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许诗明衣袍虽旧,却仍端出几分仙风道骨之资,一副淡然模样,款款行礼道:“谢殿下千岁。”
  赵内侍同样得了一些珠宝锦缎的赏赐,满脸喜悦。
  燕修云的目光最后落在李炎的身上,李炎低着脑袋有些心虚。
  殿下既然已经知道姓许的预知下雨的事情,那自己耽误时间,被那个女人打了一顿的事,殿下肯定也已经事先知道了。
  燕修云果然皱起眉问他:“听闻你被龙场书院的一个学生给打了,什么人敢这么大胆子?”
  李炎偷瞧他的脸色,又听他的话中似乎没有太多责备自己的意思,便开始辩解道:
  “殿下,属下不过是怀疑那女人的身份,怕是什么别有用心之人,结果她不由分说就对属下动手……”
  燕修云冷哼一声,“你以为路上那点事孤不知道么?你磨磨蹭蹭耽误时间,差点误了大事。
  方才孤不说你,是因为该罚的都已经罚过了,你叔叔李长京今日刚被削去了五城兵马司总指挥的职位,你可知晓?”
  李炎呆在原地。
  五城兵马司总指挥的位置,这可是只有皇帝陛下才能任免,连太子殿下都动不了的位置啊!
  他眼前浮现出那个骑在马上,手执长鞭的红衣女人,冷冰冰的话语犹在耳畔。
  “……五城兵马司,李长京,我记下了……回去让他再好好珍惜两天自己的乌纱帽吧。”
  这女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他正想问燕修云,没想到燕修云却先一步开口了,“那天晚上,打你的那个女子究竟是何人?”
  “属下不知……”
  “废物,好好回忆一下她的样貌!”
  李炎只好一边回忆一边说,燕修云听着,眉毛越皱越紧。
  这红衣怒马的形象、敢对五城兵马司总指挥的侄子下手、甚至能写密折让父皇罢免李长京……
  莫非真是镇北王家那位郡主?
  可她应该是老三那边的人才对,怎么会帮东宫的赈灾车队呢?
  燕修云百思不得其解。
  ……
  南仪院,李瑶和齐燕儿还挡在秦雨薇面前,话语一句比一句尖酸刻薄。
  一道尖细的声音冷不丁在两人身后响起。
  “陛下口谕——”
  李瑶二人被吓得一个激灵,回头看见是宫里的公公,吓得连忙跪在地上。
  秦雨薇也跪了下来。
  “昭训秦氏雨薇,秉性仁德,慷慨解囊,捐银三千两以济灾民。其行上应圣心,下顺民意,功绩卓著。今特旨褒奖,破格晋升为太子良媛,以彰其德。”
  李瑶和齐燕儿惊得张大了嘴。
  按照规制,昭训就算升位分也得先做两年太子承徽才行,没想到她居然越了一级,直接升为了太子良媛!
  要知道这东宫之中本就只有太子妃一人、良娣一人、良媛两人、承徽及昭训若干。秦雨薇这位份一升,从今往后她上面可就只有最受宠的太子妃董氏和周良娣了!
  还有,三千两,她俩没听错吧?
  就说这太子东宫上上下下所有人加在一起,一下都凑不出这么多钱。
  秦雨薇一个平民出身的丫头,怎么可能拿得出来!?
  公公亲自将秦雨薇扶了起来,笑吟吟道:“恭喜秦良媛了。”
  “多谢公公。”秦雨薇从怀中摸出半个巴掌大的银元宝,塞进对方手里。
  李瑶和齐燕儿刚刚站起来,就看见那银元宝,简直怀疑自己在做梦!
  送走那公公,秦雨薇看向她二人,唇角微勾。
  “两位姐姐,哦不,或许该叫妹妹,就不必多礼了。”
  李瑶二人听闻这话才反应过来,她二人身为昭训,见到良媛理应行跪礼,心中虽然万般不情愿,但为了不落人把柄,还是只能跪了下去。
  秦雨薇伸手扶住了她两人,语气温柔,“刚说过,不必行礼。”
  “恭喜秦良媛了。”李瑶咬着后槽牙说道,和齐燕儿像两只落败的孔雀,就想离开。
  “站住。”秦雨薇悠悠道。
  “你还想怎样!?”李瑶想起自己对秦雨薇从前做的那些事情,心中顿时升起一种即将被报复的预感。
  “放心吧,我不会报复你们的。”秦雨薇朱唇轻启,俯首在二人耳边轻声道。
  “李瑶妹妹暗中往家里运送东宫物件的事情,还有燕儿妹妹悄悄给太子妃扎小人的事儿,我都不会说出去的。
  我甚至啊,还帮你们扫除了许多马脚和痕迹呢。”
  李瑶和齐燕儿脸色顿时变得煞白,后背都有些发凉。
  她们从前只当秦雨薇是只毫无城府的小白兔,因此对她疏了许多防范。
  原来全都是装的!
