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她真的不想再收拾项羽屠城后的惨剧了,光只是汉土,这么些城,她光收拾焚烧尸体,驱逐预防疫病都花了很大力气,如果放在仙侠小说里,那就是一个危害世界的魔神,最终boss,放出来就生灵涂炭。
他仿佛是上天给大秦的诅咒,因为他破釜沉舟,始皇死后不过三年,大秦就亡了,有这样一个杀神,就算是扶苏即位,秦也活不了,如果这样一个人物有历史使命的话,他为亡秦而生。
魏倩觉得,他仿佛是秦自商鞅以后,六国的怨气,在六国亡后,彻底融合在一起,成了这么一个项羽,秦的恶梦。可他的杀性起来后,屠完秦,屠宰场便扩大成了天下,成了最终boss。
她始终忘不了百姓的惨,以至于他们拿下关中最开始的时候,百姓们卖儿卖女为奴,他们并没有管。
为奴好歹能活下去不是。
那种惨烈,希望人间不要有第二回。
韩信远远看见她,跑了过来,他有些兴奋,“魏相,我封王了,汉王让我衣锦还乡,将齐王改成了楚王。”
毕竟那可是楚地,项羽的地盘,又是他故土,衣锦还乡,自然比齐地更好。
魏倩不想听这些,她头疼,她转身就走,韩信拉住她,“魏相,你怎么了?”
魏倩转身拂开他手,“怎么,齐王,哦,楚王,是要我恭喜你吗?”
韩信都懵了懵,难道不该恭喜一下吗?“是啊。”
魏倩冷眼看着他,跟这种人生气,她就是气死,对方都不明白她是怎么死的。转身就走了,韩信想追上去问个明白,就被盖公的剑挡住了去路。
盖公看了看他,就朝着魏倩离开的方向慢慢离去。
刘邦厚葬了项羽,还去项家悲戚的为项羽哭了坟,哭得仿佛生死兄弟不是他杀的一样,张良不肯去,他与项羽有仇,只能魏倩跟过去了,她看着刘邦的哭嚎,她都服了,这是怎么办到的,哭得跟真的一样。
楚地百姓真的信了他身不由己杀了项羽,纷纷为兄弟情悲泣,还好项羽死得透透的,被分了尸,不然真会气得诈尸。
不过冲项羽每一次都会上当的状态来看,可能项羽自己都会相信,人间有真情,虽然他被分尸了,但他哭得很惨啊。
不能再脑了,她要有画面了。
她决定给这一对锁死,希望他们不要祸害别人,太般配了。
但她吐槽归吐槽,其实老板自己肯当戏精,总比让他们去当戏精好,比如演义里诸葛亮去哭周瑜,她代入诸葛亮,感觉实在哭不出来,甚至并不想去面对受害者的家属。
于是她戴着缟素沉默悲伤状跟老板身后,然后看他将楚地人心尽收复,毕竟项羽活着的时候操蛋,但他死了又是楚人的精神寄托,毕竟千古无二的霸王。
刘邦厚葬他,对项家不错,也是厚待楚地人心,大家都想太平。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刘邦依旧把楚地当成自己的地盘,韩信典型只能短暂持有,具体能持有多久全看他什么时候犯错,让他不犯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她对刘邦脸皮的厚度,又刷新了认知。
几天事完后他们离开楚地,她发誓,就是离开这片土地的那一秒,刘邦的表情就变了,非常丝滑。
然后刘邦对上魏倩一言难尽的眼神,擦了擦方才还猛猛流泪的眼睛,把缟素一摘,往江里一丢。
“魏相怎么了?”
她还能说什么,她也摘下了头上缟素,往江里一扔,不带多留一秒。
“没什么,方才大王哭得臣都信了。”
她就说她信了他的邪。
刘邦也叹了一声。“楚人虽不喜项羽,但更不喜杀了项羽的我,这就是人心,我要不去表个态,楚地百姓就会拧巴下去,分不清我是仇人,还是乡亲,到时候僵持着没有意义,他们还容易被人煽动,我又不像项羽那般喜爱屠城,那也是我的乡亲,死人看不见,都是给活人看的,他们想要个态度,我便给个态度罢了,全了楚人一片心,谁也挑不出个错来。”
“大王仁义。”
魏倩明显自他们封王后就很摆烂了,她觉得没有意义,她先前的计划,会随国土裂开一起裂开,不如学子房,待刘邦称帝后,拿着富贵功成身退。
她不想再与他们掺和。
她明晃晃的态度摆在这,刘邦当然看得出来,而问题是,王已经封出去了,就算要过河拆桥,找莫需有罪名也是需要时间的。
他夹在几方中间,根本就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功臣们看见封王封国,心思也活络起来,他现在被这些人架着,当周天子,简直就是笑话,他要是只想当周天子,他与霸王硬抗什么?
