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方才,我带着我弟弟妹妹去探了情况。我们城后头那条水路还没被狄国人侵占,现在走还来得及。”
“那还愣着干嘛,赶紧走啊!”卖鱼郎听闻此言,蹭地站起来就往小庙外面冲。
“但是只有两条船。”方荷这句话又把卖鱼郎拉了回来,“我问了船家,一条船至多只能载十个人。这就意味着,我们中有人上不了船。那么要如何取舍,全看大家。”
话毕,本来因为还剩一条生路而蠢蠢欲动的人群陡然静默了。每个人心里都在想方荷说过的话,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娘,百善孝为先,您上船吧,我不上了。”一个年轻人率先打破了沉默。
“傻孩子,娘活这么一大把年纪早就够本了,你上船,娘留下!”
“娘——”这对母子抱头痛哭。
有了这个例子,其他各家也开始讨论谁去谁留的问题。叽叽喳喳了一阵后,有人自愿放弃上船,也有人在旁人的威逼利诱下作罢。
“快些走吧!等到了再商量也不迟啊!再不走,他们就要过来了!”不知是谁看到了远处忽明忽暗的火把光亮,立刻知会小庙里僵持不下的一众人。
眼看着这些人就要逃到水道附近了,一队寻城的狄国兵士听到动静追了上来。气氛立时变得紧张起来。
“你们到底上不上来!”两条小船上只剩几个人的位置了,艄公见岸上还有人争执不下,急得跳脚,若不是他们心地好,早就撑起船篙离开这里了。
“老吴,快走吧!管他们做甚!再不走大家都得陪葬!”船上有人不满。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都是乡里乡亲的,再等等,能多带一个是一个。”艄公老吴又冲着岸上喊,“快些快些!”
终于,又跳上船几个人。还剩下最后一个站位,一个拖着三个孩子的母亲左右为难——纵使其他人已经决定让她一手抱着一个孩子上船,她也无法取舍留下三个孩子中的谁。
三个小孩最大的年纪也不过五六岁出头,最小的刚刚能咿呀学语,正是都能占据船上空位,却离不开家人照顾的年纪。年轻的妇人左看右看,哪个都舍不下。
“站住!”追击的官兵已经冒了头,他们手里端着长枪长矛,表情凶神恶煞,大有要把这些想要逃跑的人赶尽杀绝之意。
“婶婶,您快下来吧!再犹豫,大家都得葬身于此。”有人爬上了岸,忙忙把这妇人往船上推。
妇人怔愣片刻,感谢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那人推进船里,“最里面有我两个弟弟,您要是真有谢的心思,帮我照顾照顾他们。”
沈青素朝艄公挥了挥手,载满人的小船终于顺着水流远去了。船上的沈济被方荷死死按住动弹不得,他看着姐姐留在岸上的背影,大颗大颗的眼泪滚下来,打湿了船板。
等到船行出好一段距离,方荷才把沈济松开。她解开包袱,将最下面压着的信塞给沈济后,自己也扭头向一边黯然落泪。
就在刚刚,岸上的母亲左右为难的时候,沈青素抵在方荷耳边小声说了一句,“荷姐,帮我照顾好小济和阿稚,尤其按住小济。我把要留给你们的话都放在你包袱底下了,多谢荷姐!”
