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女领主 第126节
第170章 穿越中世纪170
因为路易莎想要巡视名下庄园的决定, 不少人又忙碌了起来。不只是侍女侍从们要做准备,庄园那边也要通知到位——微服私访是不可能微服私访的,那样太不方便了。至于说‘突然袭击’, 那也不太可能,最多就是前面一两个庄园能成,后面都收到消息了。
既然是这样,就别给一次度假之旅上强度了(主要目的确实是度假, 然后才是清点私产),还是提前通知下去, 让下面庄园做好准备吧。
就这样, 路易莎的行程称得上愉快。她选择了好几个占地面积比较大,彼此之间有些距离,但又一天之内可以抵达的庄园作为‘巡视落脚点’……这样也不用找别的地方落脚,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这种行程安排,在中世纪就算是比较有旅行体验的了。
期间, 住的比较舒服的地方,可以多住几天。而条件一般,庄园本身也乏善可陈的,可能就呆一天,甚至睡一晚第二天就走。
如此,在巡视开始半个月后,路易莎已经呆过了5个庄园,又新抵达了一座名叫‘羊角庄园’的庄园——这座庄园得名, 一是因为从地契上看,庄园轮廓形似羊角。二是因为庄园本身的土地适合种植的比较少,多半是用来牧羊的。
这座庄园的居民对‘羊’很有感情, 庄园命名带有‘羊元素’也是很正常的。
大概也是因为这座庄园是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所以面积格外大,有两千多邦尼尔(邦尼尔和公顷差不多,所以就是两千多公顷了)。这比不过供应布鲁多宫廷的白湖庄园,那儿作为一个农业为主的装运,都有三千多邦尼尔呢!不过,在拉尼,已经算非常大的庄园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拉尼靠近西岱,挺多贵族、富商都愿意来这里买地建庄园,导致市面上一旦有土地出售,立刻就会被买下。潜在买家多,竞争充分的结果就是,土地特别细碎,很少有大的庄园——这倒是和华夏古代京畿周边的情况有些像,除非是皇庄之类,不然就是再有权有势的人家,也很少在这里有很大的整块土地。
一个是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还是要低调,而且不管效果如何,至少华夏古代都是强调抑制土地兼并的。再来,京城多的是权贵,大家都有钱有势的情况下,靠权势和金钱搞土地兼并其实也不大行得通……拉尼现在这种情况,也有类似的原因吧。
所以,羊角庄园能有眼下的面积已经非常了不得了,这还是因为这儿以牧业为主,土地相对没那么‘受欢迎’呢!
“羊角庄园的羊,和普罗万的羊是同样的羊种吗?”路易莎来到羊角庄园后第二天,就开始了解这边的情况。
一旁的庄园管家连忙回答道:“是的,殿下,这也是现在大陆上最好的绵羊之一。这是从高登兰的大修道院引进的公羊,再配合本土就有的优良羊种繁育来的,羊毛品质其实比高登兰很多地区更好。只不过,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养这种羊……”
路易莎点点头表示理解,虽然现在高登兰出产的羊毛鼎鼎有名,但那也是强在产量和品质,甚至包括价格等的综合。真要说没有比高登兰羊毛更好的羊毛了,那不存在,只不过大规模生产之下,高登兰羊毛有足够的优势。
“那么,我们这儿的羊都是在拉尼销售啦?”路易莎很自然地说道。因为拉尼是出名的皮毛市场嘛,作为拉尼附近乡村的产出,绵羊送到拉尼销售处理,本来就是最佳选择。
“您真是什么都知道,殿下。”庄园管家讨好地说了一句,然后才接着说明:“我们庄园与城里的一些商人有合作,每到要宰杀绵羊的季节,他们就会派羊倌来赶羊。不过大多数时候,绵羊还是要用来剪羊毛的。”
“那时候,一些布商就会来采购羊毛……”
绵羊也免不了生老病死,所以到了时候也会分批屠宰。但相比起卖羊,卖羊毛才是羊角庄园这样大量放牧绵羊的庄园的日常,以及主要收入来源。
“与我们庄园合作的布商,就不是拉尼本地的了,而是来自普罗万。”庄园管家解释道。
拉尼是皮毛集散地,城市里也多是以屠宰、硝皮等为业的,也不是说完全没有纺织业了,只是很少,供应本地都不足够。相反,旁边不远的普罗万却是一个纺织中心,至少有三千个家庭以纺织为生——很难说,拉尼的纺织业没有发展起来,没有离普罗万太近的原因。
毕竟此时的城市,规模稍微大一些的,纺织业都多少有些存在感。拉尼本地自己就养羊,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按常理来说,纺织业的路子应该是比较通畅的……
“现在还不是剪羊毛季,庄园里没有那么热闹,如果殿下您是夏天来的,就能看到牧民们忙碌了。”其实就现在肉眼可见的,庄园里已经挺忙的了。春耕季刚刚开始,农民们很是活跃。至于牧民们,也抓紧时间牧羊吃草、接羊羔等。所谓的不忙,只是相对更忙的夏天而已!
