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祝澜掀开马车窗,外面那个男人的脸有些削瘦,眼角有淡淡的鱼尾纹,整个人看上去笑眯眯的,十分和气。
正是此行的监粮使李莫须。
“有劳李大人。”
祝澜对他微微颔首,从窗口接过了那两只冻梨,分给祝青岩一只。
外边的马蹄声便识趣地离开了。
这冻梨呈黑褐色,不仅外皮被洗得干干净净,就连中间的梨核都被挖去了,捏上去软软的,显然已经化了冻。
祝青岩咬上一口,只感觉口感绵密,十分奇特。
她吸了一口梨汁,对祝澜打趣道:“这回陛下不仅任命你为赈灾钦差大臣,还给你安排了这么一位周到贴心的监粮使,真是待你不薄。”
李莫须年过四十,身为监粮使,一路上的琐事原本用不着他来亲自操持。
不过这位李大人却表现得相当殷勤,鞍前马后地忙活,其中的巴结之意,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祝澜默默咬了一口冻梨,却没有说话,眸色多出几分深沉。
李莫须的马蹄声再次返回到了马车前,对二人说道:
“二位钦差,前路有积雪覆盖,不宜夜行。杜县这里的官驿规模不小,也能招待咱们这么多人马。
今日咱们就在杜县落脚,二位大人意下如何?”
祝澜掀开帘子微微一笑,“辛苦李大人安排。”
队伍浩浩荡荡停在了杜县的官驿中,随行护卫的士卒人数太多,不可能全部进入驿站休憩,于是都在院中搭起帐篷,该喂马的喂马,该生火的生火。
祝澜唤来驿丞,吩咐道:“天寒地冻,将士们辛苦。听闻杜县富庶,烦请驿丞去寻得城中富裕一些的人家,多借些棉衣棉被来,为大家添暖。”
说罢,又将几粒银锞子放到驿丞手中。
驿丞受宠若惊,哈着腰连连道谢:“您真是折煞小人了!中丞大人体恤将士,您放心,小人一定给您办好!”
祝澜点点头,又嘱咐道:“晚上我们的餐食从简即可,多照顾好外面的将士们。允许每人少量饮些酒,暖暖身子。”
很快,驿丞抱着一坛子烈酒来到了院子里。
“中丞大人有令,天寒地冻,允许大家少量饮酒驱寒。现在一人拿一只碗,来我这里领酒。
切记,每人只得领一碗酒,中丞大人说若明早便要启程,若有贪饮误事者,军法处置!”
那些士卒一听可以饮酒,一个个眼睛顿时亮了,纷纷起身。
“中丞大人如此体恤,我等绝不多饮!”
“兄弟们誓死为中丞大人效力!”
“我……我酒量差,只要半碗,一口都不多喝!”
那驿丞正在为众人分酒,余光忽然瞥见一个深色的身影,似乎正望着自己。
他抬头看去,李莫须站在门口正对他笑着,似乎有话要说。
驿丞见那些士卒都十分自觉,便让他们自行打酒,自己走到了李莫须面前,谦恭道:
“李使君可有事吩咐小人?对了,晚膳小人已经按照中丞大人的要求,吩咐厨房在准备了。”
李莫须“呵呵”笑着,看了一眼外面井井有条排队打酒的士卒们,对驿丞道:
“士卒饮酒,可向中丞大人报备过了?”
“正是中丞大人吩咐的。”驿卒答道。
李莫须点点头,语气带着钦佩。
“咱们这位中丞大人可了不得,别看她年轻,行事却很有想法。
军中一般不许饮酒,但如此天气,破例让大家饮酒驱寒,又不会误了明日的行期。如此不拘一格,懂得变通,真是难得。”
李莫须说完,看向那恭恭敬敬的驿丞,问:“中丞大人的晚膳是如何安排的?”
驿丞报了几道菜名,李莫须听得微微皱眉。
“如此简朴?”
那驿丞道:“是中丞大人……”
话未说完便被打断。
李莫须有些恨铁不成钢地望着他,提点道:
“你可知中丞大人乃是天子近臣,又是奉旨钦差,何等尊贵?
你再看看外面那些士卒,吃饱穿暖还有酒喝,你可曾再见过如中丞大人一般仁义的好官?”
驿丞想了想,自己好像还真没见过。
“中丞大人如此操劳,先人后己,你就如此招待,自己心里过意得去么?”
