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我也要帮帮你家段君呀。”
  吕布却道:“她可是九天玄女的传人,女武神的化身,和你不一样,她打仗从未输过。”
  曹班并没有因为吕布略带轻视的话语而动怒,她只是看着沙盘上的那面小旗:“有强大武力的人,也是肉体凡胎,刀剑无眼,我不能贴身保护她,就要尽我所能,做她的另一只眼睛,替她扫除危险。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也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曹班解下腰间的虎符,郑重道:“吕将军,你率两千轻骑,沿河西进,走河阳津渡江为疑兵诱敌,我率左翼部曲,对董卓在小平津的主力驻军发起进攻。”
  -------------------------------------
  郭汜骑着一匹快马,带着辛评的头颅,直奔小平津。
  的心中原本充满了期待,以为董相国会像奖励徐荣那样重重地嘉奖他,没想到董相国那原本就阴沉的脸在看到辛评的头颅后,瞬间变得更加愤怒,直接提起那颗人头,狠狠地砸向了郭汜。
  郭汜下意识接住了,和那双无神的眼睛正好四目相对。
  “一个无名小卒的头也拿来邀功,你什么时候学了朝中那些酒囊饭袋的本事?”董卓的声音充满了失望和愤怒。
  郭汜二话不说连忙跪下,董卓一掌几乎将木案拍裂:“你们一个两个打仗前叫得欢,那么有本事,为何不提段宁的头来见?不提袁绍的头来见?”
  郭汜立刻道:“请相国再给我五千人,我立刻就去砍下袁绍那厮的头来见您!”
  董卓冷哼一声:“你还想要五千人?你是要渡江吗!?”
  郭汜闻言犹豫道:“若是要渡江,恐怕得再加三千……”
  还没等郭汜说完,董卓便一脚踹了过来。郭汜其实完全有能力避开这一脚,但他却没有选择躲避,而是稳稳受了,强行忍下咽喉泛起的一股血腥。
  董卓扫视了他一眼,转过身道:“本相再给你三千人,孟津的军队只是先锋,你若让他们把防御工事修好,就不用回来见本相了。”
  郭汜听到董卓的这句话,心中顿时大喜,三千人,再加上自己的六千人,他就有近一万兵了,超过了李傕抵抗白波贼的八千军!
  董卓负手走出营帐,帘外连绵不断的西凉军帐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
  第140章
  “干他娘的倒春寒, 真他娘的冻死个人!”
  清晨,河阳津渡口,一名什长被外面的声音吵醒,搓着手来到河边,河边此刻已经站了不少看热闹的人,他使唤一名同乡的年轻步卒去生火,自己也踮着脚向宽阔河水中央眺望。
  洛阳以北的三个渡口中,河阳津的距离洛阳最远,水流也是最湍急的。
  董卓虽然在河南岸设置了守军,但不可能将防线沿着一整条河岸布置下去,因此他将主要的守备力量都放在了水文条件较好的小平津,那里有整整两万五千人,而河阳津只留了不到三千人。
  所以当河阳津的守备军,大清早从临时搭建的茅草屋里走出来,看见河面上隐约出现的船只时,还以为是河内郡的哪个大户人家行船路过,兴致勃勃地招呼大家来河边看。
  船逐渐往这边驶来,大家看清了船的轮廓,纷纷发出没有见识的惊叹,唯独那什长有些不大稀罕道:“这算得了什么,我以前在郡中,还见过比这更大的船呢!起码有一万米!”
  为了表示长度的夸张,什长伸长了手臂比划。
  “俺还见过万万米的呢, 恁咋不说那船比这河还长咧?”
  什长睁大眼睛道:“是真的, 从三辅开来的呢, 每年都会过我家门口,上面装满了金玉珍奇, 你没见过,不代表没有!”
  “嘿,别听他胡扯,快看,那边是不是还有一艘!”
  见没人信他,什长便觉得有些没意思,生火的步卒也不知溜到哪里去了,他冻得实在受不住,趁着屯长都在河边,便独自溜回了茅草屋里避风。
  什长是两个月前,才从弘农郡被征召来的,他本来不是想加入光荣的王师的,而是想去投河东那边的白波军。
  他们乡里,左邻右舍不少人都去了,听说郭白波军招人,不仅男女不限,而且去了之后,每天都能得两个脸盘大的粟米饼子!
