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可听了这话的众人,就不这样想了,他们是被认可的、有本事参加院试的人。一股莫名的信心油然而生,他们可以怀疑自己,但是决不能怀疑徐大人和夫子们。
  初试很快就过去了,考完之后走出考场,只觉得脚步有些虚浮,他们一早就约好,不对答案免得影响心态。回去南宫府,简单梳洗后就睡下了。
  观言让府里的小厮去盯着放榜,他则是在府里照看众人。初试的结果好的出人预料,只有一个人没能通过初试。不是别人,正是牛多粮,他苦笑着说,“是我的问题,这两天有些静不下心来。”
  看过了繁华的府城,就总是惦记这份繁华。所以他笔下的文字也就飘了起来,心思不在卷子上,落榜也不意外。
  其他人都过了初试也不好多说什么,不然总像是在炫耀,刘全兴是个心思通透的人,他一直都知道牛多粮心里向往什么,于读书人有些念想会影响青云路的,不过他也会多说什么。
  再次踏进考院,没有谁的心态会一点波动没有,毕竟考过了这场,他们就是秀才了,十年寒窗苦读不就为了今天吗。
  等观言再将他们接回来,府里已经请了大夫来挨个儿给他们探脉,好好的来也要好好的回去。万幸,没人有什么不适。
  考完以后,众人都不想回去,只想见识一番府城的繁华,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想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成绩。也不知他们这些人里多少人能如愿以偿。
  观言本也没打算立刻返回,就如了他们的愿。
  十几个人分成几波,有的想去集市、有的想去书铺,有的想去酒楼。观言也不多事,由着他们决定。
  不过几日,众人就消了再出门的心思,无他唯囊中羞涩而已。吃喝在南宫府,总不能买东西都要主人家给钱,没这样的道理。唯一的例外,就是牛多粮,他家里给了他七两银子,他看着府城的新鲜玩意儿每个都觉得好,就动了心思想要做点转手生意。
  七两银子也是他们家省吃俭用省下的,他想拿来当本钱,也怕把钱亏了回去没法和家里交代。但是好不容易来一趟,来回还都没有路费,若是不做点倒手买卖,他又不甘心。
  转了几天他总算是想好了,拿了三两银子去买些针头线脑,又拿了二两银子去买盐,余下的银子都不动。针头线脑,谁家都缺不了,府城里卖的反倒比小地方更便宜,算是薄利多销,就算不能全卖掉,他们家也能用,总之不会亏。
  还有就是盐,府城里每引不到二两银子,到了小地方就要三两多甚至四两的银子。为什么,因为进出府城要交银钱、来往路上还有路费。卖盐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但是他也不敢买多了,因为朝廷不允许私售食盐。
  牛多粮心里有些小算盘,若是不被发现,他就全部私自卖掉,若是被发现就说是给村里人买的。
  等他把东西都买好了,才发觉一引食盐(200斤)根本没法掩人耳目。但是他已经付了银子,被他的大动静引来的还有观言。
  观言跟在徐京墨身边这么多年,早就练出了一幅火眼金睛,自然知道这个没考过初试的学子想干什么。私自售卖盐可是犯法的,他不过是想借着徐京墨的便离,偷偷把盐运回去。当真好算盘,省了路费,还能避开官府的探查。
  他心里冷哼一身,面不改色的走了过去,“牛童生,你这是?”
  刚巧遇到几个从花园里散步回来的学子。他们看这边似有争议,便都聚了过来。牛多粮心里有鬼,自然紧张,头上都冒出了冷汗。结结巴巴地说,“就是我给家里买的东西,难得来趟府城……也不贵重……”
  观言可没问他价值几何,微微一笑,朝着袋子伸出手去,还没等他碰到那个袋子,牛多粮就拦住了他。任谁都看出来那些麻袋里的东西有问题,牛多粮甚至不敢直视观言,但是他拦住观言的手点都没有放松。
  观言看了眼身后的小厮,那小厮很有眼色的关上了府门,流言蜚语最是伤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影响了主家。
  观言看着牛多粮,淡淡地开口,“这是南宫府,不属于主人家许可的东西不可以出现在府里。牛童生若是急着给家人送礼物大可先行离去。”
  自己单独离开,算上雇牛车的钱,他也还是赚的,但是两百斤的盐怎么可能不被官差发现,若是被抓了,他的童生功名一定会被剥夺,说不定还要被下大狱、挨板子。
  牛多粮尴尬地笑着说,“明日就放榜了,我不急的,大家一起回。”
  观言只是笑了笑却没有应下他,一旁的王大福刚想开口说什么,又被刘全兴拉住了。尴尬的气氛似乎凝结了起来,观言半步不让,他代表的可是徐京墨。
  僵持中,渔阳来的学子全都聚集到了此处。
  “观小哥,我是渔阳的学子。”
  “那又如何?”
