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原本的都城长安却极其混乱,赤眉军拥立了自己的傀儡皇帝刘盆子,他们拥兵三十万直逼长安,更始帝大败,投降赤眉军,后被赤眉军杀害。】
评论区
“赤眉军军纪严明,和更始政权对比就是一股清流,所以长安百姓十分欢迎他们,但地主豪强却不乐意,他们将粮食藏起来,坚壁清野,导致赤眉军只能退出长安。”
“赤眉军拥立的刘盆子是一个刘姓的牧童,以抽签的方式成为皇帝,与其说是皇帝,不如说是一个凝聚人心的符号。”
“不过他投降刘秀后,结局还不错。”
【此时,关中发生饥荒,天灾加上战乱,导致此地田地荒芜,粮食匮乏,再加上更始政权倒行逆施,朝廷上下沆瀣一气,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关中赤地千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评论区
“更始政权还不如王莽治下。”
“兴百姓苦,乱百姓苦!”
【赤眉军带着三十万大军进攻长安,想要就地取粮,却遇上了关中的饥荒,粮草匮乏,捉襟见肘。趁此时机,刘秀派出邓禹冯异前往关中攻略长安,他们率领的汉军却在赤眉军手下大败而归,冯异孤身回营,邓禹败走宜阳。】
【不久后,冯异再次与赤眉军大战于崤底,双方倾巢而出,殊死一战。待到两军力竭,冯异提前安排的伏兵出场,他们打扮成赤眉军的模样,突然杀入战场,赤眉军猝不及防,大败而归,损兵折将,只能离开长安,向南方转移寻机补充粮草。】
评论区
“如果我没记错,刘猪猪的茂陵就是被赤眉军劫掠的。”
“是的,就在他们败退长安的时候,找不到粮食,只能盗墓了。”
刘彻怒道:“什么叫找不到粮食就要盗朕的皇陵!”
“不只是茂陵,西汉所有帝王的皇陵都被盗了,只有文帝的霸陵和宣帝的宣帝的杜陵逃过一劫。”
“很快他们就被刘秀打败,也算是给祖宗报仇了。”
知道有人与自己一样的遭遇,刘彻不知该做什么表情。“高祖曾派人为始皇守陵,大汉的陵墓为何得不到下一朝的守护!”
王莽!刘玄!赤眉军!接替大汉的都是什么妖魔鬼怪啊!
群臣不敢发出声音,只有卫青开口宽慰武帝,“陛下,赤眉军是乱军,没有建立统一的政权,还不能算下一个朝代,刘秀定会为西汉的陛下们修复皇陵的。”
刘彻并没有得到安慰,他在想如何才能避免被盗,难道要学习祖父,实行薄葬!
可是,朕已经将大部分陪葬用做军费,已经很简朴了。
刘恒:朕要求薄葬还是有用的。
事实上,刘恒虽是薄葬,陪葬品也不少,只是盗墓贼没有找到罢了。
刘询:定是朕地下有灵,才能庇护皇陵。
杜陵距离长安较远,不在赤眉军的控制范围内,才逃过一劫。
……
【他们的溃退之路正好撞上了刘秀早已安排好的包围圈,侯进、耿弇早已带领大军,以逸待劳,刘秀更是亲率六军,堵截赤眉军。】
【前有大军,后有追兵,赤眉军走投无路,只能投降。献上了从更始帝手中缴获的传国玉玺,至此,纵横山东十多年的赤眉军成为历史。】
评论区
“赤眉军都是被压迫的最狠的普通农民,若不是活不下去,谁会想要起义啊。”
“乱世中,不论是挥刀的还是被砍的,都是悲剧。”
【刘秀的下一个目标是在睢阳称帝的梁王刘永,还有青州的张步,海西王董宪等割据势力。】
第一代梁王刘武:这是我的子孙后代,居然称帝了。
刘武热泪盈眶,自从被兄长忽悠后,他一直等着景帝立他为皇太弟,结果等了一辈子都没有等到。
没想到,他的后代居然还要与景帝的后代争皇位……
【公元35年,建武十一年,刘秀用了十二年时间先后削平青州张步、渔阳彭宠、天水隗嚣、益州公孙述等豪强割据武装,自从新朝末年四分五裂的中华大地再次归于统一。】
评论区
“一件搞笑的事,两军对战时,公孙述派刺客刺杀汉军大将,刺客越过重重大军,刺杀主将居然成功了!”