不同于大草原上放牧,春天就要忙着转场了。庄园里的羊不算圈养,也基本没有了转场负担——庄园里的草地,不论领主自营地、自由农的自留地,还是公共地,的确都划分了地块,用于轮流放牧,保证放牧可持续。但总的来说都离牧民的家不远,至少没远到需要牧民转场。
没有转场负担的牧民,却一点儿不比自己在阿尔卑斯山放牧的同行来的轻松。因为他们会养更多的羊,而且春天是接羊羔的好时候,一点儿不能松懈——在庄园里养羊,人手一般是不缺的,限制养羊极限的是庄园土地的承载力。
另外,庄园里其实也不只是养羊,还养了一些牛马。主要是,不同牲畜,吃草的‘精细度’不同。有经验的牧民主要养一种之后,本来就习惯混养一些其他的,充分利用草地,避免浪费……而这,显然也是牧民们不得闲的原因之一。
路易莎听着庄园管家的描述,还是有些可惜的。她都可以想象到了,那时候绵羊的羊毛正是最丰厚的时候,一团团蓬松柔软。当牧羊姑娘赶着一群群绵羊从远处来,就像一朵白云在移动(因为主要是白羊),也是难得一见的乡村景色了。
路易莎当然知道,庄园里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田园牧歌,牧羊女也只是在诗人笔下才清纯可人,一副没受过生活的苦的样子,大家其实生活的很苦。不过就像现代人也知道农村生活不容易,却不妨碍他们周末去‘农家乐’一样,路易莎也是差不多的。
正在路易莎有些畅想的时候,吉娜走了过来,说道:“殿下,来了一位庄头,似乎是来找罗斯先生的。”
羊角庄园可不算小,人口也不少。虽然同样大小的土地,放牧容纳的人口要少得多,但这里依旧有3个百户村——所以,为了管理方便,庄园管家不止一个,庄头就更多了。这时候吉娜只说是‘庄头’,路易莎和庄园管家(就是罗斯先生),都不知道她说的是谁。
“那么,您先去处理您的事儿吧。”路易莎没有多想,就让罗斯先生先去工作。庄头既然知道庄园管家是在路易莎这里,还来找他,那肯定就是有正经事,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正经事。路易莎自觉自己就是想有个人领着了解羊角庄园而已,倒也不必耽误人家工作。
相比起路易莎的无所谓,这位罗斯先生就‘恋恋不舍’多了,心里很不满庄头来找他——难得有在主人面前露脸的机会呢!这时候走了,天知道太子妃殿下还能在羊角庄园呆几天,期间又能不能再见到!
但再不舍也没办法,路易莎已经发话了,他也只能离开。
罗斯先生走出庄园主宅,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羊角庄园六七名庄头里,他比较欣赏的一个——这个庄头是个年轻人,才二十几岁,之所以这么年轻就能选上庄头,是因为他父亲就是庄头。
不同于庄园管家是‘外来客’,庄头却是农奴们推选出来的,也都是农奴,连自由农都挨不上这个职位……这是真正的坐地户!
而一般庄头们需要熟悉农事,分担一部分农事官的工作。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农奴中有声望,这样上传下达,有这样的人居中,才好管理协调——倒不是说庄头都是‘工贼’,是帮着领主压榨农奴的,他们的作用更多是‘上传下达’。
一方面确实方便了上层管理,另一方面,也能在压榨太过时,让农奴有一个向上的‘发言人’,不会立刻诉诸暴动。只有在这之后,压榨依旧,才会有暴动之类的。
这个年轻庄头的家庭,是此时庄头家庭的典型:家里几代都在同一个庄园扎根,男人多又扎实肯干的基础上,家里就十分阔气。说是农奴,其实比多数自由农人家都强得多,不只是佃着庄园的好些地,还养着好几头大牲口。服劳役,还有要出牲口的时候,总少不了他们家呢!
在罗斯先生的印象里,这个年轻庄头勤劳踏实,比较配合工作。而且能识得几个字,他自己的工作,需要文字的部分,也比他父亲强多了。也是因为这些,他才对他印象较好的。然而,这次事后,他对这个年轻人的评价要变一变了。
别的不说,至少‘没眼色’是真的……这么大个庄园,这个时节,能有什么事,他闭着眼睛都能想到了。再大再紧急,又能到哪儿?非要这个时候将他叫走吗?
