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生气?担心?难过?失落?
  不对,还有点好笑。
  他们给一个大活人扫了好几年的墓呢!
  “等我们那边的正式布告发下来,你就把那墓给他铲了吧。”
  “得嘞。”
  三方调查人马碰头,根据事实加以分析,得出了基本结论:
  俞青山抛妻弃子,欺骗前妻和儿子,老父母是帮凶,又做贼心虚,就在家里没事找事,虐待儿媳和孙子,或许是想把人赶走,也可能是想把人彻底驯化,最终,前儿媳走了,只留下了孙子。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俞家的事情被村里人知道了,老人不稳定的精神状态赢得了全村人的同情,为了安慰他们,村里给俞青山立了烈士碑。林庄人觉悟高,儿子俞景明崇拜父亲,多种因素阴差阳错的起作用,造就了现在的结果。
  但是,罪魁祸首就是俞青山。
  不管他当初的打算是什么,客观上都造成了现在的结果,欺骗了全国人民,给全体军人抹了黑。
  在有妻子的情况下和另外一名女同志发展感情,也无异于耍流氓。
  而且他还违反了婚姻法,我国法律早就规定了“一夫一妻制”,他的两段婚姻可是有几年的重合期!
  部队不会包庇他,也没法包庇他,甚至想借此机会立个典型,让军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
  于是,军区在各大报纸上发布了通告,如实讲述了俞青山的所作所为,分析了他的违法之处,并公布了对他的判决:开除党籍军籍,下放农场改造20年,追回之前十年部队发给他的全部工资和津贴。
  最后一点事实上做不到,钱已经花了不少,只追回了四分之一,全都给了俞景明。
  看到通告、拿到赔偿的俞景明“伤心极了”,拉着宁安寻求安慰,还趁机抱了抱自己的小姑娘,虽然一触即分,但他也觉得俞青山总算起了点好作用。
  宁安在他看不见的地方翻白眼,要不是闻到他手上的辣椒味儿,她都要被他哭的通红的眼睛骗到了。
  这件事情在全国也引起了震动。
  一时间,各大军区纷纷开展自查自纠,还真查出了几起隐藏的很好的抛妻弃子事件。还有离婚不离家,甚至两个媳妇同在的情况都有。令人“大开眼界”。
  为了保护党芹芹所生的两个孩子,部队那边和民政局交涉,判定俞青山和党芹芹婚姻无效,让两个孩子都跟着母亲改姓党,在法律上和俞青山没有关系了,至于感情上,那就是人家的事了,部队没办法管,也管不着。
  还有俞景明这边,部队把籍贯和兴县的烈士名单列了出来,问他愿不愿意换个爹。
  俞景明欣然答应,选了一位无父无母无兄弟姐妹的林姓烈士,在户籍系统里把俞景明的名字注销,从此改叫林景明。并且拿到了真正的烈士子女证。
  事情处理完之后,林景明回了趟林庄,感谢林庄人对他的照顾,同时也跟林长民道歉。
  他毕竟利用了人家,虽然林长民不知道。
  林长民倒是豁达:“这事也不能怨你。你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啊。”
  林庄人看他的眼神也充满了同情,没有一点怨怪。
  关秀芳女士更是心疼他,跟他说:“事情已经发生了,你也别伤心,以后,就把婶这儿当你家。”
  林景明露出个真心实意的笑容:“谢谢婶。”
  第96章
  70炮灰一家人(17)
  林景明最后一次回了一趟俞家,把自己所有的个人物品统统打包搬到了宁安家。
  “叔,婶,我现在已经不是俞家人了,再住那儿不合适,要断就断得一干二净,我先把东西放在这儿,回头我跟大队长申请个新的宅基地,建个新房子住。”
  关秀芳笑道:“你平时又不回来住,还建什么新房子啊?偶尔回来看看,你就跟和平挤挤得了。我在他那屋给你添张床。”
  林景明十分听话,“您说的有道理。那我不跟您客气了,就把这儿当自己家,把您和叔当爸妈孝敬。”
  关秀芳的笑容差点凝固在脸上,这小子也太会顺杆爬了。
  俞家的房子,林景明打算送给大队,作为他利用了全村人的补偿。大队可以把房子租出去,或者卖出去,收益就算是队里的集体收益,最后都会分到村民手上。
  虽然没多少,但高低是他的心意。
  为了避免日后可能产生的纠纷——万一俞青山能撑到劳改结束,想要落叶归根,可能会回到林庄来——他决定伪造一封爷爷奶奶的遗书。
  遗书里言明,如果他们俩死了,这个房子就归还大队,不会留给子孙。
  林景明拿着做旧过的遗书又去找了大队长,他一脸伤心落寞,说道:“昨天晚上我在家里整理爷爷奶奶的遗物,发现了这个。”
  林长民接过遗书看了看,顿时就对林景明充满同情。他已经知道了俞老头夫妻俩都跟俞青山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事,心里更加为林景明感到不值。
  被骗了这么多年,被打击磋磨了这么多年,辛辛苦苦伺候着,给俩人养老送终,却得了这么个结果,那两个老东西的心是石头做的吗?要对这么小的孩子赶尽杀绝!还真是怕他以后找到部队去,断了儿子的青云路啊?
