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等天幕结束了,他便完成这祭祀的最后一环。
  是的,李隆基现在正在进行的环节,是冗长封禅大典的最后一个环节,祭祀地神,将功绩说与神灵,然后将这记满功德的玉简埋在地下。
  地神会看到的。
  李隆基叹了口气,将手里的玉简放好,转身往天幕看去。
  如果说在封禅大典上出现的天幕让李隆基心生凄然,那对张说而言,这突然出现的天幕就是能把他吓地哆嗦的不定时炸弹。
  他这两年时常想着,天幕究竟何时才能再次出现呢?
  他将笔记翻烂了都没能想明白天幕再次降临的时间节点。
  他只能凭借上次天幕刚出现的时候所说的,“张说分两次讲”这句话,来判断这次出现的天幕也是和他牢牢相关。
  同时,这句话加上上次天幕消失时候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后人对张说的评价急转直下”。
  着两句话放在一起,像是拥有了一加一等于三的能力,让张说产生了不止两份的惶恐。
  他是真的害怕。
  这种感觉就像钝刀子磨肉,不知道什么时候天幕这把匕首就要把他捅个对穿。
  光是想想,张说汗毛都要立起来了。
  痛,真的是太痛了。
  刚刚和已经去世的姚崇一笑泯恩仇的张说痛彻心扉。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天幕这就要来背刺他了吧?
  【大家好,又见面啦,这期视频我们继续来讲张说。我们上期说到后世对张说的评价急转直下。我们知道抛物线从上升到降落,总有一个最高点存在。那么张说仕途的最高点在哪里呢?在开元十三年的泰山封禅。】
  张说的想法得到了印证。
  天幕果然来背刺他了。
  “从上升到降落总有一个最高点的存在。”
  天幕的意思是说,他在这里泰山封禅结束之后,仕途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是吗?
  那最终会落到什么样的结局呢?
  结局会比宇文融还凄惨吗?
  张说心凉了半截。
  这拔凉的心脏又透露着几分倔强的不信。
  他张说这两年勤勤恳恳,甚至不在明面上给宇文融下绊子。
  不过多少就是爱财了一点……
  但那和宇文融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
  那怎么能算贪污呢?
  那不算的。
  于是这倔强的不信上,又加了一些心虚。
  【封禅,即登封报天,将禅除地。封禅需要满足的要求有两个,第一个是天下大治,第二个是天降祥瑞。历代皇帝封禅都是满足了第一个条件。历史上我们所知道的封禅的皇帝一共有六位。】
  【第一位是秦始皇嬴政。我们都知道他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建立皇帝制度,以郡县制代分封制,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长城,车同轨书同文……他的功绩数不胜数,被后来的李贽赞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封禅应当是无有异议的。】
  [没有异议!我是他的粉,我喜欢他!]
  [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尖叫)]
  [听说他长得高而且帅。]
  [长生不老药嘛,他不就是想要区区一个长生不老药嘛,给他啊,给他!]
  绝大部分人是认同天幕之言的。
  众人纷纷点头。
  李隆基并不是很关心皇帝的盘点,他在偷偷扒拉着自己的手指,算着自己前面封禅的皇帝有几个。
  张说迷茫了。
  怎么回事,不是说这回天幕单独讲他吗?
  怎么突然混进了帝王盘点。
  他可不敢把自己的名字和那些皇帝放在一起啊。
  这要夭寿。
  遭罪哦。
  【第二位皇帝的汉武帝刘彻。他虽然像秦始皇那样是开国皇帝,但他的声名在当时乃至现在比之开国皇帝也是不遑多让。“功莫大于秦皇汉武”,他是一个和秦始皇齐名的皇帝。对内他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他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打通丝绸之路,大汉威名远播。他自然也在封禅的皇帝之列。】
  [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2]
  [丝绸之路真的很绝。]
  [有汉武帝在,我大汉民族的脊梁就没断过!]
