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为什么不给三皇子,因为老皇帝是防着这些成年的儿子的。手中的权柄,他是一丝一毫都不会防松的。
三位阁老都知道齐武帝的心思,所以这会试的主考官定然也不是三皇子或者九皇子的人。徐京墨去参加会试,至多是主考官压一压他的名次,却不会因为他是徐家人而让他落榜。
“也罢,总不能一直拖着不考。”温阁老这话的意思就是让徐京墨下场了。
“秦学士,子期有个问题,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何事?”
“官商有无可能取缔。”
秦卓轩垂下眼眸,无奈道“恐怕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了。”
李柏然取了个折中的法子,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但是齐武帝固执己见,他们这些朝臣又能如何呢?户部又开始喊穷了,秋收都还没结束,就说国库空虚。
“陛下是
太过自信朝廷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太过相信老百姓的韧性?减半的过路税,依旧是翻倍的购置价格。“徐京墨那嘲讽的语气,一点都未曾掩饰。
秦卓轩不善算学,对户部的事情并不那么清楚,只是他推崇孟子的理念,确实也很方案齐武帝的重税政策。“看你对财税颇有心得,不过他日进了朝廷,恐怕与户部无缘。”
李柏然现在是左侍郎,距离户部尚书只有一步之遥,也许过了今年他就要得偿所愿了。他这人性子阴私,不会让不听话的人进到户部去碍他的眼的。
徐京墨对此倒是没说什么,如果是九皇子继位,李柏然还能不能寿终正寝都是个问题。他只是对现在混乱的财税很不满,除了增加百姓的负担,养肥了一群贪官外,没见到什么其他好处。
第64章 圣恩寺
等秦卓轩回到京都时,朝堂正因为齐武帝要新增徭役而吵个不停。
若是应急救灾,或者其他什么必要原因,也不是不能增加徭役。但是齐武帝这些年增加田税、增加人头税、增加杂税,现在还要增加徭役?且增加徭役的理由是去给他修“圣恩寺”。
圣恩寺,顾名思义,就是感谢君主仁德所修建的寺庙。要是只修一个也就算了,齐武帝想要每个县都要修一个!老百姓甚至吃不饱肚子,还要去给他修寺庙,歌颂他的“仁德”?
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
“父亲,陛下缘何突发奇想?”
秦阁老哼了一声,“我等也是才知道,不知道何人给陛下进献了妖僧,按那妖僧的说法,是要借助这圣恩寺向上天彰显皇帝的仁德,以此获得上苍的垂怜,可以为皇帝续命。”
秦卓轩都不知道该从何处去吐槽齐武帝,民不聊生才是现实,他还觉得自己“仁德”?
“年初大赦天下,怕也是因为这妖僧吧?”若是果真如此,这妖僧恐怕与三皇子脱不了干系。
秦阁老也是这般猜测的,但是没有证据,何况有了证据又如何,齐武帝现在满心满意都是长生不老,那妖僧说什么都是对的。
众人所不知道的是皇宫里已经有了一座所谓的“圣恩寺”,且这寺庙的修建极其奢华,就连进门的台阶都是用玉石所铺设的。殿内供奉了许多怪模怪样的“佛”,还都是金身;殿内的木饰都是乌木,乌木一般是埋藏在河床或者地下经过长时间的碳化才形成的木料。
乌木的量很少,也正因为稀有,所以价格奇高,有时甚至是一两乌木一两金。但是这样昂贵的乌木在这殿里却是随处可见的,黑色的乌木配上那些诡异的“佛身”,透露出一种妖异之感,不是光明和希望,而是黑暗与绝望。
齐武帝坐在拜垫上,一直念念有词的,过了许久他额头上冒出了许多的汗珠,顾不得擦拭,端起手边一碗鲜红色的液体一饮而尽。“大师,朕觉得这长生饮的效果似乎有些不如从前了。”
“陛下,圣恩寺之事需的要加紧,上天给您多少寿数,取决于您的功绩。长生饮只是辅助,若是您太过操劳,效果自然会受影响。”
“那些不听话的臣子,如何能叫人不费心。这天下都是朕的,要那些贱民给朕修圣恩寺,是他们的荣幸,居然还敢推三阻四,简直岂有此理。”齐武帝赤红着双眼,那表情在这殿里显得格外的阴森恐怖。
那妖僧从怀里摸出一个木盒,递给齐武帝,“这是贫僧新制的逍遥丸,陛下服用后可享极乐世界。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若是臣子不听话,就换些听话的臣子;若是儿子不听话,也可以看看那些听话的小儿子。”
齐武帝听了这话,有些意动,他是天下之主,有什么是他不能做的吗?似是回忆起了什么,他忽然又变得一脸怒色,你该死,居然胆敢查朕,朕要你家破人亡!
