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谢谢你,雨薇。”祝澜随即又在脑海中产生了新的想法。
  既然歌舞社可以出节目,那么周达那边在研究火药,兴许到时还能放个烟花什么的。
  祝澜立刻记录下新的灵感。
  第112章 慕容静的新舍友
  慕容静和沐儿推开了书舍的门,房中点着一盏油灯,还有另外两个女生。
  慕容静在军营住习惯了,没那么多贵族小姐的毛病,倒是不介意跟别人同住。
  她大剌剌把新买的被褥往空着的床铺上一扔,身后的沐儿上前,对两位新舍友行礼道:
  “我叫沐儿,这位是我阿姐,以后还请两位师姐多多关照。”
  沐儿一边说,一边暗自打量屋里这两名女生。
  一个模样机灵的女孩抬头,甜甜地笑道:
  “不用喊我师姐,我叫陆音儿,也是新来的,以后多多关照!”
  另一名伏案看书的姑娘对她微微颔首,“我叫祝青岩。”
  慕容静对两人利落地一抱拳。
  “慕容静,幸会。”
  祝青岩和陆音儿都已经洗漱过了,沐儿和慕容静走到每个书舍后面单独隔出的一小方空地,开始用热水擦洗身子。
  慕容静不禁感叹书院学生们的生活质量真高啊,要知道在军营里,尤其是执行任务的时候,整个大军是不允许生火的,将士动辄十天半个月都没办法洗澡。
  像慕容静这种稍微讲究一些的,要洗也只能洗冷水澡。
  慕容静感慨着,问起沐儿:“屋里那二人,你都查过了?”
  按慕容静的理解,能跟自己住在一个书舍的,应该念书也都不怎么样,跟自己半斤八两。
  “陆音儿是云州司马的女儿,年方十四,少有才名,前些日子才被送到江州念书。”
  沐儿如数家珍,这些背景她在进入龙场书院以前就已经调查清楚了。
  慕容静听到“少有才名”四个字皱了皱眉,又听沐儿继续道:
  “那个祝青岩也有些本事,是江州城里祝举人家大房的外室子,与其母苏氏在乡下长大,但是念书十分厉害,在今年的院试中考了第六名。
  另外,她同父异母的姐姐,是祝家嫡长孙女,也是本次院试的案首,名叫祝澜。”
  沐儿说完,见慕容静半天不说话,问道:“小姐,怎么了?”
  慕容静头疼地叹了口气,“这两位成绩出众的舍友,又是老头子让你安排的吧?
  我都来书院了,怎么还不能让人安生。”
  “小姐。”沐儿朝屋里看了两眼,见没有动静,才压低声音道:
  “王爷叮嘱了,那位陆音儿,您要和她处好关系,日后可能会有用。”
  慕容静皱着眉,“早说过了,朝堂那些弯弯绕绕的麻烦事跟阿姐商量就好了,不要来烦我,这些你看着处理吧。”
  阿姐身为三皇子祈王的正妃,对朝堂上这些事可比自己熟练多了。
  慕容静说完就回去睡觉了。
  沐儿无奈地站在原地。
  太难了,王爷交办了一堆事情,偏偏二小姐又是个脑子从不往深里想事儿的主。
  最后全都成了自己的活。
  她真是太难了。
  ……
  次日,御香阁。
  王御厨听说祝澜的来意之后,面露难色。
  他四下看了看,呵斥了几个好奇往这边张望的学徒,这才悄悄把祝澜拉到了另一个房间。
  “皇家的事儿也敢打听,你不要命啦?”
  王御厨一脸严肃。
  他知道祝澜有本事,可是天大的本事也不该跑来御香阁,向他打听皇子后妃们的饮食喜好啊!
  这可是大忌!
  祝澜淡定地安抚他,“王师傅,这是忌讳,我懂。可我也不是向您打听陛下本人的喜好,您别那么紧张。
  我无非是想了解了解那些皇子和娘娘们的口味,将来给您的菜谱也好做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良。
  哪日您若是二度回宫,御膳房总管的位置还不是信手拈来?”
  最后一句话,说到了王御厨的心坎上。
  外人都只道他离宫是因为年纪大了,才向圣上乞骸骨。
  可事实上都是刘总管那个杀千刀的,给自己穿小鞋!
  当时刘总管告诉他,梁贵妃近来总是念叨宫里太热,想吃些清凉的,王御厨这才命人送了冰镇消暑的绿豆汤过去。
  谁知那几日梁贵妃正赶上身体不适,不能吃凉的,心情烦躁得很,一见到冰镇绿豆汤,当即发了一通火,第二天王御厨就被赶出了御膳房。
  一想到这件事,王御厨就恨得牙痒痒!
