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没事没事,募兵制是好的,他提出来的这个想法是没有问题的。
  【真正有问题的是士兵素质不高,眼里只有将领没有皇权,以及在后期李隆基行政权和财政大权的下放。短时间内当然看不出什么,但是时间久了就会造成军阀割据的场面。人的欲望都是不会满足的,如果地方有挑战中央的能力,他们为什么还愿意做一个地方官呢?】
  李隆基两眼睁大:!!!
  他真的把行政权和财政权给放下去了?
  以后的他真的把权力都放下去了?
  权力都放下去那他手里有什么?两手空空不怕被揍吗?
  原来后期的他真的像天幕说的,已经懒到药石无医的地步。
  第一次,李隆基因为他自己感觉到了无语。
  他经过天幕详细的分析之后,意识到了大权下放的危害。
  现在,他只想提起板凳,把那个下放大权的李隆基的脑袋给敲烂。
  蠢货!扶不上墙啊!
  要不是你我哪里用坐在这里挨骂这些的骂。
  他在心里痛骂自己一番,然后小心看着天幕。
  不许延伸了哦,他已经骂了自己,后人就不许再骂他了哦。
  神音又把话题扯回张说的身上。
  【现在我们聊聊张说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我们都知道,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六部制在隋朝确立,真正完善,是在唐朝。】
  张说听到行政改革,把手里的笔握的死死的。
  刚刚天幕讲的军事改革是已经经过陛下首肯,并且施行了的政策。
  现在这个行政改革是什么?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他应该还没有提出什么政治上的改革措施吧?
  张说能隐约察觉到现在的机构布置不是十分合理。
  他也正在想应对策略呢。
  这天幕的出现就像大旱的土地遇上甘霖啊。
  他打瞌睡天幕就来给他递枕头。
  要说他在天幕这里还是能得到一点点的偏爱的吧?
  毕竟当时关于姚崇那个天幕出现的时候,可是已经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了。
  姚崇他那蠢儿子已经嚣张跋扈多年,还有他手下那小吏,也已经犯了贪污之罪。
  但是现在天幕,在他张说最需要有人给他出一个主意的时候出现了!
  这如何能不让他欣喜。
  张说拉长了耳朵,毛笔也都浸饱了墨汁。
  只待天幕一开口,他就把天幕说的话一字不差给记录下来。
  【最开始的时候,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尚书省长官淡化,余中书省的中书令,和门下省的门下侍中。他们一般是这么工作的,上午的时候在政事堂开会,研究和讨论有利于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下午的时候再分别回到自己的地方,做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领头羊,去安排布置自己部门的工作。】
  【我们再看看唐玄宗时期的社会状况,新旧交替,变革激烈,这是一个迎接唐朝盛世顶峰的时期,宰相要做的工作就不仅仅是让国家安于现状的发展了。这个时期的宰相注定很忙。】
  【所以最终造成什么样的局面呢,一上午的时间往往不能讨论出国家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那上午不够,吃顿饭再继续吧。于是下午也就这样被用掉了。那自己部门的工作怎么办?喝口咖啡,熬个夜通个宵,加班加点的干吧。】
  【第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宰相连轴转的忙啊。】
  [哈哈哈哈哈,原来在古代上班也要加班啊。]
  [已经能想象出他们顶着黑眼圈上朝的场面了。]
  [天不亮就要上朝,天黑还不下班,怪不得古代人活不久。]
  [事实证明,加班容易早死。]
  [怎么才能让我老板看到,挺急的。]
  [怎么说,张说要来整顿职场了吗?兴奋.jpg]
  张说感觉到自己被后人理解了,他心里十分熨帖。
  唉,是啊,谁说宰相好当,不容易啊,都不容易。
  忙啊,都忙。
  众人看到张说摇头晃脑的模样,恨不得上前把他的脑袋给扶正过来。
  你觉得当宰相不好当宰相累你为什么苦心积虑地上去啊!
  你要是不想要这个位置,我们来啊!
