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虎平安望着一桌子菜,没有说话,也没有动筷子。
  鬼市餐食简陋,祝澜只当他许久没有吃过这般丰盛的菜肴,正要劝他动筷,却没想到虎平安忽然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脸色涨得通红。
  “都是你们这些狗官贪赃枉法,每日大鱼大肉。
  这些都是我们这些老百姓供养你们的!你们这些吸血的蠹虫!
  我虎平安有骨气,不吃你们的!”
  “你这人怎么不识好歹……”祝青岩气道。
  见他反应如此剧烈,祝澜有些尴尬,只好让王德发换了些清粥小菜上来。
  “选在此处只是为了安全起见。
  既然虎兄介意,那这样,这些清粥小菜加起来不过十几文。
  我们不请你,你也不用请我们,只付自己的那份钱可好?”
  虎平安冷哼一声,从怀中摸出几枚铜板拍在桌上,这才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祝澜无奈地摇摇头,真没想到他是这种倔脾气。
  “虎兄,现在可以说说你家中究竟发生何事了么?”
  虎平安用袖子擦了擦嘴,沉默了一阵才说道:
  “我是从青州来的,那边闹灾闹得严重,我们全家都饿死了。
  官府怕饥民们跑出去,坏了他们名声,竟然紧闭城门不让百姓出城。
  幸好我水性好,找了个机会顺着河道潜了出来,一路颠簸流离至京城。
  本想为大家讨个说法,可是来了京城才知道京城这么大,我谁都不认识,告官也不知要上何处去告。
  很快身上盘缠也花得差不多了,饿得不行偷了别人一只鸡还被发现了,最后只好躲到鬼市来了。”
  “青州饥荒?”祝澜与祝青岩对视一眼,都有些奇怪。
  祝澜纳闷道:“数月之前的确听闻青州桐州一带大旱,颗粒无收,但是朝廷已经下令赈灾了呀,而且皇上还免了青桐二州今年的赋税。
  怎么还会有百姓饿死?”
  “是!”虎平安的声音陡然提高几分,“我们是瞧见那运粮车进城了,可粮食压根没到我们手里面啊!”
  “反倒是那些地方豪强把控的米行一个个都重新开了张,一斗米要卖五百文!”
  “五百文!?”祝青岩吓得倒吸一口冷气,“这不是明抢吗?”
  “不止我们青州,桐州那边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虎平安重重叹了口气,说道。
  “若他们只是高价售米便罢了,毕竟为了活命,大家硬着头皮花钱,起码还能买到。
  但最近几个月不知怎的,似乎连米行也没米了,想买米都买不到,于是开始大批大批地死人……”
  “怎么会这样?”祝澜皱起双眉。
  “上回朝廷发放的赈灾粮食,应该足够你们撑到明年秋收。
  这才过去多久?就算官府与地方豪强勾结,那些米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卖完了。”
  “你不知道,我们那最大的乡绅叫沈万雄,他家里是卖酒的,而且他和那些大官都走得可近,他们那些人自然是不缺吃不缺穿的。
  我们都怀疑那些粮食都被他买去酿酒了!”
  祝青岩听得义愤填膺,重重一拍桌子,“岂有此理!祝澜,这件事你们御史台可不能不管!”
  祝澜点点头,同样心中愤慨。
  她对虎平安道:
  “你且先在此处住下,青桐二州之事我须得先去了解一下情况。
  若果真如你所说那般危急,我定然不会坐视不管。”
  “等等……”虎平安的目光忽然有些怔愣地停在祝澜身上。
  “你……你叫祝澜?莫非就是那位御史大人?”
  “她是御史中丞,管御史的,应该叫中丞大人。”祝青岩抱着手臂说道。
  虎平安忽然有些激动起来。
  “原来……原来您就是祝大人!我们在青州就听说过您的大名,说您抓了好多贪官坏官!
  当时乡亲们听说我要想办法来京城,有人说让我来找您哩!可是我到了京城又不知道上哪里去找……”
  虎平安说着就要给祝澜下跪磕头。
  祝澜连忙扶他起来。
  “先前是小人冒犯了,您千万别计较,青桐二州的老百姓可都指望着您呢!”
  “你放心,若真是地方官员有失,那我们御史台责无旁贷,必会追究到底。”祝澜对他郑重地说道。
  祝青岩回忆片刻,“我记得上回被派去赈灾的,应该是户部侍郎陆大人吧?要不要先去找他问问情况?”
