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乱臣贼子,不足惧也!”有士兵企图靠近他,情绪激动的蔡邕立刻高声呵斥,话说到最后都破了音。
  他张开双臂,身侧是一架来不及装卸的木板车,车上摞满了竹简和书卷。
  他挥舞火把,不是朝着外面包围他的士兵,而是朝着身旁书简。
  “你们要是再敢靠近,我就烧了这些书简!”蔡邕一手指着头顶道,“天意,看到了吗?这是天意!”
  “上天已经降下警示,难道还不能唤醒尔等吗?”
  “啧。”武宽闻言,烦躁地抓了抓头发,他的头发短得只剩下薄薄的一茬,这是长安近年时兴的新发型,不分男女老少,尤其以军中最为盛行,原因无他——方便。
  虽然也有人用《孝经》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来斥责这种削发的行为,但武宽没读过《孝经》,只在文选报上看到过这个话题的辩论,有认同的,有不认同,认同者围绕“离经叛道”进行讨论,不认同者,则多从“科学”角度分析削发于人体无害。
  就像蔡邕用来“威胁”他们的所谓“天意”一样,类似的问题,在军部是有统一的通识课进行解释的。
  通识课是军部必修的文化课程之一,有学时要求,像武宽这样有军衔的将领,学时要求是普通士兵的三倍。
  今日出现的日食天象,就是放在通识课程中《天文》一章,几乎是每年结课必考题,军中不论接受其“原理”与否,至少见到日食时,是不会恐慌的。
  更何况,这次的日食已经被北学院的博士们准确推算出来了。
  武宽作为先锋军,在曹班得知孙坚率军出城迎战后,就接到了新的命令。
  弘农郡方面曹班已增派援军,他则需要调头,急行军前往洛阳。
  曹班只给了他三日的时间,并特批了船只的调令给他,他不敢耽误,大船运送军备和人员顺流而下,速度确实快了一倍,却没想到船只在洛河中央也能搁浅。
  时间紧迫,武宽来不及研究是什么卡主了大船,好在他早就练得一身好水性,手下的士兵也不遑多让,他带人跳船上岸,留下人手处理船只后,他星夜兼程,终于抵达洛阳东观。
  却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同僚的父亲奉王司徒令,将书简装车运走,被他的士兵拦下,武力拼不过,便出此下策要挟。
  蔡琰作为三路大军之一的参军,武宽自然是认得的,他早听说蔡琰的父亲在洛阳朝廷当尚书,却没想到,能在这种情况下对上。
  更没想到,在他说出蔡琰同僚身份后,对方的敌意更大了。
  这是真的一点父女情面都不讲啊。
  武宽一时心里不知是敬是怜。
  说一千道一万,他来迟一步,曹侯点名要保护好的书卷就在火把下方岌岌可危,武宽也轻易不敢越过蔡邕的雷池,只能招呼士兵后退,好言好气道:“尚书大人,退一万步说,书卷留在这里,李傕和徐荣会好好保存他们吗?”
  “但是陛下会!王司徒会!”
  蔡邕当然也知道,书卷交给曹班,总比交给李傕徐荣好,可洛阳只是无兵,并不是城破,曹班挟持天子把持长安不假,王允和曹班两相比较,他不可能选一女子!
  武宽见蔡邕目光望向北边的城池,心情更是复杂。
  没有士兵守城,无论是西凉军还是他的军队,进出城池都没有阻碍,城内发生了什么武宽一清二楚。
  但高大的城墙挡住了蔡邕北望的视线,因此蔡邕并不知道,他口中的两人,已经葬身于此刻席卷北宫的火海之中了。
  见双方僵持不下,武宽也逐渐失去了耐心,他没有多余的时间陪着蔡邕在东观耗着。
  安置好东观和兰台的藏书后,他还需要率军进城,按照军部的布设,洛阳将来就算不作为都城,也是一道重要的城防,曹侯苦心经营,多少个通宵达旦,才能不费一兵一卒得到洛阳,不可能让给李傕和徐荣二人。
  于是他转变了语气,回忆起尚书令贾诩批驳人时的口气,有些刻薄道:“依尚书所言,曹侯也是儒学名家马融的学生,想来尚书大人是既不相信曹侯,也不相信马公罢。”
  “你——”
  蔡邕被武宽的话激怒,表情有一瞬间的松动。
  也就在这是,武宽突然挥手,他手中没有持任何武器,但是在他挥手的同时,从他身后高处射出一支弩箭,精准无误地扎穿了蔡邕的手臂。
  弩箭很细,力道却非常大,蔡邕本就瘦弱,被一下打中,居然连着手臂一起,整个人钉在了门板上。
