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8节
大哥郭山喜欢在水里加茴香,还笑着说这样会好喝些。
郭阳看着他那真切的笑容,内心突然被触动了。
历史上民勤是河西地区水草丰美丶可耕可渔的湖滨绿洲。
随着历史的变迁,绿洲与荒漠越发对立。
丰富的地理禀赋,恶劣的自然环境,痛苦地纠缠在一起,也因此造就了人民坚韧丶粗犷的性格。
华夏也从来不缺治沙的英雄人物,只是有些被人记住了,但更多的却是默默的在风沙里压着一个个草方格,栽着一颗颗树苗。
陇省再穷也不是老百姓的错,魔都再富也不是当地人的功。
不喜欢就离开,喜欢就留下来去改变。
一路赶到县城,郭阳昨天就已让苜禾农牧的人负责预约。
县里的领导们自然是很高兴。
此前苜禾二十万亩盐硷地改良项目选址时,他们错过了,这次怎麽也不能让这头肥羊溜了。
「郭总,久仰大名啊,早就听闻当初苜禾有来考察过民勤,没想到郭总还是本地人呀。」
「年少有为啊!」
「不管这次苜禾要在县里哪里拿地,拿多少地,县里都全力配合。」
「对返乡创业的富豪,县里一定是大力支持!」
郭阳听着这些鬼话,心中丝毫不为其所动。
「领导,我老家在湖区北部,昨天才回来,就听说要搬迁移民到疆省了。」
县里的领导们愣住了,看这情况,这投资不太好拿啊。
只好大诉苦水。
「郭总呀,移民也是迫于生态压力啊。」
「湖区总面积143万亩,耕地面积44万亩,实际播种面积仅有19万亩,70%是沙漠和盐硷滩。」
「几十年来,农民种庄稼主要靠采地下水维持,是民勤用水大户。」
「因此,要拯救民勤,必须拿传统的耗水农业开刀,把生活困难的群众迁移出去后才利于封育保护啊。」
郭阳也知晓生态移民确实是必要的,只是移民点的选择有待商榷。
「领导,我这次是代表社里的二十来户村民来了解县里的移民方案的,移民点太远,大伙儿都不想去。」
不少人露出了兴致缺缺的表情,领导也很无奈的叹息道。
「唉!县里的安置能力有限啊,这次县里准备了3套移民方案。
「一是县里给补助,鼓励村民自发移民,村民迁出户口,退出承包土地。」
「二是移民到县里昌宁乡的移民点,那是省里以工代赈的示范点。」
「最后才是通过劳务移民到疆省建设兵团农场丶芳草湖农场丶团场。」
郭阳想了想,问道:「迁移到昌宁乡有什麽要求吗?」
「县内迁移需要新建各种生活设施,费用高。政府出大头,但农户也需要承担1.6万元,银行可以提供一部分贴息贷款。」
郭阳讶然,1.6万元,普通农户要十几年才能攒起来。
而且这钱主要是为了供孩子读书,如果再因为搬迁贷款,那多少年也翻不了身。
而雨禾村等乡镇原本就负债高,也难怪县里会组织这些人劳务移民到疆省。
本来就瘦得只剩骨头了,哪里还有肉让老爷们吃呢。
劳务移民至少还有口汤喝吧。
大体弄清楚情况了,郭阳心里也有了解决的思路。
社里也就二十来户,全迁到昌宁乡也就三十多万,这笔钱他完全能承担得起。
唯一需要思考的是,要不要介入治沙工程。
沙漠绝对是全球范围内最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一,但一旦生态修复成功,能获取的自然能量肯定少不了。
资金充裕,制约因素主要是人和管理跟不上。
想了想,为了自然能量,郭阳还是决定干了。
又聊了会儿,和县里达成了口头协议,郭阳暂时定下了两个投资方向。
一是节水灌溉的日光温室,天禾种业作为投资主体,建设蔬菜产业园基地。
二是牧场荒漠化和沙漠治理,苜禾农牧作为投资主体。
虽然有领导定下了『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基调,但这时还没有媒体报导这里的情况。
在社会上的影响还较小。
同时,针对石羊河流域的国家重点项目也还是纸面上的规划。
真要落实下来,起码还得等上个几年。
所以,苜禾和天禾的投资能得到的政策支持较少。
但这样一来,也有好处,地方政府能干预的事项减少。
郭阳也曾试图说服县里,将往疆省移民的计划先暂停下来,后续可以和天禾的农业开发项目相结合,在项目周边建立移民点。
