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陈时忠的父亲那一辈曾中过进士做过七品官,但到了陈时忠那一辈,就没有一个有能为的,家业渐渐散了,这陈时忠又是个好吃懒做的,将家中田地铺子都卖了个干净,如今只守着京中的一处宅子过日子,手头紧了就往沈家一坐,自然有银子送上门,他已经是做老了这活计的,一点不觉得有什么。
  只是陈时忠有一个大儿子,倒是还有点长进,中了举人后下了两次场,自觉中不了进士,干脆托人情走关系,去了户部,做了一名九品大使,准备在里头慢慢熬资历。
  上一次户部殷侍郎春节期间宴请,邀请了所有户部同僚及其家人入府看戏吃席,陈时忠便跟着儿子一起过去见见世面,当时他和儿子端着酒盏去主桌敬酒,殷侍郎身边坐着的,可不就是这位殷少爷。
  只是没想到,殷少爷竟还记得他的名字,实在让陈时忠有些受宠若惊。
  殷少野倒不是特意去记的,而是那天他爹恰好和他讲了最近衙门里的事情,有个叫陈元志的频频出错,搞得他爹头大的很,于是那天他借着机会问他爹是哪一个,他爹遥遥一指,殷少野这才记了下来。
  殷少野笑了笑:“沈家少爷是我同榜,今日请了我们一道来。”
  殷少野说着,又介绍了沈江云与沈江霖二人的身份,陈时忠一听他们两人是荣安侯府的少爷,脸上更是笑容没散过,比之沈季友的谄媚,有过之而无不及。
  “陈世伯,您也是沈家的亲友吗?今日一道来贺寿的?”
  殷少野明知故问,陈时忠面色微微变了一下,最后维持着脸上的笑道:“是啊,我也是沈家的亲友,和沈老板是老熟人了。”
  虽然陈时忠面皮厚,但是他并不想在殷少野面前落下了坏印象,到时候自己来贺寿,还连吃带拿,实在样子难看,万一这位殷少爷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几句,倒是让他儿子在衙门里难做人。
  如今他们陈家,可全指着元志了。
  陈时忠扭过头,连忙扶着沈老太爷坐下,又和沈万财说了几句吉祥话,见那三位少爷又坐到年轻人那一桌吃酒去了,他一个长辈年纪的也不好再往前凑,乐呵呵地和殷少野他们打了个招呼,又坐着小轿子离开了。
  沈万财就看着陈时忠如此变脸,连他都给惊了,最后他叫人准备的银票都没拿,就走了。
  这还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啊!
  沈万财心中感慨万千,连忙推了一把还傻站在原地的儿子:“季友,还不快去陪陪你的朋友?”
  沈季友这才回过神来,连连点头,往他们那桌走。
  等到散席的时候,沈江霖将书册交给了沈季友:“刚刚说的匆忙,季友兄尚未看过这本话本,等看过之后,季友兄再作定夺吧!”
  殷少野见自己没看完的书先落到了沈季友手上,急的不行,但是刚刚他也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否则陈时忠来的时候,殷少野也不会出手相帮了。
  他要帮的人,自然不会是沈家人,沈家人如何与他何干?还不是因为自家师兄和他颇为喜欢的沈江霖想与他们做生意?
  殷少野走的时候在三叮嘱,让他们今晚就看完,明日一早他就派人来抄录,一刻都耽搁不得。
  沈季友自然是无有不从。
  等到沈万财终于空闲了下来,在书房内坐定的时候,已经是月上中霄,十五刚过,月亮正圆,又是自己的五十整寿,生意越做越大,朋友结交四海,大儿子、二儿子都是能干的,可以子承父业,小儿子更是聪明上进,二十来岁生员都考中了,实在让他长脸。
  照理,这样的人生已经是得意快哉了,只是沈万财乐不起来。
  今日陈时忠出现的那一刻起,沈万财什么过寿的心思都没了。
  后头好在那殷家少爷出来解了围,若是再闹下去,他这张老脸,真是没地方搁了。
  等到沈季友被他喊过来的时候,沈万财对他儿子只有两句叮嘱:书要继续读,官宦子弟要继续结交。
  原本沈万财见小儿子更喜欢做生意,也有想过就考个生员,以后能穿儒生服饰,出去做生意人家也会高看他一眼,做个儒商,名头也更好听。
  可是如今,沈万财的想法完全变了,陈家的胃口永远填不满,要想摆脱他们,一定要改换门庭!
