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这是她过去不敢想象的安稳生活。
【建武二年,正月,郭圣通的舅舅真定王刘杨谋反被杀。六月,郭圣通被立为皇后,嫡长子刘疆为太子。】
刘彻:呵,他可太理解刘秀的决定了,皇后之位是荣耀也是筹码,可以彰显皇帝的喜好,也能维系君臣关系。
他当年决定立卫子夫为皇后,不仅是因为卫子夫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儿子,也想要提高卫青的地位,让他可以名正言顺的统帅大军!
始皇:“用裙带关系维系朝廷稳定,终会被反噬。”
强大的帝王应该应手掌乾坤,一念生死,而不是受制于人!
光武朝。
当年被立为皇后时,郭圣通满心欢喜,觉得陛下没有因为舅舅谋反而株连自己,还因祸得福成为皇后,他们之间情深意重。
后来郭圣通才慢慢明白,舅舅虽然死了,但河北的势力依旧以舅舅为主,为了安抚河北地区的豪强,她才成了皇后。
但,这样的皇后之位终究无法长久!
当时国朝新立,人心不安,刘秀的皇帝也不安稳,为了安抚众人,刘杨虽然被杀,但刘杨之子依旧继承了真定王位。
等到刘秀皇位稳定,天下一统,便不需要用皇后之位稳定人心了。
【郭圣通成为皇后,刘秀又觉得对不起阴丽华,对阴丽华更加宠爱,郭圣通渐渐被冷落。建武九年,郭圣通失势。就在这一年,阴丽华的母亲、弟弟被强盗杀害,刘秀更加愧疚,下诏称阴丽华宜立为后。】
评论区
“这个男人想要在两个女人之间寻求平衡……”
【建武十三年,刘秀封赏外戚功臣,皇后的亲弟弟郭况却只得了一个城门校尉的官职。】
【建武十四年,郭圣通失去宠爱,她背后的河北势力与阴丽华背后的南阳势力针锋相对,太子刘疆的辅弼也渐渐失势。】
刘邦:“他到底在等什么,既然已经决定废后,为何还要这样摇摆不定。”
吕雉:“刘秀尚未完全掌握朝堂,他不希望废立太子引起朝廷动荡,他要求一个安稳。”
就像历史上刘邦因为刘盈的势力增长,不得不放弃废立太子一样。
刘家的皇帝很少意气用事。
【建武十五年,刘秀颁布政令,令各州郡清查田地人口,便于征收赋税,最重要的是将豪强地主手中藏匿的土地、奴仆找出来,限制豪强的势力。乱世之中,无数大地主拥有自己的武装,隐瞒田地与人口,成为当地的土皇帝。他们用武力对抗朝廷的官吏,与部分官吏勾结瞒报少报,这些份额都被分摊到普通百姓身上,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
【建武十六年,刘秀收到密报,“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东海王刘阳揭破了这件事:河南洛阳身处朝廷中心,当地的田地都在朝中大员手中;南阳是刘秀的家乡,田地都在刘秀的族人亲戚手中,这两个地方不能细查!】
【此事引起刘秀的警惕,他加大核查力度,以“度田不实”之罪,杀了十多个朝廷高官。引发了地方豪强叛乱,许多百姓不明就里被裹挟着加入反抗朝廷的武装,刘秀只能派兵镇压……】
【刘秀让功臣安享富贵,用文官治国,又设置台阁,架空三公的权利,将皇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经过度田,刘秀又打压了地方豪强的势力,震慑朝堂,真正成为了手握天下独断专行的天下之主!】
刘邦:“原来是在等这个……”
【建武十七年,刘秀以郭圣通常常怨怼,有“吕霍之风”,担心她会在自己死后,苛待阴丽华和她的孩子,决定废后,立阴丽华为皇后!】
评论区
“刘秀担心他死后郭圣通会成为下一个吕雉!”
“可是,郭圣通还没有刘秀寿命长。”
“后来他把吕雉的神位移出了高帝庙,退吕奉薄。当时郭圣通已经死了,他是想警告郭圣通的儿子们不要争夺皇位。”
刘秀:……
朕还没有做这些事,为何要是受这些罪过!
朕不想自家骨肉相残,不想宫中出现流血事件,难道不对吗!
吕雉冷哼一声:“优柔寡断,还想要两全其美,哪有这样的好事!”