这样一来,天禾得了劳动力,千馀名群众也不用背井离乡。
但县里拒绝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政策的执行还是有失公允。
不仅昌宁乡移民点建设的帐目没有公开,生态移民前的疆省考察工作也没有群众代表的参与。
郭阳已经预感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生活,未掌握农业栽培技术,与当地人的纠纷丶子女入学丶转户口等,每一项都让人头疼。
这注定会是场失败的生态移民。
随之而来的就是移民返迁,有的老百姓会反覆横跳,有的可能还会藏猫猫,让你摸不准他回了哪个村社。
由此又会引发水资源重新分配丶土地丶税务丶公摊费用丶债务分摊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郭阳也和县里分析讨论了这些。
可县里各部门组成的考察团早就去疆省实地考察过了,移民方案也制定好了,成本也已经花出去了。
尤其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占大头。
譬如,扶贫办负责扶贫移民,计委负责生态移民,环保局负责生态保护,水保局负责水土保持。
退耕还林还草又需要『退耕还林』办公室丶林业局丶粮食局丶农业局丶财政局丶计委等多部门协调。
但移民计划最终还是按原计划执行了,近千名百姓踏上了忐忑的移民之路。
唯一不同的是,雨禾村某个社区的二十来户人留了下来,移民点变成了县内的昌宁乡,成了周边村社羡慕的存在。
郭阳没让大哥大嫂跟着去昌宁乡,去了反而会对他们不好。
而是暂时在县城里买了套房子住了下来。
等后续的项目谈定,有的是让大哥栽树的地方。
第81章 青土湖
郭阳并没有等多久,苜禾农牧派来的人便到了。
苜禾农牧的组织架构和天禾种业有些许不同。
设有综合部,生产部,工程部,财务部,以及新近成立的招标采购部和总工办。
领导分别是副总向天山和总经理郭阳。
苜禾这次总共来了三个人,带头的是综合部的经理庄正,工程部来的是陆汉斌,总工办来的是张竞。
庄正脸稍圆,但并不胖,个子稍矮,留着短寸平头,一双眼睛更是透露着狡黠的神色。
郭阳对其有所了解,公司里的大事小事都喜欢管,尤其喜欢抓员工偷懒,新招来的员工更要经过他一番磨人的培训,所以苜禾公司里的普通员工对他都不太感冒。
但同时庄正又喜欢在领导表情挣表现,大事小事都往自己身上揽,一些得罪人的脏活累活也从不推脱。
尤其是在做农民工作时,更是耐心无比,能坐在人家院子里掰扯一下午还不带停嘴的,让跟着一起去办事的员工都佩服不已。
而工程部的陆汉斌是老向当初从辉煌带过来的三人之一,知识青年,偶尔会有点文青。
总工办是新近成立的部门,主要负责宣传和营销策划。
除了这三人外,其馀的法务丶规划设计后续都会选择外包。
庄正三人也不会常驻民勤,等这边的分公司成立后便会回九泉。
随后的几天里,几人和县里作了进一步的沟通。
……
民勤湖区地处石羊河流域最下游,东丶西丶北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
近年来地表水锐减,土壤盐硷化和沙化严重,耕地压缩,粮食均产只有180公斤。
郭阳几人在大哥郭山的带领下,牵着骆驼来到了沙漠腹地的黄沙滩。
隐隐可见的大风口,直冲冲的对着吹过来,狂风肆虐,头上的帽子哗哗作响,遮天蔽日的狂沙更是不断地侵蚀着村庄和农田。
其实九泉的沙尘暴天气也不少,庄正几人早都司空见惯了,但面对这随处流动的风沙也有点心惊胆颤。
如果说九泉的风沙是落土,那这里的又算什麽?
郭山眼眉深沉的望着沙漠深处,偶尔还能看到沙生植物苟延残喘的在沙堆里露出一小节枝条。
「小弟,这里便是离我们村子最近的大风口了。原来村里的老人喜欢叫这里青土湖。记得小时候那边还有个村子,现在也早都荒芜了。」
郭山手指向某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