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太子 第275节
这工程,说是争分夺秒也不为过,但能有现在成绩,苏子籍也是直到听到了汇报,才真的松了口气。
岑如柏在一旁察言观色,说:“公子,别的郡府,扑灭蝗虫的情况就没有那样好,许多庄稼被吃光,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虽顺安府在蝗灾爆发后也损失不小,但是,有一斗蝗虫换一斗粮,就立刻安抚住了人心。”
“再有,府里也格外重视补种的事,哪怕是没了粮种,也可从官府登记,领粮种下去补种,现在又有水利工程以工代赈来领粮,莫说是跟别的郡府比,就是跟本地往年比,现在百姓们的生活,也要好上了一些,得到了改善。”
“原本一有天灾,饿殍遍野,现在却反过的比以前好,这些,都是因公子您和祁大人来到顺安府做的实事,百姓现在都很感激您和祁大人。说是没有您跟祁大人,就不会有现在的府内之景。”
这种虽关键时刻不顶用的虚名,但对想做出一点事实的人来说,其实还是有着一点鼓励作用。
苏子籍虽属于成大事不拘小节,并不是十分看重官声的人,可但凡正常人,就不会喜欢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人,他做了这些,虽不求百姓感激,但他们真的感激,心情也自然不一样。
最让他高兴的其实还是工程能提前竣工。
“这可不是我的功劳,是祁大人指导,也是你们用心。”
苏子籍打起精神,吩咐:“今天凡在工地上干活,每人都赏半斤酱肉、一碗黄酒,以犒劳大家!”
随着命令传开,顿时就听到了一阵阵欢呼声。
在工地上干活,虽能吃饱,但也都是吃的粗粮,莫说是肉了,白面馒头也很难吃到的,现在一下子每人赏半斤酱肉,所有人算起来,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至于你们,督促主持有功,在水利完成,本官也会给你们优评。”
大郑的吏员主要分四等:差役、司吏、典吏、令吏。
其晋升非常困难,就算在没有发生候缺等待以及丁忧回籍守制等以外的情况下,从差役升至令吏,都要9年时间,即便是令吏和副巡检一样,也仍旧是不入流,但有希望进一步,跻身于官员行列——巡检、司户等职。
有着上官的嘉勉,其过程当然要顺利不少,在场的小吏都是惊喜,连忙拜下:“谢大人恩典。”
婉拒了几个官吏的小心翼翼邀请,苏子籍让岑如柏代替自己出席工地上简陋的酒宴,他回到办公棚里,坐进竹藤编着的靠椅,从怀里掏出一叠文稿,随后翻阅了起来。
看了便知,这的确是周夫人所说的祁弘新的做官心得,但又不仅仅是心得。
“字字都渗透着祁弘新的忧患、苦闷,这份心得笔记,已不仅仅是做官的经验了,而更像是将整个官场人生的那些感悟、痛苦、期盼,以及试图要走的前进的道路,都隐隐写出了。”
第483章 决断
“这样一份笔记,难道不该是传给他自己的儿子,更符合这个时代的世情?”
“之前时,我与他之间虽有合作,但他对我有忌惮,有怀疑,有猜忌,甚至是在行事作风上也截然不同,他难道对我不该是不满更多一些?”
“竟然是期盼更多?”
抱着复杂的心情,苏子籍垂眸看着,好一会都没有动。
又过了一会,有人从这处临时住所的外面经过,说话声惊醒了苏子籍,苏子籍将这叠文稿放到了一侧,起身取出了一本书籍,翻出了一张夹在里面的,早就准备好的单子。
这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都是见到祁弘新后,祁弘新所做的出格的事。
大的有杀人,小的有辱骂呵斥下官,行事嚣张,毫无心胸。
而什么挪用省银,这也都是可以查明的罪名,一查一个准。
在苏子籍的眼里,这些句子,代表着一把把刀,是可以捅向祁弘新,可以让祁弘新立刻见血,甚至满门覆灭。
“我该拿他怎么办?”看着这单子,苏子籍犹豫着。
这些罪名,其实搜集起来并不难,以祁弘新的行事,在到了顺安府后,处理事情上,都有不少出格,把柄真是随便一捞就能捞出几个来。
“以前我也觉得,不请旨杀掉了五十三人,这是大罪,完全可以削职甚至是入狱了。”
“现在经历了官场,就觉得可笑。”
“杀人从来不是事,特别是涉及叛乱的情况下,以这事递上去,怕哪怕有着我的隐秘身份加成,也不是很顺利。”
“肯定有人会为之说话,这说话不是为了祁弘新本人,而是为了以后地方官平息叛乱的考虑。”
“要是因这获罪,谁敢果断镇压民乱?”
“要是不能果断,朝廷大局谁来维持?”
“相反,挪用省款,事件简单明了,违反程序,更容易一奏一个准。”
可以说,蝗灾已过,水利将成,祁弘新的利用价值已经没有了,苏子籍经过了官场历练,已懂得怎么样将祁弘新彻底踩进泥潭里,而他,也的确有这资格,一锤子将祁弘新从知府位子上砸下来。
无需一下子锤死,只需要锤出裂口,让看似钢铁一般执拗而坚不可摧的人,裂开缝隙,自然就会有人蜂拥而至,将其四分五裂,撕成碎片。
可苏子籍犹豫了。
他的眼前浮现出了祁弘新当日转身离开画面,以及刚才睡梦里甚至撑不起衣服的枯瘦身体。
“可是,为太子复仇,是现在的大义。”
“说不定皇帝都盯着,要是罢手,会不会功亏一篑?”
