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寒门首辅> 第71章

第71章

  刘保儿忍不住抿了抿唇,心中对张班头的说法有了些动摇。
  第48章 同甘共苦 周大人是个不怕吃苦的人
  深夜,明月高悬,周稚宁与茗烟、魏熊一行人返回县衙。
  他们这一行,将二百两银子的米全部散了出去,得到的则是一份堪称稀奇古怪的记录册子。连茗烟自己都觉得这册子好笑,且一点用处都没有,但周稚宁仿佛很有兴趣,一路走,一路埋头翻阅。
  魏熊问:“大人,明日依旧是二百两银子的白米么?”
  周稚宁这才从册子里抬起头来:“不,三百两。在收服辽东县百姓民心这件事情上,银子绝不能省。只有咱们实打实的把钱花下去,百姓们才会相信我们的诚意。”
  魏熊没有多余异议:“好,那我叫那些苦力明天再多带一些人来。”
  周稚宁点点头。
  “但是——”茗烟犹豫道:“主子,说句不该说的话,一个县有这么多人,咱们手上的这些银子根本不够花,咱们又没有其他的进项,维持起来就更难了。”
  这话不无道理。
  周稚宁沉思道:“容我想想,如何才能细水长流。”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
  月光辉辉,洒落庭院如水。
  程普替赵淮徽加了件外披风,道:“公子,虽说夏日里你的病症难得好些,但晚间凉风也厉害,还是添件披风比较好。”
  赵淮徽嗯了一声,抬头望向明月,眉眼清冷:“周允能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自从宁公子高中后,您就吩咐我们不必再隐瞒平江笑笑生的踪迹。所以我们的人一撤,周允能那边就查到些蛛丝马迹,似乎很快就能知道平江笑笑生就是宁公子了。”程普说,“公子可要我们去截停周允能的情报?”
  “不必了。”赵淮徽敛下眉眼,“现下重点不在周允能身上,而是太子殿下奉命彻查南北籍贯一事。四皇子行事向来不顾及朝法,他手下门生有一批在户籍上头不甚清白。现在太子不过开了个头,四皇子那边就隐隐有了些躁动,要是继续查下去,他们怕是要动什么暗手。你拿我的令牌吩咐下去,调几个行事稳重的大理寺衙役看着他们,一旦闹事,立即来禀报我。”
  “是。”
  *
  第二日,周稚宁起了一个大早。
  茗烟推门进来,见着她已经起身,不由道:“主子,这才五更天,要不要再睡一会儿?”
  “不必了。”周稚宁说着走到洗脸盆旁边撩开水,“今天帮咱们拉车的乡亲来了吗?”
  “早来了,现下就在门外坐着。”
  “那好,你出去问问,若是他们不曾用膳的话,你就端些粥给他们喝。”周稚宁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哦,对了,不要白粥,弄点咸菜叫他们就着喝。”
  茗烟在一边递脸巾:“主子,您对他们也忒好了。也不知道这些人,领不领您的情呢。”
  “无论领不领情,这也是我作为一个父母官应该做的。只是对于百姓们来说,这份好来的太迟了。”周稚宁擦完了手,将脸巾挂起来,“不多说了,你去吧。”
  “是。”
  茗烟走了。
  周稚宁便自己收拾着准备今日出行必备的斗笠和外袍,这两日太阳确实太毒,若不加点防晒措施,她怕是要晒脱皮。
  只是预备出门时,周稚宁眼角余光瞥见她主卧前方不远处,一堵布满青苔的石墙下,风吹草动之时,偶尔露出一个半空的洞口。
  周稚宁想到昨日去簸箕村时,那个男童说县衙里面有一个狗洞。
  难不成就是这个?
  周稚宁背着斗笠来到石墙边蹲下,扒开膝盖高的草朝里看去,果真发现了一个足够容纳一只大型犬进出的狗洞。从狗洞里面往外看,可以看见县衙外的景色——
  一片光秃秃的小坡。
  这本没什么好值得在意的,但周稚宁看了看墙面四周,又仔细观察了一下狗洞内边缘,眉峰轻挑。然后她伸出手指在狗洞顶壁扣了两下,收回来时,手指缝里只有干枯的泥土灰尘。
  “不对啊,既然这墙面上都有青苔,为何狗洞顶壁如此干净?”周稚宁低声自语。
  辽东县物资匮乏,连人都快饿死了,怎么会有人养狗?还是养这种大型犬。所以哪怕这狗洞有用,内壁青苔是被狗蹭掉的,那么干净的也应该是狗洞两侧,不应该是顶壁。
  能出现这种情况,倒像是有除却大型犬之外的人经常在这狗洞里钻进钻出。
  照理说,现在可以顺着狗洞爬一下,测试测试,但是周稚宁略一沉思,还是暂且退了出去,又把周围的杂草归拢,掩盖掉自己来过的痕迹。
  巧的是,她刚刚远离狗洞,刘保儿就走了过来。
  见着她,刘保儿显然很惊讶:“大人,您怎么在这儿?”
