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话音刚落,柳雪梅第一个出声赞同,“这主意好,囤粮的事可不能落下了。”
  在柳雪梅看来,这霜灾要是南下了,粮食就是一家人的命,必须囤足了。
  一家人商量着,宋明玉听着家里人都在认真规划着接下来的日子,一家子齐心协力,心里头暖暖的。
  她安安心心窝在林老婆子怀里,时不时挖一口蒸芋头吃。
  如今她已经成为全家‘最厉害’的人,三个小子恨不得每时每刻都围着她转,大人们也爱逗她开心。
  “有人在家吗?”
  一道陌生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一家人商量之声停止,面面厮觑。如今宋家人对不速之客都异常敏感,宋大郎站起身来,就着夕阳往篱笆墙外看去,就看到王怀仁和书砚站在外头。
  宋大郎虽疑惑,还是赶忙去开门,“王老爷……您怎么来了?”
  王老爷?
  宋家人都站起来。朱秀儿也往外看去,听到王老爷,想起那日随宋大郎去县里头打听丹小娘的踪迹时,就是一位王老爷提供的线索。
  王怀仁笑着拍宋大郎的肩膀,“擅自前来,希望不要打搅到你们。”
  宋大郎也笑,“自然不会,那日王老爷提供的旧人事迹,还未能找时间当面答谢,快快请进。”
  林老婆子看过去,她记得今日正是这个大官员站出来和那歹人周旋,才没有造成损伤。这可是自家的恩人!
  林老婆子起身相迎:“快快请进,秀儿雪梅,去烧点好菜来!”
  王怀仁爽朗一声,“这倒是不必,王某也不过是顺势而为,担不起这样的礼。”
  说着,转身指向背后的一辆辆马车,后面还跟十几个箱笼的粮食。
  “这些粮食是歹徒要求准备的,拉来拉去也麻烦,倒不如就赠予你们,做个补偿。”
  这话说得宋家人大惊,林老婆子惶恐摆手道:“这可使不得,这么多粮食,无功不受禄,我们是万万不能拿的。”
  书砚开口:“宋家嫂子,你们就收下吧,我们老爷是朱秀儿母亲的旧友,这也算是一些心意了。”
  林老婆子看向朱秀儿,询问她的意见。
  朱秀儿开口道:“王老爷,心意我们领了,但是这粮食是不能万万收的。”
  顿了顿,她继续道:“今日放火烧山这事,闹的人尽皆知,二房那边的人出去随便说几句,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咱们家有粮食,如今更是遭了记恨…”
  “眼下要是再收下这这么多粮,还不知道要发生什么,还是踏踏实实的,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也能安稳一些。”
  王怀仁听到这话,摸着胡子点头,“还是你们想得周到,王某未经深思,真是冒犯了。”
  宋老汉热情开口:“哎哎!冒犯可称不上,可别说这种话,今日还得感谢您帮忙周旋解围,这天大的恩情,咱们还想着该如何报答……眼下晚食也快好了,先吃饭再说吧!”
  就连家中几个孩子都接着话茬纷纷开口:“王爷爷留下来吃饭吧。”
  宋知文掰着手指头大声道:“我娘做的饭可好吃了!有蒸芋头,山药炖蘑菇,罐子肉……还有好多好多!”
  一家人热情不已,王怀仁脸上的笑也更真切,本想客套两句,但拒绝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当下便被宋家人给迎进了屋子。
  书砚也被迫跟着落座,他有些局促:“我…我怎么能跟老爷一同上桌,这不合规矩…”
  王怀仁按住他,“什么规矩不规矩的,这又不是在那座深宅大院里,我都说过多少次了,以后在我面前不要顾及那么多有的没的。”
  书砚感动:“老爷…”
  “菜来咯~”
  柳雪梅将菜端上桌来,掀开盖子,热气腾腾的香气立马充盈了整个屋子。
  三个小子最是夸张,看到有大鱼,纷纷大叫起来:“要吃鱼,要吃鱼!”
  林老婆子笑着先给每个小孩都盛了一碗汤,“都吃,都吃!”
  王怀仁看着这一幕,眼里不知觉有些热泪。这样温馨美好的日子,他多少年没有见过了。
  宋大郎给王怀仁倒了一碗酒,“这是咱们村西头的老赵家自产的,味有些冲,但好歹也是酒,农家人别的没有,就这些东西多,来,您尝尝。”
  王怀仁再也没有拘束,笑意直达眼底,端起大碗一饮而尽。
  几个大男人喝了酒就敞开心扉,勾肩搭背说着话,时不时大笑,娃子们自顾自盯着桌面上的饭菜吃着。
  如同往日那般,时不时冒出几个奇怪的问题。
  宋知江抬起圆圆的小脸看向朱秀儿,“娘,为什么大鱼煮熟了是这个味道呀?好好吃。”
  朱秀儿道:“煮熟了当然是这个味道。”
  宋知江:“那为什么大蘑菇不是呢?”
