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围观的众人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好哎,真好!”
“真考上大学了!”
“咱们基地太有面儿了1!”
姜望从口袋抽出钢笔,签下自己的名字。
“苏林瑾同学亲启”,信封上,这几个大字非常显眼。
四周全是恭喜的声音,但姜望此时只想安静地跟苏林瑾一起拆了它。
他抬眼找到徐墉:“徐师,我……”
“知道,知道,赶紧回家去吧!哈哈哈!”徐墉大手一挥。
从办公区到生活区也有好几百米,姜望跑着跑着,越跑越快。
小院里,旺仔正驮着踏雪遛弯,苏林瑾坐在廊下的椅子上看书
风吹过竹铃铛,发出叮呤当啷的声响。
旺仔先看到姜望,停住脚步发出欢呼的叫声,苏林瑾这才把书拿下,看着他:“怎么回来了?”
姜望没说话,把手里的信封扬了起来。
“通知书来了?”她的脸色肉眼可见地明亮了起来。
不用他说话,眼神已经回答了她。
一路寄过来,牛皮纸信封有些皱了,苏林瑾撕开了边沿,抽出里面折起的白纸。
通知写得很简单。
想想也是,第一年考试出卷子就挺不容易的,评分,出分,通知,一样接着一样,不容易。
苏林瑾比自己想象中平静。
其实成绩出来就知道稳了,后来说还是滇南状元,已经超过了预期很多。
不知怎的,看完通知书上的文字,她脑子里想到的,不是大学校园,而是他灯下给她抄题的侧影,带她去军校图书馆找书时蹲在地上搬书的背影,还有送考后久久站在门口的身影。
“什么时候报到?”姜望问。
“9月份开学,但得先劳动和军训,6月底提前报道。”苏林瑾把通知书递给他。
姜望制服下蜷起的手指微微放松:“还好。”
还有好几个月。
与此同时,远在洛城的姜琰也收到了通知书。
她的分不高,但洛城的学校报考的人少,她勉强踩线录取。
齐勇很高兴,做了一桌菜,请街坊四邻热闹热闹。
他算不上土生土长,平时话不多,跟街坊的关系也就是点个头的交情。
后来姜琰来了,他没有合适的由头,也就没正式介绍过她的身份——毕竟,当时老叔说起这事的时候,只说孩子留下,姑娘还要回北燕。
但现在不一样了。姜琰明确表了态要留下跟他过日子,正好趁这机会,把两桩喜事一块儿公布了。
“托各位街坊的福,我媳妇儿姜琰考上大学了!”齐勇憋着一口气似的说完,但非常有诚意地一仰脖把酒干了。
众人喝开了以后,话就多了起来。
姜琰没想到齐勇居然跟人聊得挺像那么回事,也能推杯换盏寒暄热闹。
让人很难把他跟平时一天到晚也说不了几句话的呆头鹅对应起来。
这顿饭吃到晚上七点多才散。
齐勇嘴角的笑一直都挂着,一边收碗一边还低低哼着小曲。
姜琰站在转角的阴影里,看灯下忙活的身影。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妈从小给她灌输的那套,她喜欢嘴皮子利索的男人,会说话,会逗笑,会来事。
像齐勇这样老实巴交的男人,从来不是她考虑的对象,却给了她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第一个相亲的男人,老实本分话不多,长得也一般,但据说后来过得很好。
但那会儿她觉得没关系,她会遇到更好的。
第二个……就是袁江河了,长得的确不错也会说话,可……
她不想承认,但又不得不承认,她犯蠢了。
其实,自从出了事之后,她还没敢回头想过。
所有人在骂她的时候,只有一个人说“你只是怀孕不是犯罪”,她有点记不清当时苏林瑾说这话时的样子了,只记得听完这句话,她才真的放弃了不要这个孩子的念头……
“姜琰,快看看,这里有你名字!”齐勇拿着一张报纸过来,打断了她的回忆。
她顺着他指尖看过去,果然在一处看到自己的名字,写在洛城市护理学校下面。
这一期的《人民日报》,把今年录取的考生姓名按学校全部登了出来。
齐勇把报纸折了折,“我把这页剪下来,回头你贴在剪报本上。”
“我来。”姜琰把报纸拿过来,“我找找有没有熟人的名字。”
她低头从北燕大学开始找。
北燕的学校不少,她找完一通没看见苏林瑾的名字,自言自语,“她没考上?”
