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孙娘子母子按壮劳力算,加一斗。”
“赵大牛家,掩护众人离开,回去遮掩痕迹,加两斗。”
“王大花家,正常分配。”
王大花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大声嚷嚷着:“怎么的,凭啥就我家正常分配啊,合着大伙都出人出力了,我家啥也没出呗?”
李村长面色沉沉,“能加粮食的人家都付出的功劳,理应嘉奖。”
“你说你家也付出了,你说说,你家做了啥?”
王大花支支吾吾,脑中搜索了一大圈,奈何家中男人和她一样是个只爱占便宜的懒蛋,相当于啥也没干。
见她没说话了,宋老汉又继续读下去,直至分完了粮食,村里人又围在一起提议,如何将城中规划好。
谢老夫人拄着鸠杖起身:“老身有个提议。”
她指向广场西侧的空地,“那些粮仓该改成义学,稻香村的孩子也有个好地方读书。”
李村长与村长族老商量片刻,点头道:“是个好提议。”
欢呼声淹没了后续的话语。朱秀儿看着丹娘子泛红的眼眶,紧紧拉着她的手。
夕阳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有人在修葺好的水井边试新轱辘,有人把晒好的被褥抱进学堂,赵铁匠带着儿子给每家每户钉门牌。
一切都在朝着新的希望发展。
第79章 生活翻篇
修复学堂的工作最先开始动工。
将选定的空粮仓清理出来,会弄木头的汉子夜以继日打出了十几套桌椅。没过几日,学堂还真就像模像样地做出来了。
各家各户都拿出从家中搜罗出来的书籍来到学堂,竟将学堂的书架填满。
“丹娘!”
福子浑厚的嗓音从街角传来。他扛着新伐的杉木,身后跟着十几个扛椽子的汉子:“大伙儿商量着,先把学堂梁架换了,之后便能开学咯。”
王兰提着浆糊桶从隔壁屋子探出头:“我们也都将窗纸糊好了。”
宝姐儿举着刚扎的扫帚喊:“还有我,我把蜘蛛网都扫干净啦!”
丹娘子望着忙碌的街道,喉头有些发哽,在这个淳朴的小山村里,整个村的人竟然都如此看重读书。
这种感觉让她很感动。
李木匠给丹娘子做了一个新轮椅,学堂竣工这日,稻香村村民第一次聚在一起庆祝。
各家的孩子看着崭新的学堂,兴奋不已,各自呼呼啦啦跑着玩闹。
正巧今日是个大晴天。一连下了这么多天的雨,各家孩子对新环境很是好奇。
来到永和城这么多天,城内很多地方都没还不曾踏足清理,因此各家大人严防自家孩子,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出门。
好不容易能出门和玩伴们一起玩,肯定要疯玩一通。
晨雾氤氲,永和城浸在炊烟织就的绸缎里。
朱秀儿将竹帘卷到檐角,正瞧见对街李大娘踮脚往房梁挂红绸,房梁下悬着两个桃子。
新浆洗的粗布裙裾在风里荡出波纹,惊起梁上两只衔泥的燕子。
“李大娘挂红作甚?”柳雪梅抱着陶罐回家,罐口溢出晒干的艾草香,随口笑着问道。
“昨日钱叔在护城河边寻到株野桃树,说是要讨个桃符镇宅的彩头,便想着挂上了。”李大娘将红绸尾端系成如意结,笑意盈盈回着。
柳雪梅笑道:“好彩头,给我们家也拿两个,等会我也挂起来。”
李大娘仍是笑,手下动作不停,“好嘞。”
一大早各家孩子都醒了,嚷嚷着跑出门找小伙伴玩。
柳雪梅回屋将陶罐放下,就见十来个半大孩子正推着石碾滚过青石板,碾轮上缠满翠绿藤萝。
领头的大虎把竹哨吹得震天响:“赵叔说碾平这段路,晌午给熬麦芽糖!大家加油呀。”
柳雪梅干笑一声,洗了手去准备早食。
炊烟与欢笑声并起,织就成一幅温馨的画。
正午的日头将榆木门牌晒出松香,赵铁匠抡锤砸下最后一块铜钉,抬头抹了一把汗,紧绷的脸终于露出笑来。
只见那副牌匾上,“稻香义学”四字勾画得铿锵有力。
随着学堂的牌匾挂上,学堂的工作正式竣工,孩子们都被送去了学堂,不论男女,只要是想要读书习字的,来者不拒。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童音在穿堂风里打着旋,谢承宇越背越困,丹娘子的教书声传到耳中就变成了催眠曲。
好不容易挨到课间,小胖子打了个哈欠,忽然瞧见宋明玉蹲在廊下捣鼓什么。
“这是蜂巢?”他凑近盯着陶罐里金黄的块状物。
“昨儿钱叔在桃树下发现的野蜂巢,蜂子已经被赶跑了,在檐下晾了一日才能上手。”
宋明玉将过滤后的蜜浆装进竹筒,满意地拍了拍,抬起头道:“谢老夫人服药时加点这个,能压苦味。”
谢承宇闻言,磨磨蹭蹭从荷包摸出块麦芽糖递过去:“喏,给你的。”
他似乎是下了很重大的决定,“以后...以后你也可以叫祖母。”
“舍得把祖母让出来了?”宋明玉轻笑,只见小胖子又恢复满脸骄傲的样,他开口道:“因为祖母是全天下最好的祖母。”
“那当然啦,谢祖母是最好的人。”宋明玉很配合地说。
两个孩子埋头在一块,一起榨蜂蜜。
课间时间,学堂的孩子初来乍到,各处都新奇,特别是学堂后院还有一条小溪,在里面放些小鱼苗,娃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嬉闹声惊动梁间雏燕,西市忽起喧哗。
钱小芬叉腰堵在井台前,木桶将王兰的粗布裙溅湿大片:“克死男人的贱蹄子倒会捡现成,这口甜水井可是我们家掘了三日才挖好的,谁让你到这取水了?”
