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办案的时候便不说了,当差嘛,严肃点也没问题。
但这人吃饭赶路的时候也一句话都不说,就更过分了啊!
寺正大人不讲话,他们两个手下人也不敢随便开口。
出来一个月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大眼瞪小眼。
好处是两人已经熟练掌握了眼神交流的技巧。
坏处是,拿精神状态换的。
来到这官驿,好不容易碰上个认识的大人,还以为能有人来说两句话。
结果那两位女大人坐别桌去了。
刘评事努努嘴巴:你去把那两位大人请过来?
张评事瞪了瞪眼:凭啥我去,你咋不去?
两人忐忑地看了一眼毫无波澜默默吃饭的常云霄。
算了,认命吧。
下回再也不捡这种差事了。
五根手指在祝澜眼前晃了晃,祝澜这才回过神。
祝青岩一手拿着筷子,有些奇怪地看着她:“吃个饭也能神游,你可真行。”
祝澜敷衍地笑笑,余光却不由自主向常云霄那边扫了扫。
在京城发生了那么多事,她数次去大理寺都没有见到常云霄,没想到竟然在这里碰上了。
明日自己与祝青岩便要到云州了,今夜须得想个法子避开那两名评事,和常云霄碰面才好。
祝澜打量着驿站里的环境,思索如何才能给常云霄留下信息。
给他写张字条?
还是留下什么暗示性的东西?
祝澜正在思索,下一刻,她眼睁睁看着对面的祝青岩擦了擦嘴站起身,径直走到常云霄身后。
拍了拍他的肩。
“这位……常大人,我们祝修撰有事与你说。”
常云霄回过头,目光扫过祝青岩,最后落在她后面的祝澜身上,微微点了点头。
祝澜摇头笑了笑,的确,自己这些时日与人勾心斗角久了,如此简单的事情也下意识想复杂了。
她站起身,大大方方对常云霄拱手道:
“常大人,借一步说话。”
两人起身向外面走去,常云霄随行的那两名评事果然没有跟上来。
上面的大人们谈事,两名小小的评事自然无权过问。
刘评事松了口气,向对面的张评事习惯性地递了个眼色。
张评事:“常寺正都走了,可以说话了。”
刘评事这才反应过来,“呼,憋死我了……”
……
祝澜与常云霄二人来到驿站之外,确认四周无人,祝澜这才问起常云霄为何会在此。
“云州城外有一起灭门案,案情复杂,所以来看看。”
“你也要去云州?”祝澜问。
常云霄摇摇头,说自己要回京城。
“哦……”祝澜点点头,以为他案子已经办完了,
空气突然安静了片刻。
祝澜以为常云霄接下来会问自己为什么会到这里,结果等了半天,常云霄没有下文了。
也对,毕竟老常向来……对活人的事情不怎么关心。
“对了,回京之后,有一件事还得找你帮个忙。”
“死者是谁?”
常云霄直白极了。
祝澜:……你倒是委婉一点啊。
“死者叫褚秀宁。”祝澜说道。
她紧接着详细描述了褚秀宁死亡那日的经过,常云霄听完之后紧紧皱起了眉。
按祝澜的话说,那个叫褚秀宁的人已经死亡有些时日了,尸身也已经被掩埋。他不能亲眼看到案发现场,古代又没有照相技术,只怕勘破难度会大不少。
祝澜看出他的顾虑,说道“我当时就在现场,已经将当时的情形画下来了,那些画现在在大理寺的司滢巡捕那里。”
常云霄神情变化不大,原本紧皱的眉毛却略微舒展了一些。
祝澜的素描水平他自然完全信得过,既然画下来了,便好办许多。
“总之……你去看看吧。我认为那天是凶手事先躲在了房中,行凶之后翻窗离去。
但是凶手做事极其缜密,当时我和司巡捕都没有找到十分明显的痕迹,至今也没有查到凶手的身份。”
祝澜顿了顿,“对了,褚秀宁的尸身……若有必要,可以开棺验尸。”
“她的亲属同意?”
“方才我与你提到的那个叫褚辛的丫头,应该是她唯一的亲人了。
如今褚辛就住在我那,肖婉在照顾她。
褚辛与褚秀宁感情深厚,为了查明真相,我想她会同意的。”
“若她不同意呢?”