“谁?”齐勇问。
听见这话,姜琰一愣,齐勇也愣了一下,他很快说,“我随口问的,没,没想……”
他从不问她的事。一来怕哪里触到什么不合适的话题,二来,怕她又想起以前的,两人之间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一点信任又退回原点。
姜琰把他的小心翼翼看在眼里,忽然笑了下:“是我弟媳妇,我老跟她较劲呢,但她……嗐,她人不错。”
气氛又回到了刚才的样子,齐勇甚至觉得比刚才还好点儿。姜琰的那个世界,似乎向他打开了一条小缝,他往前走了走:“那我一块儿找,这么多名字呢,你找到什么时候去。”
姜琰分了一张给他:“你找,她叫苏林瑾。”
“好。”
两人在餐桌上找了好半天,终于在沪江大学名字下看到了这个名字,苏林瑾排第一个。
“她居然要去沪江上学……”姜琰喃喃地说了一句,紧接着她就又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叶小茉。
她俩考上了同一个学校。
这会是巧合吗?
姜琰很快又想起苏林瑾把她诓到叶小茉家的事儿,看来那时候她们就认识。
这念头起来的时候,她居然没什么感觉。
看齐勇把带着她名字的录取清单剪了下来,她把报纸推过去:“这一页也剪下来。”
然后,抬眼看着他,“我跟你说说我家的事儿吧。”
第110章
姜望给北燕打了一圈电话,把苏林瑾考上沪江大学的消息报了一遍喜。
老爷子即便有些不痛快,也在雪片般的恭贺声里,渐渐消散了去。
元晴买了一大兜的大白兔奶糖,请乡亲裁了红纸包起来,给附近的几个村熟悉的村民发糖。
阮令齐烤了一些小饼干,姜望拿去放在食堂,中午放饭的时候,一人拿一块。
炊事班大婶一边还现编了一首顺口溜一样的曲子:“吃了状元饼,明年当状元,基地一家亲,军属显实力……”
刘爱玲跟徐婶说:“不得不承认,苏姐说的一句话是真有道理。”
“什么话?”
“每个人都至少有一件事,能做得比别人强。大婶虽然做饭不行,但山歌编得不错!这叫,不会唱山歌的炊事班大婶,不是好厨子。”
“哈哈哈哈……”
滇南山沟沟里出了个高考状元。
无论这状元是不是滇南本地培养出来的,都叫这一带淳朴的村民一传十十传百地传了出去。
韦霞蔚自然也不例外。
她从自己收竹编的老乡这里听到了不下十次,到第十一次的时候:“烦死了,就没别的话可以说了么?看来你们还是不够卖力!”
“阿诗玛,吃糖。”村民拿出糖给她。
韦霞蔚看了一眼:“哪里来的奶糖?”
她自然不稀罕一颗糖的价钱,但村寨出去一趟不方便,奶糖的确是稀罕物,她也爱吃。
村民很热情:“乌雅夫人给的!她儿媳妇考上了……”
又来。
韦霞蔚剥开糖纸打断了村民的话:“知道了知道了!”
众人离开后,她静了静转身回房,从自己的箱子里拿出一块布来。
摸着上面的花纹,想起奶奶在世那会儿教她这种花纹时候说的话:“霞,你看这种花纹,意思就是如意,跟汉人的如意不一样,我们的如意,意思是才华如意。”
才华如意,在她们这个民族的语言中,意思是能唱出自己心里想的话来。
一向是阿诗玛在重大节日时才会穿戴的纹饰,比如夏昭节。
这片绣布是她自己绣的。
一代阿诗玛绣了传给下一代。
苏林瑾算不算如意?
虽然韦霞蔚不愿意承认,但自从自己赚钱开始,她阿爸和阿妈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
阿妈没有再催她找阿里哥了,阿爸甚至找她商量说要不要去范家原来的邦子收些药材。
算了。
承认苏林瑾如意没有什么,她是阿诗玛,代表月亮跟她和解。
韦霞蔚认得基地的路,她开着阿爸的破车到了基地门口。
登记完后,又等了很久,苏林瑾才姗姗来迟。
韦霞蔚不快:“你怎么这么慢?”
苏林瑾站定:“这里很大。怎么是你?我妈去村委会了,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