  俞青山落到今天这步田地,纯纯活该!
  这一刻,他对俞家人的厌恶达到了顶点。
  他跟林景明说:“景明啊,你是个有出息的,叔看好你,以后一定能出人头地,你过得好,才能让那些欺负过你、轻视过你的人难受。你过得越好,他们就越难受。”
  林景明听了他的话,脸上露出个释然的微笑,说道:“叔,您放心,我不难过,我虽然没有父母亲缘,也不受爷奶喜欢,但是咱们林庄大队的人都是我的亲人,大家对我好,我都知道。”
  林长民说道:“好孩子。”
  虽说施恩莫望报,但谁不喜欢知恩感恩的孩子呢?
  他看了看手里的“遗书”,说道:“既然俞老头留下了遗书,那这房子就是大队的,大队有权做出处理。”
  “嗯,是这个理。”
  “所以大队决定把这个房子分配给你。”
  林景明:“……”
  求求了,他好不容易才搬到宁安家里去。
  “叔,我平时也不回来,这房子空着也是空着,您就代表大队收了吧。我刚才已经把我的东西都搬到栋梁叔家里去了,偶尔回来一趟,跟和平哥挤挤就行。这房子对我来说真的没什么用。”
  林长民笑道:“你小子什么时候跟和平走得那么近了?以前没见你俩有什么交情啊!”
  林景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林长民作为一个过来人,顿时就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在心里同情了工具人林和平一秒钟。
  下一秒他就反应过来,同情个屁啊!他就算是个工具人,那也是个得了好处的工具人!农民变工人有多难,他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林长民想了想,说道:“这房子就算是大队收回来,也不能白收。你这房子差不多值个300块,大队这边折个价,给你200。”
  孩子都这么苦了,他们不能占这个便宜。
  林景明还想推辞,林长民直接打断了他:“景明啊,叔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就当叔给你卖个好,以后外头有什么好的机会,你多想着点咱们林庄。”
  “叔,我记着呢。”
  “哎,也不用为难。叔就这么一说。”
  “我知道。”
  这个机会还真的很快就来了。
  开了挂的林和平,再加上智商本来就很高的林景明,俩人在农机站搞起了技术创新,带动同事们都卷了起来,很快就把农机站的各个机器都研究的一清二楚。
  站长一看这个情况,立刻就跑去找县长和县委书记了,要在和兴县建一座农机厂,先生产拖拉机,再向其他农机拓展。
  1975年,宁安从两年制财政中专毕业的时候,和兴县的拖拉机厂已经建成了,20岁的林和平从农机站调到拖拉机厂当工程师,而19岁的林景明则被破格提拔成了副厂长,因为他的才能不光体现在研究上,更多的体现在了领导力上。
  通俗一点说,就是特别会忽悠人。
  再不上进的人到了他那儿,分分钟斗志昂扬!
  宁安被分配到拖拉机厂当会计。
  作为拖拉机厂的元老级员工,林景明为林庄争取了几个招工名额,可把林长民感动坏了。当初他虽然那么说,但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往心里去,他不是那种挟恩求报的人,再说了,他对人家也没什么恩,都是举手之劳而已,当时这么说,更多的是想让林景明接下那200块钱。
  没想到,人家孩子当真了!
  招工名额面向林庄本村人,经过公开考核,选出最合适的,这些人至少都是初中毕业。
  林景明跟林长民说道:“叔,您发现了吗?就算是没有高考了,上学还是有用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