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大将来瑱率兵反抗,裴奰大败。】
  *
  宋
  “以前不觉的, 怎么现在听来大将来瑱此举好似造反?”赵匡美道。
  听神迹听的多了,赵匡美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之前他一直把自己代入臣子,因此觉的唐代宗李豫是昏君,对战功赫赫的大将下手。
  但如今他站在皇权的角度看, 大将来瑱此举根本就是造反, 以武装力量反抗朝堂政权, 他这是想干什么?
  【但是唐代宗李豫并没有怪罪大将来瑱, 而是处置了裴奰。
  毕竟此时的大唐安史之乱的余孽还在,且外有吐蕃等外族威胁, 对于手上并没有多少兵力的唐代宗李豫而言, 再折腾不起内斗。】
  【路人甲】:虽然没有实力, 但是有大义, 个人觉的没有在此处置来瑱, 乃是唐代宗李豫的重大失误。
  *
  秦
  公子扶苏点点头,他同意神迹的这个观点, 但是他亦理解唐代宗李豫的处境。
  毕竟大将来瑱身后是武官集团,也就是大唐的节度使。
  若此时对来瑱动手, 就是对大唐的节度使动手,要是大唐没有外患也好,在有外患的前提下不能再有内忧。
  *
  武周
  武则天已经猜到为何唐代宗李豫会被外族打到城下,大将来瑱怕不是导火索。
  “太子你说说,你觉的来瑱该不该杀。”武则天问李旦。
  李旦没想到自家母后会问自己,下意识的看了自家儿子一眼。
  但是李隆基还在沉思中,方才武则天的那句话一直在李隆基心中回旋。
  “该杀。”李旦想了想,如此举动无疑于造反,自然该杀。
  “但是大唐内忧外患,安抚也是良策。”李旦又补充一句,讲真他心里也拿不准。
  怎么说大将来瑱也没和朝堂撕破脸,大唐又是用人之际,留着也不是不行。
  “到底是该杀还是不该杀。”武则天问,为君者最忌讳的就是优柔寡断。
  就如同唐代宗李豫,要不就在来瑱武力反抗时候诛杀了他,要不就信任到底不动他。
  这两种选择选哪种都可。
  “儿臣,儿臣…”李旦没法立马做出判断,额头都出了细汗,他最受不了的就是他家母后的压迫感。
  “孙儿认为,要不就痛快的杀,要不就不动。”李隆基给出答案。
  武则天眼中带着赞赏,虽然李隆基晚年昏庸,但是不得不承认,这孩子的确是李氏一族中最适合当皇帝的人。
  【大将来瑱虽有藩镇割据的趋势,但是并没有想做大唐的叛臣。
  在经历过裴奰一事后,他入朝谢罪,而唐代宗李豫则对他大肆封赏,任命大将来瑱为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务,看似升职但实际上却夺了他的兵权。
  不久后,宦官程元振上奏说来瑱勾结叛军,而唐代宗李豫信了程元振的话,导致流放了大臣来瑱,最后大臣来瑱死在流放途中。
  从以上行径,其实能够看出大将来瑱与朝堂的矛盾已经不是一日两日,所以到底是宦官程元振陷害才导致大将来瑱如此结局还是唐代宗李豫本意如此,想必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
  蜀
  “神迹的意思,这宦官不过唐代宗李豫的爪牙罢了,因此唐代宗李豫才不杀他!”阿斗似乎明白了什么。
  说白了,不是宦官和大将来瑱的矛盾,而且朝堂和大将来瑱的矛盾。
  刘备欣慰的看向自家儿子,通过神迹的学习他家儿子当真是长进不少。
  “那为何唐太宗李豫不直接下旨,非要借宦官之手。”刘备提问阿斗。
  “出了事情还有宦官背锅,虽然得昏庸之名,起码不会和节度使起证明冲突。”阿斗想了想,他家相父教过自己,这也算是为君之道。
  *
  唐睿宗,唐
  “皇上,你觉得的李豫对还是不对。”武则天又问唐睿宗李旦。
  只要武则天一发问,唐睿宗李旦就特别紧张,他尽量把自己代入到唐代宗李豫的处境当中,如此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但是当唐睿宗李旦真的把自己代入唐代宗李豫的处境当中,他却发现抉择真的是太难了。
  若当初就在来瑱用武力抵抗的时候杀了他,说不定也会引起内战,毕竟那些节度使的利益都是一致的。
  但是就这么不管,无疑是对武将的放纵,日后众将说不定就有样学样,朝堂下了他们不爱听的令他们便用武力抗旨。
  唐睿宗李旦思来想去,竟觉得唐代宗李豫的处理方式是最好的选择。
