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这是有人在做局!
  段颎手下武将贾龚给段宁使眼色,段宁思索片刻后道:“如今朝中可用之兵不多,善战之兵无非出自关西凉、并二州。”
  “凉州叛乱,朝廷调令并州平叛,却不指派祖父手下有官职在身的诸位将领,而是派我这杂牌将军,无非是看重一点——”
  “他们想利用我,诱使祖父出兵。”
  段颎会舍得他的女孙带着不到千人的军队,去面对凉州凶残的十万大军吗?
  就算他肯,段宁作为当世仅有的女将,这么显目的名望招牌,她的祖父要是见死不救,也会被世人所唾弃。
  所以这根本不是在考验段宁,做局人的目的,就是逼迫段颎出兵凉州!
  可段颎现在是并州刺史,肩负守备王朝北面门户的重任,因此他们就将主意打到了他的女孙,段宁身上。
  他们料定段宁手中兵力薄弱,段颎会出兵相助,若是能亲自引得段颎离开并州,自然再好不过,就算不能,也能借此机会,削弱段颎手中的兵力。
  那么是谁会做这样的局?段颎离开并州,谁受益最大?
  就在众人沉思之际,段颎却缓缓起身,戎马多年的老将此刻已经白发苍苍,他的眼眸不再犀利,气势也不如以往慑人,但是没有人会将他当做一位垂垂老者。
  “我亲自去。”段颎的声音依然铿锵有力,仿佛这具躯体中,能喷发出无限的能量。
  “祖父不可!”“段公不可!”
  “这是阴谋,祖父不能去!”段宁不认可祖父的想法,既然知道是局,他们总能想出破局之法,不可能让祖父以古稀之龄,还亲帅上阵。
  众将士也是这个想法,如果段颎真的去了,那这不是遂了那些人的愿吗?
  段颎却摆手,意思很明确,不必多言,他意已决。
  段宁还想说什么,头上拳风袭来,一个猛击,祖父给了她一个暴栗,曾经她的父亲、兄长也喜欢这样敲打她,后来她创立了凉州的田庄,亲自领兵作战,立下战功,再没人敢这样了。
  “嘶——”段宁抱着头,直觉告诉她,这次劝不住了。
  段颎定下的事情,就没有改变的,他就是这样,支撑这段氏这个家族,在风雨飘摇的时局中,用血脉厮杀,打下了一片安宁。
  “就算是阴谋又如何呢?我孙阿宁,什么时候也同那些不争气的儿郎一般畏手畏脚了?”
  “三辅有难,便是国有难,我赴三辅,即是赴国难,这么多年来,哪场战役不是抱着死志而去才有命而归?阿宁在害怕什么呢?”
  段宁怔怔地看着面前老人,张张嘴,但最后什么都没说。
  座下几位高头大马的汉子,几乎要落下泪来,段宁深呼吸后,对祖父行了军中士兵的礼节。
  是夜,段宁的私人田庄灯火通明,所有的情报人员、战备人员调动起来,她命马腾领军二百,急驰凉州,同时命情报部散布人手,传信凉州各大田庄,向安定郡方向增兵。
  朝廷同意了段颎的主动请缨,这次使者到来的速度超乎寻常地快,就像是料定了段颎会出兵一般。
  和段宁一同被任命为皇甫嵩副官的,还有另外一位熟人——左军中郎将董卓。
  段颎不需要接受皇甫嵩的调派,先于段宁一步出发,因此段宁在过洛河的时候,和从冀州方向来的董卓军撞了个正着。
  “他们走得好慢。”吕布跟在段宁身边,一直警惕着前方不远处董卓的行军队伍。
  他们明明有马,却偏偏要下马步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董卓是在拖延脚步。
  董卓曾经劫掠过段宁在安定郡的田庄,田庄出身的士兵提到董卓都是恨得牙痒痒,但董卓本人并没有见过段宁,见段宁这边队伍往西急行军,他指挥军队停下马,拦住了段宁他们的去路。
  “女将军。”董卓身材壮硕,视线在吕布和段宁之间来回打量一番后,最后定格在段宁身上,行见面礼。
  “我见女将军往西去,可是为三辅之战事?”
  段宁不想和他多废话:“我见中郎将的兵马多有犹豫,可是畏惧凉州兵?”
