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58节
「我当初也是随意画了画。」
陈燕秋喝了口茶,道:「非洲有马塔迪港,余洪海在那边打下了基础,中东也有馀小川在活动,唯一完全空白的就是东欧的粮食产区,以及西欧的消费区。」
「北美呢?」
「在纽奥良和圣路易斯都已经有据点,至少需要的时候不会抓瞎,明年北美也是工作重点之一。」
郭阳点了点头。
纽奥良是墨西哥湾的海港。
圣路易斯则是密西西比河上游的内河港,在密苏里州和伊利诺州的交界上,是老美农业主产区,只是这两年遭了罪。
另外,天禾在伊利诺伊也建有分支机构。
郭阳想了想,问道:「如果嘉禾成立一个港口集团,有望发展壮大吗?」
「很难,很难。」陈燕秋沉吟道:「首先嘉禾就缺乏一个母港。」
郭阳疑惑道:「母港?航母吗?」
陈燕秋愣了愣,航母啊,华夏好像还没有这玩意吧,还真敢想,「不是。」
「比如说和记港口集团最初就是以港岛为母港发展起来的,后来又收购了英国的最大的港口菲利斯杜港,进入九十年代后又以鹏城盐田港作为第二母港。
同样的,新加坡港务集团也是以新加坡港为母港。
这两大港口集团都是以优质的母港为基础,才成就了如今的世界前五的港口集团。」
郭阳知道和记港口集团是长江和记实业公司的港口部门,也就是李嘉诚的企业。
但没想到其实力这麽强。
想了想,郭阳问:「刚果金的马塔迪有成为母港的潜力吗?」
「不可能的。」陈燕秋毫不犹豫摇头,「刚果金附近经济差丶政治乱,可能几十上百年都发展不起来。」
郭阳也没有否认。
刚果(金)是这个星球上最乱的地区之一,他现在对余洪海也是放养的状态。
该给的股份分红给你,但最终能赚多多少钱就得看付出了。
但他觉得在刚果金的油棕种植园还是有机会发展起来。
只是马塔迪作为母港确实有点异想天开了,还不如北部湾呢,嗯?
「那北部湾呢?」郭阳急切的问道,却觉得这个想法很有戏。
北部湾有三个港口:防城港丶钦州港和北海港,平陆运河就是从钦州港出海。
如果未来平陆运河通行,就连接上了大西南;如果红旗河构想再实现,或者说目前在建的兰渝铁路一通车。
整个大西北和大西南就连在了一起,这就是未来的一带一路的部分内容。
而且,一旦生物能源产业发展起来,北部湾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就起来了,作为母港应该就够格了。
陈燕秋思考了一会儿,道:「北部湾可能有这个潜力,但可能不是很好插手,这种投资民企很难介入。」
「没事。」郭阳笑了笑,「和桂省打了那麽多交道,就当吹牛闲聊。」
想到这里,郭阳迫不及待摸出手机给马彪打了电话,聊了下北部湾港。
对于嘉禾想参与的想法,马彪也表示很难,但也没说死,只说会进行讨论。
在马彪看来,嘉禾拒绝了平陆运河的出资,却想投资港口,有点本末倒置了,运河不通,港口哪来的潜力?
郭阳只能说当时没想到这茬。
同时也表示如果嘉禾能参与北部湾港的建设运营,嘉禾就愿意在平陆运河上出一把力。
这把力自然就是钱。
事情到这一步就有得商量了。
结束了通话,郭阳看着陈燕秋,道:「你看,这不就成了大半,事情好像也没那麽难。」
陈燕秋也很惊讶,这麽大的事,结果三言两语就谈出了结果,但细想之下,又觉得不难理解。
北部湾港条件得天独厚,却苦于内河不通,货物吞吐量不足,而嘉禾在这两个领域都能做出贡献,作为交换,参与港口建设不过分吧!
和记港口都能与盐田港合资,嘉禾为何就不能与钦州港建立合作?
