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寒门首辅> 第122章

第122章

  小黄门列举的两个人恰好都是周稚宁认识的,从其他人嘴里听到好友们的事情,这感觉倒颇为奇异,周稚宁便忍不住笑了起来。
  见周稚宁脸上有了些真心的笑,小黄门便想讨周稚宁的好,于是又数了其他几位大人,譬如行动风风火火的曹元通,和经常一脸冷淡的李显。还有常用鼻孔看人,对谁都不满的张峰雪。以及长着一张很好看的脸,人也风趣幽默的探花郎。
  “对了,还有周明承周大人。”小黄门说起周明承的时候,两只眼睛里全是敬仰,“周大人是最好性子的官儿了,长得好看,又有才华,还人温和,平常也没有为难过奴才,还爱和奴才们说说笑笑的。有时候如果是奴才犯了错,叫周大人遇上了。以周大人的慈悲菩萨心肠,一定会给人求求情。咱们宫里就没有不服周大人的。”
  周稚宁唇边的笑略微凝滞了一下。
  从小时候便可以看出周明承是个会做人的人,说话让人如沐春风,做事也处处妥帖细致。这样人得到整个宫里的人心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你可知周明承大人什么时辰来问政?”周稚宁沉默了一下,还是如此问道。
  小黄门道:“周大人如今被授了工部里的官职,官居六品,按照陛下定下的规矩,已经先您一步进西暖阁问政去了。您这会子怕是碰不上他,等到周大人出来的时候,您又要进去了,时间正好间错开,也是不巧。”
  周稚宁却松了一口气。
  遇不上不是什么坏事,就是遇上了才会尴尬。
  心头的石头去了一块儿,周稚宁接下来就不怎么说话,只跟着小黄门去了西暖阁外安静排队等候皇帝传召。
  前头的一批一品、二品、三品大员,皇帝已经在昨天问过了。从今天开始,便是从四品往后问。
  赵淮徽作为四品官,自然是清晨第一批入阁的。
  只不过赵淮徽经常被皇帝召进宫叙话,所以皇帝对于赵淮徽的政务一清二楚,这次政务也不过是唠唠家常,比不上皇帝问其他官员的多。
  问了约莫一个时辰之后,赵淮徽这批四品官就退了出去,换下一批官员进来。
  只是官员越往下,人数就越多。为了不浪费皇帝的时间,五品官、六品官、七品官等都是挑一些离京城近的,或者是刚上任不久的,前段时间做出过政绩的官员。所以这回来的队伍官服颜色颇杂,人数也颇多。
  赵淮徽一抬头,正好瞧见在缓慢前行的队伍里,正一脸温润笑意,目光正视前方的周明承。
  与此同时,周明承的眼角余光也好似瞥到了赵淮徽,于是周明承转过头来,对着赵淮徽拢袖行了一礼:“赵大人。”
  赵淮徽对周明承略微点了下头,抬步就要离开。
  他们二人的交集仅限于在平城的时候,离开平城之后,二人又在京城相遇。周明承猜出赵淮徽是隐姓埋名去平城念私塾,赵淮徽也看出周明承在瞒着周允能接触四皇子。但是他们双方都对对方没有兴趣,所以除了每日看见了点点头之外,二人几乎没有在外人面前多说过一句话。
  但是这一回,周明承却一反常态的叫住了赵淮徽:“赵大人请留步。”
  赵淮徽脚步一顿,扭头过来看周明承,眸光淡淡:“何事?”