  李瑶气得攥紧双拳,心中升起巨大的恐惧,要知道这些事情被说出去的话,轻则驱逐出宫,重则会被送交大理寺!
  “你想做什么?”齐燕儿声音都颤抖了。
  秦雨薇定定看了她二人半晌,眼底笑意愈发深邃。
  她在这东宫无依无靠,如今虽然不得不暂时成为太子和太子妃手里的刀,但自己也不能空着手。
  “我要你们二人,从今以后,为我所用。”
  (这章多写一点,五一要粗去玩实在没时间写,所以可能会有几天单更qaq节后我尽量补上!祝宝子们假期快乐,发财开心~!)
  第180章 青竹书院
  青溪镇乃是大梁桐州境内的一处小镇,位置较为偏远。
  马车缓缓驶入镇甸,此时天色尚未完全黑下来,祝澜和祝青岩都好奇地掀开车帘向外看,只见街道上人来人往,虽不及江州城繁华,却也烟火气十足。
  很快,马车停在了一家客栈门前,几人下车。
  客栈伙计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殷勤地帮着牵马,介绍道:“几位客官真是好眼力,我们八方客栈是这青溪镇上最好的客栈了,几位打尖还是住店呀?”
  慕容静说了句“住店”。
  几人走进客栈大堂,一楼有不少正在吃饭的客人,客栈看起来窗明几净,确实不错。
  祝澜要了两间上房,慕容静和祝青岩睡一间,自己带着阿姜睡另一间。
  “您几位晚上吃点什么?我待会给您送上去。”小二见她们出手阔绰,脸上笑容更灿烂了。
  “不用了,我们出去走走,自己找点吃的。”说完,祝澜几人让小二帮忙将包袱送到房间里。
  来到人来人往的街道上,祝澜不禁心生感慨,自己穿越这么久,一直忙着念书科举,还从来没有出过远门。
  一旁的祝青岩心情也是同样,迫不及待地想要在镇子上转一转。
  今天似乎正巧赶上了这里的什么节日,街上人很多,张灯结彩,一时间摊贩的叫卖声、孩童的嬉笑声交织成一片。
  一棵榕树下,几位老汉围坐,悠闲地下着棋,见到陌生人前来,都友善地点头示意。
  “这位老乡,今天是什么节日呀?”祝澜给阿姜买了一串糖葫芦,好奇地问路人。
  “哦,你们是外边来的吧?今天是咱们青溪镇的‘朝贤日’,大家都去孔庙祭拜祈福呢!”
  听到孔庙,祝澜和祝青岩都来了兴致,只有慕容静打了个哈欠。
  接着听那路人又道:“不过啊,你们来晚了,祭礼都已经结束啦。”
  祝澜面露遗憾,随即留意到街上有不少书生打扮的人,还有人手捧书本,边走边读。
  “看来这青溪镇虽然地处偏远,但是百姓生活平静,学风兴盛啊。”
  祝青岩也点点头,对这个地方很有好感,接着目光投向前方。
  “那边似乎也是座书院?”
  几人来到那座书院前,见牌匾上书“青竹书院”,再往里瞧,果然有郁郁苍竹,十分雅致。
  这青竹书院虽比不得龙场书院的规模大,但看起来在青溪镇上的地位不同凡响。
  书院门前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用正楷小字写着这座书院的历史。
  祝青岩读完,了然道:“原来是这边的卢氏家族开办的族学,有百年历史。”
  祝澜指着书院里道:“里面的学室还亮着灯,莫非是在上晚课?”
  她心中好奇,这青溪镇上的学生怎么也卷成这样。
  “你们是……?”一个门丁走了出来,上下打量着面前几人,目光有些古怪。
  祝澜上前行了一个学生礼,“我等乃是江州城路过的学子,见此地书香浓郁,不知可否进去看看?”
  “哦,看看可以。”
  那门丁又叮嘱道:“但学室里面不能进啊。”
  “这是为何?”祝澜奇道,“莫非是有先生正在里面授课?”
  “书院圣地,女子岂能随便出入?”那门丁说着,拿出了四个面罩,连小阿姜的都算上了。
  “每个面罩两文钱。”门丁伸出手。
  慕容静眼睛微微瞪大,“进入书院还要蒙面,这是什么道理?”
  简直闻所未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