  张说这副模样子在张嘉贞眼里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
  呵呵,虚伪的张说。
  【我们都知道,决策权在宰相手里,行政权在隶属尚书省的六部之中。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决策执行困难。比如我们之前说的府兵制改募兵制,兵部管辖的是府兵,长久以来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体系。这个时候,宰相找到他们,说现在需要花钱招募点新兵,你们兵部去干吧。兵部摇摇头,把自己形成的职责体系给宰相看,说:“看啊,这不划分在我们的职责范围之内。”】
  【这种责任推诿在大公司的各部门也非常常见,新事物出现势必会导致这样的问题,所有人都想早早做完工作下班,没人愿意加班。】
  【李隆基时期,新旧交替,新政策层出不穷,这样的问题只会多,不会少。】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了,宰相加班加点做出来的新方案,施行起来比较困难啊。宰相是国家的大脑,方案都出来了,还让他们亲自干活儿?这简直不把宰相当人看啊。】
  [哈哈哈哈,不在职责范围之内。]
  [原来大家都不爱加班这点也是共性。]
  [感觉古人瞬间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吏部:绿绿只想摇头。]
  [户部:橙橙跟着摇头。]
  [礼部:黄黄不知所措。]
  [兵部:红红不知所谓。]
  [刑部:蓝蓝无话可说。]
  [工部:彩彩不敢动了。]
  张说又抹了一把辛酸泪。
  是啊,这是把他们宰相当永动机啊,他们宰相也会累,也会疲惫。
  他给了李隆基一个委屈的眼神,希望李隆基能看到他的辛酸苦楚,心里更向着他一些,如果能给他做主就更好了。
  六部尚书分别捂住自己的脸。
  丢人。
  这是被公开处刑了。
  李隆基顺利接收到了自家宰相的暗示。
  此刻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油然而生。
  是啊,六部怎么回事!
  宰相日夜为国家操劳已经十分辛苦了,他们还不体恤宰相,互相扯皮推诿责任。
  他给他们发工资,是为了让他们跟宰相吵吵的吗?
  把他的好宰相张说气到了怎么办呢?
  谁来当他的新宰相!
  李隆基给了张说一个安抚的眼神。
  放心吧,朕帮你凶一凶他们。
  于是李隆基往六部长官那里看了一眼,眼神暗含警告。
  各部长官把手又“唰”地放下。
  不敢动了.jpg
  【第三个问题,不仅仅是宰相加班加点的方案施行起来有困难,还有人,人也不听话。这就要说到让张说最头疼的一个人了,宇文融。之前讲的张嘉贞还是小打小闹,张说对付张嘉贞有着碾压性的优势,但是宇文融不同了。】
  【宇文融解决了李隆基的一个心病,一路上升,成为李隆基眼里的红人。】
  张说:没错!
  他再次感叹,天幕的枕头这是不递则以,一递递俩啊!
  天幕真的,他哭死。
  天幕真的好爱他。
  想必天幕一定会告诉他应对宇文融的办法的吧?
  张说更期待看向天幕了。
  【要说这个时候的张说是李隆基眼睛里的红人,并且有红的发紫的趋势。但李隆基眼睛里还有另外一个红人,这个红人就是宇文融。宇文融并不是科举出身,不像姚崇、宋璟、张说他们,是正儿八经通过科举的筛选进入朝堂的。宇文融是贵族出身。】
  【他的祖上是隋朝的礼部尚书,祖父在贞观年间担任尚书左丞。但祖上荫蔽并没有持续到宇文融身上,他的祖父被牵连到谋反案件之中,流放了。说到流放,这点宇文家一脉相承,宇文融最后因为贪污巨款,也被流放了。】
  [哈哈哈哈我笑的好大声,上一秒:宇文融是李隆基眼里的红人,下一秒:宇文融被流放了。]
  [宇文融本人:我真的会谢。]
  [我发现古人也很喜欢贪污啊?只要坐到高位上,保持清廉就十分难得了。]
  [唉,没办法,权力大了,被求办事的次数也就多了。]
  [只能说诱惑实在太多了。]
  此时大殿之中的百官有志一同在记下笔记:切记,莫要贪污。
  已经有姚宰相、张尚书的例子在先了,现在又多了一个,宇文融。
  他们一定要时时刻刻谨记,引以为戒。
  张说拍着大腿简直要笑岔了气。
  什么?宇文融贪污被流放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