  因为在董卓身上吃过亏,因此情报部后来派了几波探子潜伏在董卓身边,然而董卓此人看似鲁莽实则心细,信赖的手下皆是他从发迹之时便追随*他的,卧底们在董卓身边无法长留,但好歹将人的性格摸了个透。
  简单的激将法,对于董卓这样人却格外有效。
  见段宁一眼便认出自己,再结合对方的装扮和口音,董卓终于认出了这位新同僚。
  “哈哈哈哈,是我冒犯段淑女了,想来淑女是为了凉州的佃户而来吧,那我必须要为淑女护行才行啊。”
  段宁对这种小孩拌嘴没有兴趣,好在身边是性格呆板的吕布,若是换成马腾那等暴脾气,这会儿指不定要干起来了。
  祖父在前军战况焦灼,她不可能允许董卓带着这么多人在后方摸鱼划水。
  “既如此,宁谢过中郎将,那就请中郎将先行吧。”
  虽然董卓本意不是害怕凉州兵,但他内心瞧不上段宁,被段宁的部队在后头压着,又不想在她面前露怯,因此转念一想,与其被人赶着往前走,还不如主动一些,两军人马自此回合,加快了西行的速度。
  然而大部队越往西,所见之景越是心惊,无怪乎朝廷有声音提议放弃凉州,目所能及皆是荒野,前朝这里曾有良田万亩,不光养育一州之地,还能支援周边郡县,可如今却是连自己的生民都留不住了。
  期间段宁与妹妹取得联系,得知扶风格物院已经东迁至左冯翊,可以接应段宁的军队,作为后应。
  眼见前方不断有流民东逃,其中甚至还有官府的马车,拉着大大小小的箱柜,段宁便派吕布上前询问,得知竟然是右扶风的官吏带着百姓东逃。
  “羌胡打过来啦!”
  人们见到王师不见欣喜,反而吓得四处逃窜,还是一士人装扮的公子振臂高呼,人们才冷静下来,又拾起丢弃在地上的包袱,重新回到队伍里。
  青年自述乃右扶风郡郿县人,家父是南郡太守。
  “原来是名士之后,难怪有此风度气节!”董卓盛赞,他自己读书不多,见到读书人,总是不吝啬夸奖。
  青年眼前一亮:“将军认识家父?”
  “认得认得——”
  青年大喜,还想再问,然而董卓已经骑马离开,少年只能与诸将领拜别。
  “将军可认得那人?”吕布好奇问段宁。
  段宁摇头,心道估计董卓也不认得人家,只是单纯的套近乎,边郡长大的军士,寒暄起来很有一套,让人不得不服。
  如果是曹班在这里,熟悉三国名士的她,立刻就会向此刻无依无靠的青年投去橄榄枝了。
  右扶风郡郿县人,族上在南郡做官,这不就指向了一个人? ——扶风郡人法正!
  算时间的话,这个青年,应该是法正的爹啊!
  如今姐妹有诸葛亮在手,再来一个法正,日后若是真和刘备对上,她们的压力也会小上许多。
  只可惜,现实没有如果,段宁不认识什么法正,就算认识,她现在也不可能带上他们这一家子,在和这只逃亡的队伍分开之后,西面吹来的风开始夹杂着浓浓的硝烟和血腥味。
  段颎和皇甫嵩合力,将北宫伯玉的军队拦在岐山以西,以扶风郡治所槐里为据点,段宁和董卓的军队则兵分二路,段宁北上,沿着泾水,以安定郡为据点,截断羌胡后路,董卓军队则南下,过渭水,守备前朝旧都长安。
  段宁在前往安定郡的路上击败了几股增援北宫伯玉的羌胡,她从战俘口中得知,北宫伯玉意图南行突围,她立刻将消息送往各军。
  可就在她于安定田庄部曲会师,准备挥兵南下时,与祖父那边的情报往来却突然中断。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此刻就算她再怎么担心,也必须保持冷静,她手下之兵已达两万之众,而前面不远处是近十万的叛军,容不得任何犹豫。
  段宁一刻也不敢停歇,等不及接应了,大军南下即刻出发南下!
  这一年的春日来得迟,冬日却来得格外早,才刚刚踏入十月,北地已是寒风呼啸,城池周边的树木早被砍伐殆尽,连草皮也被饥荒中的灾民连根撅走,军行半日,还未抵达战场,前方雾霭之中却传来匆匆马蹄声,
  马蹄声急切,却十分单薄——是单骑。
  沙尘之中,一青年周身浴血,勒马踏破雾霾,骏马在段宁面前将将停住,随即脱力栽倒,马上的青年翻滚在地,身上还在淌血,面上全是糊着泥尘的血污。
  他挣扎起身,精神似乎还维持着战斗的姿态,脖颈僵直着,神情却无比的哀且。
  “末将张辽,领将军遗命,前来通传!”
  第100章
  继皇甫规病故后,凉州璀璨将星,又陨落一位。
  段宁和段铭的祖父,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战死在与凉州叛军北宫伯玉的岐山之战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