刘邦则嘿嘿一笑,“这个霍应该是霍光之女吧,她可不能与你并列。”
【废立皇后之后,刘秀又觉得对郭圣通有些愧疚,于是便尽力补偿她的娘家人,郭圣通的弟弟得到了迟到多年的侯位,郭圣通也被封为中山王太后。】
评论区
“皇帝还活着,他的妻子就成了太后……”
“刘秀在两个女人中间寻找平衡,成为皇后就要被打压,失去后位反而能惠及家族。”
“废后之后,刘秀经常去郭家做客,每次都要公卿作陪,以示恩宠。”
“郭圣通哥哥郭况的儿子娶了阴丽华的女儿,成了驸马,刘秀是真的希望郭家和阴家能成为一家人啊。”
“郭况凭借刘秀的赏赐成了洛阳大富。”
“郭圣通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刘秀还亲自送葬。”
“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郭圣通看到自己的结局,终于释怀了,自古以来废后从没有好下场,如景帝薄皇后退居别宫,三年后便死去;武帝陈皇后被囚禁终身,卫皇后三尺白绫自刎而死……
她呢!她没有陈皇后的地位,也没有卫皇后兄长的功劳,她本就是刘秀为了安抚豪强的一个棋子,会不会被逼令自杀,母子俱亡,诛灭三族……
这就是她不得不争的原因,政治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却没想到自己的结局居然还不错。
第107章 光武中兴
【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太子刘疆有自知之明,母亲不是皇后,他便也不是嫡子,于是刘疆自请退位,太子无过而被废,定会引起朝廷动荡,直到两年后,刘秀才终于答应此事。】
【刘疆从襁褓中便被立为太子,十九年正位储君,终究不得不让出太子之位,成为一个藩王。】
袁宏:“夫建太子以为储贰,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
李世民:“自古以来,废立太子总会引起朝廷动荡,只有光武朝的这次政治斗争没有血光。”
天幕快点将汉朝的故事讲完吧,他也想知道自己的太子为什么会被废啊!
【自古以来废太子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最好的结果也是幽禁、流放。但刘疆不同,他让出太子之位后,刘秀为了安抚长子,封其为东海王,给了他相当于两个诸侯王的封地,希望他以后的生活能安乐顺遂。】
郭圣通终于能够放心了,自己成了太后,远离权利争斗,儿子也成了诸侯王,一生富贵,她已经别无所求了!
刘彻神色有些不自在,他想起历史上自家据儿的结局,再看看刘疆的结局,难道真的是朕的错,刘秀为何要在这些婆婆妈妈的事上废这么多心思,显得朕很无情啊。
评论区
“感觉刘秀一直在努力平衡家庭矛盾,想要将一碗水端平。”
“可惜最终伤害的是两个人。”
“看到很多现代人穿越成郭圣通的小说,直接自领兵马,参与群雄逐鹿,要么自己称帝,要么成为刘秀的臣子,君臣关系比夫妻关系要好处理的多。”
……
刘秀:后世之人好大的心气,居然胆敢自己称帝!
天幕下的古人大开眼界,郭圣通本人则轻笑一声,看得出来后世的女郎活的很是自在,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真好!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刘秀封阴丽华的长子东海王刘阳为太子,并改名刘庄,他就是后来的汉明帝。】
【公元57年,刘秀病逝,享年六十二岁,庙号世宗,谥号光武皇帝。】
【刘秀死后,太子刘庄即位,刘庄是刘秀的第四个孩子,是阴丽华的第一个孩子,阴丽华成为皇后,他便是嫡长子,顺理成章继承皇位。】
【东汉的皇帝中只有刘秀为人熟知,剩下比较出名的便是东汉末年的皇帝,明帝刘庄并没有多少知名度。但刘庄继承刘秀的光武中兴,开创明章之治,也是一位难得的明君。】
刘庄喜怒不形于色,面对天幕的夸赞,他神情自若。只有在面对自己的皇后时,才会表现出明显的喜恶,像个普通人一样自在。
“朕是明帝,那章帝就是自家太子,不错,能继承盛世,被后人肯定,炟儿没有辜负朕与皇后的期待。”
刘秀松了口气,有天幕的肯定,他便可以乾坤独断废立太子,任谁都不感反对。
【刘庄幼年便十分聪慧,十岁就能通晓《春秋》,他性格严谨,眼里容不下沙子,度田事件发生时,他只有十二岁,便能明辨是非,理清官吏之间的勾结隐瞒,洞察根底,深得刘秀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