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被李阳为难的办事员正气急,一听这话眼泪都快下来,这人是来火上浇油的么?!
可待看清他肩章,她愣了一下:“您是……?”
“姜望。”
她迅速在清单里找到这个名字,果然是预留好的两居室对象,他刚才说,把两居室分给那个挑事儿的军官?
她愕然地向他确定:“姜团长,您是说……”
姜望没让她说下去,而是重复了一遍:“把二居室分给李同志。”
旁边另一个办事员接话:“谢谢领导指导我们工作。”转而低声训道,“别说了你快把手续办了,把钥匙分了。”
多少人听着呢!
虽然大多数人能理解,职级高的分配的房子更大,可当众说出来就变了味儿了。
李阳当众拿到了房子钥匙,可他看着钥匙,感受着满屋子人若有似无鄙夷的眼神,感觉很不是滋味。
他只是主张了自己的权益,把他们的暗箱操作公之于众,哪错了?
“走!”
他坦然地把钥匙一收,带着媳妇和箱子离开,往来时就认好的宿舍楼去。
李阳走后,两个办事员对视了一眼,各自翻了个白眼,转过头对姜望感恩道:“姜团长,今天多亏了你……”
“以后不可以在公众场合说那样树立矛盾的话!什么领导不领导的,不能作为应付同志的说辞。”
姜望说这话时,腰杆挺直,目光凌厉而严肃。
俩办事员各自脸一红,立刻行礼:“是!”
好像个老干部啊,苏林瑾心说,不看他脸还以为是老爷子说的话。
姜望训完话,说出需求:“我们家住旁边农家院就行。”
论位置其实那个农家院还便利些,位于整个基地的核心板块,离食堂和澡堂图书馆这些公共设施也更近。
一路上小刘已经科普过,这个农家院是当初基地征地时,本地村民的房子,保留了质量最好的一个砖瓦房院子充作指挥处,按计划等所有建设完工拆除。
办事员一脸尴尬:“姜团长,那院子条件哪能比得上新楼房啊,您高风亮节,我们已经很惭愧了,怎么还能……”
“有水电和灶房吗?”
“那当然有,还特地刮过大白重新平过地。”
“那就行了,我爱人喜欢住独院。”
两个办事员哽咽:“……”
当下其中年纪看着更小的一人放下记录册,亲自回去拿了钥匙,带他们夫妻俩去农家院。
“那院子虽然收拾过,但条件真的比不上楼房……反正您和您爱人看看,如果不满意我们还是给您换楼房。”
小姑娘咬着唇,脸红扑扑的,看着年纪很小,她正悄悄打量着苏林瑾,心里感叹,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白嫩的姑娘。
到了地方细看才发现,这里的房子跟北方的很不一样,它是个砖瓦盖的吊脚楼。
见苏林瑾惊奇,小姑娘介绍说:“这户原来是村长的房子,他爱人是傣族人,这楼模仿竹楼盖的。”
“她会跳孔雀舞么?”
“……倒是不清楚,对了,我叫刘爱玲,嫂子你可以叫我小刘。”
说话间已经到了院门前,小刘掏出钥匙打开门锁,阔大的院子呈显在两人面前。
白莲胡同的四合院院子其实不大,沪江的别墅,除了像姜望外公家那个还没要回来的花园洋房,普遍也不大。
但眼前的院子,打羽毛球都够了!