  周明承皮肤白皙,眉眼温润如玉,笑起来的时候眼角眉梢处仿佛春风拂过,给人以君子端方之感。
  “听说小弟昨日就已经抵达京城了。”周明承唇边含笑,“作为兄长,未能将小弟接到府中照顾,反而叫赵大人受累替在下看顾小弟,在下心中颇为过意不去。”
  赵淮徽挑了挑眉峰,他是知道周稚宁和周明承的关系的,两个人虽然颇为要好,但中间毕竟隔了个周允能,是处不成亲如兄弟的模样的。所以他不甚明白周明承忽然说这话的意图是什么,便回答道:“我与简斋乃是挚友,她在我府中居住合情合理,并不存在受累一说,周大人言重。”
  周明承唇边的笑意暗了暗,眼底里涌动着一丝隐晦而阴暗的嫉妒。
  片刻后,周明承又温和地笑着说:“话虽如此,但到底是叨扰。今日既然遇见,那问政结束之后,在下便与赵大人一同回赵府。谢过赵大人的同时,也将我那小弟接回来。”
  赵淮徽忍不住皱起眉头,目光打量似的落在周明承的脸上。
  周明承不躲不闪,大大方方的任赵淮徽看。
  赵淮徽看不出个所以然,便道:“此事周大人需先和简斋商量,若简斋愿意走,我自然不会强留。”
  周明承笑容明亮了些:“那便一言为定了。”
  话音落下,队伍那边已经在催周明承尽快跟上了。周明承对着赵淮徽拢袖行了拜别礼,这才转身走了。
  赵淮徽此时倒不急着离开了,他站在原地盯着周明承离开的背影,心里不由泛起一丝的古怪。
  *
  另一边,周稚宁在西暖阁外足足等了两三个时辰。
  但是为了保证官员们见皇帝的时候,身上没有体味,衣冠、发饰都干净整洁,所以太监们不能给官员们摆饭。
  实在要饿过头了,就会有小黄门拿一些梨花糖来给他们垫垫肚子。
  为了保证自己不饿到在皇帝面前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周稚宁连磕了三颗梨花糖,等到要剥开第四颗的糖纸时,谢天谢地,里面问政的一批官员们终于出来了,下一批就轮到周稚宁了。
  周稚宁长吁一口气,整理了下衣冠,跟着小黄门进了西暖阁。
  为了节省时间,问政一般是好几个官员站成一列,然后皇帝站在他们面前先看看他们自己写的奏章。这个奏章类似于现代的年终总结,把自己干过什么,自认为有哪些缺点,哪些优点一一阵列一遍,以供皇帝方便快速地浏览。之后,皇帝再针对其中不太合理的地方对官员进行垂询。
  答的好呢,就升官,或者是平级不动。答的不好,就官降一级。
  如果实在什么都没做出来,还捅了大篓子的,兴许会被皇帝直接罢官。
  所以官员们对文章都十分重视。
  西暖阁内,地龙在众人的脚下默默燃烧。暖气蒸腾,带动着阁内的熏香一阵阵涌来。所有人都静悄悄的不发出一点声音,规矩的垂手站在一边。
  魏闲作为大太监,一个个收上每个官员的奏章放在皇帝身边,皇帝就坐在黄花梨木桌后头,就着手边的奏章一个个翻看。
  “啧。”皇帝将手上的一本奏章往外一丢,冷笑一声抬眼看向自己面前的一排官员,“到底是读书人,写的比唱的还漂亮。要是你们真为朕的江山做出了这么多的好事,朕为什么还能年年收到每个省份的哭穷折子?你穷,他穷,年年征税年年欠,那你们告诉朕,银子都到哪儿去了?”
  所有人都静默无声,大气都不敢喘一个,生怕被皇帝揪到不对的地方当场贬官。
  “都不说话?朕每年发给你们的俸禄是养了一群哑巴吗?”皇帝冷冷地说。
  其中有个官员站在前头,他只不过是抬头擦擦汗,没想到就和皇帝对上了眼神。
  皇帝指他:“你说。”
  官员冷汗涔涔,谨慎地说道:“回陛下的话,臣所在的江西省今年没有欠国库的款子。”
  本以为这样说皇帝就能满意,谁知道皇帝听了,更是一本奏章直接砸在了官员的脑袋上。
  “没有欠国库的款子?这种烂良心的狗屁话你也给朕说的出口?!”皇帝气的拍桌子,“你们江西省去年还借了国库里二十万两银子银子没还呢!今年没欠,那是因为去年借的没还!”
  那官员吓的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喊:“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其余的官员看大事不妙,也赶忙跪下。
  以周稚宁的身量,本来夹在一群官员之中不显眼。但是大家一跪下来,周稚宁的眉眼立即使她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以至于皇帝一眼就看见了周稚宁。
  “周稚宁?”皇帝显然有些被官员们气糊涂了,他捏了捏自己的太阳穴,“哦,对了,你是朕封的七品县官,今年也要来问政,朕险些给忘了。”随后又伸手,“魏闲,把周稚宁的奏章给朕。”
  魏闲赶忙找了递过去。
  皇帝哼道:“周稚宁,虽然你这个官是朕亲手封的,但是如果你这回也给朕交一些烂奏章上来,朕立即把你革职查办,听见没有?”
  周稚宁应声:“是。”
  然后皇帝就翻起了周稚宁的奏章。
  “辽东县通商……”皇帝就着奏章上的字念出声,“富商捐赠白银万余两,另有商会捐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