想到这里,罗斯先生便没好气道:“有什么事,快说吧!”
他还真不能不听……眼下路易莎人在庄园里,庄园里的行政效率都提高了不少,这是为什么?人还是那些人,只不过都不想恰好被抓住行事不利,所以一时间打起了十二万分的注意而已。也不是图表现,大家都清楚表现好也不见得怎么样,这可是极其讲究血统的中世纪!而是不想留下坏印象,留下坏印象后滚蛋都是轻的。
年轻庄头,着急地说:“庄园里的一群纺线女,将格拉斯夫人给打了!格拉斯夫人扬言要把她们都送上法庭。”
罗斯先生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说道:“那个女人就和她那死去的丈夫一样,都是最吝啬的守财奴!要我说,她的丈夫应该早就下地狱了,她今后也不会例外的——如果我说了算的话,当初就不应该叫她进庄园,继续庄园和她丈夫的契约!”
格拉斯夫人的丈夫是个布商,去年刚刚去世,她并无再嫁的打算,觉得守着家业,养活子女挺好的。于是便接管了丈夫的资本、人脉,接着做布商……当初格拉斯先生就在羊角庄园买羊毛,接着到别处洗羊毛、梳羊毛等后,再又回到羊角庄园,请这里的妇女纺线。
这件事本身看上去没毛病,但问题是,格拉斯先生就像他的诸多同行一样,有拖薪欠饷的毛病。针对弱势而工资分散的纺线女,发给报酬他是能拖就拖,直到他去世时,欠羊角庄园三四十名为他工作的纺线女(有兼职的,也有主职的),平均每人六七个月的工资!
等到了他人没了,大家以为拿钱的时候到了。因为此时的法律就是这样的,继承人继承财产时,得优先还账。除非和债权人协商后得到了谅解,私下有一番章程,不然清理不了旧账,是没办法继承财产的。
或许有人可以越过这一条规定,不过这条规定确实是起着作用的。
经此,羊角庄园为格拉斯先生工作的纺线女确实拿到了一部分工资,大概是总共欠账的一半左右吧。至于剩下那一半,根据格拉斯夫人对法官所说,她丈夫留下来的财产根本无法偿还巨大的债务,不只是纺线女,还有很多其他地方欠着债呢!
当然,有格拉斯先生欠别人的,也就有别人欠他的。归拢来算一算,格拉斯先生的资产应该还是正数……
但不管怎么说,格拉斯夫人就以此为理由,让法官宽限她的还账期限,先还一部分。剩下的,让她能够挣钱、收账,慢慢还——而她能挣钱的基础,就是继承格拉斯先生的财产,运转起他的生意。
总之,经过一番操作,纺线女们就只拿到了欠薪的一半,剩下的要看格拉斯夫人什么时候有钱。而就是这样,格拉斯夫人依旧来了羊角庄园,要求曾经为格拉斯先生工作的纺线女,能够照旧为她工作。
这倒不是格拉斯夫人自我感觉良好,明知道自己欠着人家的工钱,还要人家继续给自己打工。这主要是纺线女说起来也是供不应求的,对于布商来说甚至是‘资本’的一部分,是不能轻易放弃的。
虽然,纺线女的门槛低,只要有一个纺锤和一根卷线杆就能做,生活无着的妇女首先就会想到做纺线女。而且这工作在家就能做,普通的家庭妇女也经常兼职做这个补贴家用。但是,之所以会有谁都能往这一行钻的景象,正是因为来多少都容得下啊!