  祝澜与她交换了目光。
  “正有此意。”
  ……
  离开御香阁,二人径直去了户部侍郎府。
  对于户部的陆侍郎,祝澜平日里倒经常听肖婉提起此人。
  算不上能力出众,但也并非贪赃枉法之人。
  因此祝澜见到陆侍郎,便也没绕弯子,很快便问起了上次陆侍郎运送救灾物资一事。
  陆侍郎回忆了一番,告诉祝澜,自己上次将赈灾粮完好无损地送到了青州和桐州,但青桐二州地域辽阔,百姓分散,分发粮食也需要耗上许多时日。
  他身为户部侍郎,公务繁忙,不可能一直待在灾区数月之久。青州通判陆丰是他的本家,陆侍郎也信得过。
  所以他亲自监督几个重要城镇建好了粥棚,又向当地属官安排好了善后事宜,便返回京城了。
  听说这两地的缺粮情况竟至今尚未解决,还饿死了人,陆侍郎同样震惊不已。
  祝澜沉默片刻,对陆侍郎道:
  “陆大人,能否烦请调阅户部卷宗,查看近半年来青州桐州地区百姓与京城往来的情况?”
  “好,本官这便派人去取。”
  陆侍郎当即吩咐下去,很快卷宗便被取来了。
  查阅之下,果然发现半年以来青桐二州入京的百姓明显比之前少了许多。
  祝澜合上卷宗,神情凝重。
  “青州桐州距离京城甚远,看来的确是出事了。”
  离开侍郎府,祝青岩问她接下来准备怎么做。
  祝澜道:
  “如今找到了九曲明珠,我先回宫复命,正好借这个机会向陛下言明青州桐州之事。
  人命关天,此事耽搁不得。”
  “陛下若派你去青州呢?”
  “官员失职,御史台责无旁贷,我去也是应当。”
  “唉。”祝青岩望天,“看来本学正只好舍命陪君子咯。”
  祝澜望着她道:
  “若真的派我去,陛下定会安排人保护我的安全。
  你在翰林院也有不少事情要忙,不必随我同去。”
  祝青岩把玩着肩头的一缕头发,轻哼道:
  “不是我想陪你去,而是你这次去青州,还非得带上我不可。”
  “为何?”祝澜话一出口,忽然想起来了什么。
  “陆侍郎方才提到那位担任青州通判的本家……”
  如今青州通判陆丰的女儿陆音儿,正是当年祝青岩在龙场书院的舍友,两人关系很是不错。
  有了这层关系,很多事情便容易办了。
  第427章 杜县驿站
  五日后。
  夕阳西下,一队人马浩浩荡荡踏上了京城通往青州的官道,其中有十几辆满载的马车,车轮碾过地面,发出沉重的嘎吱声。
  由于这次带着运粮的车,队伍行进速度有限,祝澜与祝青岩便由骑马改为乘坐马车。
  虎平安亦在随行之列。
  眼下已过立冬时节,天气寒得厉害。
  祝澜披着火狐皮围脖,抱着一只小手炉,正在马车里闭目养神,听得身边的祝青岩说道:
  “也真是难为陆侍郎了,这短短几日从京城及周边临时筹备了这么多粮食。
  也不知到了那边,这些粮食能撑多久。”
  祝澜睁开眸子,“这些粮食最多让我们到那边时应个急,根本吃不了几日。”
  祝青岩闻言轻轻“啊”了一声,她虽然饱读诗文,但入仕之后一直待在翰林院,对于具体的行政事务还是缺乏实践经验。
  此番跟着祝澜出来,也是想历练历练。
  “这样说来这些粮食远远不够,到时候粮都发完了,接下来又要怎么办?”
  祝澜沉默了一阵,缓声说道:
  “我不相信那青州仓内没有余粮,否则这么大的事迟早会败露,青州知府怎么敢强行压下?这可是全家都要掉脑袋的事。
  既然敢压下不报,必然是以为事情还在他能够掌控的范围内,所以我断定州内仍有余粮。”
  “那……你想好要如何做了?”
  祝澜面色凝重地摇摇头,“如今青州的情况不明,其中的水恐怕深得很。咱们只能先用带去的这些粮食应急,其余的……只能摸清情况后再做计划。”
  这时,有一道马蹄声“哒哒哒”地停在了二人的马车外,接着响起一个男人的声音:
  “二位钦差大人,咱们现在到杜县啦,这儿的冻梨可是远近闻名,下官刚刚命人去买了一些,给二位钦差大人解解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