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桓帝通过党锢打击士大夫,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皇权,但他将国家大事交给宦官,也让宦官集团的权利急速膨胀,为东汉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刘彻:“他怎么就敢将所有权利交给宦官!”对于一个多疑的皇帝来说,权利的缺失是不可想象的。
  卫青:“那些小人时常在桓帝耳边进言,说话好听,又会来事,自然就得了桓帝信任。”
  主父偃:“忠言逆耳,宦官只会说顺耳的话,朝臣却总是劝谏。”
  刘志却觉得自己的计划并不坏,反正宦官都是残缺之人,他们又不能登上皇位,只要不威胁到朕座下的龙椅,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就在朝廷宦官集团与士大夫明争暗斗之时,东汉的边境也不稳定。】
  【北边有鲜卑袭扰,西边是羌人作乱,但东汉的军事力量一如既往的靠谱,段颍平定了羌乱,张奂扫平了鲜卑,种暠平定了西北……讨伐北虏,平定南蛮,击破扶余,稳定西域,各地的零星叛乱都被一一平定,边疆恢复了稳定。】
  评论区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刘邦:乃公就当这是夸奖吧。
  刘秀:外患不值一提,朝中也有忠君爱国之士,唯一的问题就是昏君!
  刘秀回忆了一下桓帝之前的几任帝王,从章帝刘炟开始,每一任皇帝都是幼年继位,太后秉政,权臣当道,很多皇帝没有长大就夭折了,能够长大的皇帝灭了权臣,还来不及亲理政事,就死了。
  接下来又是小皇帝上位,太后秉政,权臣当道……
  唯有一个邓绥执政贤明,为天下殚精竭虑,公而忘私,比大多数皇帝都做得好,这才换来了十多年的安稳!
  结论:与其寄希望于一个投胎技术高明,却不知能不能长成的皇帝,不如好好遴选一位德行出众,家族清正,有执政能力的皇后!
  第127章 东汉末年
  【为了应对频繁的天灾与边患,东汉国库入不敷出,桓帝只能向诸侯豪强借粮救灾,减少公卿以下大臣的俸禄,又重操祖宗旧业,卖官鬻爵,将关内侯、虎贲郎、羽林郎等官职明码标价。】
  “祖宗”刘彻:好的不学……而且,朕卖的都是虚衔,你连关内侯都能售卖,怎么不将皇位卖了!
  刘秀在瘸子里面拔高个,努力寻找他的闪光点:“他能看到百姓的苦难,借粮救灾,还是值得肯定的。”
  刘庄却怒道:“诸侯王享受朝廷的供奉,难道不应该共度时艰!若是大汉亡了,你们的荣华富贵也会烟消云散。”
  诸侯王:“不不不,能享受一天算一天,想那么长远做什么!”这是沉迷享乐,不理世事的。
  “又不是只有本王存着粮食,其他人不出,本王也不出!”这是眼界不行,斤斤计较的。
  “眼看着天下要大乱,这些粮食可是我的本钱,怎能浪费。”这是野心满满想要在乱世分一杯羹的。
  【顺帝刘保改革的察举制也没有得到继承发扬,桓帝时的选官制度极其混乱,高门世族互相勾结,再加上宦官乱政,选官只看权势地位,而不是其才学品行。】
  【当时有一首歌谣是这样说的: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地良将怯如鸡。】
  开创察举制的刘彻失望的闭上了眼睛。
  陈蕃沉沉的叹了一口气,他就是因为选举之时刚正不阿,得罪了权贵子弟,再次被诬告罢官。
  在桓帝朝当官也太难了!
  要不违背自己良心在桓帝朝当官更难!
  【桓帝刘志还崇信佛道,他是汉朝第一个信佛的皇帝,他希望能借此求得长生,可惜当时的人就曾劝谏:陛下,佛道两教都崇尚清静无为,节制欲望,不能杀戮,而你却好色成性,毫无节制,严刑峻法,苛政嗜杀。违背了佛道两教的教义,还想要得到他们的庇佑,陛下您想的真好!】
  评论区
  “哈哈哈……”
  “做梦去吧,梦里什么都有。”
  ……
  刘志:“朕是天子!朕即天下!整个天下都是朕的,朕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
  可惜天上没有神佛,若当真有神佛怕是也要降下天罚惩罚你。
  桓帝一朝的臣民彻底失望了,当年桓帝奋起反抗,诛杀梁冀之时,他们还满怀期待,以为将要迎来一个清平盛世。
  可是,朝政大权却被五个宦官窃取,便是后来贬黜了这五个人,还有其他后继的宦官,他们贪婪无度,擅权秉政,一边奉承谄媚皇帝,一边压迫残害百姓。
  刘备:“桓帝本可以挽救这一切的,他有能力,有威权,能诛杀梁冀,却贪图享乐。将国事交付宦官,终究酿成大错。”
  刘志:“朕只要能坐稳皇位就行了,至于其他事情,朕为何要管。”
  皇帝光明正大的摆烂,即便有忠心正直的臣子也无力挽救了!