“而且刺杀了两次,两次都成功了,刘秀不得不临战换将。”
天幕下的武将错愕不已,两军交战,派刺客刺杀主将,这是什么样的大聪明,尤其他还成功了两次!
“哪里有投降的天子,就是公孙述说的。”
【经过二十多年战乱,百姓死伤惨重,待天下平定后,人口仅剩下十分之二。为了让饱经战乱的中原大地尽快恢复生机,刘秀轻徭薄赋,恢复人口,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罢免贪官污吏,裁撤官吏,合并郡县,减轻人民负担,恢复中央集权。到光武帝统治末期,人口达到了两千万,增长了一倍多,史称光武中兴!】
【不过刘秀并未自满,执政晚期依旧不断自省,他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
【正是这份时刻将百姓放在心上的理念,才能成就光武中兴的辉煌!他既是以武立国的开国之君,又是开创盛世的中兴之主!】
评论区
“刘秀对贪官污吏极其严格,赞一个!”
“刘秀善待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结局都不错。”
“他因豪强相助得到天下,但豪强兼并土地本就是西汉灭亡的重要原因,刘秀统一天下后立刻下手抑制豪强,丈量土地,核实人口。”
“主席说他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第106章 光武中兴
始皇继续酸:好不容易等到西汉灭亡了,居然还能有人能给他续命一波!
为什么朕的大秦没有这样的后代……
都怪胡亥!
刘彻:“有如此功绩,晚年还能够自省,朕不如矣!”
刘彻难得反省自己,让群臣大感惊异!
李世民:“朕观古先拨乱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
长孙无忌:“陛下年不过及冠便能一统九州,光武帝不及陛下。”
李世民:“若是要排明君榜,光武帝能排在哪里?”
房玄龄:“臣等不知后世的君王才能如何,不知光武帝能不能排在前十,不过看天幕评论秦皇汉武为榜首,文帝、宣帝都在前十,想来光武帝也有一争之力!”
李世民:“唯望朕的大唐也能如大汉一般明君辈出。”
苏辙:“东汉光武,才备文武,破寻邑,取赵、魏,鞭笞群盗,算无遗策,计其武功若优于高帝。”
苏轼:“杀人愈多,天下越乱,光武帝却能克制杀戮,与太祖陛下一般!”苏轼说的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刘秀也没有因为疑心而杀功臣。
朱元璋:“惟汉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载兴炎运,四海咸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
【刘秀一生中唯一被后人津津乐道,毁誉参半的就是废立皇后太子一事了。】
【刘秀的原配发妻是南阳豪族之女阴丽华,刘秀少年慕艾之时,便对阴丽华一见钟情,他说“做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这是少年刘秀的人生理想,做一个保卫皇帝的金吾卫,再娶阴丽华为妻。】
【后来,刘秀成为起义军领袖,昆阳之战第二年,他顺利迎娶了阴丽华,实现了人生理想。次年,刘秀在河北为了与真定王刘杨结盟,再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
评论区
“呵,封建社会的男人!”
“这是一场政治联姻,郭圣通只是两个势力结盟的工具,一个工具是不需要感情的。”
“左拥右抱啊,谁不喜欢。”
“楼上的不要yy了,口水都流下来了……”
“你不想左拥右抱两个美男子吗!”
“误会了误会了,原来是小姐姐啊。”
“收回我的四十米大刀,差点误伤友军。”
……
天幕下的古人无法理解评论区的争论,在他们看来,只需要联姻便能得到一个势力的支持,这是双赢的好事啊。即得了天下,又得了美人,谁会拒绝!
【刘秀称帝后,想要立阴丽华为皇后,但阴丽华以郭圣通已有一子,而她没有孩子,拒绝了。】
任谁刚刚新婚就与丈夫分别,生死未卜两年后突然得知丈夫已经另娶他人,他们还有了一个孩子,心态都不会平衡的。
同样处于风口浪尖的阴丽华也很是忧愁:郭圣通能依靠她舅舅的功劳,而她却无人能靠。刘杨附庸众多,相比之下,阴家只是一个小家族罢了。
她生于乱世,见惯了生离死别,若不是嫁给刘秀,可能会死于乱兵,可能会因丈夫战败成为俘虏……如今能够在后宫安享富贵,儿子能成为诸侯王,自己将来做一个王太后,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