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自从海上那次后,众人都知道郁宁有些特异之处。
她无端发现的铁矿,时不时拿出的新奇之物,随意提出的各种技术,大家已经见怪不怪。
此时,苏浮生也没有追问郁宁,这些东西的来历。
他认真的评估了片刻,摇头道:“现在战乱,这些东西拿去泉州,恐怕最多也就能换个几千上万两。”
“万把两,现在物价跌的这么严重了吗?”
郁宁这几个月都没有出滢炆岛,倒是不知道岛外的变化。
“是的公主,今年北边战乱,南边又出现了洪涝,百姓流离失所。这些东西卖不卖得出去不说,粮食也涨价严重。”
说着,苏浮生悲叹一声,无奈道:“现在泉州城的粮食已经涨到八贯钱一石了”。
“八贯!”
郁宁心惊,这个价格实在是太离谱了。
现在岛上将近七百人,每月用粮七百石。
现在已经是十一月,再开始种粮肯定来不及了。
熬到明年开春,播种收割,怎么也得备上半年的粮食。
按照泉州城的物价,光是买粮食的钱,都要三万多两白银。
这样下去,肯定熬不到那个时候的。
“要不,我们换个地方去买粮食吧!”
“换个地方?”
苏浮生闻言有些惊讶,他面色为难道:“可是,离滢炆岛最近的州府就是泉州城。其他地方路途遥远不说,粮食价格恐怕也并不会便宜多少呀!”
郁宁闻言摇了摇头,唇角带着一丝神秘的笑容。
“我们也不去大禹其他城市买,我们去南边的滨理。”
“滨理?”
见到郁宁点头,苏浮生沉思起来。
滨理这个地方,中原人士熟悉的不多。苏浮生见多识广,倒是在书上看到过。在叶家楼船的那些日子,也听叶泽远提起过。
他知道这个地方离滢炆岛很近,物产也颇为富饶。
“这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那边人生地不熟,恐怕也会有些麻烦之处。”
苏浮生认真思考过后,还是有些顾虑。
郁宁闻言笑了笑,安抚道:“这个苏大人不必担心,我们这可还有个专业的人呢。”
话音落下,廖蓉蓉走了进来。
郁宁看到她,立马站起身相迎。
“蓉蓉你来了,正好今日有件要紧事,要交给你去做。”
说道赚钱的时候,郁宁就想到了廖蓉蓉,特意让人将她叫了过来。
“公主、苏大人”,廖蓉蓉对着屋中两人拱了拱手,才接着郁宁的话道:“公主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就是。”
弄完修码头的事后,廖蓉蓉最近无所事事,正闲得发慌。听到郁宁的话,倒是来了兴趣。
“我记得你说你以前去过滨理?”
见到廖蓉蓉点头,郁宁才将刚才自己与苏浮生讨论的,计划去滨理买粮的事情,解释了一遍。
“滨州的粮食,可以一年三熟,价格确实比大禹这边便宜很多。那边对大禹的瓷器、丝绸更喜欢,我们可以带些东西过去卖了,再换成粮食回来。要是有剩余,还可以运到泉州去卖了。”
廖蓉蓉不愧是商人,想法比常人更加灵活,立刻想到这其中的赚钱法子。
这思路与郁宁原本打算的,不谋而合,她当即拍板,决定由廖蓉蓉带着这批宝物南下,换取粮食回来。
“属下定然,不辱使命!”
廖蓉蓉听到郁宁的命令,慎重地躬身承诺。
第一次出海,保险起见,郁宁只派了一只海船。
为了保证海船的安危,她还将谢维和新训练出来的五十名士兵,一起派了出去。
这些士兵,每人装备一套弓箭、一把长刀,给船上提供了最大的武器供应。
船上除了士兵,还有五十多名水手。加上力工,一共一百五十多人。
十一月初五,郁宁带着人,在码头对船上的人举行了送行仪式。
看着船只渐渐消失在海平线,郁宁才转身往回走。
这段时间码头到清宁城的路,已经开始修缮。按照郁宁的要求,这条路均宽两丈,路面全由水泥铺到而成。
现在走起来,总算不用弄得满身泥泞。
不过,郁宁还是有些不满意。
徒步前行,终究还是有些辛苦。要是后面码头上的货物多了,也不能全都靠人力搬抬呀。
“苏大人,你前面几次去泉州城,可有了解过泉州是否有马匹骡子什么的卖?”