  【永康元年(167年),刘志去世,享年三十六岁。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恢复大汉与天竺罗马的朝贡贸易,但他好色成性,三立皇后,宠信宦官,一手掀起了汉末的党锢之祸,引发朝野动荡。】
  评论区
  “桓帝的第一任皇后叫梁女莹,是梁太后和梁冀的妹妹,她无才无德,貌若无盐,却仗着兄姐的权势在后宫中称王称霸,奢靡浪费,无恶不作,凡是受宠或怀孕的妃子都被她害死了。”
  “他的第二任皇后叫邓猛女,是邓绥的侄孙女,她的母亲改嫁给孙寿的舅舅梁纪,也算是梁冀的派系。桓帝虽然灭了梁冀,却也不妨碍他继续宠爱邓猛女。梁冀死后,邓猛女被立为皇后,她仗着皇帝的宠爱和皇后的位置,在后宫中称霸。”
  “但好色的桓帝是不会为一个皇后停留的,他的后宫有五六千宫女,都是预备役贵人美人,这自然会引起邓猛女的嫉妒。在与桓帝新宠交锋中邓猛女落败,在加上她色衰爱弛,最终还是被桓帝废了,她的家人也都被牵连至死……”
  邓猛女拍案而起,她要去找皇帝,问问皇帝为何要这样对她。
  当年,她因陛下宠爱被梁冀记恨,梁冀派人刺杀她的母亲,陛下才会愤而决定诛杀梁冀。
  这才过去几年,陛下就将她抛到脑后了!
  邓绥:“朕没有这样的侄孙女!”
  恃宠而骄,愚蠢无脑,哪有点母仪天下的样子!
  对于刘志这样的人来说,他的心中只有皇位,梁冀威胁到了他的皇位,他才会诛杀梁冀,但邓猛女却始终不明白这个道理。
  寄希望于一个好色天子的爱,她终究会被伤的体无完肤……
  “刘志的第三任皇后是窦妙,她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窦融的后代,父亲是窦武。她虽然成为皇后却不得刘志的宠爱,刘志当时喜欢的是身份低微的田圣,在朝臣的劝谏下才立窦妙为皇后。”
  “刘志还喜欢将后宫的女人聚集起来举行不可描述的宴会,让他的亲信大臣与那些女人亲密接触,他在旁观看。”
  ……
  汉朝之前的帝王都看呆了,皇帝还能这样当!
  刘彻嘲讽道:“这个皇帝当得,可比朕快乐多了。”
  只要不担责任,就能肆无忌惮!
  【刘志没有儿子,窦太后与父亲窦武商量,立渎亭侯刘宏为帝,刘宏时年十二岁,是为汉灵帝。】
  【大将军窦武因册立皇帝的功劳加官进爵,窦家满门荣耀,权倾朝野。】
  刘彻:“幼主当朝,太后秉政。”历史上朕的做法没有错,立幼子就要杀其母——但那样又会带来权臣废立皇帝。
  刘秀:“这个窦氏不会又是另一个梁氏吧!”这都第几次了,他都快要麻木了……
  刘庄:“后宫五千女人居然没有一个儿子!”朕都有九个儿子。
  刘炟:“这个刘宏难道又是朕的玄孙!”还真是!
  ……
  【窦太后任用帮助她成为皇后的陈蕃为太傅,与外戚大将军窦武一起主持朝政。但窦妙却又宠爱汉桓帝的乳母赵娆,两人日夜不离。中常侍曹节等人与赵娆交好,争相讨好窦妙,得了高官厚禄,引起窦武陈蕃的不满。】
  窦武:“宦官都不应该存在,把他们全杀了天下才能安宁。”
  窦妙:“自元帝开始,就有宦官秉政,宦官有好有坏,怎么能全都杀了,杀掉其中有罪的就够了。”
  【窦武、陈蕃共掌朝局,任用天下名士,重新启用李膺等党人。他们多次上奏请窦太后诛杀宦官与赵娆,但窦太后犹豫不决。】
  刘肇:“没想到这个外戚还不错。”
  邓绥:“尚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也可能只是为了争权夺利才与朝臣合作,对抗宦官。”
  ……
  评论区
  “窦武算是个好外戚吧。”
  “他任职期间,征召天下名士为官,还将自己得到的封赏都送给了太学生。”
  “他廉洁奉公,不收贿赂,遵纪守法,将自家的粮食都施舍给灾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