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无夷道:“羽正是要为青岳积攒功德之时,我预先已经叮嘱过了,他们不敢不听。”
当然,最重要的是宣闻等人要趁着这段时间多多在人前显灵,忙着处理自己辖区的事,恐怕没时间在这边盯着。而且无夷怀疑这哪吒找不到敖丙就会冲着龙族去,是以要搬救兵时不宜惊动龙族。
鱼渊闻言便也不再多言,连忙答应下来。
无夷思前想后,自觉事事都已交代清楚便回到河神宫,与白龟交代一番后便布下阵法闭关。当然,名曰闭关,实则是要借小世界突破至准圣。
能否成功无夷也拿不准,但他自持曾见到盘古大神开天的过去,胜算总能大上几分。
极少有人知晓,盘古大神并非在开天之初便是圣人,而是在开天的过程中修为逐步攀升。直至最终洪荒成型,盘古大神也真正成为圣人。只可惜开天似乎耗尽了盘古的精力,再加上盘古希冀洪荒出现新的生命,这才有了盘古身化万物的故事。
无夷回到小世界后,静静立在河边望向宫殿的方向,终究还是下定决心朝着小世界的边缘走去。那里仍是一片混沌,混沌中暗藏着混乱不堪的时空乱流,这正是无夷的目标。
能抵挡住时空乱流不难,难的是如何压制、控制时空乱流。无夷手持龙鳞剑,身披河砂水衣,义无反顾踏入混沌中。
事已至此,不论是为他自己还是为明生,他都要走这一遭。
待无夷离开后,敖丙打开了原本紧闭的琉璃窗,痴痴地望着无夷的背影。他并未如先前对无夷的保证那般在殿中潜心修炼,而是尾随着无夷来到小世界的边缘。
担心影响到无夷,敖丙不敢深入混沌,便只在边缘处盘膝坐下。因着小世界并无其他生灵,敖丙并不担心会被旁人打扰,见混沌并无任何异常便自行修炼,只留了一分心神关注着混沌的动向。
与此同时,朝歌城内也出了大事,商王竟然公然在摘星楼下建造虿盆,对宫人施以酷刑。先时尚有不少人疑惑商王好端端为何征蛇,如今猛然得知是用在此处,不少人被吓得魂飞魄散。
第110章
商王建造虿盆一事令朝野内外皆惊。朝歌百姓深受商王征蛇之苦, 有些不敢冒险的百姓不得已花了平生大半积蓄购蛇,更不知多少百姓没有银钱,冒险抓蛇反而失了性命。
宫中侍从则更是胆战心惊, 生怕商王稍不顺心就把他们扔到虿盆中取乐。一些不忍见此场景的大臣免不了直言劝谏,却也被商王丢到虿盆中。
羽尚在朝歌,见有这般大事发生便疑心是妲己作祟, 连忙隐藏身形进了寿仙宫。却不想商王与妲己日夜笙歌,一刻也不曾分离,羽便一边等待一边暗中查探虿盆一事。
忽有一日见商王与妲己分开, 羽这才在妲己面前现身。妲己这几日本就因虿盆惴惴不安, 生怕无夷来寻她的麻烦,这会儿见人神当真找了过来便是一惊。
不待羽开口,妲己便跪下哭道:“还请神君明鉴, 虿盆当真不是奴提议的。先前澄清神君在奴身上下了禁制,奴是万万不能残杀人族的。”
羽早从宫人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部分事实,见状冷笑道:“商王无道,但你也脱不了干系。若非你在商王面前提及虿盆,商王岂能想到这些?”
妲己心中暗恨商王的残暴,忙道:“奴只是邀宠时与商王提过一句, 并未想到商王会如此残暴。况且奴受命前来,又得澄清神君约束,不敢作乱,只与商王享乐而已。”
自无夷给她下了禁制后, 她便彻底熄了伤人的心思,只想着快些完成任务得道。却不想那一日自己邀宠时的一句话就让商王起了杀人之心, 非要杀了侍奉先皇后的宫人给她报仇。
她是千年狐妖,并不把人命放在眼里, 便玩笑般提及虿盆。商王却更比她这个狐妖残忍冷漠,因着一句话就真的建造虿盆,并以此伤人为乐。
妲己自觉冤枉,是以不住哭泣喊冤。
羽并不觉得妲己冤枉,但妲己充其量只是诱因,根源在于商王太过残暴,便也没兴趣拿妲己开刀。他冷笑道:“不必求我,你的前程如何自有天道评定。我会一直留在朝歌,你最好约束好你和其他几个妖族。”
说罢,又道:“你也有千年修为,不要为些许小事毁了你的前程。”
妲己见羽当真不打算追究自己,连连保证道:“多谢神君提点,奴谨记在心。奴已经备好了鹿台图纸,每日引着商王寻欢作乐便是,绝不再残害人命。”
羽看了眼图纸并未多言,只默然片刻便离开了。
直接残杀人命与大兴土木于百姓而言有何区别,不过是一个硬刀子一个软刀子罢了,百姓终究活不下去。也不怪天命如此,商王如此作态,王朝覆灭实属应当,只是可怜了百姓。
他有些不忍,思前想后便想起一个人来,便悄悄前往比干府。
姜尚受封下大夫后颇为清闲,并无要事在身。只是这日忽觉不好便为自己打卦,见卦象大凶便心思浮躁起来。正烦闷间,却听羽说道:“道友好清闲,领了商王的俸禄却在此打卦?”
