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这孩子一共上了几天学啊?人家上一年,她也就上两个月,加起来一共上了不到两年,就这,她竟然能考上中专?还是新建的财政学校,一听就很厉害的样子。
男人们跟林栋梁说:“看来你家俩孩子都是动脑子的人。”
妇女同志们跟关秀芳说:“你彻底熬出头了!”
以前是真替她发愁,两个孩子没一个能干的。她们真的怀疑秀芳这俩孩子都得砸手里,现在嘛,肯定不会了。
这年头工人的含金量实在是太高了。
还有人疑惑道:“没觉得你们两口子有多聪明啊,怎么孩子都那么厉害呢?”
林栋梁、关秀芳:“……”
你礼貌吗?
别人震惊过后就完了,林父林母要操心的事情还有很多。
宁安要去县里上学,这在林家绝对是件大事。虽然她现在身体好了,但是父母多年来对她的细致呵护和担忧一时半会根本改不过来。
俞景明“趁虚而入”,游说林父林母同意宁安走读。
“咱们在县里有房子,有好几个空房间呢,和平哥也在那儿住,让安安跟和平哥住一起,也好有个照应。平时还能送她上学接她放学,吃饭也方便。您不知道,学校食堂吃饭得靠抢,晚去一会可能就打不着菜了。咱们安安这么娇气,可抢不过那些人。她身体好不容易才养好的,要是吃不好,再生病了可怎么办呢?”
宁安:“……”
她一拳一个俞景明!
但是,不可否认,俞景明这些话说到了林父林母的心坎上。
他俩请了一天假,到县城去实地考察了一番,看到了俞景明在县里的房子,以及他给宁安准备好的东厢房。床、柜子、写字桌、椅子一应俱全。
就差被褥等私人物品了。
厕所和洗澡间里面都有插销,隐私也有保障。
林父林母对这个环境满意的不得了。
当即就拍板同意让宁安走读,反正她亲哥林和平在这儿住着呢。
9月份宁安开学,俞景明买了一辆自行车。
他让林和平每天早点去单位,晚点下班,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在领导和同事们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他自己每天骑车接送宁安上学放学。
算盘珠子崩了宁安一脸。
偏偏林和平没有什么感觉。可能是相处习惯了,他以为他们的关系真的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和亲兄妹。
就他这敏感性,还不如住在茅草屋里的王教授跟何教授呢。人家一个月才跟俞景明见一两回面,就敏锐的察觉了俞景明的不对劲。
不过两位教授呵护着小年轻的自尊心,怕自己猜的不对,也就没有直说,只是委婉的给他出了些主意。
何教授说:“春和啊,你差不多到了该谈对象的年纪了,要是遇到喜欢的姑娘,一定要赶紧出手,把握机会,千万不要犹豫不决。”
王教授说:“一定要注意个人形象,女为悦己者容,男人也一样。”
何教授说:“任何时候都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有担当,有责任心。这都是姑娘们欣赏的品质。”
王教授说:“细心、体贴,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这是谈对象以及日后一起生活时你必须要做到的。”
“一旦认定了,就不要三心二意。”
俞景明跟他俩学了满脑子恋爱经。
林和平的勤奋努力倒也没有白费,73年底,他就提前转正了。
74年3月28日,俞景明满18周岁了。
正在酝酿着给部队领导写信的事。
在他动笔之前,宁安跟他说:“景明哥哥,再有几天就是清明了,咱们林庄小学是不是又该去给俞伯伯扫墓了?我想着,今年我们要做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俞景明笑着问她:“什么事啊?”
“俞伯伯是烈士嘛,应该被世人铭记。我们林庄专门给他立了烈士碑,学校年年去扫墓,这种尊敬烈士、学习先烈精神的做法,也该被宣扬出去,让大家都跟咱们林庄好好学习。所以,我想着,咱们邀请报社的记者在清明当天去现场采访,拍照片、写文章,你觉得怎么样?”
俞景明:“……”
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控制住即将冲出喉咙的爆笑,以至于表情都有点扭曲。
第94章
70炮灰一家人(15)
怎么样?
这简直就是个天才的主意!
要是按照安安说的做,他亲爱的老父亲俞青山,就会彻底身陷泥潭,再也没有任何爬起来的可能了。
当年他为什么不直接举报?
