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寒门首辅> 第49章

第49章

  “你我二人本是兄弟,何谈破费二字?”周明承笑着将手中一袋银子交给身边茗雾,叫他代周稚宁行赏,随后就拉着周稚宁坐到了一边。
  只是看着周稚宁因为站着行赏,蒸腾出的汗气将白玉般的脸都闷红了,周明承不由眉心蹙起,取出一方汗巾替周稚宁细细擦拭:“再怎么说,你也是周府的正经主子,身边没个人伺候怎么行?”
  但周稚宁还不习惯和周明承这般亲近,那方柔软的汗巾甫一触碰到她额上肌肤,她就不由躲了下。
  周明承眼神一暗,拿着汗巾的手指略微收紧了。
  “不必劳烦堂兄了。”周稚宁偏着头取过周明承手中汗巾,囫囵吞枣般的给自己乱擦汗,“我自个儿来就好。”
  周明承眼神闪了闪,还是收回手来,继续温声道:“宁堂弟,你可还记得茗烟?”
  “自然记得,却不知这些年过去,他如何了?”
  周明承微笑:“他过得还好,只是还惦记着你。”
  周稚宁擦汗的动作渐缓,看向周明承:“堂兄的意思是?”
  “我想再拨他过来照看你。”周明承眉眼带笑,眼眸若阳春三月的湖面,温柔不已。
  周稚宁蹙眉:“堂兄,我目前一人足矣。”
  “一事亲历亲为尚可,难道要凡事都亲历亲为吗?”周明承语气和缓,“来日同僚拜访、乔迁新居无人相助不说,就是一日三餐、起居行事也无人帮助也甚是麻烦。”
  周稚宁犹豫了。
  她想了半晌,道:“堂兄容我再考虑考虑。”
  “这是自然。”周明承弯了弯眉眼,又从袖子里取出一件物什,递给周稚宁,“这是为兄送你的贺礼。”
  周稚宁接过一看,讶然:“孤品歙石砚台?”继而立即放下,“堂兄,这礼品太过贵重,我不能收。”
  “比起你会元的身份,一方砚台罢了,算不上什么。”周明承微笑,语气缓缓,“哪些想巴结你的人,可送得起比这方砚台更贵重的东西。”
  周稚宁闻言,朝这热闹的人群外看了一眼,果真看见了穿着各色府服的家仆,正悄悄地替他们的主子盯着她。
  杏榜出来前,就有各方人马盯着,特别是会元,是整个榜单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毕竟历来成为会元的人,只要殿试上不犯浑,届时得到的名次一定不会差。
  但是对于周稚宁来说,这种关注和巴结,就意味着只要不是刻意躲避此类消息的人,大约都能知道周稚宁就是此届会元,那么周允能也……
  周稚宁略微皱起了眉头。
  要是此时周允能来寻她的麻烦,应付起来怕是有点棘手。
  像是看出了周稚宁的所思所想,周明承不紧不慢地给她斟了一盏茶,眉眼温柔:“为兄说过,你我是兄弟。”
  兄弟就是,你想做的,为兄一定会帮你。你不想要的,为兄绝不让你为难。
  *
  杏榜已出,在接着进行殿试之前,新进贡士们还需要参加一场御前宴会。这是明朝定下的规矩,用以观察考生仪态风姿。
  为了不出错,考生们纷纷花银子从宫内请老太监、老宫女帮忙教导礼仪。而这些人本来在宫中也没多少油水可捞,如今见生意上门,自然喜不自胜,一面尽心尽力教着,一面又向考生们吹嘘他们听到的种种流言。
  比如某个学问不佳的考生只因为风姿仪态出众,就在御前宴会上被天家看中,最后也给了个不错的官职。更甚者被哪位公主看中,连风霜操劳都免了,直接得圣上赐婚进入公主府,享福一辈子。
  这些话听得一些考生心潮澎湃,恨不得把吃喝拉撒的时间都用在练习仪态风姿之上。就连新衣裳都做了好几套,以求上身飘然若仙。
  不过有人看重,自然也有人不屑。秦雨花和董明辉就只愿意练习基本礼仪,不愿意费多余功夫。他们余下的一点时间,都花在为平江笑笑生奔走的事上。
  周稚宁心中默默承他们的情。
  就这般忙忙碌碌过了一月左右,御前宴会终于开始了。
  第35章 大伯父,许久不见 出气了
  皇宫共有四个门,午门,神武门,西华门和东华门。其中午门是皇宫的正门,建筑物高低错落,其形状如凤凰于飞,华丽壮观无比。门内还有三开门,左右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中间的则是正门。正门只供皇帝使用,就连皇后也只能在大婚当天从正门而过。
  但是这样意义重大的门,除却这个朝代最尊贵的两个人能走以外,皇帝亲选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也能得此一生仅仅一次的殊荣。
  这如何叫天下读书人不疯狂?
