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长安和洛阳各自为阵,王允自诩公道正义,谈判不光明正大地谈,八成是心虚想谈和了。
  “来的是什么人?”
  “京兆长陵人赵戬。”
  没印象的名字……
  不在曹班记忆里的名字,要么就是不出名,要么就是死得早。
  粟飞解释道:“是一名议郎,二十八岁,确实没什么大名头,不过他的从叔主公应当认得,赵岐,他的妻子是马氏女。”
  赵岐……马氏女?
  曹班隐约记起来了:“他和马融关系不太好?”
  “是。”
  曹班了然,这位京兆长陵人赵戬的从叔赵岐,娶了曹班老师马融的族女,王允估计是知道这一层关系,才派赵戬来讲和。
  不过王允不知道的是,赵岐生性刚直,不喜马融散漫放荡的作风,在扶风时就曾和马融起过口角,赵戬是赵岐的从子,不知道有没有继承这一层厌恶在。
  长陵同在三辅,赵戬相当于是长安本地人了,王允派他来,应该也是希望他利用家族势力从中调和。
  仔细想想,赵戬估计在洛阳混得不大好,洛阳那么多官吏不派,派他一个二十多岁的议郎来。
  估计与长安谈判,在洛阳方面看来,约等于寻死,赵戬能接下这个差事,也算是有胆识的。
  曹班看完情报,笑了笑:“搞这么神神秘秘作什么,既然客人来了,我们热烈欢迎便是了。”
  曹班没有猜错,赵戬还真是抱着必死之心来的,虽然在他的心里,不认为王允在洛阳专权是正确的,但汉室自然应该归于刘家,曹班一个异性侯,绑着天子在长安不归,也是大大的违逆。
  他家原本在长陵也算大族,但董卓之乱时,被屠戮殆尽了,他作为幸存者,怀着身为汉臣的悲愤与死志,穿上了家中最后的华服,乘船来到渭水码头。
  来此之前,他从王允口中听说了曹班的残暴,据说其人不男不女,似妖非人,以妖术控制住幼帝,因此他设想过无数种下船时的场景,被曹班的军队当场射杀、被曹班本人一口吞下,或者被砸破木船沉入渭水。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从甲板上走下来时,会面对码头整整齐齐两排士兵的列队欢迎。
  一个穿着文官服饰的士人负手立于船下,他只迟疑了一瞬,对方便主动走上前,甚至伸手扶他下船,他都还没反应过来,旁边突然窜出一个小童,将一束鲜花塞到他怀里。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小童似乎有些害羞,说完这话便跑到了士兵队伍后面一个妇人身边,妇人和蔼地摸了摸孩子的头。
  而队列后喧闹拥挤的围观百姓,也在听见了小童的声音后,齐齐喊着欢迎,赵戬没见过这种阵仗,被吓得连连后退,好在热情的百姓被士兵们拦着,没能靠近。
  这时,年轻的官员微笑着拜服道:“我是吏部尚书马日磾,奉曹侯之命,特来码头迎接洛阳来使。”
  马日磾! ?
  赵戬在心中一惊,他知道这人,来之前,司徒在与他的密谈中说起马氏一族。
  马融是曹班的老师,马融死后,其族子马日磾成了马氏家主,当时董卓命马日磾入朝为官,马日磾也没有答应,但马氏比赵氏幸运,董卓只来得及关押一部分马氏族人,曹班和段宁的联军便打到洛阳了,马氏一族得以幸存。
  想到曾经的儒学名家家主以身侍贼,官至尚书,而自己还只是一个被牺牲的小小议郎,赵戬心里很不是滋味。
  而司徒大人所说的密谈,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了这样盛大的场景,赵戬对于这次谈和,更加心里没底了。
  两人在码头寒暄一番,赵戬重回长安,见曾经泥泞的渭桥河畔全然变了一幅景象,暗暗感慨,他神色稍定,企图找回场合,试探道:“我来,是想见一见曹侯。”
  马日磾满脸歉意,一面扶袖引路,一面道:“实在抱歉,曹侯今日不在城内,所以托我接待叔茂,叔茂若是不弃,不如先到吏部尚书府一聚?”
  人在屋檐下,赵戬猜到曹班不会轻易见自己,内心越发苦闷,只能随行,然而两人刚一迈步,两名拿着奇怪书册的年轻男女走到他们面前。
  “文选报记者,想采访一下赵使者!”
  “时文日报,赵使者叨扰了,能麻烦您说一下,来长安为何事吗?”
  “什么?什么报?”被突然围住的赵戬不知所措,马日磾却习以为常了,笑着解释道,“叔茂不知道,这是长安的特色,新闻报纸。”
  马日磾知道短时间内向赵戬解释什么是报纸有些困难,问两人道:“有上一期的报纸吗?”
