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好,”燕辞忧也不多废话,“我派几人同你们一起,再写一封亲笔信,你们到了,去见城门史徐慕,她会明白的。”
  秦遂谢过她们。她们都忙着赶路,休息后匆匆道别,踏上路途。
  第十八章
  祁景和抽空向妹妹寄出一封信,燕辞忧则往回寄了封信。两天后,祁钦和回信道通判已被捉拿下狱。常山郡王几次截杀大约下了血本,之后一路风平浪静,顺利到达了洛阳。
  祁钦和犹在病中,不能接待,钟晚在城门等候,见她们平安到洛阳,大大松口气:“卑职钟晚,见过端荣郡王,见过祁大人。”
  燕辞忧听过她的名字,看她身后人也不少,似乎情况不坏,多少也有些安心。祁景和则是惊讶于她瘦了许多,眼眶下还有明显的黑眼圈,担忧不已:“你这……”
  “女史不必担心,只是近日有些忙,”钟晚骑马跟在她的马车旁边,“大人昨晚退烧了,医师说情况尚可。”
  祁景和抿唇:“辛苦你们了。”
  她们先同钟晚去了解情况,古来今往疫病并不罕见,她们虽然没有应对经验,但在最初的忙乱过去后,依照古籍和往年记录,也能做出可行的计划。
  只在纸上预演,自是可以有条不紊地处理,实行起来却出现许多困难。比如疫病有传染性,官府想尽办法也无法抑制蔓延。之前让患病的人移到医堂中,同健康的人分离,可患病的人还是不断出现。
  “这是因为很多人不去医堂,”钟晚说,“官府施粥的粥棚里,就常有患病的人前来喝粥。知州下令发现后立即带到医堂,实行几天后来喝粥的人里虽然没有患病的人了,可有人会在旁边等她们的家人舀粥,之后分喝一碗。”
  她无奈摊手:“我们看到了,总不能不管,只好再给粥。”
  还有有用的药迟迟配不出来,只能用简单的风寒配方应急。有的百姓家中买不起药,难以医治,死后草草埋了,家里人又染上疫病。
  洛阳的疫病便是如此迅猛蔓延。
  只是听钟晚描述,那如同炼狱的景象似乎就出现在眼前。
  燕辞忧心痛不已,问:“如何能确定自己得了疫病?”
  “开始症状与受寒类似,只是觉得冷和乏力,三到五日后会头疼和反复发热。”钟晚道,她犹豫了一下,又说,“是祁大人病后详细描述的。”
  她和燕辞忧都悄悄看祁景和。
  祁景和完全没感受到她们的目光。她在进入官署后,就变得若有所思,听完钟晚报告的近日情况,更是蹙眉问道:“百姓是否受了谁的煽动?”
  “有可能,”燕辞忧赞同,“如果此事是常山郡王有意为之,提前煽动舆论,使我们位于不利,也是有可能的。”
  不如说牠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钟晚一听,面露迷惘,艰难回忆道:“两月前似乎有过流言,但很快平息了……我实在记不清了。”
  后来疫病爆发,众人皆是不满疲惫,也看不出什么了。
  “就算是这样,也不容易查证了。”祁景和站的太久有些晕,扶着桌子坐下。
  燕辞忧也不再想:“查证先放下。你们先去多建几个棚子,让患病的人前来,再找信得过的人跟随在官兵中,留心百姓反应。”
  “是。”钟晚办事利索,立刻安排下去。
  她们讨论至傍晚,用膳后回到了祁家。
  祁钦和担心传染,她们只能站在门口遥遥相望,燕辞忧还是第一次见祁钦和,果真与祁景和有七分相似,大体轮廓几乎相同,五官较姐姐更加英气,眼尾上扬,不笑时有点不耐烦的冷淡,与祁景和的柔和气质对比鲜明。
  祁钦和礼貌拱手:“端荣郡王安。祁某患病,没能前去迎接郡王,礼数不周,在此向郡王赔罪。”
  “不必了,你好好养病便是。”燕辞忧点头。她知道这对姐妹定然有许多话要讲,见过后便回房去看文书。
  祁景和看她走了,伸手将门关上。
  侍从早已跟着燕辞忧走了出去,房中仅剩她们二人。祁钦和近日好了些,面色稍显红润,看见祁景和便笑了,那点冷意瞬间烟消云散,整个人都多了生机勃勃的喜意:“阿姐!”
  祁景和在路上想过很多见面的情形,真到这时候却什么也说不出来,连滴泪都酸胀地泡在胸口,把她的心泡的千疮百孔。
  “钦钦……”她喃喃道,这两个字出口,她的脸色唰一下白了,扶着墙才能勉强站立,祁钦和慌张道:“阿姐!”
