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呜呜呜呜,再也看不到原版的《兰陵王破阵曲》了,没有了,全没了,也不知道因为古代禁这个禁那个,到底失传了多少东西。]
  百官震惊。
  原来是是有血海深仇?!
  那这样来说本国文化就更不能由外人传承了啊!
  百官:更有感觉了,已经开始生气了。
  他们虽然并不是很需要这个乐舞,但他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乐舞流落到其他国家去。
  听后人的意思,他们好像很喜欢这首乐舞?
  虽然他们没有明白后人为什么喜欢,但是,他们子孙后代喜欢的东西,一定要留下来给他们!
  孩子喜欢,那就拿给孩子哄孩子开心嘛!
  孩子想看兰陵王戴面具舞长剑,那就给他们看嘛!
  所以现在再看看陛下把《兰陵王破阵曲》给禁了的举动是有一点不妥吗?
  那是非常不妥啊!
  这天幕既是来自一千三百年之后,他们的史册由这些人保管,他们的历史由这些人铭记,这就说明这些人是他们的后代!
  现在,他们的后代被欺负了。
  还挨打了,被摁在地上锤,被揍地那么惨。
  一些血气方刚、脾气暴躁的武官已经开始想锤桌子了。
  这是欺我大唐无人?
  那些都是我们的孩子,岂是其他国家想杀就杀的!
  此时一群武官焦急看着天幕,恨不得把把天幕扒开一条缝,自己带刀钻进去。
  武官:我究竟得去看看是哪些不知死活的欺辱我的子孙!
  [日本是什么啊,日本在唐朝是倭国啊。]
  [日本在唐朝的时候从我们国家学了好多好多东西。]
  倭国!
  那个在白村口之战被打成瘫子的倭国?
  后人是在跟他们开玩笑吗?
  被倭国欺负了?
  倭国者,古倭奴国也!这甚至都不配拿来跟他们大唐相提并论。
  这这这,被那群小矮子欺负了?
  现在不止武官,文官也坐不住了。
  他们一个个气地脸红脖子粗。
  李隆基把桌子拍地邦邦响:“欺我大唐无人啊!”
  一时间,大殿沸腾起来。
  “如何能输给倭国呢?”
  “上啊,你们拿着刀枪上啊!”
  “不要害怕!怕什么呢?”
  “我的后代们如此脆弱了吗?”
  “这一千三百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能不能来一个后代给我讲讲!”
  “我虽老矣,却仍有一战之力,孩子们不行,我提枪上马也要再给后代打下一片盛世!”
  “怎么办,怎么才能帮助我的后代们?”
  “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们被欺负啊!”
  有武官问文官:“我把兵法和作战心得都写下来留给后人如何?”
  “我觉得这是一个办法!”
  “可是我文采不行,我怕后人笑话。”
  “我执笔,你来说,我润色!”
  更有些异想天开盼望神迹降临。
  “既然天幕都能出现,那能不能把我们武将和士兵都带过去。”
  “我们帮孩子们打完架就回来。”
  [呜呜呜呜,看不了《兰陵王破阵曲》]
  [呜呜呜呜,一个破阵曲还得靠日本研究。]
  [呜呜呜呜,那是我们的文化,兰陵王是我们的历史。]
  [呜呜呜呜,李隆基为什么要把它禁掉,我讨厌李隆基。]
  [呜呜呜呜,第一次知道,哭了,好难受。]
  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大老爷们,又硬生生安静下来。
  “呜呜呜呜是什么意思,是哭声吗?”
  “孩子们……哭了?”
  “后人们会听到我们在说什么吗?”
  “会不会听到我在骂他们?”
  “哎呀,我这不是骂孩子们,我只是痛心,只是痛心啊。”
  一群叱咤官场,一百八十个弯弯肠子的文官,还有一群骑马拿枪,不服就干的武将们齐齐麻爪了。
  完了,不会真听到他们骂人了吧?
  他们把后代骂哭了?
  孩子哭了怎么办。
  孩子哭了都是塞给奶娘,他们没带过孩子啊。
  天幕上这些哭了的后代塞给谁啊?
