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箭簇的倒钩深深嵌入骨肉之中,让陈福疼痛难忍,这一箭,重若千钧,若是刚刚一旦被射中要害之处,恐怕他现在已经一命呜呼了。
只是还不得到陈福下令反击,一箭射出的钟扶黎,将弓箭就地一扔,整个人如同一只鹰隼,飞快地腾跃而来,一百五十步的距离,仿佛只用了几个呼吸的时间就已经到了陈福面前,陈福身边的几员猛将甚至刚刚摆好架势,陈福的脑袋瞬间就已经离开了他的肩头!
“你们的大当家已死!”钟扶黎举着陈福的脑袋,周围还有三十多人并未下去冲锋,此刻看着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女子,只觉得对方就像鬼魅一样,三下五除二居然就将功夫不错的大当家的头颅给砍了下来,更关键的是,他们根本来不及反应!
陈福一死,军心立散,就算有人想要上前和钟扶黎一决高下,可是随着三两招便被钟扶黎砍于脚下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周围还有更多的人奔袭了而来在钟扶黎背后集结,顿时整个陈家寨的悍匪都愣住了——原来对方早就摸到了他们的老巢,杀了他们的大当家的,他们居然还妄想着和这些官兵们一决高下!
山底下的局势已经无人在意了,此时所有人都被钟扶黎吓破了胆,这个女人实在太过可怕,战力高到惊人,并且四周还有埋伏,是不是一切早就在对方的掌握之中了?
除了这些人外,是不是还有其他高手?对方到底有多少人?什么时候摸上山的?
越是猜测越是心惊胆战。
群龙无首之下,大家已经无心恋战,当时陈福做下这个冒险的决定时,就有许多兄弟上前劝阻,但是到底财帛动人心,被陈福洗脑了之后,才会甘愿跟着陈福出生入死。
如今陈福突然之间暴毙,众人哪里还有什么继续迎战的心思,此刻脑海中只剩下了一个字:跑!
于是,山脚下的人刚刚短兵相接,山上又冲下来一波人,杜凝章哪怕经过了昨天的惊吓后,已经可以慢慢镇定下来,可是听到那些匪徒的呼喝之声,依旧止不住的腿脚发软,人类本能的求生欲让他几乎再一次想要发布自己先撤的命令。
但是很快,杜凝章就听清楚了对方在喊什么。
“陈家寨人听令,陈福已经伏诛,放下武器者不杀!”
“陈家寨人听令,陈福已经伏诛,放下武器者不杀!”
……
不断的高呼之声从远及近,然后众人纷纷朝声源方向看去,便看到一个雌雄莫辨的玉面年轻人,□□骑黑色烈马,身穿一身墨色软甲,正撵着一群陈家寨的匪徒下山,他们下山的速度太快,马蹄之下泛
起滚滚尘烟,等到尘土散去之后,有眼尖者,一眼就看到这个年轻人手中正高高提着陈福的人头!
战局,在这一刻,一触即溃,那些拦路的灾民早就吓得往后退去,而剩下的这些匪徒,再没有战斗下去的勇气,要么直接丢下武器臣服,要么在外围的立即打马往密林里奔逃出去,虽然翁四德和瞿忠已经尽力派人去追了,但是依旧被逃掉了几十个人。
等到沈江霖收到他大哥寄过来的家书后,读到这一段时,简直一颗心吊到了嗓子眼,虽然知道能收到这封家书就说明了大哥大嫂无碍,但是一想到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依旧难以平静。
沈江霖生在和平年代,哪里见识过冷兵器的残忍,即便是当时围剿元朗,也是兵不血刃的,他无法想象大嫂是如何能够于匪徒之中取敌人之首级的,这份胆识这份谋略,实在让人震撼不已。
而当沈江霖读到沈江云最后一段文字的时候,他的双眉一凝,胸中气血翻涌,一向对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淡然处之的沈江霖,此刻手抖到几乎拿不住薄薄的一页纸。
第139章
沈江霖怎么也想不到, 自己差点害死了沈江云和钟扶黎!