  他手中火把随即脱手,眼看就要落到木板车上,武宽眼疾手快扑过去,用手将火把拍开,他身后的士兵一拥而上,踩灭了火把,将蔡邕团团围住。
  武宽抱着自己被烫伤的手臂,唤来医师,医师早就候在外面了,士兵给医师让路,医师提着药箱进来,给武宽看手。
  武宽摇了摇头,指着伤势更为严重的蔡邕。
  “先给他看看吧,好歹是拿笔的。”武宽无奈道。
  武宽手下负责狙击的弩手,射中了蔡邕的持笔的右臂。
  医师皱眉,小声嘟囔:“早不说。”又叫来另一名医师,两人同时给武宽和蔡邕医治。
  留下人手搬运和看护书卷后,武宽立刻率军进城。
  李傕和徐荣的士兵包围了北宫,宫女和附近的百姓都因为大火而逃窜,这些士兵却在宫墙倒塌后,提着木桶去灭火。
  他们当然没有那么好心,灭火不过是为了更先一步进入无人涉足的宫殿,搜刮宝物。
  很快,两边人马就在北宫外打了起来,武宽带进城的人数还不到五千,却轻而易举地制住了西凉军,李傕被武宽亲手斩杀,徐荣被追兵逼到了大火边缘,选择了投降。
  不到一日时间,洛阳城易主,武宽连发三道急讯,分送长安、弘农郡和泰山郡。
  -------------------------------------
  直到孙坚的军队赶到陉道口,见到了空气中飘飞的灰烬,士兵们才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
  敌军实在可恶,粮车能拉走的已经被拉走的,不能拉走的几乎都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没有了粮草,纵使他们人数占优,这场出征,也注定是失败的了。
  他们没有了选择,死战,只有突破包围圈,才能看见生路。
  孙坚丢掉了卷刃的环首刀,改换长戟,单手持戟,纵马率先向着敌阵最薄弱的侧翼冲刺。
  主将用他浑身的血气,和死战的意志感染了士兵,士兵们跟着他冲阵,短兵相接后,果然对方被他们压得不断后退。
  眼见敌军防线越来越薄弱,同样手持长戟的一名将领,突然从侧面冲上来。
  来人身形纤长高挑,身披玄甲,速度是极为诡异的快,恍如一道残影,孙坚根本没有发现对方,完全是靠着长久以来,在尸山血海中搏杀的直觉,才令他下意识勒马,堪堪避过对方的挥砍。
  可紧接着,第二道挥砍,以更快的速度,向他迎头劈下,孙坚来不及避让,被直接砍中左臂,刹那间,血流如注,伤可见骨!
  然而几乎就在手臂传来剧痛的同时间,第三道次挥砍再度袭来!
  马背上避让的幅度有限,以往的经验告诉江芜,此击必中。
  但是孙坚于他以往遇到的将领都不同,他凭借极快的反应速度,调整姿势,护住右臂,转而让受伤的左臂继续迎击。
  对方的第三次挥砍,生生将孙坚的左臂砍断下来!
  孙坚痛呼的同时,几乎是咬碎了后槽牙,以惊人的意志力,硬生生从嘴里挤出了文字。
  “额啊——啊——杀啊!!!”
  整个阵地,都听见了孙坚震破天地的号令声。
  “杀——”
  “杀啊!!!”
  士兵们的血液也沸腾了,冲阵的声浪一波接一波,骑兵们看不清主将的情况,只知道跟随着前军冲击。
  他们居然真的将包围圈撕开了一个口子!
  第175章
  庐江郡舒县, 周氏府邸。
  周瑜独坐案旁,案上另有一卷满字的书册,被镇纸压着。
  书册是远在泰山郡作啬夫的好友诸葛亮托海船送来的,诸葛亮送给他的书籍都是轻薄的竹纸书页,跟孙策相处久了,再加上年龄渐长,家中长辈不再苛求他的礼仪,他就让仆役打磨了一块方石镇纸,他好腾出手来,一心多用。
  就如此时,他一只手抱着暖宝,一面阅览书册,一面在一卷空白的书册上记录着。
  这是周瑜第三次阅读这本书册,尽管他已经十分注意书籍的保存, 书页边缘还是有了折痕。
  纸书方便是方便,但在保存上,确实比书简更娇贵些。
  这本书和好友以往送来的书籍都不同。
  ——全文手誊,并且未完待续。
  这是一本记录了当朝司隶校尉, 不其县侯曹班生平的书籍。
  据诸葛亮所言,他在泰山郡的日子十分悠闲,除了收税的日子会忙碌些, 其他时候就是和乡亲话话家常,帮忙调解一下邻里间的纠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