  就是在队伍之中,也有不少人远远望着金碧辉煌的午门,眼里流露出极致的渴望。
  然而以他们现在的身份,他们还没有资格踏上午门中的任何一块地砖。他们只能从紫禁城的北门,也就是所谓的神武门,或者又叫玄武门进入。
  于是队伍只是与午门简单相交了一下,继而又渐行渐远。
  经行玄武门,进入保和殿,便到了御前宴会举办处。
  但是当今圣上崇尚节俭,所以上行下效,保和殿虽然是外朝宴会地,但装饰的也并不华丽。只是极尽俭朴之下,反而更加凸显了保和殿千年以来积淀的古韵。
  重檐歇山顶覆着黄色琉璃瓦,在春阳的照耀下仿佛流淌着金光。檐角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更显金碧辉煌。更别提内外檐壁上画着的金龙和玺彩画极其别致,偏重丹红色的装修显得华贵富丽。
  小黄门带着一众考生进了保和殿以后,又按照大太监的吩咐将考生们分别请入座次。这是按照杏榜名次排的座位,名次高者居左,名次低者居右。所以周稚宁在左边居中位,可以很轻巧的将整个宫殿都收入眼底。陈穗和则坐在右侧下位靠后,视角颇为受限。
  且周稚宁身边大多是陌生面孔,且口音软绵,似乎都是南人,无一北人。再看大殿右侧座位,那边南人也是不少,只零星掺杂了几个北人,如秦雨花、赵厉、宋基、刘濂等熟面孔,甚至刘濂的座次还十分靠后,几乎要淹没在人群之中。
  周稚宁忍不住叹气。
  没想到南北差异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这时,小黄门带着各个小宫女、小太监捧着漆盒鱼贯而入,为大家呈上殿试以前应该用的早膳。
  虽然是御赐食物,但也不是大鱼大肉。每个人只有四个馒头,和一碗热汤。有的富家子弟吃不习惯,用的就少一些。周稚宁苦惯了,也不讲究,抓起馒头就啃了两个,快噎着的时候正好拿汤顺顺。
  这时,殿外响起了一阵脚步声,以及两个男人谈笑的声音。
  一人道:“圣上派你我二人前来主持宴会,是想为朝廷多选些可用之才。周大人,你可莫要为了你们南直隶府而为难我们北直隶府的人才啊。”
  这话乍一听像是打趣,但配上这人不阴不阳的语气,更有种绵里藏针的感觉。
  而另一人的回话也值得细细品味,他道:“曹大人,往届会试出身于北直隶府人才极其稀少,在下就是想为难,也需要先遇上才行啊。”
  这场御前宴会还未开始,前来的两位官员就有针锋相对的迹象了。
  周稚宁咽下口中的食物,将汤碗放下,朝殿门口望去。
  只见门口一左一右站着两个中年男人,左边的一个生的人高马大,身形极为粗犷,哪怕穿着文官专属的官服,也显得像个将军,一看就知道是个北人。
  而右边则站着一个略微清瘦的男人,唇上还蓄着山羊须,颧骨高耸,两只眼睛精光闪烁,很有狡诈之感。
  左边的那个周稚宁并不认识,但右边的这个算是熟人了。
  周稚宁唇边勾起一抹冷笑。
  周允能和曹元通互相讥讽了一顿,眼看着曹元通眼里冒出了火光,他却轻蔑一笑,弹了弹袖袍,负手走入殿内。
  殿内尚未来得及退出的小宫女和小太监立即跪倒在地,给周允能和曹元通二人请安。考生们也放下了手中馒头,齐齐起身,但被二人叫停。
  周允能笑道:“各位不必紧张,过了今日,咱们说不定便是同僚了。”
  考生们:“承大人吉言。”
  周允能笑着点点头,视线率先移向了右边,一面打量,一面暗暗点头。
  他此前曾让周明承替他打听杏榜上有才能之辈,不多时,周明承就送了一份名单以及对应画像过来。因此,周允能只是略一扫右边诸位考生一眼,心中便对要挑选出来为四皇子所用的人选有了打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