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当然,也有一些独身的,相比其他人而言,他们能被选中,通常身体条件也会更好一些。
只要为公主干活,他们的伙食就会有着落,每个月还有些月钱,若是有家眷的,就可以补贴些家里的开支,独身的攒着也是极好的,干活的杂役也是管吃管住的,总之不论是什么人,几年下来都能攒下不少钱。
因为田庄里的人都不可以随意外出,所以这些钱攒下来也没处花,想要浪费也浪费不成。但他们都很乐意,要知道外头可未必有这样好的活计了。
而且这几年还有了条新规矩,只要累积缴够一定数目的粮,就能有自己的田,而他们这些日日训练的即使不种田,每月也有上头代缴的部分。虽然看那数字,还得再这样继续努力许多年,但总归有个念想不是?
甚至若是有幸被选中参与任务,立了功,更是有实打实的好处。
比如这个庄子上,前几年就有好几个人被挑中离开了一段时间,虽然其他人并不知道任务的内容,但看那些顺利回来的人获得了奖赏,都是既羡慕又向往的。
当然,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出任务自然是要冒着风险的。他们庄子上之前就有个人在执行任务时受伤了,回来后虽然也看过医师,最后却也还是过世了。
那人除了有个七八岁的女儿在,是没有其他家眷的,而以那女儿的资质,目前也只能在田里帮帮忙,因此其他人就很担心——他们一起生活了这些年,多少是有了些感情的,只是自己也没有余力相帮。
但后来他们知道,公主给那人发了抚恤金,其女这几年也过得并不困难,只要上交一部分抚恤金,就能换了足够的衣食,维持生活并不成问题。等她再长大些,无论是负责耕织还是编入队伍,也都足以养活自己了。
种种这般,让他们都对公主感恩戴德,到单凭恩情就愿意卖命的程度也不至于,可这是很划算的一笔买卖。
如果不是此等乱世,谢宜瑶还钻不了这样的空子,哪怕咸宁年间算得上难得的“治世”,因饥寒而亡的平民百姓还是不计其数。
所以钱帛和米粮还是最有用的东西。
谢宜瑶这些年的各种收入,除了供养石城寺外,基本都投入给了这群人,即使因此过得有些拮据,在她眼里,也不过是舍弃了近利而换来了远利罢了。
从京口回来后,谢宜瑶把在周禄那儿学到的一些治兵经验用在了私兵上,目前已经初步有了成效。
飞鸢和谢宜瑶汇报着这个庄子里的情况:“训练比以前积极了许多,偶尔迟到缺席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了。”飞鸢和谢宜瑶汇报着这个庄子里的情况:
谢宜瑶点点头,能亲眼看到他们训练,已经足够让她心满意足。
她对飞鸢说:“你寻常视察是怎么做的,我们今日也就怎么样。”
于是谢宜瑶在这处待的一个多时辰里,先是和几位兵士过过招,后来又一次和他们吃了顿简单的餐食。兵士们纷纷感叹公主身边的寻常仆从身手都如此不简单,真是卧虎藏龙啊。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是不曾深想过的。
谢宜瑶本来考虑过要不要揭露身份的问题,和沈蕴芳讨论过还是暂且搁置了,今天怎么说也不是一个合适的场合。
于是将京郊的几处庄子都视察过一遍后,谢宜瑶便立刻返程了。
“他们的水平超出了我的想象,”沈蕴芳道,“不过也还是有问题的,他们没怎么见过大场面,也很缺少实战经验。”
谢宜瑶点头:“虽然相比他们的战斗力而言,宿卫军都不一定算得上强敌,但这样的水平上前线是肯定不够的。”
这支私兵天生就有缺陷,为了避免被外人发现,他们只能分批隐蔽训练,这大大地削弱了他们的上限。而且目前的人数仍不足够,未达到谢宜瑶的预想。
但若继续以这样的形式扩大规模,难免会渐渐管理不过来,暴露的风险也会直线上升。
也不能太依赖飞鸢一人,这并非是因为谢宜瑶不信任她,而是为了避免一旦意外发生,局面会变得不可控制。
就像她对石城寺的依靠,也是有限度的。
那些足够让人掉脑袋的东西,也早就藏得十分深了。不到万不得已的关头不会取用,饶是石城寺的僧尼,许多都是不知情的。
佛寺还有别的可以帮她的地方,所以她依旧保持着与石城寺的密切联络。
随着石城寺这几年越来越热闹了,替她存放一些东西仍是没问题的,但若是要藏几十个大活人就很异想天开了。
回京的路途依然顺利,但谢宜瑶却一直在苦思冥想。
要如何再增强自己手下的兵力,以及如何让女兵的构想成为现实,是她在路上想的最多的两个问题。
安然进入京城后,谢宜瑶顺利地回到了公主第。
谢宜瑶走得快,回来得也快,何况她得的“病”是有传染性的,三两日不见外人很正常,并无人起疑。
等本人回了京,吴郡公主的“病”自然而然也就慢慢好了,也可以进宫孝顺父母、照拂太子了。
……
谢宜瑶接过灵鹊递来的文书,皱着眉头,快速地扫了几眼。
“调动?”
