模样看着李隆基。
李隆基刚瞪完李林甫,转眼就看到了张九龄这般模样。
哎呦,给他心疼坏了。
这事是他做的不好,他的好爱卿刚大病初愈,简直上朝身子受累也就罢了,他还说了这种伤人心的话。
“朕绝无此想法。”
李隆基安抚道。
【张九龄是彻底心寒了,李隆基居然拿他和牛仙客相比。但张九龄依旧行得端,坐得直,他的出身不是秘密,他也从来没有否认过自己的出身:“我的确出生于岭南的布衣之家,不是什么贵族,也不在什么书香门第。但我科考得中步入朝廷之后,我为朝廷效力,掌管诰命多年,这才走到了宰相的位置。可牛仙客他如今不过没读过什么书的边疆小吏,陛下怎么能拿他跟我相比呢?陛下如果执意要重用他,也只能让众人不服。”】
【李隆基又被怼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拿张九龄的出身讽刺张九龄,可张九龄并没有在意自己的出身,反而拿资历说事。是啊,刚刚才展示出自己实干能力的牛仙客,怎么能跟现在的张九龄比呢?但暴怒之中的李隆基已经没有理智去思考谁是谁非了,他只知道下自己现在相当讨厌张九龄。于是君臣之间,再次因为争吵闹得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