  “儿子觉得,他已然做了最好的选择。”唐睿宗李旦道,说完他还深深叹了一口气,为唐代宗李豫叹气。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大将来瑱被杀后的一些列的连锁反应。
  其一,大将仆固怀恩的造反,说起大将仆固怀恩的,他可算的上安史之乱中名列前三的功臣。
  并且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全家四十多口人为过捐躯,这个是《新唐书》中所记载的。
  除此之外仆固怀恩还大义灭亲,亲手斩杀了向叛贼投降的儿子仆固玢。
  为了大唐,他还把自己的女儿送去和亲,可以说仆固怀恩前期对大唐的确是忠心。
  但为何如此忠臣,最终会背叛大唐,并最终和大唐刀剑相戈呢?】
  *
  唐睿宗,唐殿
  “这是为何?!”唐睿宗李旦听到又一忠臣背叛大唐,心口似乎被什么堵住了一般难受。
  后世大唐为何会失人心到如此地步。
  “皇帝认为为何。”武则天问李旦。
  “来瑱之死,狐死兔悲。”李旦回答道,“朝堂无能,听信佞臣。”
  “好一个狐死兔悲。”武则天笑了笑,“说到底只是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利罢了。”
  武则天的政治觉悟比李旦要高了很多,她看问题向来是从朝堂的角度出发,来瑱之死不过是朝堂削藩的信号。
  只能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削藩。
  【乾元二年(759年),唐肃宗李亨因为以仆固怀恩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有功,因此封他为大宁郡王,领朔方节度使。
  从这能够看出朝堂对仆固怀恩的恩宠,但为何仆固怀恩还造反了呢?
  接下来咱们看看朝堂除了杀害来瑱外还做什么,以至于让他们君臣离心。】
  第308章
  【安史之乱平定后, 河北的那些叛将开始投唐。
  例如,恒阳节度使张忠志、节度使薛嵩接连向朝堂投降,唐代宗李豫派出李抱玉等人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并且还接受了他们手下的军队, 夺走了他们的兵权。
  但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 仆固怀恩亲自求情的, 让薛嵩等人留在原地当官, 明面是为了安抚他们,但实际上的确卖了人情。】
  *
  宋
  赵匡美只要一听到资治通鉴就会不由的皱起眉头, 不知后世会不会把资治通鉴当做史书来读,真的带有太多的个人偏见。
  记录历史就该像神迹这般,不带有什么个人偏见,由着后人自己想。
  “三叔,虽然资治通鉴带有个人思想, 但他的推论也不是完全没道理。”赵德芳道, 就这个事而言, 仆固怀恩的确卖了人情。
  【虽然《资治通鉴》如此推论, 但是仆固怀恩后期造反并没有联合河北地区的节度使。
  可即便大将仆固怀恩并没有给自己留后路的心思,此行径的确有藩镇割据的苗头。
  本来河北就是安禄山造反之地, 朝堂对河北地区的掌控不足, 如今仆固怀恩又给这些降臣求职位。
  那这些降臣必定会记仆固怀恩的好, 并且他们孤立无援, 也势必会以仆固怀恩马首是瞻。
  如此, 唐代宗李豫会如何猜忌?】
  *
  唐睿宗,唐殿
  唐睿宗李旦不知该说李豫什么说他没有君主该有的度量?
  但是前面经历了安史之乱, 唐睿宗李旦想若是换成了自己,怕也会提防这些大臣……
  真是不当皇帝不知皇帝的难, 但凡做错一步就是亡国……
  唐睿宗李旦再次生出了不想当皇帝的念头,他不由的看向自家母后。
  实事求是,自家母后比自己更加适合当皇帝,做事从不优柔寡断。
  【随后对仆固怀恩早就不满的辛云京等人向唐代宗李豫诬告仆固怀恩图谋造反,希望朝堂对他严加地方。
  而仆固怀恩知道此事后,亦上疏要求唐代宗李豫处置告状的辛云京。
  但是唐代宗李豫却并未处置辛云京,当然也没对仆固怀恩做什么,显然此时的唐代宗李豫是想当“和事佬”的。
  仆固怀恩见唐代宗李豫竟然怀疑自己,于是上书诉说自己的冤屈。
  在这封上书中,仆固怀恩列举自己的六大罪过,咱们一起来看看。】
  天幕中出现仆固怀恩的卡通形象,只见他把自己的罪诰书直接扔在唐代宗李豫的跟前。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