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傅元初从小就不太相信、也并不适配努力到百分百才能有所收获这样的理论,学习对他来说只是生活的一小段分支。更何况,他本来就是很有可能在下学期直接通过竞赛保送的。
但傅元初还是申请了,这半个小时他有时候会在教室写竞赛题,更多时候和荆磊几人在初中部那边的篮球场打球,离得远也不会打扰到别人,又能锻炼身体。明中的老师都不是十分古板的,除了叮嘱他们注意安全,也没有多阻拦过。
一场球刚好能在自习下课的时候结束,傅元初会提前回教室拿书包,到画室那边等蒋京津。
画室在实验室那边,和两个学部都隔着一段距离,好多同学都赶着回家接着补课,留在教室的人寥寥几个。偶尔风一吹,外面树影一晃,蒋京津心底难免有些发寒。但这么日复一复,即使家离学校并不远,她一次也没有落过单。
即使是那次吵架的时候。
说起来原因也很好笑,虽然蒋京津已经回忆不起太多的细枝末节,还是觉得好笑,仅仅只是她美术班的同桌,曾经追过她的一个男孩儿。
当时的每一个周末,傅元初都会给蒋京津补文化课。为了提高效率,两人更习惯在外面找地方,大多数时候是图书馆允许讨论的区域,占不到位子的时候,也会到麦当劳点套餐。
一直都是两个人一起,除了有一次,蒋京津约了那个男同学——也不是特意约的,是他碰见过一次蒋京津和傅元初在图书馆自习,就问了能不能加入。
“别人一问你就同意?”借着取餐,傅元初把蒋京津拉到另一边。
“哪有,我拒绝过好几次的!”蒋京津解释道,心下也有点烦,“但他就说想从你这学点经验,说了好几次。我们在画室那边又是同桌,人家也帮过我的忙,我实在是不知道要怎么拒绝……”
那个男同学高一的时候追过她,后来听说也谈过恋爱,蒋京津就没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只当普通同学相处。一起讨论这事她婉拒过好几次,也提出过可以找一对一的家教,可能会更有帮助。但男同学或许看中傅元初是年级第一,非说想向他请教一些学数学的经验。
傅元初阴阳怪气:“蒋京津,以前跟你做同桌的时候怎么没见你对我这么好呢?”
说是这样说,人都来了,也不可能真赶走,那天他脸色虽然不怎么好,还是耐着性子补完两个人的课。
结果第二周,那男同学就再次跟蒋京津表白了,晚自习结束的时候拦着要给她送情书,恰好被来接人下晚自习的傅元初碰见了。
“啧,你拦着我干什么?”被蒋京津拽着出去,傅元初皱眉道。
跟刚刚看见男同学拦着门不让蒋京津走时候暴怒的神情不同,面对她的时候,无论语调再阴阳怪气,傅元初周身的气场又总是温和的。
让人平静的、有安全感的那种温和。
“不然呢?你还真想上去给他一拳啊?”蒋京津脸色不太好,语气也很着急。
他是要走保送的人,事情没有尘埃落地之前,不能出任何差错。
拒绝之后察觉到自己被拦住的时候,蒋京津是有过着急的,但想到傅元初马上就会来,她的心又定下来,所以是真的没什么大碍。
“我明天让老师换个座就行,他也不敢真的做什么,平时性格也挺好的,刚刚估计是着急了……”
“不儿,蒋京津你替他说话干什么?”最后一班公车还没来,要走的学生都已经走了,公交站台难得没人,“再怎么着急他就能这么堵你?要是他下次更过分怎么办?”
上次考试她的成绩远没有达到预期,艺考和文化分的成绩压在身上,平时再怎么活泼的人,在经历高三的时候也会疲惫,对成绩以外的一切事情好像都可以说算了:“我这不是没出什么事儿……”
“真出什么事儿就晚了!”傅元初烦躁地抓了一把头发,一边照顾着蒋京津的情绪,一边又忍不住担心,语气难免急促。
比以往更敏感的蒋京津却突然像被扎了一下,烦躁不由自主涌上来:“傅元初你是不是觉得全世界就你最牛逼啊?!”
“什么?”
“从小到大就你最牛你最厉害,我承认行了吧,但现在我都说了我自己可以解决,你能不能别烦了?!”
那天的公交车来得格外晚,大概因为是学校附近,京城的夜晚居然也被衬得安静,让争吵和沉默都更加无处遁形。
反应过来的傅元初差点气笑了:“蒋京津,所以你觉得我是为了证明我比你厉害?”