这是有迹可循的。
在陈燕秋办公室呆了一上午,下午郭阳又去了另一边的嘉禾粮油。
高德不在,但嘉禾粮油旗下的嘉禾粮油贸易公司刚好有一个中心负责人在办公室。
这人叫鲍念春,板正的中青年。
嘉禾粮油贸易公司也是嘉禾在国内农粮供应链环节最主要的部分。
其总共由六个部分构成。
分别是事业部:玉米中心丶大豆中心丶粮谷中心丶物流中心;
业务部门:资产管理部丶商情部丶期货套保部丶农业产业化部丶仓储管理部;
大区:东北大区丶沿江大区丶沿海大区丶内陆大区,每个大区都有2~4个分公司;
港口平台公司;
直属企业;
职能部门:办公室丶财务丶人力丶审计丶法律等部门。
鲍念春主要负责的就是玉米中心的业务,进入12月后,黄淮海和东北的玉米都已经颗粒归仓。
通过订单农业丶综合农事服务丶土地托管等多种模式,玉米中心的收储任务早就超额完成了。
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接下游的饲料丶养殖丶食品加工丶工业加工企业。
按鲍春来的说法,今年的玉米销售压力同样不小。
尤其西北的玉米,以往产出多馀的都是供给西南,但在良种的持续推广下,西南玉米的缺口也在减少,西北的玉米自然就多了。
鲍春来回酒泉,也是因为玉米中心在西北的收储超额了,需要想办法解决。
「没成想现在丰收也是烦恼了。」
第410章 四散化运输;北部湾港口
「现在是产业调整的阵痛期。」郭阳说道,这两三年国内粮食连年大幅增收,粮食库存的压力确实很大。
尤其是玉米,整个国家库存的玉米至少在1.5亿吨以上。
即使因为粮价低,玉米种植户转种其它作物,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且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的速度不算慢了,去年减少了7000万亩,今年又减少了3000万亩,两年实现了1亿亩的结构调整。
玉米种植面积降到了3.2亿亩,郭阳很清楚原时空国内玉米播种面积一路上涨,最后多年保持着6~7亿亩的面积。
出现现在这种情况,完全是单产全面提高导致玉米供给的涨幅远大于消费的涨幅。
相反,大豆种植面积虽然增加了八九千万亩,但总产量增长依然小于消费市场的增长。
说明调整的还不到位,再多一两年,这种情况也许会很多。
鲍春来长叹道:「这调整也太久了,可能是天玉系列的高产特性,有产量保底,农民都舍不得改种其它作物。」
郭阳没有接这话,问:「西北大区这边玉米有多少?」
「西北的玉米仓容总共20万吨,现在都装满了。」鲍春来沉闷道:「今年各地又出现了卖粮难的问题,地方也在号召企业加大收购,我们也得拿出个态度。」
「嗯。」郭阳点了点头,「尽力协调吧,我觉得尽量还是从贸易上找突破口,西南不行就找其它市场。」
「只能这样了。」
农民卖粮难是政府该考虑的问题,但贸易公司玉米中心在西北也有订单农业,这部分产量是必须解决的。
即使运输成本高也只能认了。
「丰产不丰收啊!」郭阳感叹道。
在京城期间,他就有注意到一些报导的变化轨迹。
先是各种歌颂粮食大丰收,粮食产量高产记录,但过了一段时间,又变成了粮食卖不动,粮农欲哭无泪。
其实不是卖不动,只是价格不符合预期。
因为这些农民算帐时都以往年价格做比较,但现在单产越来越高,总产量也整体过剩,粮价根本涨不起来。
然而,也有粮农能接受这种『低价』,出口企业也需要这种低价。
从出口市场上来说,巴西和南美的玉米生产成本也还有优势,华夏的玉米出口市场是从老美手中抢过来的。
老美农业生产虽然暂时受困,但其依然是这个星球上数一数二的农业生产大国。
其农产品依然需要消费市场。
一旦价格太高,国内玉米在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也将下降,这就造成了市场上有人欢喜有人忧。
另外,还有流通上的问题。
思考了片刻,郭阳又问:「你计划怎麽做?」
「只能再催玉米加工厂,看能不能再提高产能。」鲍春来苦笑道,其实他清楚,玉米加工厂压力也不小。
「我也听听。」郭阳沉吟道。
去年他专门组织了一场有关玉米加工的会议,提出了『靠技术把每一粒玉米吃干榨净,一粒玉米长出一棵产业树』的目标,也不知如今的进度如何了。
…
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嘉禾粮油旗下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在各玉米主产区都设立有分公司。
目前已在吉省丶豫省丶鲁省三个地区有工厂投产。
主要产品有淀粉类丶饲料原料类和酒精类。
三个工厂加在一起,一共形成了约250万吨玉米的深加工转化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