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84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84节

  「真的120斤?」
  「乖乖,甜椒种子的价格高,那不是一亩地就要卖7000多元!」
  「你家每亩收了多少斤种子?」
  「甜椒不行,只有30斤多点,辣椒有70多斤,村里的平均产量也就这个水平。」
  「也不错了,辣椒种子25元/斤,甜椒种子60元/斤,比预想的还高,每亩也有一千多元了。」
  「之前听天禾的技术员瞎聊,天椒1号鲜椒在甘谷那边每亩都要卖3000元呢。」
  妇女们面色各异,如果还是像往年一样种粮食,一千多元的收益确实不错了。
  但有人做同样的制种,每亩能卖7000多元,有人卖鲜椒能卖3000元。
  这心里落差顿时就出来了!
  真是看着别人赚钱比什麽都难受。
  村长卢兆强在一旁的角落里恰好听到了几人的谈话,摇了摇头。
  心里颇多的感慨,
  「制种的关键时间节点,老杨两口子早上四五点就出门,中午就吃西瓜泡馍,晚上也是很晚才回家。」
  「要说辛苦,老杨家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了。」
  「并且所有的步骤都是按照技术要求一丝不苟的完成。」
  「他们家能赚钱,我是一点也不意外。」
  ……
  与此同时,与外界长期保持隔离状态的良种繁育基地里。
  不显山不露水的天玉1号也成熟了。
  但其实在严格的隔离保护措施下,天玉1号一直是实行的精细化管理。
  每亩的种苗株数丶株行距都有严格要求,植保管理等也是严格执行。
  从4月中旬开始播种,经过了5个多月的生长,此时天玉1号的苞叶基本变黄。
  籽粒也变黄变硬,呈现出特有的光泽。
  已然到了最佳收获时期。
  为了保证种子质量,300多亩的天玉1号制种玉米全部采用人工收获。
  装袋丶上车丶晾晒丶脱粒丶清选,包装入库。
  一切都俨然有序。
  严群脸上的神色十分的精彩,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担忧。
  「老板,种子产量结果出来了。」
  郭阳饶有兴趣的抬起头,
  「看你这模样,是产量没达预期?」
  严群摇了摇头,将一份报表递给了郭阳,说道:
  「产量可以,就是库存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郭阳看了看报表上的数字,
  天椒1号,平均种子亩产量60斤,总产量15万斤,
  赤红1号,平均种子亩产量50斤,总产量12.5万斤,
  天玉1号,平均种子亩产量2000斤,总产量60万斤!
  至于天麦1号,属于春小麦品种,早在夏季就已经收获了,平均亩产1000斤,50亩地总产量5万斤。
  郭阳看了会儿,倒也不算太过意外。
  严群却并不乐观,销售和库存压力太大了。
  辣甜椒种子有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在前,知名度高一些,但量太多了。
  玉米量也不算少,更何况还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
  郭阳仿佛看透了严群的心思,微微一笑,让人叫来了瞿阳。
  将严群带来的资料给他看了看。
  不一会儿,瞿阳朗声道:「种子亩产两千斤,天玉1号确实是好种子。」
  严群愕然,我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吗?
  瞿阳依然信心满满,
  「产品好,也有资金实力去铺设销售渠道,没有理由不能大卖。」
  郭阳点点头,「也不是非得第一年就得卖完,种子也有库存周期。」
  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
  天禾的种子加工厂日日忙碌着,销售部也在几个主要的市场和地区建立了办事处。
  深度分销的策略也得到了有效执行。
  陇省和疆省地域广阔,利于规模化种植,天禾计划等时机成熟了,就实施直销模式,直接面对农场和种植户。
  所以这两省对分销商的要求不高。
  而在其它省份,分销商的选择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闻名而来的种子贸易商不少,但怎麽挑选也是技术活。
  既要财力雄厚,能及时结清货款,又要信誉高,最重要的是分销商要认同企业的产品和文化。
  有信心,有热情,确信经营天禾的产品能为自己带来利润,愿意与企业一起成长。
  几经抉择,才陆续定下各地的经销商。
  赵华的公司也被确定为鲁省地区的分销商,
  在这里,将直面各大外资种企的竞争。
  第100章 风起
  沙洲种业。
  当谢方林得知天禾还有60万斤玉米种子要投入市场时,整个人都emo了。
  玉米种子可是沙洲种业的主营业务之一啊!
  60万斤对沙洲种业来说虽然不多,但天禾就像是一根刺始终横鲠在喉,让谢方林难受不已。
  「天禾怎麽敢的啊,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那麽多玉米种子?」
  在他对面,五大三粗的老曹也郁闷不已,
  「天禾这一年的大动作太多了,大夥都等着看天禾在辣椒种子上栽跟头,忽视了近在咫尺的九泉良繁基地。」
  「良繁基地?」
  谢方林也反应了过来,沉默了良久。
  良繁基地他们当然知道,很早之前就派了人去打听消息,可是天禾对良繁基地的保护措施很严密。
  干活的工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再加上,天禾的辣甜椒示范基地丶盐硷地等项目闹得沸沸扬扬,以至于他们的主意力都被分散了。
  谢方林怔怔的问道:「天禾就一点也不怕库存积压吗?」
  「我也纳闷呢,近几年玉米种子严重过剩,种子公司损失惨重,天禾咋还一个劲的还里挤呢。」
  「现在制种基地的争夺也日趋激烈,成本越来越高。」
  谢方林皱着眉头,对公司今年的业绩依然不乐观。
  但他也不看好天禾的玉米种子销售。
  玉米种业早就是一片红海,濒临破产边缘的种子公司一抓一大把!
  而且随着科研机构对育种的重视,新品种丶好品种层出不穷,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
  如果一个好品种不能再2-3年内推广开,审定2-3年后就会被市场淘汰。
  然而,天禾展开的宣传攻势再次给了沙中种业迎头棒喝!
  谁tm这样搞玉米种子宣传的啊!
  天禾60万斤玉米种子,也就几万亩地的种植面积,需要这麽夸张麽!
  ……
  某处粮瓜菜综合制种基地,
  基地面积大约5万亩,是南韩世农公司的专有生产基地。
  金勇顺将一份报纸放下,电视上也在播放着时事新闻。
  不屑的笑了笑。
  报纸和电视上都在宣传天椒1号助农增收丶低投入高收益等种种新闻。
  金勇顺因为懂华夏语言,便被总部派来华夏负责分公司的种子业务。
  西北地区极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广袤的土地,低廉的人工费用,对土地资源贫乏的南韩来说就是一块宝地。
  在华夏生产种子和各类蔬菜,然后将种子就地销售或者是出口到其它地区,
  南韩种子慢慢的抢占了本地品种的生存空间。
  销售种子的同时又将蔬菜运回国内,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几年前就已经形成。
  而随着针对本地气候条件而培育的种子问世,金勇顺仿佛看到了南韩的种子所向披靡的场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