  [他把“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做到了极致。]
  每个男儿胸中都有一腔热血。
  天幕上这位皇帝的出场让士兵小小沸腾了一下。
  【第三位皇帝是光武帝刘秀。他结束十二年的战乱,开创“光武中兴”的时期,偃武修文,励精图治。后人认为他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皇帝。虽不及秦皇汉武,但封禅算可以了。】
  [啊,确实,毕竟没什么大污点啦。]
  [不太了解捏。]
  [肯定没有前面两个皇帝有名啊。]
  众人都能看到,天幕上的弹幕明显没有讲上两个皇帝那么多。
  李隆基站在刘秀的角度,开始为刘秀尴尬。
  要是他亲眼看到自己被拿来和秦皇汉武作比,后人只知秦始皇和汉武帝,而甚少谈论他的事迹,不知他会有怎样的感想?
  但这想法也是转瞬即逝。
  李隆基在心里盘算着,就还有一个皇帝就轮到他了。
  他像是课堂上开火车即将要被点名提问的学生,焦灼且忐忑。
  【第四位皇帝是唐高宗李治。】
  天幕下所有人的脑袋都探出来了。
  他们大唐的皇帝呀,不知道后人会如何评价呢?
  有些期待。
  【他的永徽之治有贞观的遗风,但是怎么说呢,封禅还是不太够格的。毕竟有他爹,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站在那里,他怎么都超越不了这座高峰。他的前面不仅站了太宗这个皇帝,他在封禅的时候,身边站着的还是武则天。所以怎么看,这两位都比他更有资格一些。】
  [难受,历史欠二凤一个封禅。]
  [呜呜呜我的二凤啊。]
  [不不不,不要封禅,泰山马上就要脏了。]
  [抱走二凤,听我说,不要掺和进封禅里头。]
  [不封禅这就对喽,这不是什么好东西。]
  [后面所有的皇帝都觉得去泰山丢面子,谁去啊?狗都不爱去了。]
  所有人都石化了。
  包括李隆基在内。
  说李治之能不如太宗,那是事实,确实需要承认。
  说他不如武则天,勉勉强强,把牙咬碎了也能认同。
  但是为什么要侮辱泰山?
  为什么要说泰山脏了?!
  众人低头看着自己现在正在踩着的土地。
  哦,是谁正在泰山虔诚祭祀祈福呢?
  是他们自己。
  天幕说的这泰山“脏了”究竟是何意?
  一时间,众人想把脚拿开,但是又没有其他落脚的地方。
  所有人都半尴不尬站在那里,面面相觑。
  【第五位封禅的皇帝是李隆基。这个皇帝我们之前讲过,他用人才,善财政,整顿吏治,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大唐是在他的带领之下走到了最高峰。就这功绩来说,封禅绰绰有余了。】
  这回李隆基依旧把心吊在嗓子眼。
  来了来了,这种熟悉的感觉又来了。
  夸的越猛,骂的越狠。
  在长久的被背刺的过程之中,李隆基逐渐掌握了天幕说话的风格。
  曾经年少不经事的他尚且还会为区区的两句夸夸而兴奋高兴,甚至飘到忘乎所以。
  现在他不了。
  现在他看透了“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动听的不一定是好话。”
  天幕夸他,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好话,那是要骂他来了。
  【但杀三子,废皇后,摆烂放权,耽于享乐,荒淫无度甚至到了弃城而逃地步的也是他。所以前期的他当然是有资格封禅,但是后期的他肯定就不配了。】
  [李隆基又是你。]
  [李隆基早噶二十年,这句话已经说累了。]
  [这二十年给二凤。]
  [后边还有一个宋真宗等着我骂,先放他一马。]
  到现在,李隆基心里那口气才喘下去。
  呼。
  骂他的话还是和之前一样。
  背刺的内容和之前也差不多。
  嗨呀,后人也不行啊。
  这战斗力有点降低了。
  他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他现在是能够直面背刺的真正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不就是被天幕刺成一只刺猬嘛。
  无所谓,他会出手,把刺拔掉。
  涂涂药他又是一条好汉。
  【第六个皇帝是宋真宗赵恒。这位相当离谱。先是澶渊之盟主动送钱,后是说鬼神怪异事煽动朝野。为了封禅的事情他劳民伤财,社会矛盾更加严重了。他的名声不仅没有因为封禅好起来了,还彻底臭了。】
  【这就像什么呢,这就像学校里有一块荣誉墙,老师说了,觉得自己成绩很好,可以给其他同学做表率的人可以上来,把自己的成绩写下来。于是陆陆续续有人上去了,第一个人先上去,写了个九十八分,接着第二个人来了,也写了一个九十八分。后面的人开始胆怯了,那么高的成绩,压不过他们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