驿丞有些为难,他对这位中丞大人心怀敬意,本想安排一桌上等酒宴,却又不敢违了中丞大人的意思。
“行啦,你虽然做事欠妥,但好在还有补救的机会,本官便教教你罢。”
李莫须在驿丞耳边低语几句,驿丞听得连连点头。
“谢使君大人提点,小人知晓要如何办了!”
第428章 佛跳墙
祝澜与祝青岩正在房中研究明日的行进路线,看能否有更近一些的路能够早日到达青州。
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打破了室内的沉静,李莫须的声音穿透门扉,恭敬地响起:
“二位钦差大人,晚膳业已筹备妥当。”
祝青岩的目光依旧停留在地图上:“备好了便送进来吧。”
门外的李莫须似乎迟疑片刻,小心地笑着道:“这个……能否请二位钦差大人移步至楼下大堂用膳?”
祝澜二人对视一眼,有些奇怪,祝青岩走过去打开房门。
“为何要去大堂?”
李莫须的笑意中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意味,轻声道:“二位大人下楼便知分晓,定不会让大人失望。”
祝澜与祝青岩收起了地图,随李莫须步入大堂。只见大堂内,几个身着五彩斑斓戏服的年轻人正站立等候,有的背后插着彩旗,有的手持铜锣,正眼巴巴望着几人出现的方向。
“李大人,这是何意?”祝澜问。
李莫须笑了笑,“中丞大人有所不知,杜县乃戏曲杂技之渊薮,此地百姓无论男女老少,皆酷爱戏曲,更擅长演绎。下官怕二位钦差大人路上烦闷,所以请了人来助助兴,热闹热闹。”
祝青岩听得有人唱戏,眸子先是微微一亮,随即又有些顾虑。
“咱们此行乃是赈灾,路上又弹又唱的……传出去会不会惹人非议?”
祝澜点点头,对李莫须道:
“李大人,本官身为御史中丞,职责所在,需以身作则。此行一切开销,回京后均需报户部审核,若有无谓支出,回去后只怕不好交代。”
李莫须连忙解释:
“中丞大人误会啦!”
他指了指那几个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皆是仰慕二位大人清名,自愿前来,分文不取。此乃百姓拳拳之心,大人若拒绝,只怕伤了他们的热忱。”
祝澜向那几名年轻人望了一眼,果然见他们也正殷殷地望着自己,心中不由一动,终是点头应允。
“好吧,既然是百姓的心意,那本官也不好推辞。待表演结束,请他们一同留下用膳吧。”
闻言,年轻人们面露喜色,迅速行动起来,布景、摆放道具,一切井然有序。
不久,两个妙龄女子在锣鼓声中款款步入幕前,一开嗓,那清脆如黄鹂般的嗓音便穿透了整个官驿,压住了周遭的喧嚣。
“我本是江州女儿郎……”
祝澜与祝青岩听了几句,立刻反应过来——这竟是她们二人以巾帼之姿科举及第,一夺状元,一获探花的故事。
那两名女孩表演之时,每每望向祝澜二人,皆是眼中带光,祝澜同样对她们微笑致意。
祝青岩听得那唱词中虽有虚构想象的成分,却情真意切,对自己也毫不吝惜崇拜夸赞之词。
她面上镇定,却还是忍不住微微挺起了胸膛。
那两名姑娘咿咿呀呀地唱着,在清脆的戏腔中,驿卒开始上菜了。
随着戏腔悠扬,驿卒开始上菜。几道清淡的粥品与小菜被依次摆放在桌上,正合祝澜先前的吩咐。
然而,当一道香气扑鼻的佛跳墙出现在眼前时,祝澜与祝青岩同时皱起了眉头。
这佛跳墙原料珍贵,只这一份便不便宜,而且这一碗佛跳墙无论是盛菜的器皿还是汤面上的装饰都十分精美。
这道菜一上来便香气四溢,就连那唱戏的两个女孩都忍不住投来羡慕的目光。
祝澜二人却都没有动筷的意思。
见祝澜皱眉不语,祝青岩忍不住低声提醒道:
“这李大人真是好心办坏事……百姓尚在苦难之中,我们却在驿站享用如此奢华之食,只怕不妥。”
这时李莫须上前说道:
“二位大人,这是杜县驿丞的一点心意,想着二位大人到底是女子,身子要弱一些。这一路苦寒,总要吃些好的补一补。”
祝澜望着他,严肃道:
“李大人,此事不合规矩。若只是百姓献艺还自罢了,驿丞官职虽小,却也是官身,与我等有上下级之别。
他取出如此贵重之物招待我等,已然超出了规制。驿丞的心意本官领了,但这道菜肴,却是万万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