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353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353节

  『看行情』则是每周一期,已累计推出13期,为农友提供了农产品行情服务。
  没花多长时间,郭阳就把网站的情况摸清楚了。
  总的来说,还是挺不错的。
  营利变现上,惠农网主要是收取服务费,利润能维持运营,只要渠道畅通,嘉禾就能在其它环节赚足利润。
  也有一些问题。
  首当其冲的还是引流上,300万用户有超过三分之二都是嘉禾原有的资源,新增很少。
  郭阳在网页上来回滑动,思索着有没有什麽好的引流办法。
  突然间,灵光一动。
  开心农场!
  这不就是最好的引流利器吗?
  开心农场是一个社交农场类游戏,前世也证明了这类游戏的潜力极大。
  几千万用户都是少的。
  只是两个网站要结合在一起吗?还是各自留一个埠?
  思考了一阵,结合需要的时间太长了,开心农场从《农民日报》后就已经开始造势,宣发准备,上市时间都已经定好了,等不了那麽久。
  只能先上线,后续再在惠农网上推出开心农场,甚至后面还可以联合起来搞一些活动。
  有了主意,郭阳立即联系了惠农网的负责人曲升,以及沙海农牧的庄正。
  让两边的团队抓紧对接。
  至于惠农网的其它问题,郭阳也不是专业,想了一阵,只提了一些想法,最终还是要惠农网自行解决。
  忙完惠农网的事,郭阳叫上罗修,又直奔青土湖。
  沿路上,荒漠之中,白雪皑皑,梭梭林矗立,一片寂静,只有风的呢喃,岁月的痕迹。
  最早的那片梭梭林旁边还长出很多野草,慢慢有了树林的样子。
  一路上,鲜有人踪迹,郭阳和罗修就像孤独的旅人,在探索未知的世界。
  沙漠的面积太大了。
  除了这十几万亩梭梭丶沙棘丶红柳等林子,沙海去年又在青土湖沙区北方增加了100百万亩的沙漠。
  凭着记忆,罗修最终还是找到了青土湖的腹心,那一汪清水还在,水域的面积扩大了不少,已经有了湿地的雏形。
  要知道这还是枯水期。
  湿地边缘的红麻和沙棘也是一片枯黄,在茂盛的灌木中,郭阳一一找到了那自流成泉的机井。
  「一丶二……六丶七……八?怎麽会有八口呢?」
  他明明记得陆汉斌说过,陈教授指导打了七口井,而这里却有八口。
  郭阳疑惑了。
  耐心的观察着,终于发现在某个腹心地带,在那里的某个角落,深深的掩藏着一口奇迹般的泉水。
  水从黄沙缝里渗出,细微如丝的流进地面上的水洼中。
  那里有着一小片草地,有几丛茂盛的灌木,水流在草丛间闪烁,浅浅的沼泽边生满苔藓。
  郭阳一脚踩入四周潮湿的草丛中,激动的难以附加。
  罗修也跟了过来,疑惑道:「老板,怎麽了?」
  郭阳深呼了口气,却依然不够平静,「看,那是不是天然形成的泉眼?」
  罗修视线看去,目光也很快愣住了,那水,滴滴答答的渗入无边无际的荒漠。
  「好像还真是!」
  「肯定是。」
  郭阳语气笃定,一边回想着,「陈教授的勘察报告显示,在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地下水资源很丰富。」
  「对,就是这样,那七口机井也是这样勘察出来的。」
  「这里本来就是青土湖核心地带!」
  一旁的罗修还没想明白因由,自言自语的郭阳却在猜测是不是瀚海红麻和沙棘建功了?
  两者都拥有惊人的涵养水源能力。
  也许还真有可能!
