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柳雪梅高兴,“哎哟,这竟还有春笋,春笋能做成的美味可是不少.......”
  林老婆子笑道:“那还不赶快多挖一些,春笋不管是熬汤还是煎炒,都是一锅美味。”
  “做成腌笋干也好吃呢。”
  “是是是,都好吃。”
  一家人边挖便笑着打趣,不知不觉竹篓已垒满春信。
  朱秀儿挎着柳条篮缀在最后,专捡石缝里的地耳。这种墨绿菌子最是娇气,得用笋壳衬着才不会碎。
  她忽然停在一处背阴坡,枯枝间点点猩红忽隐忽现,竟是簇早熟的树莓。
  她喜滋滋摘了半个背筐,这才往回走,“这些果子几个孩子定会喜欢,我多摘些。”
  她摘了片槲树叶包好,扭头见宋二郎蹲在溪石上打算抓鱼,笨拙的动作惊得柳叶鱼窜进青苔深处。
  宋老汉在一旁皱着眉头,“你老子当年可是捉鱼的一把好手,你怎么的离了渔网就不能活了,让开,我来。”
  林老婆子挖了一箩筐的春笋,闻言抬头道:“老头子,什么事你都要去逞一逞威风,这潭水寒冷,二郎那健硕汉子下去没啥,你当心自个的老寒腿。”
  宋二郎闻言也从溪里上岸来,撇了撇水之后将裤腿放下,“爹,水冷,那柳叶鱼也不是好抓的,等天热了,咱去清谷河抓去,那里的鱼才叫大呢。”
  他视线下移,笑着开口道:“不然,你这腿也受不住。”
  宋老汉笑着拍他,“好啊,你也开始打趣你爹了。”
  ......
  日头爬到老松下时,日暮黄昏,每个人的背筐几乎都已经满满当当,再也塞不下一丝空隙。
  宋老汉看了看日头,“今儿个就到这,先回去,太阳要落山了。”
  一家人背着满满当当的山货下山,路过一处小崖,宋大郎眼尖瞧见山崖上长满了石斛,便解开缠在腰间的麻绳道:“爹,崖边那丛石斛开得正好,我顺下去瞧瞧。”
  林老婆子往下瞧了瞧,山崖不算高,下面全是绿绒绒的青草地,她略微放下心。
  麻绳在粗粝的岩壁上磨得吱嘎响,宋大郎瓮声瓮气的欢呼从崖底传来:“好家伙!这窝石耳比蒲扇还大!”
  宋大郎抱着饱满的石斛回到山崖上,那沉甸
  甸的石耳看得人心里舒坦,一家人高兴哼着歌回了家。
  归途背着沉甸甸的霞光,竹篓里漫出满当的喜悦。
  接下来的好几天,宋家人都去山上采山火,地窖内再一次被满满当当的山货给堆满了。
  这几日内也淅淅沥沥下过几场雨,都是很快就放晴。
  这日,一家人围起来商量了半天,谢家这样的大户人家最重视规矩,他们一家泥腿子,都去挤在屋里也不好看。
  决定还是由上一次去谢家道谢的宋大郎、林老婆子还有宋明玉前去拜谢。
  宋老汉笑道:“就这么定下了。”
  晨光熹微时,宋家人在灶房忙作一团。柳雪梅将新磨的碧粳米浆滤进细纱,朱秀儿守着蒸笼掐时辰。
  宋明玉悄悄捧着陶罐,将晨露混进糯米粉里。
  “这是跟孙夫子学的古法。”小姑娘踮脚往粉堆里洒桂花,“《山家清供》里说,露水调粉,蒸出来的糕透如水晶,最是好吃。”
  柳雪梅新奇,“囡囡还懂糕点啦,真厉害。”
  在桃花遍地盛开的这一天,宋大郎驾着牛车,板车上载满了山货,还有不少柳雪梅自个做的糕点,其中谢承宇喜欢的定胜糕做的最多。
  一路驰骋,往福满镇的方向去。
  日上三竿,牛车吱呀呀停在谢府角门。
  门口石狮子嘴里含着露水,宋家人到的时候,正遇见小厮往铜盆里撒桃花瓣。
  宋大郎下了牛车,刚要上前说话,门口的小厮却是认得他,眼尖瞥了一眼满载的牛车,笑呵呵道:“去年也是我俩在这当值,我现在就通报去。”
  宋大郎也笑,拱手道:“多谢。”
  没过多时,春月就匆匆出门来,“你们来啦,快请进。”
  宋大郎拱手道:“承蒙谢老夫人抬爱,擅自来叨扰,是想要来道谢的。”
  春月瞥见板车还有这么多山货,眼底的笑更深了几分,“哪里的话,来的正好。”
  林老婆子带着宋明玉往大门里进,手中拎着从家里带来的食盒,就看到有小厮来将板车上的山货搬回去,她道:
