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魏承听明白了,原来赵家买蛋是为了在满月宴上做讨口彩的红蛋,为的是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而这鸡蛋的大小也有讲究,所以这赵家才会这么挑拣。
  有个丫头挎着筐过来,看一眼他们板车上的鸡蛋,露出点笑:“这蛋不错,大小也合适,也是三文钱一枚?”
  魏承道:“对,三文钱一枚。”
  “我先挑挑看,合适的话就有多少拿多少了。”
  “成,您且挑着,说实话这蛋没有小的,我和我弟弟在家时就把小鸡蛋捡出去了。”
  “好,那我可挑了。”
  小丫头挑了一会儿她手里的筐都快满了,她哎呀一声:“多少个了,我数糊涂了。”
  “三十一个!”罐罐乖巧道。
  小丫头又回头看一眼婆子:“孙婆婆,您过来看看,这哥俩的鸡蛋真不错,我筐满了,你看看还剩下十多个要不要?”
  那孙婆婆走过来一瞧,将剩下的十来个蛋看了个遍,道:“不错,那都要了吧,左右这些蛋也是不够的。”
  又道:“这两日若是有蛋可以送来,我们家少爷下个月十二满月,过完满月宴我们家就不要这么多蛋了!”
  魏承连连应了声好。
  筐里总共还剩下四十五枚蛋,被赵家要去四十二个,剩下三个在最下面有点裂纹人家没要,这就赚了一百二十六文,算上早上赚的和赔的,拢共是一百八十九文。
  不算去买刀豆的十五文,下学再买一吊肉三十文,再给罐罐买坛梨蜜,今儿就赚了一百三十文!
  虽说比不上捉蛙子和挖参的零头,但是细水长流,钱慢慢就攒出来了。
  兄弟俩离开南街后巷去读私塾的时辰也不晚,罐罐小手扒了个熟鸡蛋,一掰三瓣,先送到魏承嘴边:“哥哥吃。”
  他们早食吃的是小谷子粥配鸡蛋和腌胡瓜条,但因为起得早他怕罐罐路上饿就多煮了两个鸡蛋让他带上。
  魏承咬掉鸡蛋,咽下去之后道:“吃完鸡蛋喝点水,别噎着。”
  “知道啦!”
  罐罐又往杏儿嘴里塞了块,剩下的则是送进自己嘴里,小手扑扑嘴边的蛋渣,说话有点不清楚:“好好吃哦!”
  .
  自从诸葛夫子给魏承开了“小灶”后他认字读书进步飞快,如今已经能和师兄们一同听夫子讲授《孟子》和诗篇,就连罐罐耳濡目染也能磕磕绊绊的写出几个横撇竖捺,不过自个儿的名字还是写不成。
  读完书又要临摹字帖,诸葛夫子走到魏承跟前,见他态度严谨,字迹工整,但总觉得少些筋骨,于是道:“字无百日之功,待你乔迁新居,在院中置一水缸,每日晨起便提笔练字,时日一长应有所得。”
  “你虽临摹柳公字帖,也可再去欣赏别家大家之作,学会融会贯通,取之所长。”
  魏承虚心道:“学生记着了。”
  诸葛夫子又去看罐罐,见罐罐脸上奶膘绷紧,脊背挺直,握着小羊豪在认真练字,他想了想从罐罐身后去抽动他的毛笔,这第一下竟然没抽动,可见这孩子是多聚精会神。
  “夫子。”
  罐罐抬头不解的看着他。
  诸葛夫子淡笑道:“今日如此认真,倒是让夫子刮目相看了。”
  罐罐握紧拳头道:“罐罐要好好认字,到时候罐罐去赚大钱,供哥哥读书!不让别人欺负哥哥!”
  魏承听后一笑。
  诸葛夫子点点头,拍拍罐罐的肩膀:“你有如此之志向,甚好甚好。”
  临走时又在他二人身边低声道:“今日来家中取衣,你们师娘已经将衣裳给你二人做好了。”
  下了学后,李行谦就来到魏承和罐罐桌前:“这两日陈老爷子还没回来吗?”
  魏承摇摇头,一边收拢书箱一边道:“没有,怎么?又想去听故事了?”
  李行谦摸摸鼻子:“倒也不是,不过就是觉得陈老爷子讲的东西有趣,听着比读书有意思。”
  魏承左右瞧瞧,见诸葛夫子早走了才道:“这话你可别让夫子听到,不然准打你手板。”
  李行谦哎了声,孙览孙师兄走过来道:“行谦,莫要磨蹭,快与我回家读书。”
  李行谦偷偷撇撇嘴,但转头看着孙览还是假笑着:“来了,来了。”
  “哥哥,陈爷爷什么时候回来呀。”罐罐仰头看他,闷闷道:“罐罐想陈爷爷了。”
  魏承想了想,道:“陈爷爷当时说一两个月,现在才过去一月左右,想来也是快了。”
  罐罐垂下头,点点自己的小算盘:“陈爷爷再不回来,罐罐都没有学的了。”
  魏承摸摸罐罐的头,心想要不去问问镇上还有没有会打算盘的师傅收徒?