他看到信的时候气的把牙龈都咬出血了,有那么一瞬间,他是想不管不顾的闹出来的,但是,冷静下来之后,仔细思量,就会发现,闹一场的效果有限。
俞青山抛妻弃子,属实可恨。但是,当时爷爷奶奶还好好的,如果他们把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如果他们用金钱开道去说服母亲,让她承认俩人早就已经离婚,只是因为他还小所以一直瞒着他,毕竟父亲和母亲只是事实婚姻,没有结婚证,而且那个时候母亲已经改嫁,配合俞家演一场戏对她没有坏处。
以前不知道真相的时候,他对母亲改嫁有一点怨气,但也尊重她的选择。现在看到了这些信,他甚至为母亲感到庆幸。
可是,这些都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感情上来讲,当母亲决绝的离开俞家,再也没有回头看他一眼的时候,在他心里,他就没有母亲了。他理解她、体谅她、不恨她、不怨她,也不会再爱她。
他也不相信母亲可以为了他所追求的公平和正义而放弃眼前唾手可得的好处。只要筹码足够大,说不定她还会反过来劝他放过自己的亲生父亲。
如果他们说,那些信都是为了骗他,为了让他留在老家和爷奶一起生活,断了他去投奔父亲的路……
处处都是漏洞,俞青山可以狡辩的理由太多了。他的举报会让他受点影响,但也只是一点影响而已。对俞青山来说,可能不痛不痒。
那怎么行?
所以,他最终选择了忍耐。
他要尽快把爷爷奶奶熬死,让他们没法帮俞青山作伪证。这俩也算是共犯,折腾他们,他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
他要把俞青山的烈士身份砸实了。他要扩大俞青山谎言的受害者范围,整个林庄大队的人都被他骗了。
他要把这件事从私事变成公事,然后再不动声色的揭穿他,同时夯实自己无辜受害者的身份。
现在看来,他的格局还是小了,报复人渣,还得看他家安安的。
俞景明抚平了自己的表情,眼含喜悦和激动看着宁安,说道:“你这个想法真的太好了,谢谢你,安安。”
喜悦和激动都是真的。在俞景明看来,虽然宁安不知道真相,但是他们俩的心跳就是神奇的共振了。这大概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宁安随口说了一句:“谢什么!”
这本来是句客套话,不需要回答的,谁知道俞景明认认真真的回道:“谢谢你和我一样,惦记着我父亲。”
宁安:“……”
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实则心里和小桔子一起笑疯了。
小桔子说:“俞青山要是知道了,一定跪下来求你俩千万别惦记他。”
一、俞青山不知道。
二、跪下来求也没有用。
俞景明雷厉风行,火速联系了几家大报的记者,其中就包括了军报。
“军民一家亲”是个多么好的话题啊,大家纷纷上报选题,然后在清明前一天赶到了林庄大队。
俞景明也赶了回去。就连宁安和林和平也请了假,跟着一起回去了,更加凸显了林庄人民对烈士的重视。
林长民都惊呆了。他们林庄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给烈士挖了个坟、立了个碑而已,怎么就被这么多记者同志注意到了呢!
震惊过后就是兴奋,他们林庄要出名了啊。这可真是太好了!
他热情的招待了大家,查看过记者证和介绍信之后,把大家都安排在了俞景明家里。
那一夜,俞景明和各位记者促膝长谈。
说起父亲死亡消息传来的时候,爷爷奶奶和母亲还有他是多么的悲痛欲绝。
说起爷爷奶奶因为受的刺激太大而性情大变,本来就有点暴躁的性格变得更加暴躁,他和母亲每天被棍棒加身,但是因为体谅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俩人忍着疼痛劝慰他们。
说起部队对他们的关照,说起村里人对烈士的敬仰,说起爷爷奶奶在父亲去世之后的9年里是多么的痛苦无助,说起他们死之前对儿子的思念和解脱……
俞景明口才很好,娓娓道来,催人泪下。
他说道:“我们林庄的小孩子,都是听着我父亲的英勇事迹长大的。”
有位记者问他:“你母亲改嫁了,你怨不怨她?”
俞景明摇了摇头,说道:“记者同志,国家提倡妇女解放,守节的思想要不得。我父亲为国捐躯,死的伟大,但是我母亲改嫁也是思想进步的表现。我相信如果我父亲死之前能够来得及留下遗言,一定也希望我母亲能够开启新的人生。我爷爷奶奶生前有我照顾,他们并不孤独。除了我父亲的死带来的痛苦,在其他方面,我爷爷奶奶没有任何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