  可惜他还没成功渡河,就被官爷抓去,送入了函谷关,和其他被抓壮丁的百姓一起,得了一杆从秦朝传下来的生锈铜戈,就被强行推到了河阳津渡口,吹西北风。
  他的那杆铜戈原装的木柄不知是不是淋过雨,上面居然生了一簇平头小菇,因此成为了士兵们竞相争抢的对象,最后他是靠着拳脚功夫才得到了此杆武器的食用权。
  铜戈上面的短刃锈得他连碰都不敢碰,其他的武器也大同小异,他并不清楚自己是在防守什么人,他只知道自己是在守卫汉朝的都城,这里离洛阳很近,要是连这里都能有兵乱,那大汉朝基本就要完了。
  所以武器好不好并不重要,到时候大汉朝都要完了,他还能守卫什么呢?
  他裹着衣服,蹲在墙角,迷迷糊糊地,感觉身上越来越暖和,背部甚至有些热得让人发汗了,他被屋外的阳光照醒,才发现那根本不是日上高头——而是起火了!
  他匆忙跑出屋子,房头上搭着的干草在熊熊烈火中冒着浓烟掉到他跟前,差点没烧到他的眉毛,所有人都在喊着“火!火!”,可却没有一个人往河边取水。
  因为火就是从河上来的!
  “是敌袭!”
  有士兵带头组织人拿起弓箭,向火焰投射而来的河水中央射击,可是那些投来火箭的船只离岸边实在太远,他们的箭矢根本够不到这样的距离。
  什长见这情况,心道我大汉要完了,丢下手里那杆蘑菇戈,转身就想拔腿开溜,却刚好见到军侯在他后面,追上了一名逃兵,挥刀直接将人砍死。
  逃兵倒在地上,什长看清了对方的容貌,是他一路关照的那个小同乡。
  军侯转身,和什长四目相对,一支头部带着火绒的羽箭正正落在两人中间,什长急中生智,对军候大声道:“火攻!我们也用火攻!”
  孟津和河阳津前后脚遇袭,河阳津的进攻被守军以火攻击退,董卓判断,河阳津的进攻是敌人的疑兵,想率发兵增援孟津,却被手下的谋士李儒劝阻了。
  “孟津的曹班是夜半来袭,而河阳津的敌军是在清晨发兵。”
  “袁绍发兵渡河,早已知道我们在渡口设了守兵。攻方乘船而至,难以在水面获得补给,守方占据绝对的地利。袁绍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怎么会渡江呢?”
  “既然他有十足的把握,必然是因为兵力远在我们之上,选择白日,才能将进攻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啊!”
  果然,仅仅过了半日,河阳津就接连发来的三封求援,最后一封信的麻纸上,甚至边缘都是焦黑的。
  再加上孟津的曹班和郭汜第二次交锋后,很快退回了河对岸,董卓立刻下令小平津驻军拔营,以三千轻骑为先锋,自己随中军沿河西进。
  段宁原本只是代替视力不好妹妹作为先锋,却意外为她挡下了一次刺杀,得知行刺的幕后主使是袁绍,董卓都不想讨了,就想回去先把袁绍给杀了。
  幸好胸口发烫的玉佩拦下了她。
  “他现在帮我们顶着'反贼头目'的红名呢,要杀咱也等这仗过了先哈。”
  “他爹的,那我骂骂他总行吧。”
  曹班将玉佩拿远了些,玉佩那头传来鸟语花香。
  约莫一刻钟后,曹班又将玉佩拿近来。
  “爽了么?”
  “没有!太久没骂人,生疏了!”段宁喘着气,忿忿道。
  曹班想了想道:“这样吧,专业的事我们让专业的人来。”
  袁绍一天之内,收到了两条坏消息,一条比一条令他感到恐慌。
  辛评被郭汜所杀。
  曹班抓住了行刺她的探丸郎。
  本就这次发兵充满犹豫的袁绍,第n次叫来谋士们问计。
  以往坚决作主战派大冲锋的荀谌,这次意外地改变了主意。
  因为他悟了。
  袁绍根本不是来问计的,他是来图安心的。
  所以荀谌给了他当袁绍谋臣以来,最令袁绍满意的一条建议。
  “据冀州,争天下。”
  ——这也是荀谌给袁绍的最后一条建议。
  其实,他作为谋士,怎么会不明白袁绍心中所想呢?
  但成大事者,岂能朝令夕改,半途而废?
  要么,你一开始就不打,既然你要打,而且还带头打,那就给我一直打下去!让我看到汉室兴复的希望啊!
  袁绍下令退兵的第二日,一文一曲横空出世。
  一文为《讨董卓檄》,出自姑臧君段宁麾下参军蔡琰,檄文以激烈的言辞细数董卓的罪状,让人读之酣畅淋漓,恨不得也投身于讨董的军队之中。
  一曲为《袁逃歌》,这首从京都流传出来的民谣,将讨董联军盟主袁绍从四世五公的袁氏起家,到酸枣倡义兵拉大旗,再到战败失利后,畏惧撤兵的事迹赋以韵脚,歌以曲调,伤害性不大,讽刺性极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