姜尚闻言有些惊诧,见果然是羽先是一惊,转而冷笑道:“这不正是败亡之象?”
“看来道友早有预料,”羽叹道,“我此次前来倒有一事相求。如今商王残暴,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别处倒也罢了,只是朝歌百姓连躲都无处躲避,让人看着十分心焦。”
姜尚没想到羽是说这个,笑道:“便是道友不说,我也会为他们行个方便,只是故土难离,他们怕是不愿意离开。”
他日后要辅佐西岐,自是人口越多越好。只是这会儿商人还能活下去,大约并不愿远离故土,只有等日后方有机会。但日后自己早已不在朝歌,怕是也无能为力。
姜尚心里盘算着,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羽并未多说,只道:“待你去了西岐便知。况且现在也未必没有愿意离开的,你记着今日所言便是。”
说着便径直离开,寻朝歌附近的人神商议此事。所幸无夷闭关前给了他很大权限,不少人神又看在青岳的面子上愿意听从,是以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
商人重鬼神,家家户户都祭拜人神。人神们顺着香火的来源入梦,向商人示警即将天下大乱,催促他们尽快远离商朝的领地。
刚做梦时不少商人还心有疑虑,但先是得知自己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均梦到人神谶言,再加上商王越发昏庸残暴的做派,他们对此渐渐深信不疑。
只是确实如姜尚所言,故土难离,不少商人都割舍不下自己在城中的家业。就连贫苦人家也惦念着自己的土地和粮食,不敢贸然离开。更别提还有一些王公大臣世代为官,对商王忠心耿耿,听闻这般谶言急着扶持商王重振王朝,更是不愿离去。
当然,因着商王的残暴行径,即便是忠臣也不敢贸然进言劝谏,只能私下里频繁与比干丞相接触。
直到月余后,王宫中忽然传出商王诏令,要崇侯虎督造鹿台。崇侯虎本就嚣张跋扈、不体恤民情,得此诏令更是仗势虐民,可怜百姓被搜刮走全部家财不说,还要充当苦役前去建造宫殿,累死者不在少数。
原本对王朝尚有归属之心的百姓见状,将对商王的耿耿忠心散得干干净净,恨不能生啖其肉。大批百姓不甘心束手就擒,趁夜变乱,按着人神的谶言离开商朝的封地。无处可去之时,人群中渐渐流传着西岐的姬伯乃是仁义君子,便都一股脑往西岐而去。
羽隐藏在人群中,见一切皆如自己所愿自觉心满意足,为稳妥仍旧暗中随着人群前往西岐。数千百姓携儿曳女,扶老携幼,背着行囊与口粮避开城池一路奔逃。
途中经过一些县城,不少当地百姓听闻他们是往西岐而去,便也干脆带着仅剩的家当顺着人流叛逃。一些兵士本就与当地百姓沾亲带故,又远离王城,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不知罢了。
直至临潼关,此处并无城池,只有张总兵在此驻兵把守。见商朝百姓要叛逃当即怒不可遏,说什么也不肯放百姓出关,还要着人将他们押回朝歌听候发落。不少百姓放声悲哭,只觉死到临头。
他们一路颠沛流离,身心俱疲,只盼着早日到西岐混个温饱。况且那些兵士都人高马大,张总兵更是神兵天降一般,他们便是造反也抵抗不得。
正在此时,姜尚离了义兄家中后一路往西岐而来,远远就见到不少百姓在临潼关啼哭。姜尚心中一惊,想起羽先前提的要求,暗道人神果然不一般,竟是在这里等着他。
他仔细打量着,问道:“尔等可是朝歌百姓?”
姜尚曾在市井中做生意,倒也有不少百姓认得他,当即便有人应答,将前因后果托盘而出。又苦苦哀求姜尚救命,看着好不可怜。
姜尚本想会一会张总兵,若能好言好语劝服张凤放百姓出关,他也能省些力气。只是转念一想,若百姓数量尚少放便放了,但现在可是有数千百姓,张凤定不会轻易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