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秦阙摇了摇头,低声道:“不是这样的,琼琅。”
  他很想告诉温珣,温珣说的这一切他在开口说之前就已经想过了,他虽然愚钝却也没傻到认不清本心看不清大势的地步。说到底还是他和琼琅相遇时不美好,相处的时间又短,琼琅才会对他没有信心。
  想了想后,秦阙坐直了身体,呼出一口浊气,眼神柔和地看着温珣:“今日是我唐突了,琼琅拒绝我也在我意料之中。不过来日方长,我会让你看到我的决心和信心。我就是想说,如果你不反感我的话,能不能看我将来的表现,给我一个正大光明追求你的权利?”
  温珣怔了一刻,随即笑道:“那是自然,王爷在琼琅心中本就是特殊的存在。”
  第二日车队继续出发,才行了半日,红玉他们就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同:“王爷今日……跑得有点勤快。”
  往常赶路时,秦阙会和部曲将领们轮流在车队前方带路,只有休息或者遇到事情时,他才会打马折返到温珣车架中同他商议什么。可今日……
  袖青认同地点点头:“平均半个时辰同琼琅说五次话。”最初时袖青还以为是行军路上出现了阻碍,王爷需要和琼琅商议,可是看着王爷时不时递到车厢中的各种小物件,袖青不是很确定了。
  红玉伸出两根细长的指头轻轻抚摸着下颚线,秀美的眼睛眯起:“可疑~”
  袖青翻了翻手中账册,揉了揉酸胀的眉心,缓声道:“别乱想了,穿过中山国就到幽州境了。还不知幽州是什么情况,你别这么放松。”
  红玉不在意地“哈”了一声:“幽州是王爷封地啊!都到家门口了还能有什么事?我可听说了,幽州铁骑已经在等着我们了,有了铁骑护送,我倒是要看看谁敢生事。”
  袖青不着痕迹地叹了一口气,慢悠悠道:“有时候我真觉得,傻人有傻福。”
  沿着官道一路向北,路上的景色逐渐荒凉,最初时还能见到衣不蔽体的灾民,等靠近幽州时,官道两侧连灾民都见不着了。秦阙震惊:“幽州竟然荒僻至此?连灾民都不愿意投奔了吗?”
  大咧咧的秦甲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还顺着秦阙的话说道:“对啊!幽州确实荒僻啊,咱朝廷发配犯人的地方,灾民又不傻,没事往幽州跑做什么?”
  秦甲不说话也就罢了,话音落下后,成功将端王爷搞自闭了。
  幽州铁骑在涿郡治下的北新城县迎接端王一行,眼看北新县城近在眼线,众人却遇遇到了北上最难过的一道关:只见一条浊浪滚滚的河流横在了车队之前,河上的桥被水流冲垮。
  部曲们看着三丈多宽的河水傻了眼,恨不得自己肩上生了翅膀能飞过去。然而人是不能长出翅膀的,想要到蓟县,要么绕路要么想办法渡河。
  秦阙咬牙:“早不断晚不断,本王的前哨路过是不断,偏偏本王从此过的时候,桥没了。这要是巧合,本王倒立一个时辰!”一路走来,秦阙根本不信所谓的巧合,他怀疑眼前的断桥是幽州的那些达官贵人给他的一个下马威。
  温珣收好幽州舆图,柔声劝道:“没有证据的事情,王爷还是别胡乱猜疑。夏季本就是雨水多发季,前段时间一场大雨缓了旱灾,却也带来了过量的雨水。雹水河穿过山岭,山上的水流注入河中导致水量暴涨也是没办法的事。天色已晚,我们先在扎营,再想办法渡河。”
  秦阙目光沉沉地看着河对岸,唇角紧绷:“等本王过了岸,一定要揪出那些看戏之人。”
  从没想过北上之路会被一条河拦住,秦阙神情严肃,吃饭的兴致都没了。抬眼看了一圈,只见部曲统领们大眼瞪小眼,都在眼巴巴看着自己,等自己拿主意。
  秦阙若是知晓如何是好,也就不会坐在这里干瞪眼了。这时他发现温珣竟然不在,于是习惯性地问了一句:“王妃呢?”
  崔昊回应道:“王妃去部曲中找工匠了。”
  温珣坚信高手在民间,自己搞不定的问题总有人能知晓答案。于是他问了部曲统领:部曲中可有木工瓦工,最好能建过桥撘过梁的人。问了一圈后,还真被他找到了几人。这几人不是秦阙从长安带来的部曲,而是后来在阳曲城收编的许氏府兵。
  当得知王妃找他们请教问题时,这几人说话都开始打哆嗦了。他们大字不识几个,也就跟着家里长辈建过几座桥撘过几座屋子,怎么能教王妃呢?万一说错了话,引得王妃不高兴,小命不就没了吗?