  否则,就算他爹死了,他死了,他儿子、他孙子,依旧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沈季友看到了今天的场面,罕见的没有反驳他爹的话,而是将沈江霖今天说要印话本的事情说了一遍,同时将那册话本双手捧给了沈万财。
  沈季友心中纠结极了。
  东边狼要吃人,西边狼也要吃人。
  打发了一个陈时忠,不也还有那些官宦子弟来揩油吗?难道只有作成人上人,这辈子才叫出人头地?
  可是就是做了官,官上面还有官,何时才叫是一个头?
  有些事,沈季友甚至比他爹想的更深,此刻他内心的痛苦,其实并不比他爹少。
  沈万财刚刚定下目标,哪里差那印刷五千册的银子,连书册都还接过手,直接咬牙就道:“答应他们,不过几千两银子,给你铺路交给朋友,值了!”
  这么些年,他们在陈家可是使出去有个上万两银子了,可他们却仍不知足。
  沈万财一边说一边看了一眼手上的《求仙记》,一看封面,就来了点兴致,直接翻开了书。
  这一看不打紧,看了之后便是一页页地往下翻,沈季友想和他爹商量接下来如何安排印刷的事情也安排不过来,只能凑过脑袋和他爹一起看了起来。
  沈万财到底上了年纪的人了,维持一个姿势,头低着又是就着烛火,看了小半个时辰的书了,实在脖子难受的紧,他活动了一下脖子,从书里世界拔了出来,这才神智归拢了回来。
  沈万财突然“哈哈哈”大笑了几声,拍了拍沈季友的肩膀:“季友啊季友,你识人不够准确啊!就这本书,让我们印刷坊来印,纯粹就是给我们家送钱来了!”
  沈季友同样看的有些神思恍忽,他们家本就是做印刷起的家,每年经手的话本子,没说一千本,也有个五六百本了,只要是想写这些东西的,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往他们“沈记书铺”去投。
  他爹以前还管着这个事情,现在年纪大了,也不大管刊印校对的事情,前两年沈季友一边读书一边帮家里选本,他看过的话本子在整个京城,他敢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
  沈江霖给的这本话本子,可以说是开创一代题材之先河,读来让人欲罢不能。
  “那我明日就去给他们回信,答应他们印五千册。”沈季友现在也明白过来其中价值,按照五千册来印刷,那些雕版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唯有纸张成本和印刷再加上人工上色的成本,沈季友心头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大概一本弄下来本钱在四百文左右,售价七百文,利润虽然比普通的话本子少一些,但是肯定卖的多,利润依旧很丰厚。
  沈万财摇了摇头,直接道:“不,我们要一次性印一万册,从北直隶运到南直隶,只要有我们沈家铺子的,全部摆上这个书去卖!”
  沈季友被这一万册给惊吓到了,他们家开了几十年的印刷坊了,从来没有一次性印一本书到一万册的!
  这个数目太过庞大了,庞大到沈季友都没有办法去想,真的会有这么多人去买这本话本吗?
  哪怕这本书实在写得好,但是是不是风险冒得太大了?
  沈万财见儿子有些吃惊,他趁机传授自己的经验:“见到一笔好买卖,谨慎考察是好事,但是考察过后,还需要大胆作决策。这本话本内容绝对没问题,只有一个疑难点,便是彩印上色,这既是疑难点,又是卖点,既然决定要做,那就把成本压缩到最低,有一万册的量,这个话本的总成本便能和普通话本子的成本是一样的,这样才能拿到最大的利润。”
  沈季友表示受教了,又问沈万财契约如何写,沈万财让他写,他来念,最后定下来是沈家包揽一切印刷、校对、铺售事宜,最终纯利,五五分账,若是亏损,由沈家承担。
  见儿子欲言又止,沈万财当然知道自己这些条件给的太宽了:“儿子,你要记住,这不仅仅是在做一门生意,更是要将你自己和荣安侯府绑在一起的契机,侯府的两位公子不是池中物,你若不给出最好的条件,他们只当你是合作对象,在商言商,永远不会当你是朋友。”
  “便是亏了,我们也亏得起,不是每一笔生意,都必须是要赚钱的,你明白吗?”
  沈季友对着沈万财长长一揖,郑重颔首:“儿子谨记父亲的教诲!”
  看着沈季友走了出去,沈万财长长叹了一口气——沈家想要改换门庭,还得靠季友了啊!
  沈江霖一大早就收到了沈季友的消息,并且还将契约一同送了过来,沈江霖拿给沈江云看了,兄弟二人一致觉得没有问题,才签字按了手印,一式两份,另一份还给沈季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