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具体是什么事,贵嫔告诉我便是了。”
司砚给宫人一个眼神,后者便将一张纸递给了谢宜瑶。
“这是陛下命我拟的单子,上面乃是太子妃的人选,需要给陛下过目。别人我不放心,你去是最好的。”
在谢宜瑶听完司贵嫔的话之前,她就把名单扫了一眼,等她意识到这是什么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怎么可能真的找不到能替她传信的人?又或者此事当真耽搁不得么?
就好像司砚是想让她看到这份名单。
谢宜瑶心中有了许多想法,面上却不显。
“我本就要去给父皇请安,这等小事,举手之劳罢了。只是不知道容弟可好些了,宫里头的医官是怎么说的?”
“我先替阿容谢谢阿姊的关心了,”司砚浅笑道,“他前几日学骑射出了一身汗,结果不小心吹了风,就病倒了。好在即时医治,并无大碍,今天已经退烧,偶尔会有些咳嗽罢了。”
“怎么这么不小心,可是宫人照看不力了?”
“哪有,是这孩子自己不听劝,到底是小,调皮着呢。”司砚无奈地说。
谢宜瑶看向正在梦乡中的谢容,他闭着眼睛、皱着眉头,并不是很舒服的样子。
他年纪还小,生一场小病就足够让人挂心,司砚寸步不离倒也正常。
谢宜瑶道:“那更要好好休息了,我今日就不打扰了。”
司砚没有多加挽留,她现在确实抽不出空来应酬,只是让显阳殿的宫人送谢宜瑶一程。
谢宜瑶把这份文书交给谢况的时候,谢况明显有些吃惊。
“怎么不是贵嫔亲自来送?”
谢宜瑶心平气和地解释:“贵嫔心系容弟,不愿离开他身边寸步。”
“显阳殿过来也没几步路,她倒是舐犊情深。罢了……”
谢宜瑶从谢况的话语中听出了一丝不悦和冷漠。
司砚诞有三男,谢况从前是因此大喜的,如今却淡了些对她的情,早就不是当年在襄阳一见倾心的模样了。
这不是因为色衰爱弛,司砚还年轻,容貌也不减当年。
只是现在后宫不乏新人,他的宠爱也分给了更多的嫔御。
谢宜瑶无意关心谢况的后宫那些事,反正对她来说,谢况只宠爱司砚一个人,和雨露均沾宠爱每个嫔御,没有什么区别。
谢况暂且搁下了手中的政务,一边看起了司砚拟的单子,另一边又若无其事地问道:“你这些日子不常进宫,今天怎么突然来了?”
“我听阿琬说容弟病了,这才想进宫探望一番。”
谢况颔首:“你能给贵嫔搭把手也是好的。如今阿宁和阿宇年纪也都不小了,她一个人顾不过来,你身为长姊,更要多多照拂他们才是。”
谢宜瑶称是,却听谢况话锋一转:“这些日子你都在做些什么,不总进宫也就罢了,竟也不怎么外出。”
谢况的语气平淡,就好像只是日常的寒暄而已,却让谢宜瑶心跳漏了半拍。
他果然掌控着她的动向。
谢宜瑶知道这种时候不能躲闪,她主动提及反而能显得磊落些,于是纠结着开了口:“四叔离世,我一时间还没能缓过来……”
谢况放下了名单,好奇地望向谢宜瑶。
“你们关系从前好得很,朕是知道的。只是他之前那样攀扯你,你竟不恼他么?”
谢宜瑶知道谢况说的是之前谢冲在谢况面前告发她的事。
虽然后来谢况没能查明为何谢冲要“告发”谢宜瑶,但这还是在谢况心中留下了怀疑的种子。
“四叔的性子,阿父是最了解的。他一时慌了神,便会口不择言。既然他情急之下才会如此,我当然不会怪责。而且,我也有所疏忽。”
“疏忽?”
“父皇让女儿去辅佐太子,我却没能提前发现有人想要害他。不,其实从当年立太子起,四叔就时常在我面前说容弟和贵嫔的不是。我早应该意识到的。但念在他是我的叔父,是父皇的阿弟,我才自作主张满了下来,险些酿成大祸。这都是女儿的过错……”
这话越说到后头,谢宜瑶的头也越垂了下去,十分内疚的样子。
“朕不会为此怪罪你的。曲终人散,阿四他已经过世,还是不提这些了。”
谢宜瑶猛然抬起头来:“阿父此话当真?”
