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袁逢叹气道:“我今日是想告诉你们,敌人不会永远是敌人。”
  他看向袁绍:“支持段颎,不代表就要排挤张奂。”
  袁绍疑惑:“可世人皆知,张段二人势同水火。”
  袁逢道:“是的,但正如士纪所言,董仲颖这般性刚而义寡之人,可不一定会永远跟随张奂。”
  -------------------------------------
  凉州以西,伊犁河畔水草丰沛,这是一处名为卑良的小部落。
  卑良曾经是乌孙国的一个部族,世代游牧为生,但是自西汉以来,与汉人多次物理交流后,卑良的很多习俗也开始汉化,尤其是西域都护府设立之后,大批汉人西迁,与卑良人通婚,在加上此地紧邻伊犁河,适宜耕种,因而此地民众也开始由游牧转变为农耕为生。
  张昌就是在卑良出生的汉人,祖辈是西域都护府的官吏,张姓也是本地的汉人大姓,张昌在这个部落担任大吏,兼译长事,也就是翻译。
  大吏是管人事任免的,但是卑良现任翕侯是个说一不二的人,对汉人也不信任,因此人事大权被翕侯牢牢抓在手里,张昌的主要工作重心,就放在了翻译上面。
  因为工作性质原因,张昌需要频繁来往西域和凉州,他本人在凉州也有府邸,事务不多的时候,甚至能在凉州住上一年半载。
  这次就是因为听说凉州战乱又起,他连忙带着敦煌郡的姬妾西归。
  可这次返回卑良的路上,却让他发现了问题。
  大片原本是耕地的良田都荒废了,盛夏时节,无人打理,只有几匹马悠哉悠哉地啃食绿草。
  张昌是读过书的,游牧民族也是需要粮食的,如果自己不种,那就只能去抢了,可是才经历了汉朝征伐的乌孙现在哪里还有去抢的能力?就算乌孙王族有那个实力,他们小小卑良族也没有啊!
  见一个牧童在不远处的树下乘凉,张昌忙打马上前询问。
  “你们为何有田不种?”
  牧童年纪尚小,对人也没什么戒心,有问就答道:“贩马所得钱财,比耕田多十倍有余,为何要种田?”
  贩马?私贩马匹不是命令禁止的事情吗?这里的佃户放弃良田不耕种,明目张胆贩马,连家中孩童都不瞒着,这何止是胆大包天,这简直是要造反啊!
  张昌于是借口饮水,让牧童带着自己回去见家中长辈。
  到了牧童家,家中只有牧童母亲一人,张昌于是亮明身份,就想让手下人捉拿这贩马贼一家。
  牧童一家当然不从,牧童母亲腿脚不便,已经被人架上了马背,牧童抱着门柱嚎啕大哭,乡里的长老闻讯赶来,拦住了张昌。
  “大人,不可啊!”
  张昌大怒:“尔等弃良田不耕,私贩马匹,卑良何以为生?”
  长老这才明白,原来是为了贩马一事,忙道:“不是私贩,不是私贩!”
  “这是去岁大禄下的令,凡有意者,可去侯府领马种回家豢养,贩得金额按律上缴即可。”
  卑良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翕侯之下,大禄相当于丞相,既然是丞相下令,张昌也无可奈何,可若是一个两个不事农桑还好,这样大的规模弃置良田,粮食就只能靠买,一旦有个天灾人祸的,买不到粮食怎么办?
  张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紧急赶往侯府,路过侯府外的军营时,所见之景更让他心慌。
  张昌祖上是仆射起家,管车马事,相马是家学渊源,战马以高颅突目,宽脊厚颈为佳,卑良产良马,从前随乌孙王征战时,巅峰时期可达到一人四马,能入选侯府的战马,自然都是高峻健硕的,怎么会是他现在看到的,身材高矮不齐,面部肥瘦不均的样子?
  可是再看营帐设施,外面战马虽然良莠不齐,可是营帐却比从前豪华不少,他才离开卑良一年,不少营帐的门帘竟然换成了他从未见过的汉地锦缎。
  张昌于是当着翕侯的面和大禄对峙。
  “怎么能下如此命令,举国贩马,不事农桑?”
  大禄是乌孙人,早就看汉人出身,又常常心系汉廷,住在凉州的张昌不爽了。
  “卑良人从古至今都是畜牧贩马为生,如今马市兴盛,开马市一年所得钱财,比之前耕地种田十年得来的钱财还多,有了钱财,何愁买不到粮食?”
  张昌怒其愚钝,大骂:“大禄糊涂!”