祝澜的眸子陡然冷了几分。
“那便从她开始查。”
(ps. 明后两天的剧情有个小案子,上午更新,胆小的宝子尽量白天看嘻嘻~不会很吓人但半夜看可能有点瘆得慌。)
第359章 灭门惨案
交代完褚秀宁的事情,祝澜又忽然想到什么。
“对了,你刚刚办完的灭门案是怎么回事?”
见常云霄不说话,祝澜以为事涉律法机密,便摆摆手,“若是不方便的话……”
“没有办完。”常云霄说道。
祝澜微微一愣,有些不解。
案子没有办完就打道回府,不像老常的作风啊。
常云霄的两条眉毛再次皱起,语气也凝重了些许,“遇到了一些阻力。”
祝澜有些好奇,“什么阻力,方便说说么?”
常云霄思索片刻,才缓声道:
“那个案子牵扯到宁安伯府,超出了我的职权范围,所以要先回京申请调令。”
“宁安伯府?”祝澜一惊。
她处事沉稳,很少露出如此诧异的神色,常云霄略有几分奇怪地看了她一眼,却又什么都不问。
祝澜平复了一下心情,没想到居然有这般凑巧的事。
自己就是为宁安伯府而来,而常云霄查的案子竟然也与伯府有关。
祝澜的神色严肃几分,问常云霄能否详细说说那个案子,这对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或许会有帮助。
常云霄斟酌了一下,声音平稳地说道:
“被灭门的人家姓巩,家主名叫巩元亮,原是云州城里的茶商,生意做得很大。
就在前些日子,有人报官说巩家的茶叶里面掺了害人的药物,要求官府查封巩家的茶庄,并且抓捕巩元亮。
巩元亮听到风声后,便连夜携家眷逃出了云州城,路上遭遇风雨,一家人借宿于一处无人的破庙。
结果第二日被经过的猎户发现,巩家上下一十七口,一夜之间几乎全部死在了那处破庙里。”
“几乎?”祝澜敏锐地捕捉到了常云霄话中的细节。
“嗯。”常云霄轻轻点头。
一说起案子,他整个人便仿佛被注入了灵魂一般,连话也变得多了起来。
“巩家上上下下一共十七口,当时是举家逃出城的,但是出现在破庙里的尸体却只有十六具。”
“少了一个人?”
“不,少了两个。”
“两个?”祝澜更加疑惑。
常云霄解释道:“巩元亮的长子名叫巩绍,他的尸体没有出现在破庙中,至今下落不明。”
“那还少了一个人,是谁?”
祝澜想不明白,一家十七口,少了一个巩绍,不是正好剩下十六具尸体么?
怎么会少了两个人?
“那十六具尸体中,有一具尸体被砍下了头颅。”
常云霄的声音十分平静。
这种平静并非冷漠,而是见惯生死之后的冷静。
只有绝对的冷静,才能让他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一开始,官府让巩家的邻居前来相认,只因那无头尸体穿着巩元亮出城时的衣衫,体型与他也十分相似,故而断定他便是巩元亮。”
祝澜闻言摇摇头,“我看过的侦探小说里面,这种无头尸体肯定都不是本人。”
“不过生活并不是小说。”祝澜想了想又补充道:“兴许也有可能是寻仇?砍下头颅也可以是一种泄愤的方式。”
常云霄认可地点点头。
“你说的不错,我也想到了这种可能性。但是尸体我看过,伤口平整,头颅是被人一刀斩下的。
巩家其他人的伤口也都是一刀致命,手法极其专业。
巩家生意做得再大也不过是平民百姓,若是寻仇,巩家不可能惹上这么厉害的杀手。”
祝澜道:“排除了寻仇的可能性,便只能是刻意为之了。”
“是的。我查看过当时现场仵作的尸格记录,发现了一些蹊跷——
那句无头尸体的死亡时间,比破庙中其他巩家人的死亡时间要提早半日左右。
而那个时候,巩元亮才刚刚带着家眷们出城,他根本不可能死在那个时间点。”
祝澜思索了片刻,又问:“既然那具尸体不是巩元亮,那他去哪里了?还有他儿子巩绍也不见了,他们父子俩会不会逃走了?”
常云霄缓缓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