  第一次,李隆基在被背刺后没有产生什么恼怒羞愧的情绪。
  “哭了,好难受。”
  “呜呜呜呜,李隆基为什么要把它禁掉,我讨厌李隆基。”
  他看着后人的眼泪快要溢出天幕,最终只是叹了口气。
  唉,怪他,不就是《兰陵王破阵曲》吗,他虽然确实没有感觉到有哪里好看的,但是孩子们喜欢,留给他们就留给他们吧。
  讨厌他就讨厌吧,应该留给自己孩子的东西,被其他孩子拿走了,是他不好,是他做的不对。
  《兰陵王破阵曲》不禁了。
  先前只是禁止公开演出,但是仔细找找,这舞曲肯定还是保留下来了的。
  【在文学理论上,文学被分为三类,通俗文学、严肃文学和纯文学。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阳春白雪的文化,更需要下里巴人的文化,普通大众的文学趣味也是需要满足的,无论是哪种文化,高雅的也好,通俗的也罢,只要是好的,是带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都应当去传承。这种传承的断层,或许是我们遗憾至今的原因。】
  李隆基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天幕说的话。
  普通大众的文学趣味也是需要满足的。
  无论哪种文化,高雅的也好,通俗的也罢,都应当去传承。
  此时李隆基依旧不太明白那些通俗文化传承下去的意义。
  但是那些文化要是不传下去,后人们又该哭了。
  满天幕的呜呜呜,吵地他头疼。
  那便传下去吧。
  【从这方面来说,盛唐的文治并不是彻底意义的文化全面发展,唐朝的文化发展着眼在上层的知识分子。但无论是怎样的发展,那个诗香四溢的盛唐在这里已经有了雏形,台子已经搭好了,下面只需要等待那些诗坛的重量级人物,在历史潮流的推动下一个个走上这个舞台了。】
  【最后我们评价一下张说在这军事、政治以及文化三个方面的成就。】
  张说放下闷闷的苦酒,并停止因为孩子挨打而和武官义愤填膺的交流。
  天幕说到重点了。
  他嗅到了夸他的气息!
  张说像幼儿园周五放学等老师发小红花的小朋友,坐地端端正正。
  【张说在这个时期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可以跟开元初姚崇的“十要事说”对比的,姚崇在开元初给出了一个明朗的发展方向,而到了张说这里,这个方向就更加精细化了。张说从三条路出发,改正了这十年来大唐发展出现的一些弊端,从而把大唐引到了一条更加繁盛的路上。】
  【在唐朝走向繁盛的道路上,张说这个宰相不可替代。】
  张说心里无限感怀。
  天幕又说起了姚崇。
  可在这次和姚崇的对比中,他张说第一次没有落于下风。
  他和姚崇斗了一辈子啊,没回都是以他摔跤作结。
  他以为自己这一生或许没有机会能超过姚崇的成就了。
  现在……也没超过。
  但是持平也是很好的!
  他是一个懂得感恩和知足的人。
  若是他后期能保持住现在的状态,更努力一点,或许有机会超过姚崇也不一定啊。
  张说美滋滋地想。
  【若是他后期能保持住现在的状态,更努力一点,后世评价也不至于急转直下。】
  天幕一句话,打醒了美滋滋的张说。
  这一巴掌把张说给打蒙了。
  天幕这是什么意思?
  是他以后不努力的意思吗?
  什么叫后世评价急转直下,天幕你说清楚啊。
  【至于张说为宰相后期都干了什么,这个问题就留到下个视频再为大家解答。我们下期见。】
  天幕说完这句话就缓缓消失了。
  留下张说一个人呆愣坐在那里。
  清醒过来后,张说着急地不行。
  天幕你回来啊,你说清楚什么叫后世评价急转直下,你快告诉我,后面我都做了什么事啊?
  你跟我说,我改还不行吗?
  我会改啊,你快回来!
  你回来!
  随着张说在心里歇斯底里的呐喊声,天幕最后一丝光晕也消失了。
  百官齐齐看向张说,没有别的意思,全是同情。
  李隆基站起来活动活动自己发麻的双腿,然后走到张说那里,郑重其事拍了拍他的肩膀,饱含深意看了他一眼,然后离开了。
  张说一向没有姚崇会猜李隆基的心思。
  他险些哭了。
  天幕不给个准话也就罢了,陛下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也不说话?
  突然拍我的肩是何意,是告诉我办错事就吃不了兜着走的意思吗?
  百官收拾收拾自己的笔记,从张说身边走过的时候,都给张说的肩膀来了同情一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