  是啊,不过区区一个童生,想要威胁当地知府身边的人,有谁会买账。若是观言此时请了府城的官差来,牛多粮智慧吃不了兜着走。
  观言在给牛多粮机会,看明白这点的刘全兴走了出来,朝着牛多粮的肚子打了一拳,“你是疯魔了不成,既然是给人的礼物有什么不能给我们看的?等你爹知道了,肯定要收拾你。”
  能让牛多粮支支吾吾的,肯定是官府不许的,刘全兴看了看那些麻袋,几乎已经猜到是什么了,他给了他足够的提示,希望他不要犯傻。
  一点银子可比上日后的前程,他要是犯傻,可是会害了他们一家。
  牛多粮不是傻子,他听懂了刘全兴的言下之意,咽了咽口水,握紧了拳头,骨气勇气看向观言,“观大哥,你知道我们村里穷,我就想买点盐回去回去,让家里省点钱。”
  “哦,你们家买这多盐吃得完吗?”
  牛多粮家里人口多,三代同堂,三十多口人,但是两百斤盐,一家人光是吃可能就要一年多的时间,这理由太过牵强了。
  周边的学子也都反应过来了,胆子小的脸色都变白了,刘全兴见观言依旧不表态,心里也有些害怕,他们是一起来的学子,若是出了私售食盐的事情,其他人说不定也要被牵连。
  他看了眼呆住的牛多粮问,“你家是要做腌菜吗,买这么多盐?”
  牛多粮眼睛一亮,擦擦脑门的汗,赶忙接话道“对,是的,我们家每年冬天都要腌菜,反正盐也放不坏。”
  观言信吗,自是不信的,但是这也许就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不能因为一个不知道好歹的东西影响徐京墨的官声。“原来如此,不过日后不可如此,买太多盐容易引起误会的。”
  “我省的了,您放心。”
  观言离开后,那些学子都对他怒目而视,“你最好知道轻重,今年的腌菜可不能少了。”
  牛多粮木木地点点头,两百斤盐拿去做腌菜,能做两千多斤呢,他这次回去肯定要被他爹揍,但是总好过丢了功名。
  第二天,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等着最后的结果,如果不是昨天的事情,他们本来想一起去等放榜的。但是,出来昨天的事情,有些人的脸上藏不住的焦虑,最好还是在府里等吧。
  观言早就打发了府里的小厮去等放榜,若是没有意外,总该有几个能考中秀才的,明日他们就可以返回渔阳去了。
  等了不多时,小厮就喜笑颜开的回来报喜了。渔阳十二人参加复试,五人考中秀才!
  虽说秀才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功名,但是渔阳这里可是有近十年没有出过秀才了,如今一下出了五个秀才。观言也一直在等,幸好这些人没有浪费他家少爷的心血。
  “恭喜几位秀才公,祝各位早日金榜题名。”哪怕只是考到举人也是有机会为官的。
  没考中的都在向考中的道喜,虽然在笑,但是脸上的失落却怎么样也掩盖不掉。不过他们也知道,科举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君不见多少白发苍苍的老人依旧出现在考院之中。
  九州的学政范大人,看着这次的考中的名单,渔阳一跃成为九州考中人数第三的地方。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要知道这里以前可是没什么读书人的。
  师爷看他一副思索的样子,便开口道,“您何不去趟渔阳看看,吕大人甚至将嫡长子安排去了那位徐大人身边。”
  吕大人可不是个结党营私之辈,能让他这么安排,只能说明他非常欣赏徐京墨。范学政想到徐天赐,心中一叹,“你说的对,百闻不如一见,我是该去看看。”
  翌日大清早,渔阳的人就出发了,此刻说是归心如箭也不夸张。
  回到府里,观言就先去找徐京墨说了牛多粮私带一引食盐回来的事情。
  “爷,这人到了府城就被迷花了双眼,心思都不在院试了,落榜也不奇怪。”
  “无妨,官学有进亦有退。机会给了,能不能抓住是他的事情,不必在意。这次你跟着去,可有发现好苗子?”
  观言倒真的发现了一个,“有个叫刘全兴的学子看起来还不错。”为人机敏,知道轻重,有处事的本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