王兰皱着眉头,不打算忍气吞声,张嘴回怼:“钱小芬,我也来掘井了,别一句话就将全部功劳都揽在自个身上。”
有经过的妇人看不惯钱小芬这小人的样,纷纷唾弃,“一家子懒蛋,不过是来做做样子的罢了,现在还真将整口水井据为已有了。”
说着,也不管钱小芬什么反应,挤上前去就要打水。
她们本也就不想给宋家二房那些人好脸色。
钱小芬面色涨红,嘴唇蠕动半响,还是甩着袖子走了。
对于钱小芬的行为,稻香村人已经见怪不怪,钱小芬三天两头就要找一次王兰母女的麻烦,每次也都不会得到好脸色。
其余人继续打着水,各家取了水回去做饭去了。
老宋家。
谢老夫人已经不用别人搀扶,正在院子中拔着草,干得风风火火。
春月无数次想要劝说,“我
们来干就行了,老夫人您怎么能干这样的粗活。”
谢老夫人不慎在意,穿的衣服也都换成了和林老婆子一样的朴素家常装,每每听到这种话,都撸起袖子,中气十足道:“咋的,我身子硬朗着,不过是一些拔草的小活,我年轻时还下地插过秧呢。”
说着,谢老夫人看向林老婆子:“老姐姐,以后我就和你一起,你干啥我就干啥。”
林老婆子闻言只是笑,“行,行。”
“我做饭,你负责吃饭就成。”
谢老夫人嗔怪,“这说的什么话,正巧我也很多年没有自己做过饭了,也想试试手。”
“我还记得不少菜谱呢,保管好吃。”
林老婆子很是配合,“哦?此话当真?”
谢老夫人哈哈大笑,“当然了!”
俩人越说越开心,当即表示就要去厨房做两道菜去,春月就这样看着两个老婆子嘻嘻哈哈走了,看样子,还以为俩人是手帕之交。
春月看向一边的谢二娘子。
谢二娘子道:“老夫人操劳一辈子,难得碰上宋家这样淳朴的人家,没看到老夫人的笑容都比以前多了么。”
春月一想也是,点了点头。
抬头看天,便道:“奴婢去接小公子和小姐下学。”
说着便出门去了。
朱秀儿倚着窗户,久违的阳光懒洋洋撒下来,看宋知文举着风车从长街尽头奔来。彩纸糊的叶片转成模糊光晕,惊得巡街的大黄狗蹿上石狮。
她起身去接,一边喊:“轻点,几个皮猴!”
“知道啦!”
娃子们回应着,跑回家将书袋子一扔,就匆匆往后院去,边跑边喊:“昨日的蜂巢还挂在屋檐下,现在肯定能做蜜糖啦。”
春月在后头追着谢承宇和谢珍,“小祖宗哟,别跑太快!”
谢二娘子很少看到珍姐儿这样活泛的笑容,一时间柔和了脸,伸手将春月给拦下来。
再看宋知江那群娃子,特地停下脚步等珍姐儿和承哥儿跑过去,一群人再蹦蹦跳跳往后院去。
谢二娘子柔和道:“这才是这个年纪的孩子该有的样子,多跑跳些才好。”
看着孩子们又兴奋将蜂巢拿去厨房,让林老婆子和谢老夫人帮忙做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