方荷还没反应过来她要做什么,便见她抱了抱沈济,然后把他猛地推向自己。等她把沈济扶好,方才说话的人已经站在了岸边。等她想要有所行动的时候,船只就悠悠荡荡地向前走了,船上的人也没法再和岸上的人多言语什么。
沈青素留给方荷的信中除了感谢,还有两张大额银票,算是为拜托她照顾两个弟弟所付的酬谢。而留给沈济的信里,内容就更多一些了。
沈青素把向西而行的理由在信中做了详述,说了好些挂念的话,又给弟弟罗列出好几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的措施…最后,她还不忘嘱托弟弟有机会把她葬在父母和姐姐身边,这才依依不舍地写下落款。
沈济盯着姐姐的笔迹,猛然想起落款的日期就是她从“老仙人”那里回来的后两天。他觉得“老仙人”一定和姐姐说了什么,可现下两个人都失去了联系,也无从查问了。
岸上这边,狄国的追兵步步逼近。许是快到了将死之际,留在岸上的人突然也没什么可怕的了,他们随手捡起身边能用得上的东西作为武器,叫喊着冲向了那些兵士。
长矛穿身而过时,沈青素周围突然烧起了火。火焰灼灼,从岸边蔓延到了水上;从倒下的人身上蔓延至用兵器屠戮百姓的人身上。
说也奇怪,自打来了这里从来体会不到冷热的五个后世人竟然也能感受到这场大火的威力,被这烈火灼得连连后退。
沈青素撑着脖子看向五人所在的位置,费劲地伸出手递给他们一样东西。
凌岓反应最快,先一个箭步冲上去接过了那样东西,这才发现沈青素给的是那支他们苦寻不得的金钗。
“何掌柜说,我是因为命不久矣,才能看到你们。”其他四人围过来时,沈青素说起话来都有些费劲了,“你们快走吧。如果见到了阿木,帮我告诉她…”
“告诉她什么?”这么久以来,虽然凌岓和姜泠从来没有告诉卫斯诚有关明樾的事情,可他自己心里也明白了许多。
“不,什么都不要跟她说了。你们快走吧。”说完这句话,沈青素闭上眼睛,不再言语。
姜泠将金钗握在手里,又把半块生犀香用周围的烈火引燃。香气和呛人的浓烟混杂在一起,几个人手拉着手,没多久就一同失去了知觉。
不多久,沈青素睁开眼,看着那五人消失后,心满意足地舒了口气。浓烟呛得人眼泪直流,她却还是努力不闭上眼,在烈火中,她看到了自己一生的光景——
先是幼时的场景。父母那时候还年轻,家里的姐姐弟弟都还没什么烦恼,一家人其乐融融,永远都是带着笑意的。
“素素,莫听信那些‘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谬之言。咱家的女儿无论病着还是好着,都不比男子差!”父亲抱着她识字的画面略过。
“素素,娘今天新做了一道茉莉茶酥,你尝尝爱不爱吃?”那时的母亲还是光彩夺目的样子。
“素素别怕,这些小兔崽子再说你是病秧子,姐姐还能把他们揍回去!”沈听玉帮她出气时的样子现在仍然历历在目。
“你也就比我早那么几分钟!我应该做你哥,我要保护你的!”沈隽舟去边关之前还这样跟她闹。
“二姐姐帮我做做功课吧,我真的不想挨先生揍了。”沈济可怜巴巴地模样总会让她心软。
……
再然后,是在茉莉院子中第一次遇到阿木的场景。从一开始觉得阿木胡言乱语,到后来对她所在的世界深向往之;从两个人相互自我介绍,到后来依依不舍的最后一面。阿木陪她一路走过来,度过了苦药罐子的时期,度过了学习礼教的枯燥;她教阿木画画吟诗,阿木也带给她闻所未闻的新奇故事。
“环佩青衣,盈盈素靥,临风无限清幽。[1]”阿木春风一样的笑容就在眼前,“你这院子里种满了茉莉花,你的名字也是写茉莉花的,你也和茉莉花一样,又香又素净。”
“青素,你以后叫我阿木吧!我回去查字典,字典上说‘樾’是树荫的意思。那我就是你家里人以外的树荫,我要为你遮风挡雨,帮你把大太阳挡得严严实实!”
“青素,你看我画的你,是不是很像?”明樾第一幅不是临摹的作品画的就是沈青素,画卷上印着“青木”二字,她说,“我俩的名字各取一个字就是我的笔名。以后我要是成了大画家,我接受采访的时候就会跟大家说我们的故事。我要告诉我们那个世界的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忘年交!”
从前的一幕幕在眼前闪过,现在的沈青素终于明白了所谓的走马灯是什么。
“你那个朋友为了治你的病,带过来不属于这里的药还且罢了,她还从我这里偷了禁书,想要用禁术给你续命。这都是逆天而行的作为,所以我说她坏了这里的道。”
最后,画面定格在离开水乡的前两天。何照渠找到了沈青素,将一些事情和盘托出。
“我原以为只消我们两个承受后果便算了。谁成想,我走了以后,你家里也遭了难。虽说时局如此,可你家中的劫难与逆天而行的事情有没有关联,有多少关联,我如今也说不清了。”
“那要怎么样才算彻底结束?”沈青素问。
“有以身入局,自然也有以身破局。”何照渠硬着头皮道。
“只要我死了,一切就能回归正轨了?”
“也不尽然。天下大势不因你而起,亦不因你而变。可与你有牵涉的人就未必了。”
“那阿木要承受什么后果?”
“一生都不得有亲近之人。无论她的父母子嗣,只要她不和他们分开,那些人就会死于非命。”
“我明白了,多谢何掌柜。”沈青素道了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