陷入癫狂中的齐武帝,一会又喊打喊杀,一会儿又兴奋的大笑。一旁的妖僧见怪不怪,只是闭上了双眼,拨动着手里的珠串。
三皇子府内,“无名大师可有消息送来?”
“不曾。”刘树仁其实不赞同三皇子的做法,毕竟是君父,但是三皇子之一如此,他也无可奈何。
“给他递个消息,尽快让父皇留下遗诏。”那逍遥丸可是能让人欲生欲死的东西,服了逍遥丸可得一时的爽快,之后就只能如同刍狗一般被人驱使。
逍遥丸的用量会越来越大的,大道一定程度时,也就离死不远了。三皇子手上没兵,比起九皇子来说,要更弱势一些,何况这些年九皇子在民间还得了不少好名声。
他想要继位只能另寻他法,只要坐上那把龙椅,就没有什么是他解决不了的。
李奇觉得从龙之功近在眼前,人也就越发的谄媚了,“殿下这翻江倒海之能,无人能及,待到他日定然是千古一帝。”
三皇子听着这浮夸的马屁也觉得心情更好了,“明年这时,你等就该改口称陛下了。”
想了想,“让李柏然趁着修建圣恩寺的时候,多留下些银子。”
这会儿贪的银子,都是坏他父皇的名声,等他登基后,自然要收敛些,但是银子是不能少的,所以趁早多捞些。
刘树仁觉得有些不妥,“殿下,恐或引起民变。”
“民变只能说明我那父皇该退位了,待到孤登基后,立刻废止这圣恩寺,你说百姓是不是要对孤感恩戴德?”好与坏是对比出来的,他不需要有多么贤明,只要比他父皇好,就足够了。
所以对于他父皇的各种苛政,他不但不反对,反而非常赞同,甚至让手下的人全力去配合。等他登基,只要稍微改善这苛政就能赢得民心,至于其他的,到时候再说。
圣恩寺的争议不是朝臣之间的争议,而是君臣之间的博弈。
齐武帝最后居然让京都都指挥使直接抓了几个反对他修圣恩寺朝臣,将他们全家下狱。文臣死节,右都御史宁死不屈,最后求仁得仁,一家老小都被齐武帝斩首在午门外。
不是每个朝臣都愿意赴死的,最终齐武帝还是下旨增加徭役,去修圣恩寺。
秦阁老看着有些癫狂的齐武帝,总觉得有些不妥,但是他也并不精通药理,看出个所以然。
修建圣恩寺,要求每户出三个男丁,少一个男丁的就要用五十两银子去补偿。这简直是逼人去死,一户三个男丁,加上原有的徭役,人户多的人家也是男丁全出方才凑够人数。对于人丁不丰的人家来说,这就是百十两的债。
纵然是卖地、卖家产业凑不够的。
九州情况最为严重,盖因今年刚遭了雪灾,官商还一个劲儿的压价收秋粮。
民愤已经被推到了一个高点,九州一处不起眼的宅子里,一个左脸有道疤痕、两鬓斑白的中年男子问身边的人,“情况如何了?”
“九州本来就苦,这新增的徭役更是让人苦不堪言。咱们派出去的人,几乎只需要稍微推波助澜即可。大人,只需要九州吗?”
“足够了,殿下沾不得污名。不必心急,三皇子已经急不可待了。”那中年男子自己左右手互博的在下棋,不是为了放松,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他嘴里说着惊天的话语,双眼里却无一丝波澜。恨到极致,才有这样的冷漠,不是放下了仇恨,而是心底的仇恨已经遮蔽了所有的阳光,他的世界再也回不去了。
“大人,京都来信。”
那中年人接过信,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请殿下一定保重。”
抬起头,看着湛蓝的天空,他的心却是空落落
的。等了这么多年,他总算要回去了,父亲、母亲、哥哥、姐姐……
一滴泪划过他的眼角,内院走来一位妇人,拿出帕子,轻轻地为他拭去眼角的泪。
为圣恩寺征收徭役,这道圣旨在各地都引起了不小的动荡。
原本都以为这最先闹事的地方肯定是那些穷困之地,没想到却是临安。闹出乱子的地方是富阳县,富阳县原也是个很富庶的地方,有不少的小茶商,只是因着过路税之故,这些小商贩都做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