  “有的!”反应快一些的女郎立刻从背后的布袋里取出一张折叠起来的薄纸。
  “这便是……报纸?”
  赵戬接过,心里惊叹这“报纸”触手的材质和纸张的大小。
  所有的文字内容都以一种几乎完美方正的字体书写,而且这么大篇幅,居然没有一处涂改!
  这报纸恐怕价值连成吧……看看纸张上一些被揉皱的痕迹,赵戬感觉自己的心都在滴血。
  “这份便送予叔茂,全当是见面礼了。”马日磾笑道。
  赵戬大惊:“使不得使不得!”
  他拿连忙将报纸小心“合上”,想还给女郎,却在这时,注意到了另一面上的一行大字。
  ——洛阳来使赵戬预计将于明日抵达渭桥渡口!
  等等,这女郎是怎么知道的?
  长安难道真的有人可以未卜先知?
  赵戬突然想起王允口中的曹班妖孽说来,不由地一个寒颤。
  马日磾作为户部尚书,也不是第一次在渭桥接待初到长安的外地官吏了,对此见怪不怪,很贴心地引导对方回答两家报社记者的提问。
  “我奉王司徒之命,来与曹侯谈判。”
  赵戬暗暗压下心惊,斟酌着用词,小心谨慎地回答。
  两名记者手中的笔也不知是什么材质的,闻言埋头唰唰写得飞快。
  赵戬侧过头,好奇地瞄了一眼。
  只见女记者写道:洛阳遣使谈判,使者赵戬于今日正午抵达渭桥码头,户部尚书马日磾接见。
  文字简练,内容详实,赵戬在心里啧啧赞叹,于是又转头看向另一人。
  只见那男记者写道——
  惊!洛阳使者赵戬以名自傲,非曹侯不见!
  第162章
  见马日磾和赵戬都看到了他写的文字,男记者有些尴尬地合上手里的笔记本,挠了挠头。
  马日磾表情有些严肃地对男记者道:“虽然新闻刊物不由我吏部管理,但是你们也别太过分了, 我听管青说,你们文选报上个月已经被罚款了。”
  男记者狡辩道:“我们已经整改了!这个, 这个就是我的个人习惯, 我会改,一定改!”
  他用炭笔划去刚刚写的标题,赔笑道:“我们保证不会再犯了,尚书大人若是担心,这月新刊,我们送几份到您府上去?”
  马日磾挥挥手:“你们都是专业人士, 相信你们吴主编能拿捏好分寸,注意点便是了, 新刊也不用送,我家小子很喜欢你们的刊物,期期都买呢。”
  马日磾说完,便指引赵戬上了前来接应的马车,没注意到男记者因为他的话,眼前一亮。
  赵戬在洛阳曾见过贵人出行所乘坐的马车,马日磾的马车虽然外观不如他在洛阳见到的华美,拉车的马匹上也没有繁复的装饰,但车内却另有乾坤。
  车厢内铺有一层纱制褥子,上面摆有软垫和小木案几,角落里有一个造型奇特的木架子,上面立着摆放着书册,书籍珍贵,赵戬不敢随意乱瞟书封上面的字。
  马车其实是半敞开式,两边车窗内侧悬挂着价格昂贵的棉布帘,布帘一掀,从外面看车内一览无余,因此布帘可以避风挡雨,也可以保护隐私。
  赵戬在软垫上跪坐好,车内熏过香,味道令人心静。
  “时文报是由颍川的许劭许靖兄弟创立的,后来曹侯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想希望民众只听信一家之言,才又出现了文选报。”马车启动后,马日磾主动当起了导游,开始有意向赵戬介绍。
  赵戬上了马车后,便掀开布帘的一角,好奇地朝外面打量,可马日磾与他说的内容,他也感兴趣,为了表示尊重,他只能放下帘子,转身面向对方。
  马日磾看出了他的心思,贴心地替他将帘子卷起。
  “虽是前后脚创办,但两家报社风格迥异,时文报更偏向时政时事,他们在尚书台有一处特批的办事点,各部也会借用他们的报纸宣传新政新法,因此时文报专门留了整整两页的版面给尚书台。”
  “文选报则更贴近生活,也更受人青睐,内容嘛……用我家小子的话说就是,“比较劲爆”,反正听说北学府的学子们几乎人手一份,不少学士还是供稿人,内容一多起来,难免有些会失了偏颇……”
  赵戬津津有味地听着,凉风徐徐吹过,车帘沙沙飘动,他用余光看向车外,有和他们同方向的行人似乎注意到了这架马车,与他目光相接时,行人的表情似乎有些奇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