  这里的沙棘和红麻群落已建成气候,又引来了水形成了人造湿地,形成一口天然泉水也不奇怪。
  或许是区域水循环也说不定。
  郭阳渐渐冷静下来,不管是怎样的结果,总归是好事。
  只希望这口微如细丝的泉水,能夜以继日,寒暑不息的流着。
  离了青土湖湿地,出了枯黄的梭梭林,又是茫茫的荒漠。
  郭阳和罗修继续向北前行,陆汉斌在更北边的雅布赖山系边缘的沙漠上。
  那里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最为重要的屏障,隶属于阿拉善和民勤,与苜禾在金塔的土地遥相呼应。
  巴丹吉林沙漠的风沙试图翻越雅布赖山,向下风口的民勤逼近。
  在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让破解风沙难题更为艰难。
  从荒山秃梁到层峦叠嶂,所有的道路都只沿其边缘绕过,断断续续的行进在群山褶皱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才到达了目的地,远远望去,能看到沙山上蚂蚁般细小的人影。
  在堆放麦草的位置停好车时,沙山上传来呼喊。
  「嘿,老板……在这儿。」
  抬头看去,是陆汉斌。
  郭阳同样挥了挥手,这时有几名汉子下来各自扛着一大摞麦秸秆往上爬。
  见状,郭阳看了眼罗修,说道:「要不比比?」
  罗修莞尔一笑,「论管理和头脑,我是比不上老板,但要比这个,老板你确定要比?」
  郭阳看了看沙山上那排成长龙的人群,陆汉斌那一嗓子早就让工人们视线时刻注意着山下。
  「你别让着我就行。」
  郭阳背起两捆秸秆,试了试重量,还行,长期的锻炼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等罗修准备好后。
  郭阳发令,两人都迅速的爬坡上山,你追我赶,山上爆发了一阵阵的欢呼呐喊声。
  不出意料的罗修赢了。
  郭阳也不沮丧,而是笑看着走来的陆汉斌和张竞,以及另一名女子。
  「汉斌,你得催着点蒲飞和关程,用无人机运输麦草秸秆多轻松。」
  张竞讶然,「还能用无人机?」
  「能。」陆汉斌说道:「我这次回酒泉见着了,能带30斤药水,就肯定能带30斤秸秆。」
  「那可真是太好了,这沙山上麦草秸秆太难运输了。」另一名女子说道。
  张竞介绍道:「老板,这是阿拉善的科技治沙工作者刘晓英。」
  「你好。」
  「久仰大名了,郭老板,现在沙海可是国内难得的大型治沙企业。」
  「哈哈……还需要你们这样的专家多多支持。」
  互相问了好。
  郭阳也开始和一些治沙工人聊着天,有了刚才运秸秆的那一幕,不少工人对亲切了不少。
  工人有阿拉善的,也有来自民勤的,在这片沙漠边缘,聚集了500多支队伍,共有5000多名工人。
  按陆汉斌的计划,今年至少得完成40~50万亩草方格的铺设,并且这100万亩已经飞播了一次草种。
  但有多少能出芽只能看天意。
  由于沙丘陡峭,丰凯的中大型草方格沙障机都无法使用,只能以人力和小型机械为主。
  所以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陆汉斌说:「民勤和阿拉善去年召开了联合治沙布防的会议,我们这一块刚好能和其它标段连上。」
  郭阳挑了挑眉,「那沙海还能和苜禾农牧连上吗?」
  「没问题的。」
  「那样最好。」
  从上午到下午,中午就在沙漠里煮的面条,陆汉斌带着郭阳连着去看了几支治沙队伍。
  期间还遇到了治沙志愿者马俊河和韩杰松,两人都已经辞掉了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治沙当中。
  同时,马俊河也成为了惠农网的代卖员。
  民勤这两年,依靠发展日光温室,布局蜜瓜丶茴香丶果蔬和苏武沙羊等产业,留住了不少人。
  也为马俊河这样的回乡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
  让郭阳惊奇的是,沙海的管理人员似乎还是那些老面孔,没怎麽增加。
  「主要是治沙工人有限,所以增加管理人员也没有多大的作用。」陆汉斌说道。
  「不是还有梭梭林管理,肉苁蓉采摘吗?」
  「也要不了那麽多人。」陆汉斌停顿了下,「沙海今年的效益应该会比较可观了。」
  「哦?」
  「今年有近10万亩梭梭林可以采摘肉苁蓉,即使按去年的亩产值算,今年收入上亿元是没问题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