  周稚宁从容地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笑道:“本官看县衙年久失修,连我屋头的瓦片都落了,因此想试着补一补,没想到险些给自己摔折了。”
  说着她便负手往县衙大门处走去,刘保儿犹疑地往狗洞处瞥了一眼,然后跟在了周稚宁身后。
  两人一前一后行走,路上,周稚宁问:“对了,刘师爷,你可认识些手艺好的泥瓦匠?”
  “大人是想修缮县衙?”刘保儿态度特别恭敬,脸上挂着笑,“小人倒是认识一些泥瓦匠,只是他们都只是在乡下混口饭吃,大人怕是瞧不上他们的手艺。”
  “手艺没什么要紧的,会些修修补补的活计就足够了。”周稚宁道:“还望刘师爷替本官张罗张罗,等本官确定一个具体的日子,再将这些泥瓦匠工人全部聚集到县衙内。”
  刘保儿应下了这份差事,拜送周稚宁离开。看着周稚宁的背影,他不由喃喃自语:“大人究竟要做什么?”
  *
  县衙门口,周稚宁戴着斗笠出了县衙,门口确实如茗烟所言已经聚集了一些苦力。因为她的吩咐,茗烟正在散粥给他们喝。她也不急,干脆撩开下摆预备坐在县衙前的台阶上等候。顺便查点一下白米,按照一日两三百两的白米计算,三日之后,她的银子就不足够支撑她再散粥了。所以,为了让三日后她的计划不落空,她要在三日内尽量跑遍整个辽东县。
  魏熊问:“大人,咱们今日去何处?”
  周稚宁从袖子里拿出辽东县的具体地图认真浏览片刻,道:“今日我们要走红石、二龙、南平这三个村。时间紧、任务重,所以今天大家要做好通宵达旦的准备。”
  茗烟深吸了一口气,魏熊面无表情,其余的苦力却是面面相觑。毕竟来之前,也没告诉他们要整晚不回家。
  周稚宁先做安抚:“诸位放心,本官会派衙役去告知你们的家人,以免她们忧心。”随后给自己披上了外袍,“且今日也不止大家回不了家,本官同样不回家。今日不论到多晚,本官都会陪着大家一同,绝不当逃兵。”
  当领导的与下属同甘共苦,绝对是最快拉近双方关系的办法。特别还是这种日头特别毒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高悬在天空,刺眼的阳光叫人眩目。大地被炽热的太阳灼烤成了焦黄色;树木卷曲了寥寥无几的叶子,有气无力的苟活着。
  周稚宁即使是戴着斗笠,一张白玉似的脸也被晒的通红,浑身大汗淋漓,披着的外袍也湿透了,整个人就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但是这些苦力明显就是受惯了这种天气,虽然也是暴汗,可并没有多么痛苦,不做声也不停歇,兀自埋头拉着板车朝前走。
  魏熊看周稚宁这个书生还是太文弱,就在附近找了口还可以用的井,打了一些清凉的井水灌在羊水皮袋子里:“大人,喝些井水再赶路吧。”
  周稚宁嘴唇都被晒的起皮,赶紧接过羊水皮袋子喝了一两口。
  井水就是清凉,一口下去,仿佛一团凉气从肺管子直冲天灵盖,叫人顿时浑身舒爽。
  “大人,要不你坐在树荫下歇息歇息?我叫茗烟去给你牵匹马,之后你再赶上我们。”魏熊道。
  茗烟也是有气无力地点点头:“主子,再这么下去,您熬不住啊。”
  但是周稚宁看了一眼日头下依旧前行的苦力,还是摇了摇头:“不用了,本官说好要陪着大家一块儿熬的,断没有大家在前头受苦,本官躲在背后享福的道理。”
  说着,周稚宁抖抖袖子,擦了擦嘴边水渍:“走吧,本官还撑得住。”
  然后站起身,紧跟在了队伍后头。
  前头的苦力们悄悄回头看了眼周稚宁,面露惊奇。
  “我第一次看见不坐轿子的大人。”
  “这个大人不坐轿子,也不打人,还给我们发工钱,发大白米,比之前的大人好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