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16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16节

  「这样啊!」
  郭阳总算觉得哪里有点怪了,应该说是从第一次和林可青见面就有点巧合。
  去津门参加钟表展前,也是因为刘司长给他打了个电话,他才想起可以顺道请林可青掩饰一下。
  如果林可青家里也在朝中有关系,就容不得他联想了。
  大领导的安排很可能落在这里。
  次日,郭阳带着林可青在民勤的治沙基地里转了一整天。
  林可青搜集甘草丶黄芪丶白芍丶肉苁蓉丶沙棘根叶等各种中药材和植物原材料。
  而郭阳则顺路视察了石羊河流域的文冠果种植情况。
  水依然是主要矛盾。
  但现阶段并没有过多开发沙地,而是在原有土地和人为荒漠化区域发展。
  又有耐旱品种和节水滴灌支撑,现阶段水还是够用的。
  等能源林见了效益,现在的水资源大概就不够分配了。
  忙了一天,郭阳让余秦派人接走了林可青,和她对接的是全王研发中心的李慧。
  而郭阳回了酒泉缩着,这期间国内农业界再度变得不平静。
  《农经》杂志关于郭阳能源林的稿子姗姗来迟。
  西北西南能源农业崛起——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往西北河套地区丶河西走廊丶塔里木盆地调水的简要可行性讨论。
  其实能源丶休耕才是郭阳文章的重点,但所有人都被红旗河工程所吸引了。
  第391章 农经的影响力
  《华夏星火》从今年改版成《农经》以后,无论是印刷装饰丶版面设计,还是文章内容都有了大幅进步。
  这也让这本高端农业杂志,得到了体制内众多大佬以及社会上众多农业资本的喜爱。
  这里也是了解国内外农业政策变化丶农企发展最好的途径。
  所以,当每月才出版一次的《农经》邮寄到各大政府部门后,迅速就有人准备翻阅。
  而这些人,无疑第一时间都被封面吸引住了目光。
  【能源作物时代已经到来?——
  孤注一掷,嘉禾集团的生物能源战略能否让其赶超四大粮商!】
  这样一个半疑问句,配合着封面上嘉禾的戈壁绿洲总部大厦,以及森林丶种子丶柴油组成的照片,顿时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有意思,还真有意思。」
  有人发出了感慨,「我记得就是前几期,农经有个编辑才发了篇:能源作物时代尚未到来。」
  「这就要打脸了?」
  不过看到主角是嘉禾,又纷纷闭口不言。
  嘉禾在生物能源林产业上压了重注,农业口早就已经人尽皆知。
  虽然褒贬不一,争议很大,甚至有专家学者直接公开质疑,发表学术论文丶大学公开演讲丶行业报告等等途径否认或者质疑嘉禾的能源林战略是劳民伤财丶破坏土地和水资源……
  但这些都阻挡不了嘉禾的决心,也鲜有地方能拒绝几百亿的真实投资。
  那是真的在撒钱。
  伴随着思考,这些人陆续翻开了书扉页。
  「如果说嘉吉是全球最大的私人控股公司,那嘉禾就是国内最大的私人控股农业公司。
  经过数年高速扩张之后,当竞争者在全世界跑马圈地时,嘉禾却孤注一掷的押宝能源林。
  这一战略调整,引起了众多非议,为此我们特意向嘉禾集团的董事长郭阳邀稿,并进行了对话。」
  而在下一页,便出现了郭阳的身影,微黑的皮肤,嘴角带着笑意。
  「其实我们在终端产品上一直做的不错,牛奶丶食品,以及最近又爆火了的棘小白。」
  在下方,还出现了『棘小白』和『悦活』的身影。
  如果再拉上宁高宁就完美了。
  小编有点怂啊!
  随后又介绍了一些嘉禾的发展,以及和农经的对话。
  如何看待国粮的海外并购,如何面对国际竞争,如何走向世界等等。
  很多人大致浏览了一下,就迫不及待的找起了有关能源林的篇章。
  他们很想看看嘉禾掌门人是如何回应能源林争议的,也想看看何为能源作物崛起。
  然后就看到了一个更有意思的标题。
  【西北西南能源农业崛起
  ——
  暨红旗河构想: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往西北河套地区丶河西走廊丶塔里木盆地调水的简要可行性讨论】
  看书的人反应不一,但都被抓住了眼球。
  西北西南?