一半的地方被围起来里面种着菜,另一半拉了线正挂着洗过的衣服。
见苏林瑾视线落在这些上,小刘尴尬地一笑:“旁边的楼里住着食堂工作的大婶们,她们闲着没事种的,回头我把侧门给关了,这些我喊人来铲掉……”
“没关系,种得多好啊。”
接着看了房子,宽敞整齐的两间朝南大瓦房,后面还有一间单独房子。
房子的门有些傣族特色,用竹子做成,留在窗台上的花盆清一色全是椰壳做的。
里面果然如她们之前所说,批过大白,平过地,但房子的确陈旧,竹窗和竹门都不太隔音挡风。
好在全都拉过电线,办公都行,住人自然也不在话下。
小刘说起这一些如数家珍:“就是这情况了,嫂子,你看看有什么要添置改动的?我们后勤部一定加快干好。”
她算是看出来了,姜团长全程都看在自家爱人的表情,这房子行不行,怎么改,全看他爱人的意见。
见苏林瑾视线落在后院的房子上,她说:“后面那间是原来房主孩子住的。”
那是两间小而紧凑的两间朝南房子。
背着小刘,苏林瑾含笑又看了姜望一眼,“隔音好”三个字就差写在脸上。
第73章
后勤部投了能投的人力,院子的修整进度飞快。
苏林瑾保留了菜地,面对大婶们的难为情她表现得非常豁达:别人无偿地把所有已经长到一半的菜赠送给她不算,还附赠了不少当地的菜种。
中国人血脉中对种植的热爱,她当然也有,便美滋滋收了下来。
至于竹门和竹窗,的确比不上木门和木窗密封隔音——苏林瑾打算好了,后面两间可以等姜琳和张茜她们放暑假的时候来玩儿,那隔音问题就尤为重要。
后勤部当天量好了尺寸,让工地的木工师傅去做。
墙壁内外重新粉刷,至于家具,都是基地统一采购的现成家具。
不到三天,整个院子焕然一新。
苏林瑾美滋滋地把两人带来的东西一一归置好,她很快体验到了这院子的好处——从侧门出去走几分钟就是食堂,她终于过上什么都不用动就有饭吃的日子。
因为赶路和游玩落下的复习进度,终于如火如荼地赶了上去。
唯一的美中不足,食堂的饭菜口味有些一言难尽,属于能吃,但不怎么好吃的水平。
因为菜地的关系,几个食堂大婶都对苏林瑾怀着热情的善意,每每她去打饭给得又多又好。
终于在吃了快两周的某一天,苏林瑾实在对着除了辣味吃不到其他味的菜咽不下去,收了菜地里的菜自己开火炒了一盆。
姜望当天多吃了一碗米饭,晚上格外卖力。
其实带家属的教官是不怎么光顾食堂的,因为这次调任的军官多数来自北方,完全吃不惯当地菜的口味,适应了一段时间后,便有人开始买菜做饭在家里吃。
而且自己做整体比食堂吃还是更便宜。
基地刚开始运转,还没有供应家属买菜日用采购的地方,买菜得翻过一个小山头,去临近的村镇。
姜望宁愿吃食堂,也不让她一个人去买菜。
像姜望这样本身就非常惹眼的教官,每天雷打不动和媳妇一起出现在食堂里,时间长了自然受人瞩目。
比如李阳。
上次的换房风波后,李阳面对姜望总有点臊眉耷眼。
两人本就负责同一个项目,便借着早饭时常“接济”姜望:“姜团长,你怎么老吃食堂?早上那些黏糊糊的粑,哪有咱们北方的大包子好吃?”
姜望筷子微顿:“还好。”
苏林瑾要是学得顺利,还是会下厨的,前两天甚至做了鸡汤——大婶送的鸡。
早上他没让她早起,有这个时间好好学习或者好好休息,比吃什么强。
李阳嘁了一声:“姜团长对媳妇儿还是太惯着了,你看你嫂子,洗衣做饭生孩子,样样都能兼顾好。”
姜望抿着唇淡淡说了句:“我爱人有自己的事要忙。”
说完,站起来拎着装好了叶儿粑的铝制饭盒准备回家,把这唯一还算合口味的早饭带回去给苏林瑾吃。
李阳的媳妇张秀珠却看着他的背影,默默垂下双眼。
在北燕的时候他们住胡同,来了住集体宿舍楼,才有了比较,原来真的有出嫁的媳妇可以不做饭,等着爱人打饭回家。
她特意观察着全基地为数不多的小院,里面的菜种得不少,但日常浇水都是姜望。
姜望全然没注意到身后的视线,刚走没几步,小刘拿着几封信过来一路高高举起来:“姜团长,我刚从联络处接了东西回来,这几封信您看看,是不是嫂子的?我记得嫂子姓苏。”
她递过来几封信,从信封邮戳看,有叶小茉的信,也有姜琳跟林培淑的。
“是,我带回家吧。”
姜望的视线在看到信封上的收信人名字时,自然而然地温软起来。
刘爱玲愣愣站在原地,看着前方渐渐模糊的身影,嫂子的名字那么动人,还有,姜团长也太爱她了吧!
心里还没感叹完,她肩上传来重重一捶。
“姑娘,听婶子一句,好男人多的是,你看等下个月新兵来了,有的是给你挑的男人!这个姜团长虽然好,可是人家有媳妇了!听婶子的,咱们不看有媳妇的男人,嗷?”
炊事班班长把小姑娘整个表情的变化看在眼里,本着挽救迷途少女的想法,恨不得把自甘堕落的心给她连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