  兄弟背着书箱打算去诸葛夫子家取驴车,一走到门口就见着一个眼熟的小二跑了过来。
  他手里还拿着如意酒楼的食盒,喜笑道:“魏承,罐罐?你们快去陈老先生家中,他让我过来喊你们过去,他从幽州城回来了,还给你们带回来不少好玩意呢!”
  第49章
  “陈爷爷!陈爷爷!”
  一走进那低矮的小院, 罐罐就像是只胖成球的小白鸟飞扑到闻声往外走的陈老童生腿边。
  罐罐眼睛亮晶晶的:“陈爷爷!您回来啦!”
  陈老童生眼角皱纹加深,笑道:“哎呦,小罐罐, 这一月不见又胖了。”
  “因为罐罐吃了, 好多好多好吃的!”
  陈老童生弯下腰一顿又直起身来,似乎是想抱罐罐但因为点什么还是没抱, 笑道:“那都吃了什么?”
  “……虾子, 小蟹, 还有哥哥养的小母鸡下的蛋蛋。”罐罐掰着手指头奶声奶气的数着。
  “这吃的可都是好东西, 你哥哥把你养的很好,那想陈爷爷没?”
  罐罐小鸟点头:“想啦。”又用小手画了个大圆, “有这么这么想!”
  陈老童生摸摸罐罐的头:“陈爷爷在外面也很惦记你们。”
  他看向魏承,连连点头:“这承小子又抽长了,快些进家中, 陈爷爷在给你们带回来不少好玩意儿。”
  魏承笑着应好。
  罐罐蹦蹦跳跳的跟着陈老童生先走,而落后一步的魏承注意到陈老童生的左脚像是有些微跛。
  等到了屋中,就看到那张小桌子上摆满大大小小的木盒油纸包。
  罐罐个子圆小,两只小手只能垫脚脚搭在木桌沿边,惊喜的哇了一声:“好多好多呀。”
  “这一路走来, 遇到些新奇的玩意儿就想到你们了。”
  陈老童生笑眯眯的打开一个四方木盒,递给罐罐:“你看看这是什么? ”
  罐罐探头一看, 里面竟有一排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的动物泥哨。
  “这是小猪,这是小鸡!”
  罐罐爱不释手的拿起一个小猪贴贴自个儿雪白脸蛋:“好好看呀,罐罐喜欢!”
  “喜欢就成,这是十二生肖的彩哨,我见那幽州城大大小小的孩子都拿着玩便给你们买回来一套。”
  陈老爷子看向魏承, 笑道:“我想着罐罐贪玩淘气,你们又常在山林做活,以后若是在山上找不见他让他吹一声哨响,你也好找寻到他。”
  魏承觉得这玩意儿真不错,道:“这又能玩又能寻人,可真是个好玩意。”
  若不是有小狼常常陪着罐罐,那这小娃还真是撒手没。
  “承小子,你来看看这个。”
  陈老童生将一个深色浅平小木盒递给魏承。
  魏承打开就是一惊:“这,这是莊泥砚?”
  陈老童生略有惊讶的看着他:“诸葛秀才教你认过砚台?”
  “自练字起诸葛夫子就教过小子认砚识笔墨,这块砚台夫子也有一块,颜色为蟹壳青,梅花底,形似犀牛望月,用时呵气可砚又细腻幼嫩,夫子说这块砚取之海中细泥烧制而成,很是精巧难得。”
  而且一块砚台就要有二三两银子了。
  魏承只记得诸葛夫子很是爱惜这块砚台,自打罐罐救了师娘后就常要送与他,魏承全都推拒了。这些年来师娘生病用药,夫子再穷困潦倒都没卖了这块砚,不过是因着这砚台是夫子故去的师长临终前赠予他的。
  魏承忙道:“陈老童生,这砚台太贵重了,魏承不能要。”
  “我千里迢迢给你带回来,不要岂不是扔了无用?”
  陈老童生道:“文房四宝,以砚为冠,你发奋读书,总要有块好砚台。”
  “再说这块砚比不得你夫子那块犀牛望月,我收时也没用多少银钱,且这块砚台刻画刀笔不算凝练,不过青山白塔也顺了你如今的沉着心境。”
  魏承推脱不得,只得感激收下。
  “陈爷爷,这是什么?”罐罐小手碰了碰一个长长尖尖的布口袋。
  陈老童生边打开边道:“这个玩意你应当会喜欢。”
  布口袋被打开,也亮出里面的物件——原是把锃亮的青木小剑,剑柄还挂着个流苏穗子。
  罐罐眼睛都亮了,他见过这个!当初哥哥带他看戏台班子就有小姐儿小汉子英姿飒爽的舞刀弄剑,不过当时只顾着捉贼,他都没有好好看他们耍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