  上次送往宫里的那封欲重归禁院的信,也不知道自己的好友收到了没有,一直都没有回音。
  他又琢磨了一番祝澜的话,思想向后——
  豁出去了,富贵险中求!
  王御厨心一横,对祝澜道:
  “我可以告诉你,但是我不会写下来,你只能用心记。”
  “那是自然。”祝澜点头。
  王御厨再三确认门外没有人偷听,这才小声将他所知道的一些皇室贵族的饮食喜好告诉了祝澜,祝澜全都一一记在了心里。
  ……
  回到书舍,祝澜立刻将脑子里的东西隐晦地写了下来。
  她为了不让王御厨知道自己的真实意图,特地将所有皇子后妃的喜好都问了一遍。
  太子口味偏甜,二皇子喜清淡,三皇子嗜辣……
  祝澜的笔突然顿了顿,在纸上的“一”和“三”上画个圈。
  随后陷入沉思。
  原剧情中,大梁皇帝此时应该四十来岁,身体每况愈下。
  太子虽然贵为皇帝接班人,地位却并不稳固,三皇子祈王便是竞争者之一。
  说起来,三皇子正是梁贵妃的儿子,算是梁舟的堂兄,只不过二人关系不怎么好,三皇子向来看不上这个长年居于龙场书院末流,不学无术的堂弟。
  如今皇帝病重,太子和三皇子明争暗斗,想来太子这次要来参加龙场书院的庆典,其中不乏拉拢皇帝最信任的弟弟燕玉泽的意思。
  只不过,三皇子会放任此事发生吗?
  祝澜思索了一阵,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自己现在位卑言轻,朝堂那些事暂时离她还远,现在筹谋还为时尚早,但那些事情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负责的庆典。
  不管意外情况会不会发生,多做一手准备总是稳妥的。
  另外,穿越过来已经几年了,祝澜心里清楚,原书中的剧情现在最多当个参考,不能全信,甚至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判断。
  自己这群人的到来,已经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谁晓得会不会产生蝴蝶效应,间接影响了更多事情?
  就比如那个宁月郡主,原书中从未提到祝青岩有这样一位舍友,可现在她却出现了。
  而且像这样的变数,以后只会越来越多。
  第113章 狗尾巴草
  到了休沐日,顾朝阳准备已久,如约来到了江州城外的小阳峰下。
  山路之下,绿草萋萋,如地毯铺展。
  一身猎猎红衣的慕容静早已等在那里,她背上缠着牛皮做的箭袋,身边停着两匹枣红骏马,高高束起的长发迎风飘动。
  见顾朝阳来了,慕容静飒爽一笑,递过缰绳。
  “会不会骑马?”
  “还行吧。”顾朝阳接过缰绳,翻身上马。
  穿越之后梁舟便爱上了打马球,经常喊他们几个一块去玩,顾朝阳运动细胞发达,练习马术自然很快。
  “走着!”
  慕容静也跃上马背,两腿一夹,马儿嘶鸣一声,开始奔跑起来。
  她有心骑得稍慢一些,没有把顾朝阳落下太远。
  “驾!”顾朝阳也立刻打马跟上。
  两人一前一后,在山道上疾驰,马蹄扬起尘土,两边的景色快速变换。
  带着草木清香的山风在脸上肆意吹过,顾朝阳向远处望去,只见江州城都变成了一块方方正正的缩影。
  临风策马,人生当是如此快意!
  碧空之中,陡然传来一声雁鸣,原来是一行雁阵飞过。
  慕容静身在马上,仰目而视,抬手从背上的箭袋抽出一支羽箭,颠簸的马背丝毫不影响她的动作。
  羽箭离弦,发出破空之声,雁阵中间的一只大雁应声而落,掉在慕容静前方不远的山道上。
  慕容静速度不减,马儿经过大雁身边时,她一个侧翻,整个人悬于马背的一侧,身子几乎与马肚子平行。
  她一手搭住马鞍,一手向下一捞,那只插着箭的大雁便落进了她的手里。
  慕容静回身对顾朝阳一扬下巴,“该你了!”
  天上的雁阵发出悲鸣,顾朝阳弯弓搭箭,一松手,那支箭直冲雁阵而去,却擦着一只大雁飞过,射空了。
  “是我输了。”顾朝阳到慕容静身边勒马停下,笑着说道。
  要射中运动中的物体已是不易,更何况人还在马背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