  可是当他们看到温珣态度温和,问出的问题也不是那么难时,他们的忐忑逐渐消失,说话的声音也不磕磕碰碰了。大家围绕着温珣提出的问题畅所欲言,热烈的气氛甚至引来了不少部曲围观。
  当秦阙找来时,就见温珣所在的地方被部曲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了。温珣身边立着一块木板,木板上贴着几张黄麻纸。随着部曲们的热议声,温珣时不时转身在黄麻纸上写写画画,秦阙眯眼看去,发现出现在黄麻纸上的像是一座桥?只是那桥看起来有些怪模怪样的。
  见秦阙到来,温珣眉眼弯弯招手道:“王爷,或许我们的困境有解法了。这几位师傅提出了很棒的意见,王爷不妨听一听?”
  秦阙应了一声,阔步走到了温珣身边。端王爷一出现,部曲们像是被扼住了咽喉的小鹌鹑,有一些外围的人甚至趁着夜色想要撤离了。也不能怪他们如此胆小,他们还记得秦阙举手抬足就灭了他们两百多伙伴的场面。
  温珣留意到了这种景象,便侧头低声对秦阙说道:“王爷,不要因为部曲们身份低微就看不起他们,高手在民间。”
  秦阙怎会不知温珣的意思,他对着部曲们笑了笑:“本王就是个旁听的,大伙儿不用管我,有什么想说的畅所欲言就是。”顿了顿后,秦阙决定抛个重磅的:“若是大伙儿提的意见好,帮我们解决了眼前的困境,本王重重有赏!”
  混在人群中的端王旧部们起哄道:“那王爷先说说赏什么!”
  秦阙哈哈一笑:“先赏白银十两,等到了幽州,再赏个官儿!”
  “喔——王爷一言九鼎,大伙们谁要是有好主意别掖着藏着啊!赶紧上来说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温珣眯眼看了看人群中起哄的那个端王旧部,见小伙子浓眉大眼精神饱满,便小声对秦阙说道:“那人是谁?将来到了幽州把他交给我,他适合进宣传部。”
  秦阙眉头一挑:“你挺会挑,他叫范祁,能识文断字,胆儿也大。也不用等到幽州,稍后本王就让他去你那边给你打杂。”
  第35章
  工匠们商量之后,觉得可以在雹水河上搭建一座浮桥供车马过河。浮桥并不难搭,难的是水流太急,若是对岸无人接应,放下去做支撑的浮木会被水冲走。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了小半个时辰后终于确定了方法:让部曲中善射的人先往对岸射出捆了绳索的羽箭,待羽箭固定住,再让擅长浮水的部曲牵着绳索过河。大家可以利用河面不宽的优势,在两岸牵引浮木到指定位置。再加上水下本就有旧桥留下的桥墩,善加利用能事半功倍。
  温珣握着碳笔笑眯眯的对众人说道:“兄弟们,从长安到幽州,我们走了上千里路。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家门口,大伙儿能让一条只有区区三丈的河难住吗?”
  “不能!!”部曲们的情绪方才就已经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此时正是热血之际,听到温珣这么说,众人眼睛都红了,“三丈绝不能阻拦我们的脚步!”
  温珣满意地敲木板:“对!我们不能让一条河给难住了。现在方法就在我们眼前,大伙儿拿出看家的本事,早一刻渡河,我们就能早一刻到家!”
  “喔——”
  秦阙从没见他的部曲们如此积极地做一件事,往常都是他指了某个部曲,那部曲领命行事。可现在环视一圈,在场的部曲们神情激动每个人眼中都带着光。不用他和温珣特意吩咐,他们已经自发组成了各个小分队,有去搜寻合适的树木做浮木的,有自告奋勇浮水的,有去寻坚固轻便绳索的……就连屁股依然肿着的许氏两兄弟,都一瘸一拐加入了搓麻绳大军。
  部曲们集思广益,上千人的队伍迸发出了惊人的凝聚力和团结力。这一刻他们不再是端王部曲中没有姓名的部曲,而是张师傅,李师傅。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热情的笑意,王妃说了,早些搭好桥,早些回家。
  现场人声鼎沸,乍一看很混乱,可是乱中却很有序。若是再细看,会发现温珣如定海针一般,经过他的调配,松散的部曲们拧成了一股绳。
  时不时就有部曲汇报任务进度,温珣接到回馈后,就用颜色不同的笔记录下来。黄麻纸上罗列着不断出现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后面都会跟着一个解决方案,而方案之后则写着负责执行的部曲名字。
  已经完成的任务用绿色标记,遇到卡顿的任务标红。不大的黄麻纸上密密麻麻写了字,任务推进到哪一步一目了然。秦阙看着五颜六色的文字,震惊之余有有些想笑:“你从哪里找到的这么多颜色的炭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