  朱秀儿:“不同的食物煮出来味道当然是不同的,江哥儿长大了就懂了。”
  宋知江点点头,过了一会又疑惑闪着亮晶晶的眼:“咦,不对,那为什么猪肉和……”
  朱秀儿赶紧夹一筷子菜到宋知江碗里,“快吃饭,饭桌上不能多说话。”
  宋知江“哦”了一声,扒拉了两下饭菜:“为什么饭桌上不能说话呢?”
  朱秀儿懒得搭理他:“……问你爹去。”
  ……
  王怀仁边聊着天边吃菜,他不得不承认这烧菜的手艺是真的好。
  他自从做官以来,尝过的山珍不计其数,却都不如这一道小小的农家菜美味。
  这其中的烟火气,是他很久都没有感受过的。
  王怀仁笑着,“这些菜味道真不错!”
  柳雪梅别的什么不会,就厨艺好一些,此刻听到赞美,也是开心,连忙道:“都是平日里自个琢磨的罢了,王老爷喜欢便多用些。”
  书砚被这一家子浓浓淳朴的气息给感染得想流泪,只顾埋头猛吃。
  王怀仁看着四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子,起了逗弄的心思问:“你们如今都几岁了?”
  四个孩子齐齐抬起头来,懵懂着看王怀仁,宋知江首先道:“我六岁了。”
  又指了指一旁的云哥儿,“这是我弟弟,我们同岁。”
  云哥儿不乐意了,“江哥儿,我也会介绍我的岁数,不用你帮我说。”
  宋知江夹了一筷子的鱼放到云哥儿碗里,“哎呀,我这不是怕云哥儿来不及说嘛,云哥儿别生气…”
  云哥儿哼哼两声,也没计较。
  宋知文从饭碗里抬起胖乎乎的小脸:“我今年四岁。”
  宋明玉也道:“囡囡五岁啦。”
  王怀仁笑呵呵的,越看几个孩子心里越是喜欢。一顿饭吃得快,用完饭之后,王怀仁恋恋不舍道别。
  坐上马车,手里头还拎着两罐烧刀子酒,看着宋家人的身影越来越远。
  王怀仁落寞地放下马车帘子。
  书砚不忍心看他这个样子,小心翼翼道:“老爷若是不舍,咱们以后可以常来。”
  王怀仁抬眼看他,“怎么个常来法?”
  书砚认真道,“咱们就说想小公子了,想去探望一二,还可以说是因为丹…”
  书砚的话止住了,看着王怀仁越来越落寂的表情,终究没有再说下去。
  要不是现在在马车里头,他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他怎么又忘了,丹娘子是老爷一辈子心头的痛,是不能提的……
  *
  几日时间一晃而过。
  这几日宋家二房大门紧闭,一丝风吹草动也没有,匆匆给宋二河办了一场简单的葬礼,便关起大门,任凭村里头的好事者怎么打探,也挖不出一丝消息。
  平日里还时不时能听到冯翠花、钱小芬二人和村里和其他长舌妇骂战的声音。村里人出门遛弯,意识到没有热闹可看了,还有些不太习惯。
  王大花磕着瓜子,‘呸’一声吐在地上,一边说着当日放火烧山的事。
  宣扬得人尽皆知。
  晚饭后没事干的时候,就往村头的的大槐树下一坐,和几个长舌妇一起,就开始讨论起宋家二房那些破事。
  二房的人虽然安静了下来,但也会出门找山货,去镇子上换钱买粮食。听到村里头愈演愈烈的声音,钱小芬终是忍不住了。
  抄起扫帚就出了门,怒气冲冲来到大槐树下,“王大花你乱说什么!你哪只
  眼睛看到是我们家放的火!”
  “退一步说,要真是咱家放的,县太爷能这么好端端地将咱们放回来吗?”
  “我呸!说话不过脑的玩意儿,就算是个直肠子也不能用嘴拉吧!”
  王大花见自己掉面子,也不甘示弱,嚷嚷回去:“还在这抵赖,我们亲眼在山脚附近看见了你的汗巾子,不是你还能有谁!”
  说着,王大花意味不明看了她一眼,“我还听说,某人当年也是使了一些手段才嫁给宋大海的,不会现在故技重施了吧,现在又是勾搭上了哪个汉子?”
  钱小芬大叫着要扑上去,“王大花,我让你乱说话!我让你满嘴喷粪!我撕烂你的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