灵鹊点了点头,道:“这是皇帝的意思。”
谢况的意思是说,既然她开了府,那公主第上的顾家丞也就没什么用处了,可以裁撤掉。以及最近新封了几位嫔御,需要更多的宫人,他打算从谢宜瑶的公主第上调过去一些有资质的,总要好过笨手笨脚的新人。服侍嫔御的宫人时不时要见到天子,那些入宫没几年的宫婢未必能胜任,而谢宜瑶的公主第上的侍婢不必遵守那么多的规矩,可以让些一些年纪小的来锻炼锻炼。
对于公主第的侍婢们来说,这算是件喜忧参半的事。到宫中做事的月钱是比在公主第多得多的,但也更危险。而吴郡公主这几年来是如何优待下人,她们是有目共睹的。
但这是皇帝的意思,公主也没办法。
前世公主第的仆从们经历过好几次调动,因此谢宜瑶并不怎么惊讶,至少名单中没有灵鹊和飞鸢在,她就不是十分忧心了。
谢宜瑶更关心接下来要到公主第就任的新人,看谢况的意思,似乎不少都没怎么服侍过人,缺乏经验。
她吩咐道:“灵鹊,你到时候和飞鸢多留心下新来的人,若有什么异常,及时向我汇报。”
“明白。”
希望不要有会令她头疼的人,平添事端。
第88章 暗箭难防(四) 冰凉的杀意化为实体。……
被新调到公主第的侍婢中, 有这么样一个人,大约十三四岁的年纪,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进了宫, 做着最苦最累的粗活。
她的名字是不重要的。因父母也不认识几个大字, 并没有没有取名, 更不会有字。因为行二,自幼时起就被唤作“二娘”。
入宫之后,自然加上个姓氏就足以辨认,若是将来能被分到有雅趣的嫔御殿中,那么才兴许会得一个新的名字。
姑且就称呼她为二娘吧, 孟二娘。
刚过年关, 孟二娘就听人说,显阳殿中有个贴身侍候的宫人去年年末病故了,贵嫔在低一级的宫人里头提拔了个能干的上来, 那么原先这人的职位就空出来了。
宫中的侍婢要有调动,比起那些新来的嫔御, 司贵嫔显然是更为理想的主人,孟二娘便拿出不少积蓄来买通上头的宫人, 请她们为自己安排安排, 为她选个有前途的职位,最好是能到显阳殿里去。
然而没有人能想到, 皇帝居然决定直接从诸位公主的宅第上拨些有资历的侍婢进宫侍奉, 而孟二娘这批年纪小又没什么经验的, 则得去公主们的宅第上了。
宫里头的老人对她说:“孟二, 你且宽心,那吴郡公主可是顶受至尊宠爱的金枝玉叶,你到她第中去, 是不输给那些小小嫔御做牛做马的。”
这话略微抚慰了孟二娘的心,但她一想到将来每个月能到手的微薄的工资,就不免对未来失去希望。
孟二娘进了公主第,被分到了厨房,处理食材、烹饪膳食是不必肖想的,她做的是砍柴烧水这样的活计。
但厨房里管事的那位老人对她说:“二娘,你且宽心,公主素来心善,逢年过节有赏钱不说,平日里也是极为宽厚的。等你多做些时候,只要表现好,自然就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这话又略微抚慰了孟二娘的心,但这些好听的话都不能立刻就转化为实打实的钱币,因此她仍然有着别的想法。
孟二娘入公主第以来从未见过吴郡公主,但她确确实实是感受到了公主的善心。
她的父母住在京城,遇上闲暇些的日子,公主会开恩让她们这些京中有家人外出。要知道,孟二娘以前在宫中是没有这样的好处的,一年到头也未必能离宫一次。
实在是很神奇。
孟二娘在家中待了半日,和病中的阿母说了好些话,和做工回来的阿父也打了照面,方才离开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