  “我们此番是来道谢的,可万不能再像上次那样,还拿了这么多东西回去了,春月姑娘,您帮忙盯梢着点,我知道老夫人心善,但我们心中也不安稳呀。”
  春月笑着:“老夫人的命令,我哪敢不从。”
  说着,便领着宋家人绕过九曲回廊,依稀听到紫藤花瀑后传来棋子落枰的脆响。
  谢老夫人正在亭中与人对弈,见他们来了也不起身,只将黑玉棋子往罐里一丢:“可算来了,我这盘残局有救了。”
  宋家人止住脚步,谢二娘子已笑着掀开竹篓:“母亲故意输了三局,就为赖丹娘子一幅《春山采薇图》。”
  被唤作丹娘子的女先生从绢帛间抬头,腕上翡翠镯子撞得笔洗叮咚。
  宋大郎听到丹娘子的时候,身子猛然一紧,他看向珠帘后面那道模糊的身影,依稀看到那位‘丹娘子’是坐在轮椅上。
  很快他又将脑中的想法给压制了下去。
  王怀仁亲口说的丹姨已经死了,若是还活着,王怀仁不可能没有线索。
  他慢吞吞跟着丫鬟到一旁坐着,迎面就撞上了一道打量的目光。
  他抬头,竟是那位丹娘子,她眼含慈祥的笑意,对着他点了点头。
  宋大郎也礼貌点头以示回应。
  谢老太太笑着道:“早就听闻长缨书院的丹院长画技与书法了得,好不容易才排得上号,让丹院长来品品茶。”
  丹娘子报之一笑,“老夫人过奖了。”
  两人又寒暄了一会,下人来禀,到了丹娘子换药的时间,丹娘子便起身告辞。
  木质轮椅经过宋家三人所坐的地方时,丹娘子再次含笑点头,这才离去。
  宋大郎看着她的背影,心中按耐不住,站起身来拱手问道:“宋某愚钝,请问这长缨书院是何时的,先前从未听说过。”
  谢二娘子笑着道,“没听过很正常,这是近段时间县太爷新办的女子学堂,只要是喜读书的女子,不论年龄,皆可入学。”
  “那位,就是长缨书院的女夫子。”
  “女子学堂?”
  林老婆子诧异,她时常担忧着囡囡总与那些混小子凑在一处上学,不合时宜呢。
  毕竟男女七岁不同席。
  且囡囡素日爱读书,若是不让她去学堂,林老婆子也狠不下心来。
  一听到有女子学堂,林老婆子立马好奇起来,“若是想进这女子学堂,有什么条件吗?”
  谢老夫人抚掌而笑,目光转到一旁安安静静的宋明玉身上,“老姐姐,你这是在为玉姐儿做打算吧,县太爷说过,只要是想要读书的女子,不用任何条件,都能入学读书。”
  一听这话,林老婆子大喜。
  竟有这样的好事。
  宋明玉蹭蹭蹭来到谢老夫人身边撒娇道,“祖母,囡囡都好久没见你啦。”
  谢老夫人笑得满脸,谢承宇扒着屏风偷看,听到这话,猛的窜出来抱住谢老夫人的另一边大腿,小胖墩举着手要祖母抱抱:
  “我的!是我的祖母!”
  满堂哄笑。
  谢老太太最是开怀,人一旦上了年纪之后就想着含饴弄孙,看到自家小孙子这讨人喜欢的模样,谁看了不欢喜。
  索性一边手抱一个,道:“都是好孩子,都抱,都抱!”
  林老婆子表达了自己的谢意,谢老夫人听到宋家又带了一车的山货前来,还都是当今时令的山货,心中欢喜。两人说了许多客气话。
  林老婆子想到出门前的准备,揭开食盒。第一层是碧玉馄饨,透薄面皮裹着虾仁,在青瓷碗里浮沉如珠。
  第二层定胜糕染着霞色,以薄荷叶托着,竟雕成莲花模样。
  “好精巧的心思。”谢二娘子拈起块糕,“可是用了山泉水?”
  “是明玉那丫头集的晨露。”林老婆子道,“说这样做更好吃些。”
  话音未落,忽听“哇”的一声。谢承宇举着啃了一半的糕冲乖乖窝在谢老夫人身边,嘴角还沾着碎屑,他举着糕点道:“祖母!这个比樊楼的还好吃!”
  “好吃你就多吃点。”谢老夫人笑着。
  台下坐着小胖子的娘亲,眼神暗示他不可吃太多,不能再胖下去了。
  小胖子哼哼半响,看着手中美味的糕点犹豫了一会,决定转过身去,看不见自己娘亲就能继续吃啦。
  说到铺子的事,谢老夫人道:“那铺子的事你们自个拿定主意,莫要拘谨,放开了手脚去做就成。”
  谢二娘子也捂嘴笑道:“柳娘子的手艺好,到时候定能成为十里八乡最闻名的食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