虽然在信中沈江云并没有直接下结论,但是沈江霖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联系到一起之后,不得不怀疑是有人从中做梗。
一个两个的巧合还能说是偶然, 但是那么多的巧合撞在一起,就绝对是人为。
一伙草莽悍匪, 怎么就知道这么多的动向,当时周承翊凑齐银钱之后,才派人前去赈灾, 这里面的行动绝对不是这种远在彰德府的一群匪徒能够得到的消息, 若是朝中无人会透露信息,让他们提早伏击部署, 沈江霖是一万个不相信的。
得亏于钟扶黎的惊人战绩,如今她在一众官兵之中, 威信比那个夏千户还重, 等到底下人将那些抓到的匪徒严刑拷打之后,钟扶黎得到了一个隐晦的消息——他们的大当家陈福早年间与京中的一个王爷有瓜葛。
虽然具体是哪个王爷不清楚,但是一切都说的通了。
无非要么是四位王爷中的一位,要么是几个人联合起来, 因为对上次的结果不甚满意, 所以给出去的银子还要通过别的方式要回来。
而他们要做的, 只是卖出一则靠谱的信息而已。
因为沈江霖的献策, 导致那四位王爷狠狠大出血了一回, 虽然这些人表面上是臣服了,可是背地里, 却是想出了如此阴毒之策,不顾灾民的死活,更不顾朝廷官员的死活, 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利益!
这样的人,简直是该死!
沈江霖极为震怒又懊恼,他自以为自己之前做的十分高明,却没想到,许多人在利益面前是可以变身恶魔、丧心病狂的!
什么钱都要贪、什么钱都要拿,明明已经富得流油,却依旧舍不得那一块肉的损失,怎么着都要撕咬回来,沈江霖是实在低估了这些人的贪婪!
沈江霖将信仔仔细细地折起收好,面上的表情再次恢复了平静。
大哥信中除了劫后余生的喜悦,还有对到了安阳后,发现灾情扩散面之大,受灾人口之广,对他们这次运送过去的赈灾物资数量表达了担忧,既然如此,那些人就该被再次狠狠刮一层皮下来,好让大哥这次的赈灾不捉襟见肘。
沈江霖深刻的明白,一个人最看重什么,最舍不得什么,那就要将他们最看重、最舍不得的东西夺了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痛。
沈江霖不管这里面暗中搞鬼的,是毅王、肃王还是什么王,竟然敢下这般死手,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以他大哥大嫂的脾气性格,若非怀疑到了这些王爷,绝不会在信中提这么一句,而对沈江霖而言,他不需要更多的证据,因为这些人并不无辜,他们都觉得沈江云是只软柿子,谁都可以捏一捏。
第二日一早,沈江霖进宫后,先是帮皇帝整理了奏本。
今日整理奏本的时候,沈江霖不似平时的慢条斯理,而是带着某种目的性,只是因为沈江霖如今已经在御前站稳了脚跟,每当沈江霖在整理奏本的时候,无人敢上前打扰,所以沈江霖今日的一些不同,也无人发现。
沈江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那两本奏折。
一封奏折来自杜凝章。
看完杜凝章的奏本之后,沈江霖心里冷笑了三声,果然是杜阁老,谨慎圆滑的很。
在杜凝章的奏折中,他们此行一路虽然遇到了山匪,但在他的指挥之下,已经大获全胜,擒获了山匪一百九十八人,交战过程中,亡对方二十五人,又将自己这边的战损说的非常轻,同时又说了他们是如何一路赈灾而去,到了安阳后迅速控制住了局面,安抚了百姓,下达了哪些政令云云。
而他大哥和大嫂的名字,却根本没有出现在奏折上过。
好一个杜凝章!
如此轻描淡写地将事情说了一通,到头来,竟然全成了他的功劳了。
若是没有牵扯到沈江云夫妇,实际上以沈江霖的政治智慧,他当然是明白为什么杜凝章要这般写的。
毕竟现在虽然逼供出来了一些信息,但是根本没有办法进一步证实,万一得罪了几位亲王,在京城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最后他这次赈灾不成、反受其害,实在是得不偿失。
还不如先将事情简单化,压一压,只当普通山匪对待,等到解决了赈灾事宜后,再好好搞清楚悍匪事件的始末,甚至,杜凝章都不一定会将这件事捅出去,而是将此事作为政治筹码来和那些王爷们谈判,以后或许更有说不尽的好处。
人人都在里面计较得失,只有他大哥大嫂想的是黎民苍生。
偏偏想着黎民苍生的人,却连出现在这本邀功奏折里的资格都没有。
如何的可悲可叹!
但是现在不是悲叹的时候,沈江霖迅速地将这份奏折合拢,然后放到了重要但不紧急的底下的第三本。
有时候奏折摆放的顺序,会决定这封奏折被周承翊看完之后的走向。
根据沈江霖对周承翊工作效率和作息习惯的了解,今日重要且紧急的奏折一共有四十六本,周承翊大概需要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处理完毕,等到最重要最紧急的事务处理完毕之后,周承翊就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息,期间或喝一杯清茶,或到御花园中转两圈,但是在此之前,他会先翻看一下最上面的几本重要但不紧急的奏折,为的就是做到心中有数,有时候休息的时候,心里也会琢磨一二,等到休息完毕之后,再去处理,那就速度上快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