郁宁边走,边问起了一同来送行的苏浮生。
苏浮生闻言,又看了看郁宁走得满头大汗的样子,由己推人,瞬间明白了郁宁这个问题的用意。
“公主想买些运力的牲畜?”
郁宁坦然的点了点头,“清宁城越来越大,码头也逐渐使用起来,我们也得改进我们的生产模式了。”
说道这里,郁宁想到今后的规划,补充了一句。
“牛羊、鸡鸭等牲畜也得买一些,后面人越来越多,我们总不能一直靠在岛外买东西过活。还有原本规划的,清宁城外城的农业区,也是时候开发起来了。”
现在还是冬天,不能种地。这个时候开始开垦,正好能赶上明年春种。
郁宁回到清宁城后,立刻就召集众人,开始讨论这两件事情。
经过商议,大家觉得现在受限于经济和人手,暂时不宜大量采购牲畜。只需要买几匹运货拉车的骡子,应应急就可以了。
这个看法郁宁也同意,最后由苏浮生负责采购。
对于荒地开垦的事,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
郁宁见到大家达成一致意见,立刻开始安排人手。
“这件事,就由云姑姑你来招人,工钱按照铁矿的工人工资发。土地的计量,还是苏大人你带人管理。”
两人应是后,苏浮生又提出了问题。
“公主,这土地以后要怎么管理,让百姓自由购买吗?”
“不,我们以后的土地都不买卖。所有的土地都归集体,要种地的百姓,按照每人最多十亩的限制,进行租赁。”
第54章 什么都缺
“租赁?”
郁宁说的方法,与大禹朝现在的土地制度大相径庭。
见到郁宁点头确认后,众人纷纷沉思起来。
“租金多少?租完还需要交税吗?”
后排的石婶,突然出声,连着提出了两个问题。
说完,她似乎觉得自己的举动有点冒失,胖胖的脸上带着尴尬的笑容,向着看过来的众人点了下头。
“租金十抽一,不再另外收税。”
郁宁对着石婶鼓励的笑了笑,温和地回答了她的问题。
“什么人都可以租吗?女人可不可以租呢?”
得到郁宁的鼓励,石婶再次鼓足勇气问道。这次她脸上没有了笑容,语气也很是认真。
郁宁在岛上,没有刻意提出男女平等的概念。但是这半年来,她任用人员,从不看性别出身,只注重人的能力。
现在岛上不但有像云姑姑、廖蓉蓉等独立管理一块事务的高层管理。也有像千湖岛出来的女子一样,任职中层。
其他买来的女子中,也一律同男子一样上工,并没有被区别对待。
潜移默化中,岛上人已经不会排斥男女同工同酬的现象。
现在郁宁说到土地的事情,作为曾经是农民又是女性的石婶,才会敏感的提出这个问题。
郁宁笑着点了点头,肯定道:“只要年满五周岁以上,男女皆可租。”
“如果人死了呢?土地要不要收回?”
另外一边,曾经也是农民的刘尺,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
郁宁闻言,赞赏的看向刘尺。
想不到这个人大心细的汉子,看问题也很敏锐呀,立刻就提到了问题的关键。
“当然要收回,不但土地要收回,发放的身份卡也要回收。人员簿上,也要将此人的名字勾掉。”
“这样恐怕有些人,会为了保留土地,家人过世后,选择隐瞒不报吧。”
苏浮生家原本是乡里的小地主,跟这些农民也是打过交道的。闻言立刻就想到了,其中的漏洞。
郁宁听后,想了想,确实有这种可能。她抬头看向其他人,询问道:“这确实是个问题,不知诸位可有什么解决办法?”
“要不对上交身份卡的家里,进行一些补贴?”
云姑姑站出来,提了一个建议。
郁宁闻言点头,又看向苏浮生,“苏大人觉得呢?”
“可以适当的补贴一部分,不过奖励有了,惩罚也要有。对于私自隐瞒的,也需要给与严厉的惩罚。”
“怎么惩罚?”
“隐瞒者,全家接下来三年,租金增加到五成。其余知情不报者,第二年也增加到五成。举报者,可免一年租金。”
“好,这个方法不错。”
郁宁闻言大赞,当即就表示,以后就按这个章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