周天子还不如诸侯王呢,好歹诸侯王有实际封国,不用调节乱七八槽事。
刚打下来的天下,他又得重新打一遍,这合理吗?有他这么折腾的吗?
他恼韩信的不识好歹,但人心是偏的,他更恨彭越英布瞎掺和,还狮子大开口。
最后,诸侯王甚至不等刘邦回咸阳,去阿房宫走流程,就想着让刘邦在楚地找个地方登基,然后他们参加完就散了。
刘邦冷着脸没说话,冷眼盯着那几个也跃跃欲试想封王的功臣,还在挑战他的忍耐极限,他登基大典自然要在咸阳,诸公爱来不来。
可以说此时功臣们的娇狂到了一种地步,但魏倩却是知道,原历史是妥协了的,就在定陶登基,是戚夫人老家,这也是因为当初没有宫殿,所以不计较。
但如今阿房立着,他们还敢让刘邦就近找地方登基,可以说实在是过分了。
他们轻视是因为站他们视角,他们也是诸侯王,平起平坐了,老刘摆什么谱,项羽当年都没摆这么大的架子。
但刘邦的刀已经开始磨起来了,站在刘邦的视角,这些人就是欺人太甚,刘邦没有当场怒骂他们,可以说就没把彭越英布当活人了,偏偏那些功臣也在那跳。
在返回咸阳的前一天,刘邦叫来了魏倩,此时一室之内只有他们两人,一如最开始在会稽时,他们的密谈,这段君臣之谊的开始。
其实这些日子异姓王跳到刘邦头上找事她也不是没看见,她知道此时的刘邦身不由己,但她就是很难打起精神来了,毕竟以后他身不由己的时侯更多。
他们相对跽坐,刘邦将封魏王的诏书递给她,上面是佑大的魏国,她看着这诏书,猛的一震,抬眼与刘邦对上视线。
刘邦叹了一口气,他也很无奈,难道是他不想皇权独占吗?肯定不是,除非他有病,但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魏倩自韩信请封王至今,这些日子在朝事上一言不发,他便知道,朝堂留不住魏相了。
魏倩要的,是大一统的朝堂,是李斯的那个相位,所以她让他当始皇的那个皇帝,可功臣们跳着要封地,他这些天被这些人上窜下窜得头疼。
“大王这是?”
第61章
魏倩看着魏王二字,有些记忆就翻了出来,凭心而论,刘邦对她很是不错,每次封别人什么,都会记得给她更高的位子。
她十八的时候,就感叹自己封无可封了,她看着已生白发的汉王,她这些年在汉地,其实并未有一丝不顺心的地方。
汉王是最适合当老板的人,她实在不喜欢秦皇汉武那般的压迫感,奏个事还得跪伏恭敬,那对她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刘邦看着才二十一岁的魏倩,他还是记得,最开始的魏府,在他一穷二白,一个兵马都没有,不知明日何处的时候,魏倩在魏府门前教黔首做吃食,教他们手艺。
然后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对乱世如盲人摸象,如指路明灯一样,给他指明了未来的方向,让他得以以最快的时机发家。
而今辜负她一番新政,别说科举,日后怕是先前农税改革都难。这种情况,他也没脸让魏倩再助他,人家也不是欠他的。
“这一路以来,我多仰仗魏相,而今天下已定,分封功臣之时,可论功者,谁能比得了魏相呢?魏相使得天下贫苦黔首都有了喘息之机,也一路助我高歌猛进,以成帝业,以定汉统。”
“如今封王事岂能少了魏相,魏家原就是魏国王族,此番也是成全了魏民之心。”
魏倩看着这唾手
可及的王位,可她明白,这只是刘邦的恩义之心下的决定,而不是帝王之心,一如给子房划三万户,他的心态就是别人有的,你得有更好的。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现在的刘邦以为自己可以与功臣共天下,但不出两年,刘邦就要举刀对上诸侯王了。那时的他,就是要这完整的天下,少一块都不行,魏国又是中原腹心,腹心之地怎么可能让与他人。
所以魏倩推辞了魏王位,她摇了摇头,“汉王的心意,臣铭感五内,可臣还是初心如故,这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天下才能太平,才有太平,否则,又是一个千百年的东周乱世。”
“臣原本想辞去相位,不再掺和朝野纷争,但当汉王拿出王位的时候,臣又觉得,还是这相位更适合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