“你爱这么想就这么想吧,”蒋京津回答得很快,“但我的事情我自己能解决,不用你管。”
说完对驶过来的出租车招了招手,一个人坐进去,干脆地甩了车门。
别管什么冷战热战,回想起来,如果“友情”有岌岌可危的时候,一定只会是那次。
第30章 他说,你别害怕
蒋京津去找老师换了位子,理由是安静一点的角落更有助于她练习。那个曾经的男同桌试图靠近过,最后还是没有和她道歉,在不知道哪一天之后,远远看见她就会绕路。
那天晚上的事情,她和傅元初都没有再提。两人还是会一起上学放学,傅元初比之前来得更早,在艺术班的教室外面等她放学,蒋京津也不再多留在后面,到点就离开。
校考的时间摆在那儿,蒋京津全部的精力都拿来放在专业课上,再没有多余的力气去管误会最后到底会演变成什么。而傅元初也进入了竞赛的关键期,忙得连球都不再经常打。
除了必要的,类似“要不要吃个夜宵再回家”这样的话之外,两人间的氛围开始变得奇怪,甚至有些尴尬,又谁都不愿意退一步,大多数时间也就只能沉默下来。
闺蜜余喜拿到了美国一所预科的offer,早早飞往大洋彼岸,分别的那天,两人草草在机场旁的甜品店一起分食一块儿蛋糕,算作道别。机场的轰隆声中,蒋京津第一次感觉到迷茫。
大家是不是都只能陪伴彼此走过某一段路?
只是还来不及伤春悲秋,集训前一周,家里又出现新的变故。
小学的时候,林女士的身体就有过一段很不好的时间,也是因为那次手术,她才辞去公司的职务,这么多年都精心养着,一直没复发,偏上次体检的时候,医生说需要住院再次检查。
他们家没有什么家长要瞒着孩子、让孩子只用安心读书的规矩,那年林女士第一次做手术,老蒋也带着蒋京津全程陪着。这次即使集训在即,林女士和老蒋也没有不准蒋京津来探望,只叮嘱她上完课再说。
阿水曾经说,觉得蒋京津是自己遇见过的能量最足的人,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她并不总是自洽,并不总是勇敢有机敏,她有时也会拧巴,也会不知所措。
也会害怕。
“想什么呢?”回忆被阿水的声音中断,“叫你好几声了。”
“没事儿,”蒋京津摇摇头,“怎么啦?”
“就问问你马原的重点,昨天说的那章我还有点混淆……”
阿水适时的问话把她从回忆的思绪旋涡中拉出来,一边回答着有关最后一科考试的重点,两人一边回了寝室。
刚推开门,蒋京津一眼就看见桌上装着蛋糕的打包盒,愣住。
“哇塞陈幸,今天这么大手笔呢!我刚还在网上刷到呢,听说这蛋糕可难抢了,够意思啊你……”
“你们回来啦?”罗罗还在自习室,寝室里只有陈幸一个人,她赶紧解释道,“哪能啊,刚才我恰好碰见傅元初在楼下,好像是着急要回去,就让我把东西给蒋京津带上来……”
蒋京津特爱吃甜品,京市有什么好吃的甜品店几乎都被她摸得清清楚楚,这家是市中心那边很有名的一家店,上个月就出的新品,到现在还是异常火爆,预约了还要排长队。
她馋这组新品很久,当时正好撞上生病,只能忍着,恨不得一天跟傅元初说八百遍。
没想到冷战归冷战,他还是给她买来了,这点掐得还挺好,蒋京津这周刚换了一副新的药,除了依旧不能吃冰的,类似水果这种“冷”的食物已经不用忌口了。
“哎京津你去哪儿呢,不是才刚回来?”陈幸看见蒋京津的动作,问道。
“我有东西忘买了,再下去一趟,”蒋京津折回来,急匆匆的,好歹终于把书包放下了,“谢谢你啊陈幸,蛋糕你们快吃,给我匀一嘴就成!”
蒋京津想,看在他这么守诚信的份上,那她也可以勉为其难先去找他。
说完几乎是跑着出了门,连阿水一句“干嘛呢这么着急忙慌的”问话也来不及回答。
确实是着急,着急到蒋京津都到了傅元初宿舍楼下,才想起根本不知道他这个点在不在寝室。
“冷战”前他们好像刚开了一个新的课题,说不定这会正在实验室;又或者正复习期末考试,在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