“你等下再去趟显阳殿,和贵嫔说一声,晚些时候朕会亲自去看看阿容,顺势与她聊聊太子妃的人选。”
“女儿知道了。”
“对了,阿环的婚事恐怕也要继续耽搁一段时间了,”谢况的面容有些苦涩,“她都不怎么来见为父,朕也抽不出空来亲自去她第上慰问她,你作为长姊也要多留心。阿臻那边也是,虽然她并非你阿母的女儿,但现在也住进了公主第,你们平日也要多她来往。”
其他诸位阿妹阿弟,也被谢况一一提及,让谢宜瑶多留心。
比起那些内官小吏,她更能名正言顺地和这些妃主密切相处,也更能替谢况去安抚她们的情绪。
毕竟这等小事,还是没必要让谢况亲自处理的。
“还有一事,朕也打算拜托你。本来打算过些日子再和你说的,今日你既然来了,便一并告诉你。”
谢宜瑶敏锐地从谢况的语气中察觉了一丝……和气?
听起来,谢况接下来要说的这件事,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谢宜瑶会答应。
并且,她可以选择拒绝。
谢宜瑶正襟危坐的姿势自在了几分。
“父皇但说无妨,女儿没有不听从的道理。”
谢况眉头微皱道:“朕前些日子把文祐……哦,就是周禄周将军,调到了京口去,让他接替阿七先前做的事。然而兹事体大,朕到底是放心不过,所以想过些时候派人去盯着点。可惜现在朝中人才青黄不接,有些人朕又信不过,你可愿意替朕再做一次耳目?”
之前的几年,京口都是由谢冰镇守的。
现在谢冲离世,必须有人来接过他的权力,在谢凝和谢冰之中,谢况选择了谢冰,谢凝则仍然镇守荆州。
周禄的勇武,连谢宜瑶都有所耳闻,谢况不傻,不会让这样的人才被埋没,可他也不敢尽信他。
他调任南徐州刺史后,操持着当地的军事,谢况在他身边安插了一些眼线,但这样他还仍然不放心,生怕这些人被周禄收服,左思右想,这才想到了谢宜瑶。
在谢况的想法里,谢宜瑶再怎么耐不住性子,喜欢外出游玩,也只是仅限于京城这一亩三分地,让她去京口那种地方,和将领们这些粗人接触,她肯定是不愿意的。
毕竟不是处处都是襄阳,襄阳有谢宜瑶数年的回忆,是她母亲去世的地方,所以她才会想故地重游,可京口对她来说是负担才对。
谢况不知道谢宜瑶此时心里乐开了花。
什么叫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就是。
她一直忧心着自己身处京城,再想把手伸得远些,也很难找到第二个程莫了,毕竟程莫和飞鸢父亲有旧,飞鸢又得到了谢宜瑶的赏识,这其中的运气成分太大了。
谢宜瑶也想过要如何想办法从谢况那里得到许可,从未想过有一天谢况会主动提出这种想法。
但谢宜瑶没有立马答应下来。
现在,是谢况有所求。
是或否,决定权在她。
谢宜瑶作苦恼状:“女儿倒不是不愿意,只是这一次不知要去多久?”
“京口不远,走水路也方便,你若是不习惯,也可随时回来。但要是想完成朕给你的任务,至少是要呆上好几个月的。”
“既然这样,王郎要怎么办?”
第64章 京口兵将(二) “我只是不愿继续委屈……
“子平他……”
谢况实在没想到谢宜瑶会主动提到王均, 一时间没能想好说辞。
这两个子辈的关系,一直困扰着谢况。
其实谢况倒无所谓谢宜瑶私下如何享乐,只要不太荒唐, 他都可以选择宽容。、可惜五年过去, 谢宜瑶一直没有有孕的迹象, 王均对此也总是支支吾吾的。
谢况也渐渐疲于处理他们的关系,只要不生出事来,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忘了同你说了,朕打算让子平出任豫章内史,下个月就要动身了。”
什么?
“子平他没有和我说过此事……”
最近王均每次例行来公主第, 都不曾让人给她传话。而谢宜瑶在朝中的人, 也没有一个告诉她此事。
谢况别开眼神:“朕是昨日刚做的决定,连他本人都还没有告诉。”
“原是这样。”
谢宜瑶顿时松了口气。
不必与王均呆在一处,对谢宜瑶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但王均前世可没有做过什么豫章内史, 谢冲之事的影响,比谢宜瑶想象的还要大。
一方的太守和内史, 可是百姓的父母官。那些平头百姓或许这辈子都不会和皇帝有所牵连,但小小的县令却能决定他们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