在很长时间里,纺线速度都是纺织行业的桎梏,整个行业其他工序无法扩大,就是因为纱线出产到瓶颈了——现在已经有海量的人口挤在这一道工序了,再想要通过增加生产者的方式增加产出,不是不能,只是效果微乎其微。
所以,格拉斯夫人如果不找到这些纺线女,依旧为她工作,不然她要再找别的纺线女,都很费功夫!她又不是找一个两个的,这是一群,其中还有一半以上是全职的呢!这哪里是随便就能再找的。
别的纺线女都有自己合作惯了的布商,偶尔有要‘改换门庭’的,那也没用啊!格拉斯夫人总不能这里收一个,那里收一个——这样不说效率低,要攒够人手不知道哪年哪月了。就说到时候各处发羊毛、收纱线都是大麻烦!哪里像之前,只要来羊角庄园就够了。
格拉斯夫人也是装得挺好的,以女人的身份拉近和纺线女们的关系,表明自己不是真的想欠薪不还,而是真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所以恳请纺线女们能和她一起度过最初最艰难的阶段,等到一有钱,她会立刻还钱。
一边是以寡妇的身份,博取同情,动之以情。另一边又用还没还的一半欠账为诱饵,诱之以利。最后还真让她成功了,那些纺线女答应继续为她工作。
但很快大家就发现,她和她的丈夫真是一类人,拖欠纺线女报酬一点儿不脸红。一旦有人不干了,她就用未给的报酬威胁,话里话外要是不继续做,今后还给欠账时,她们就得轮到最后——这轮到最后的意思,就是遥遥无期了。毕竟商人永远有欠账在外,弱势的纺线女去要账,总能以还欠着别人的推脱。
也不是说不还,就是手头紧,欠别人更多更长时间……如此就达成了实际上的不还账了。
因为这个,羊角庄园的纺线女已经闹过几次了,所以罗斯先生是知道的。这个时候都不需要年轻庄头解释,就知道格拉斯夫人为什么被纺线女打了。无非就是纺线女要账要不到,又实在急等着开销,火气上头了呗。
年轻庄头肯定是站在纺线女这边的,怕她们吃亏,这才来找庄园管家罗斯先生去‘协商’——这是当然的,不管怎么说,那些纺线女都是羊角庄园的人,是他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亲们’呢!
这年头,无论东方西方,可都是有很强的地方抱团倾向的。尤其是庄头这种职位,都是‘乡亲们’选出来的,更要有事罩得住、肯出头……要说格拉斯先生这种庄园管家,或许还会因为纺线女们的无足轻重,格拉斯夫人这种布商的‘有利可图’而动摇,庄头们却是没那么容易失去立场的。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可能,只是说要加钱。而这对格拉斯夫人又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她真要那么有钱、那么大方,就算会拖欠纺线女们工资,也不会做得那么难看——应该在格拉斯先生去世后,接手遗产前,就还清一次欠债的!这可是影响名声,乃至上天堂之事的!
年轻庄头之所以想到找罗斯先生,一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在罗斯先生这里有几分面子。二就是他觉得在羊角庄园两个庄园管家,以及其他说话有用的先生们中,罗斯先生人还比较正直。之前他就对格拉斯夫人这个人表示过不满,这次也更有可能站在纺线女们这边。
果然,罗斯先生虽然很不高兴他来找他的样子,这时候依旧板着脸跟他去了事发地。一边走,一边还道:“送上法庭?她不过就是说说罢了,这事儿送上哪儿的法庭,城市法庭么?羊角庄园可是太子妃殿下的庄园,城里的法庭哪会为了这么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来庄园里传唤人。”
“庄园法庭?也不瞧瞧这是谁的地盘!除非她舍得钱财,将大家都买通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她如果真的舍得花钱,也不是现在的局面了。”
之后又是骂骂咧咧,能有十几分钟吧,罗斯先生这才在年轻庄头的引路下,走到了事发地。
在罗斯先生准备客串一回调解员时,他却不知道,离得不算远的庄园主宅那边,视线无障碍、站在楼上居高临下遍览庄园风光的路易莎,也看到这边聚集了很多人。实在是人群越聚越多且吵吵嚷嚷,在这庄园比较安静的时节里,让人想注意不到都难!
第171章 穿越中世纪171
路易莎注意到了庄园主宅对面的村子里不正常地聚集起了人群——现在可不是农闲时节, 就算不是最忙的时候,白天的大好时光也不会用来闲逛,所以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
看着人越来越多, 路易莎还让人过去打听了一下发生了什么。
“是拖欠薪酬的布商啊……”路易莎作为一个现代人,很容易就共情了纺线女,立刻做出决定道:“让罗斯先生组织那些纺线女,叫她们联合起来在庄园法庭状告那位格拉斯夫人好了, 庄园法庭会给出公正的判决吧?”
路易莎的话看似是问句,其实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听她吩咐的侍从怎么可能不懂?所以应答之后, 很快就出去办这件事了。
这件事的解决也很迅速, 庄园法庭特事特办,前所未有地有效率起来,几乎是立刻就开庭了。对此格拉斯夫人是反对的,不过庄园法庭也有话说。说这也是方便了她,她住的又远,这次走了, 下次要传唤开庭,还不够麻烦的呢!
