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在政治上,柳宗元与韩愈都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他们的仕途也都很坎坷,却从未放弃对国家百姓的关注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这种坚定的政治态度不仅体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二人的关系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共同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他与韩愈合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下了600多首诗文,但他的散文更加出色,不仅论说性强,而且笔锋犀利,讽刺辛辣。他的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后世公认为“游记之祖”!】
  【柳宗元的文风与他一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公元773年,柳宗元出身于河东柳氏,他的母亲来自范阳卢氏,两家祖上都曾世代为官。】
  评论区
  “他的七世祖柳庆曾任北魏侍中,封济阴公。他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高宗朝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曾任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堪称世家贵子!”
  “在唐朝能出头的大都是世家子弟……”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深有感触。】
  【九岁时,柳宗元遭遇了建中之乱,他跟着皇帝、百官一起逃出长安。建中四年,叛军围城,德宗命令泾原士兵平叛,却没有给他们应有的待遇,导致泾原兵变,德宗被包围在奉天城中长达一月之久。】
  【为了躲避战乱,年仅十岁柳宗元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幼年时亲历藩镇割据的战火对柳宗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终其一生,他都在为反对藩镇割据,支持国家统一而努力!】
  【少年时期的柳宗元常年跟着父亲宦游各地,对唐朝各地的现实情况很是了解,养成了他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
  【公元792年,20岁的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次年进士及第,名声大振!】
  【公元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成功高中,被授予集贤殿书院正字的职务。】
  【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此时已经是德宗晚年,柳宗元任监察御史里行,与官场上的权贵交友更广,也对当时的政治黑暗深有感触。】
  【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继位为帝。顺宗登基后,重用王伾、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改革朝政: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弊政,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史称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的结果我们都知道,随着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联合反对改革的朝臣和外藩,逼迫顺宗禅位,拥立太子李纯为帝。王叔文、柳宗元等人都被革职流放,王叔文、王伾不久就被赐死,历时180天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还不等他到达邵州,他就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在湖南省,当时还没有经过南宋时期的发展,长江以南的地区都是流放犯人的蛮荒之地,所谓的“夷獠之乡、卑湿昏雾”。】
  【柳宗元本是从六品上阶的礼部员外郎,永州司马也还是从六品上阶,从明面上看,柳宗元的官阶似乎并没有降低。】
  【但柳宗元的永州司马,还有个不能忽视的注脚:同正。即在原有的编制之外设置,享受同正式官员一样的待遇,但并不能取代原有的州司马职务。】
  【柳宗元在给好友的信中写到:“无分毫事,坐食俸禄”,与他一起被贬为司马的八个人都是这种拿着俸禄,却无所事事的闲差……】
  评论区
  “本打工人慕了……”
  “但柳宗元显然跟我们不一样,他有政治抱负,却被唯一的老板闲置,人生一眼就能望到头,这对于一个胸怀大志,曾大权在握的人来说就太残忍了!”
  “唐代官员的俸禄来源分两种,京官由中央财政直接拨款,外官则由地方自筹。像柳宗元这样的左降官,照例由户部从结余的人头经费中拨付。”
  “柳宗元后来还专门给户部上过状子,说可以将左迁官的职务落实,不用发空头工资,每年能为国家省出好几万贯呢。”
  “这就是老板最喜欢的员工啊(狗头)!”
  ……
  【之后朝廷还特意下令,即便是大赦天下,八司马也不在其列!可以说,他们的命运已经被定死了……】
  【不到半年时间,柳宗元的母亲就去世了,但被贬官永州,过着变相囚犯生活的柳宗元根本没有资格回乡丁忧,为母守孝。】
  评论区
  “名为贬官,实为监禁,怪不得白居易听一首琵琶曲都要恸哭:江州司马青衫湿……”
  【也无怪乎柳宗元会万念俱灰的写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这是诗人幻想中的境界,如同《桃花源记》一般,隐含着对现实的不满。】
  【在永州被管制、软禁的十年时间,柳宗元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写在文章中,间接催生了一位“唐宋八大家”!】
  【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柳宗元寄情于山水,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用山水游记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永州八记》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诞生的!】
  评论区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心境凄凉,就连游玩的景色都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的。”
  【柳宗元并没有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失意中,长期身处地方,他敏锐的发现了当时的社会积弊,写下了寓言故事《三戒》。】
  【《三戒》取自《论语》“君子有三戒”之意,作者通过麋、驴、鼠这三种动物形象,借题发挥,揭露了当时一些达官贵人、得意小人的丑态,并预言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临江之麋》中临江之人捕获麋鹿,自小畜养。麋鹿依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还将外犬视为同类,忘记自己身为麋鹿的身份,结果被外犬所杀。讽刺了那些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和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最终招致灭亡的人!】
  评论区
  “未经教化的麋鹿如何能知晓敌友?在主人的庇护下如何能知道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这就是一个没有认清自己,也没有认清他人的白痴。”
  ……
  【《黔之驴》:黔地本无驴,有人船载以入,放之山下。老虎初见驴,因畏惧而不敢接近,后观察发现驴并无异能,认清了它的本质以后,终因驴发怒而将其杀死。】
  【讽刺了那些外强中干,无能又肆意逞志的人。影射了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士。】
  评论区
  “黔驴技穷!”
  “驴是善良的,他不会阿谀我诈,不会争权夺利,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的化身。虎却是强势的,就像是宦官藩镇等黑恶势力。”
  “黔驴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他本应该去耕田,却被主人闲置。他还没有学会格斗,就要与凶猛的老虎斗智斗勇……”
  “寓言故事能解读的角度很多,也正因为这篇文章,驴从此变成了愚蠢的代名词。”
  “以至于后来宋太宗的驴车漂移被人嗤笑了千年……”
  赵光义:太宗……是在说朕?
  其他宋朝皇帝:不要怀疑,其他人也没有您的本事啊!
  第374章 中唐文学
  【在《永某氏之鼠》中,柳宗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永州某氏因畏日而爱鼠,不允许下人养猫犬,导致鼠患成灾。某氏迁徙后,新居者杀鼠如丘。】
  【此文讽刺了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纵恶逞凶的封建官僚,和被权势者豢养的鼠辈。远君子,亲小人的昏庸之主任人唯亲,为老鼠提供了地位和特权,老鼠得此机缘便肆意妄为,惟利是图,巧取豪夺,祸国殃民!】
  【他们白天前呼后拥,大摇大摆,招摇过市。夜间还要“窃啮斗暴”骚扰百姓,鼠洞内积聚了大量的财物,无一不是“民脂民膏”。但由于主人的庇护,他们得以逍遥法外,永某氏与老鼠就是一丘之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