  这是嘉禾目前布局的重点。
  但红旗河是从哪跑出来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那是从长江往黄河调水,何况也远远到不了塔里木盆地。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不少人都被吊足了胃口,开始阅读了起来。
  「近几年,北方文冠果种子价格经历了过山车般的价格,很多在高点入市的企业和农民被套。
  无独有偶,西南各省丶自治区及石油石化公司纷纷抢滩登陆麻风树能源林后,也形成了不少能源林问题。
  也因此,在行业和学界都出现了一种共同的声音:我国还没有一种定型的丶具有完整产业链条的能源作物品种。
  在此阶段,农民不宜参与。
  然而,在这里,我代表嘉禾集团要向诸位宣告一个消息:能源作物时代已经到来。
  基于此判断,嘉禾在3~5年内将在陇丶陕丶云丶贵丶川丶桂等地投入数百亿元建设能源林。
  截至今年,已完成400馀万亩能源林种植,有成千上万农户丶合作社丶企业加入了这一宏大的计划……」
  看到这里时,就有人忍不住感慨什麽是嘉禾效率。
  这才多长时间,就已经完成了400万亩能源林种植,比前几年南北两地加起来都多。
  这就是撒钱的魅力啊!
  即使烂尾了,但企业投入的钱是真实落在了地方的。
  当再一次看到嘉禾是基于能源树品种的进步,才判断能源作物时代到来时,这些人也都习惯了。
  种子就是嘉禾最强的矛。
  但这次能不能刺破生物能源的障碍,没人能预料,除了嘉禾,也没多少人敢去冒险。
  「发展能源林的困境是水,目前已有节水滴灌丶水权调节分配丶轮作休耕等等节水措施。
  但潜力最大的无疑是休耕。」
  第二个小标题出现了:全球农业资源供给潜力与挑战。
  「从土地资源看,全球尚有较多的可耕地,总量超过14亿公顷。适合种植稻谷丶小麦丶玉米丶大豆的面积均超过10亿公顷,增产潜力达8—10%。
  从单产潜力看,育种技术丶栽培技术等科技进步是产量提高的主要推动因素。
  1960年以来的接近50年,三大谷物增产的80%以上来自单产提高。因此,未来全球粮食供给增加将主要依赖科技进步带来的单产提高。」
  「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高企,推动生物能源快速发展,大幅度增加了对玉米丶食糖丶油菜籽及大豆等原料的需求,改变了长期以来全球粮食过剩丶粮价低迷的局面。
  若不计燃料乙醇所消耗的粮食,全球粮食供需形势本不致如此紧张。
  另一方面,农业开发均是先易后难,越后开发成本越高。
  同时,种植成本是粮价的底线水平,石油等能源价格的上涨将推动粮价抬升。
  最后,全球经济驱动力转移到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全球资源消耗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通道,也表现出对农产品巨大的需求,仅金砖五国人口就达到30亿。
  今后如何满足这30多亿人口的消费需求增量,成为全球粮食安全的新挑战。
  基于以上几点,我判断全球粮食低价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再加一点,粮食『金融化』趋势日益增强,自然灾害以及意外因素导致的减产都会导致投机炒作。
  比如,大洋对岸正在遭遇的红火蚁和铁蒺藜……
  但竞争对手们先别忙着高兴,嘉禾粮油在国内开启的粮油『价格战』并不会就此结束,反而还将持续。
  一是出于竞争,二是希望加快国内种植结构的调整。
  外界可以指责嘉禾既想抓种子,又想要粮油。
  但育种技术的进步确实带来了局限于国内的农业革命,这两年也是国内农业种植结构转型的阵痛期。
  玉米过剩,大豆即将自给。
  在几年之后,也许可以展望一个未来:国内粮食产量全面过剩。
  那出口就是必然的。
  或者,让土地休养生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对这个国家来说,没人敢轻言粮食过剩。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有限的耕地资源,让过去几十年,全世界都在担心华夏能不能养活这麽多的人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