总之,就是形势比人强吧。不管怎么说,格拉斯夫人都是外来的,一个人带着两个学徒、一个车夫就来了,面对羊角庄园的‘开庭通知’,他们是没法强硬拒绝的。
上了法庭事情就简单了,直接判格拉斯夫人无条件立刻偿还拖欠的纺线女报酬就是。为了确保法庭的判决可以生效, 羊角庄园法庭还派了人跟随格拉斯夫人回家,一定要拿到这笔钱——在这件事上大家可积极了,家里有纺线女被欠工资的, 表示可以出这个工。
这其实也是庄园‘劳役’了,所以有人主动出工,庄园本身是不会拒绝的。
事情是这样解决了,大家也知道这是路易莎发话了才这样干脆利落的,一时之间倒有不少好话说她——原本这里就是巴尔扎克伯爵名下一个普普通通的庄园,因为天高皇帝远的原因,这儿的农民牧民倒是比一般庄园里的农民牧民要好过一些,所以他们本来就对巴尔扎克家族比较尊敬。
之后做了路易莎的陪嫁庄园,路易莎除了派查账员下来查账,其他都是‘萧规曹随’,甚至还给了一些福利,这儿的人就更满意了。
现在路易莎又帮庄园里的纺线女主持了公道,也难怪赞扬声一片。
“……这样说起来,纺线女们的生计也很艰难啊。”听了罗斯先生传达的纺线女们的感谢,路易莎也问了他一些纺线女们的事,这才了解到纺线就是普及范围最广的乡村手工业。基本上,只要有村子的地方,就不会少了纺线女,只不过是全职和兼职的差别罢了。
路易莎想了想又说:“纺线女的报酬一直是这样微薄的么?不能想办法与布商们谈判,让他们多付一些么?”
罗斯先生只当是路易莎心善,同情纺线女们,并未多想。当下摇摇头说道:“殿下,这件事儿没法办,虽然纺线女们报酬很少,可那已经占了纱线价值的一半了,再加上羊毛的价值,其实布商在这一道工序挣得很少。”
“当然,他们也不是不想挣得更多,只是再少的话,纺线女就无法维持生计,只能放弃这工作了……现在的价格,已经是长期协调的结果了。除非有一天纱线价格大涨,不然……不,就算纱线价格大涨,布商们也会将这份收益吞下,不会因此给纺线女涨报酬的。”
路易莎知道罗斯先生说的很对,这个时候她又想起了自己过去一直犹豫的事——她虽然搞出了不少超出这个时代的东西,但基本没有生产力的提高,影响不到社会生活基本面。但纺织不一样,这事关衣食住行,影响国计民生……她不知道该不该碰这个,所以长期埋着头只当看不见。
现在看到这些纺线女的艰难生活,这像是一下推了她一把,让她意识到了一件事:难道她不碰这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很好了吗?
而且如果她小心一些‘打样’,尽自己所能做出规范,其实是可以带来好处的同时,又尽力降低坏处影响的吧?
毕竟她现在也是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走势的人了,她应该对自己有一些信心,或者说,对封建社会的‘权力’有一些信心。
这样想着的路易莎终于放下了一些包袱,能够开始考虑怎么涉足纺织业,而不是碰不碰纺织业了——最初的决定下了之后,原本混沌的思绪,似乎一下就清晰了。说起来好像人就是这样的,在犹豫做不做的时候总会有很多设想。但在决定要做,只用想怎么做时,一切就简单了很多。
首先,路易莎就想到了要搞飞梭。原因也很简单,在不改动此时各类织机基本形态,也无法用到蒸汽机的情况下,飞梭就是短时间内最能提高织布效率的东西了。
所谓‘飞梭’,其本体相对普通梭子差别并不大,飞梭的不同在飞梭之外增设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滑轨,另一个是滑轨两端的弹簧。
增加这两个装置之前,织布人是在经线之间扔梭子,使纬线能够穿过去,从而织布的。因为这个原理,现在织幅宽比较大的布,织机也得宽,甚至得两个人操作。不然的话,就是这边左手梭子扔过去了,那边一个人的右手够不到,还得挪过去从右向左扔梭子,效率就太低了。
有了这两个装置之后,可以采用脚踏式机械结构,让飞梭沿滑轨从一边弹到另一边。这样,除非是纺织中有一些故障,需要理线什么的,不然都不用动手的。而且这还能让布料幅宽进一步加大的同时,让操作织机的人从两个减少到一个。
让布料幅宽加大,这其实也是纺织业一直以来的追求。毕竟对裁缝来说,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幅宽不够,这才要‘缝合’增加宽度的——幅宽过宽可以剪,可过窄就很难搞了。
如果不是要追求幅宽,何必要做现在这种主流的两人纺织机呢?像过去一样,一个人操作窄幅纺织机不就行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