“罢了。”
“敌之英雄,我之仇寇,我之英雄,敌之仇寇,要是敌人,我还不至于矫情留手,可非我之敌人,对这样的人,要我下手,我还是不成。”
“就算是功亏一篑,也总有办法弥补,却万万不能抹了我的心。”
最终苏子籍轻叹一声,将这张准备好单子,用火折点燃了,看着它一点一点烧成了灰烬。
其实单子上记录的这些,他早就记在了脑海里,可这种点燃烧干净的行为,正是做给他自己看,这是他下的一个决心。
苏子籍走到桌前,待心神稍定,取水在砚台上倒了点,拿着墨锭一下下缓慢的研磨起来。
墨水渐浓,他腹稿已成,在几案上铺开了纸,拈起柔毫舔墨。
“【书法】11级(3335/11000)”
苏子籍此时文才,几行秀润华美,正雅圆融的字,就行云流水的流淌了出来,不急不徐写了奏折。
前面如实写了自己到了顺安府,所见的祁弘新的行事,但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心态去写,给人的感觉也自然有微妙的不同。
他不含感情的描述了治蝗和水利的事,最后说着:“臣以为,度事论人,不仅仅在于当时,尚问以后。”
“祁弘新之心,可谓忠矣,现此员形销骨立,或寿不久矣,或可表彰,此事非臣所能议,请旨办理。”
写完,放下笔,苏子籍又读了一遍,怔怔出神。
现在能写奏折递去京城,还知道其中隐情和不得不这样做的隐情的人,也就只有苏子籍一个。
别人要么是非顺安府的官员,没权利插手。
要么就是对祁弘新有着意见,不上奏一本落井下石就不错了,根本就不可能上折子说情。
再有,就算有人上折子说情,又有几人能抵得自己更有说服力,也更能体现出真实性?
奏折一上,就再无返回余地,苏子籍没有立刻唤人上折,深呼吸了下,重新回到桌前,提笔又练了几张字,这才平静下来。
“虽祁周氏给了我文稿,可这一点文稿的经验,现在我还真不放在心上。”
这是实话,在秀才举人时,文稿的经验很重要,但是到了现在这位置,获得却也不难。
“而是祁弘新这样的人,虽我理智明白,不得好死是理所当然,可对这样的人,还真不能就落井下石。”
“虽为太子复仇的事是无法完成了,可真为了复仇就能害了这样的官员,连我自己都要看不起自己了,那与齐王之流,又有什么区别?”
“连曾念真都能坚持本心,何况是我——不过这些其实都是狡辩,看来我还是矫情又天真。”
苏子籍苦笑一声,却不再迟疑,将奏折放进小匣子里,亲自上了锁,唤来一个亲兵,让其唤来工地上巡视的巡检司的巡检。
不一会,那奚巡检就过来了。
苏子籍将匣子交到对方手里,说:“这是我写给陛下密折,还请差人立刻送往京城。”
巡检司在关键时刻,也是需要充当这种送折子的角色。
奚巡检立刻应了,眼前的这位代理府丞,可还有着朝廷观察使的身份,这身份虽无品,可严格来说算是钦差,钦差的密折要通过巡检司的手送回京城,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等人走了,苏子籍这才取过了刚才祁弘新的文稿,只是一拍,就看见这半片紫檀木钿窜起:“发现祁府文稿,是否汲取经验?”
“是。”
“祁府文稿已习得,【为政之道】+3000,5级(4095/5000)”
苏子籍却没有喜色,目光幽远的看着工地上的喧哗:“祁弘新,现在我们两清了。”
第484章 三折
八月·京城
酷热天气在七月末就已席卷了京城,八月更被闷热笼罩,大凡京城,人口必稠密,街巷胡同栉比鳞次,更显的酷暑。
大郑海运漕运都通,一船船的西瓜和竹扇、蒲席、凉枕、金银花等解暑品运来,一到码头,立即就被一抢而空。
而大户,凡是有财力,早早准备了冰,光这一段时间的消耗,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皇宫除了皇帝、皇后所在的宫殿,别的宫殿里的妃嫔,也都按着份例领着过夏的冰块。
往年时,吴妃宫里也是一派繁盛景象,根本不需上面的人说,下面的人就已是早早将上好冰送去了。
可今年,因吴妃失宠,到了现在,都被禁足,闭门思过,皇帝也再没去过披香宫,下面的人对披香宫的态度,也渐渐变了。
不是这个东西欠缺了份量,就是那个东西是给的次品,就连冰块,也都是只符合份例数量,多余一块都没有
想要更多的,花银子都要比别的主子多花一些才能买到。
这日子过的也是着实憋屈。
但吴妃却勒令披香宫的人不准将消息泄露给新平公主知道,免得新平公主又跑去找皇帝,大吵大闹,反而惹祸。
可吴妃不愿意女儿再惹祸,往日眼红她们母女得宠的一些人,却乐得看她们继续倒霉,偷偷将消息传了出去。
这不,新平公主又跑来前面求见了,让正在批阅奏章的皇帝微微蹙眉。
“让她回去!”
不是不疼爱这女儿,只是一看到她,就立刻能想起当日的事,想起苏子籍,进而想起十几年自己下令灭了太子一家,这都让皇帝感到不悦。
而皇帝作一国的最高统治者,在这种私事上,当然有着足够权利去任性,哪怕是迁怒曾经疼爱的女儿,在别人看来也是理所当然,必是这个公主行事荒唐,终于惹怒了陛下。
在皇帝面前伺候的赵公公,立刻恭敬应声,慢慢退出去,出了御书房,快步向外走去,一到了外殿的外面,看着在烈日下晒得小脸都红了的新平公主,赵公公没有像有些大太监那样露出轻慢,而是恭敬一礼,在态度上没有任何可挑刺儿的地方。
“公主殿下,陛下正在忙着政务,实在是没时间见您,要不,您过段时间再来?”他小心翼翼劝着。
“你这老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