  “我没事的!”祁钦和起身,为了证明自己一般,在床边走了个来回,“真的,你放心吧!而且有宋医师在,很快就会没事的!”
  她心急起来就变得笨口拙舌,祁景和想哭又想笑:“你先坐下。”
  祁钦和立刻躺下了。
  她侧身面朝祁景和:“阿姐快走吧,万一我传染给你怎么办?阿姐的身体可让人不放心。”
  “没事,”祁景和摇摇头,“阿姐不会有事的。”
  “真的?”祁钦和用撒娇的语气问。
  “真的。”
  “太好了。我知道阿姐肯定会过来,这几日一直很担心阿姐。”
  “阿姐也很担心你,”祁景和很想摸摸她的头,“这几天是不是很难受?我陪你说说话吧。”
  祁钦和发出闷闷的笑声:“好啊。”
  一边,秦遂早已到了京城。
  徐慕不难找,她将燕辞忧的亲笔信递进去,不多时,便有一位身穿官服的女子前来:“秦姑娘请进。”
  秦遂愣了愣,没想到是徐慕亲自来迎接她,不确定道:“徐大人?”
  “是我,”徐慕友善地笑了笑,“秦姑娘先进来吧。”
  徐慕家不大,她们一群人进来,直接把家中填满了,秦遂不自在地坐下:“麻烦徐大人了。”
  “不碍事,”徐慕吩咐人给她们做饭,“你们赶路很辛苦吧?先吃点东西。我已经遣人向盛将军说明情况了。”
  她的态度让秦遂的不安缓缓融化,冒着热气的饭菜更是让她身后的镖师们大快朵颐。秦遂听到盛攸淮的名字,眼睛瞬间亮了:“盛将军?我们能见到盛将军?”
  “见到倒是能见到……”徐慕对这种情况见怪不怪,不说家里知道她要去京城的妹妹们,她自己在踏进晋王府前,都没想过真的能见到许多天下闻名的官员们,“但这件事不一定是盛将军管。”
  能见到就不错了。秦遂点头:“那我们有没有可能到北大营当兵?”
  此话一出,她周围的镖师都精神一振,忍不住挺直身板。徐慕坐在这群虎背熊腰的女人中间头都大了,伸手抹去额角上的汗:“这……我可没办法做主……”
  秦遂遗憾地表示理解:“难为徐大人了。”
  “不至于,”徐慕安慰道,“谁不想到盛将军麾下?盛老将军还在世时不是有一句话:不入檐下,便在军中。”
  “我阿娘跟我说过,”秦遂眼角眉梢都柔和下来,“当年盛将军刚接过重担,都说她撑不下去,我阿娘还离家出走想去加入盛家军,结果被我姥姥逮回来,关了半个月禁闭。”
  “比我阿娘好,”徐慕忍俊不禁,“她当年想离家出走,结果当夜翻墙的时候站在墙上不敢下去,生生待到三更天被我姥姥起夜看见,还以为是鬼,当即吓晕过去。”
  众人大笑。
  吃过饭后,徐慕接到了北大营遣人送来的口信,派了两位士兵带她们去北大营。
  两位士兵在旁边骑马护送,后面众人不由自主地瞟她们,又敬畏于那种上过战场的气质,努力挺直背脊,使自己看上去更严肃一些。
  辗转到北大营时秦遂还觉得如在梦中,身着软甲、训练有素的士兵们从她们面前走过,吹来的风似乎都要比方才更冷一些。有人将她们带至一间屋子门口,让秦遂同两个证人先进去。
  秦遂有些紧张,掀开帘子,屋中只坐着一个女子,看上去和她差不多大,听见声音从满桌简牍中抬起头:“秦姑娘?”
  看见秦遂谨慎点头,她露出浅浅的笑容:“我是盛将军身边的副官花叙,身后两位如何称呼?”
  “我是何彦希,”她指了指身边稍矮的妹妹,“何彦枳。”
  “好,”花叙笑容不变,十指交叉撑在桌上,“郡王殿下的亲笔信中说你们有何通判勾结常山郡王,故意隐瞒洛阳疫情的证据。你们怎么发现的,证据在哪里,坐下慢慢说吧。”
  何家姐妹留在屋中,秦遂则被客客气气请出来去休息,北大营安排得很快,她同其她镖师的住处已经收拾好了,还贴心的配好了笔墨纸砚,秦遂问过带路士兵可以送信,便坐下写起来。
  她本想报平安,但不知不觉写了大半感慨,最后自己看见都觉得肉麻,又撕掉重新写,尽量语气简练,显得自己冷静可靠。
  不知不觉,晚霞已经燃尽最后的余热,深蓝色的夜幕挂在天上,远处京城点了灯,远远凝望就有喧闹的沸腾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