  随即对翕侯道:“这是汉人的奸计啊,欲使我卑良人依仗外族粮食而生,从而使得汉民乘虚而入!”
  可是张昌话音刚落,翕侯与大禄,都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
  张昌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
  汉人,是啊,在他们眼中,自己不就是汉人吗……
  因为知道马匹的战略价值,西域诸国对于马市的管理都非常严格,尤其是运往汉地的马匹,品种、数量、年龄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
  但所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在卑良与龟兹的贸易边境,一个商队将他们运送的马匹册子呈给边官。
  根据账册,这是一批共计二十匹的次马,只能用来驮货,不能作战马用。
  可边官只需一眼就能认出,这二十匹马根本不是次马,明明就是可以做种马级别的良马,马背上的货物也是伪装的空箱,里面根本没有装东西。
  但是边官什么也没有说,商队将木板车上的一箱东西卸下来,留在了关口的草亭,边官就放商队东行了。
  沿着同一条商道一路往东,进入河西走廊,在大汉的西北门户敦煌郡,类似的事情也在这里发生。
  作商旅装扮的华识将马匹的登记簿交给边官。
  由华识和陈决带队的西进队伍,在完成了前期的财富积累后,被卑良和且难两个相邻小部落挡住了去路。
  和带有部曲的郑玄、贾诩、石默的南行队伍不同,华识和陈决的队伍兵力有限,因此在陈决的提议下,他们决定用“商人”手段解决问题。
  他们先从耕种较少的且难部落大批购入粮食,由于体量过小,且难的存粮供不应求,于是很快就有商业头脑的且难人发现,就算从隔壁卑良采购粮食,再卖给汉人,也能赚到一笔相当丰厚的差价。
  卑良的存粮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经过一次转手到了汉人的口袋。
  这个时候,华识和陈决再从卑良以高价买马,并买通了卑良的大禄,一年之后,卑良举国弃粮养马,由于利润丰厚,甚至翕侯为了丰盈私库,将府兵的战马卖出来换取钱财布匹。
  华识和陈决买到战马,以好充次运出西域,再以次充好运回凉州,这样良马田庄自留,次马贩出赚差价。
  边官接过华识递来的账目,他是今天第一次到岗,这个官职可是个香饽饽,他不知道上下走了多少关系才得来的。
  他本人并不识字,但还是认真地将账目核对了一边,然后再去看商队后面的马匹。
  这不看还好,一看之下,他差点一口酒没喷出来。
  就算他不会相马,也知道马背是平的,而不是有两个驼峰的!
  这,这也太离谱了吧!
  不过他是新来的,也不好坏了规矩,于是拉过华识,问道:“石东家,这……也是马?”
  华识内心也在狂骂陈决,这死婆娘胆子天大,说这边人事变动,这次走得明显些也不会有问题。
  天知道他背后冷汗狂流,面上还得故作老成地和边官道:“是马。”
  说完招手,让人抬了两个大箱子,到草亭内,边官见那箱子两人抬都费力,眼睛都直了,咽了口唾沫,结巴道:“是马,是马!”
  华识的商队就这么牵着参了一半骆驼的“马队”入了境。
  第81章
  天还未亮, 一位素色内裳的年轻女郎,小心翼翼地掀开褥子,下了榻。
  尽管她已经尽量控制动静,但是与她同寝的女郎还是发出了“啧”的声音。
  “……抱歉。”伏寿喃喃,随后屏住了呼吸,蹑手蹑脚推开寝室门,到洗漱房洗漱。
  能进入即墨军事学院的孩子们,就没有不适应集体生活的,伏寿知道,她的舍友不是对她发出的动静感到不耐烦。
  门外,墙角的滴漏发出“滴答”的声音,随着城东新建的工坊运作起来后,这些新奇的物品渐渐在学院各处铺开来,她也是在几天前的物理通识课中才学到“时间”和“计时”这两个新概念,第二天就自己蹲在滴漏边研究了半个时辰,终于摸清了“运作原理”。
  秋日早晨,空气清透寒凉,她最近给自己加大了晨练的量, 导致今天起得有些晚。
  “呼——”简单做了做拉伸,她就出了宿舍区,小跑前往训练场。
  果然,还未到训练场时,她又见到了那个学弟,学弟看样子已经跑完了,略微喘着气在绕圈走。
  即墨军事学院为了鼓励学生们早起, 会在早上限量供应肉馅饼,她自从知道这项规定后, 都会早起去排队,但每次都只能抢到第二名的位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